56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提高)知识讲解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知识点

分式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求解方程的一类特殊方法。
因此,分式方程的知识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式方程是指用一个分式的方式表示方程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由分式组成的等式,它的左右两端都是分式,从而把求根的问题转换成分式的比较,并设法确定方程的根。
二、求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将分式方程中的项相同的分式化简,并且把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化简成分数或最简分式。
2.将分式方程中间,求解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将分式的左右两端乘以分母,使之成为整式,然后使整式等于0,再解出未知数。
3.有时会出现分式方程中的未知数不能解出的情况,此时可以将此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来求解。
三、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有着重要作用,如求解收益、组成比例、比较等。
由此可见,掌握分式方程的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四、注意事项
1.求解分式方程时需要注意把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化简成分数或最简分式。
2.使用分式方程时,要注意看清题干的字眼,要分清求解的是方程还是不等式,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
3.求解分式方程时还要注意确保所求解的方程或不等式有解。
4.分式方程的解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得出。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分式方程是含有至少一个分式的方程,其解法与整式方程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一、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的关键在于将方程化简为整式方程,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解法:1. 通分法:当分式方程中含有多个分母时,可以通过通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
首先找到所有分母的公倍数,然后将方程两边都乘以公倍数,从而得到一个整式方程。
最后求解整式方程,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2. 消去法:当分式方程中存在相同的因式时,可以通过消去的方式将其化简为整式方程。
首先找出方程中的公因式,然后将其约去,从而得到一个整式方程。
最后求解整式方程,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3. 倒数法:当分式方程中含有一个分式的倒数时,可以通过倒数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
首先将方程两边的分式取倒数,然后将其化简为整式方程。
最后求解整式方程,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二、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比例问题:比例问题通常可以表示为分式方程。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为x元,打折后的价格为x/2元,求折扣后的价格是多少。
可以建立分式方程x/2 = 折扣后的价格,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得折扣后的价格。
2. 水箱问题:水箱问题中常涉及到进水速度、出水速度等概念,可以通过分式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水箱的进水口每小时进水1/3箱,出水口每小时排水1/4箱,求水箱在多长时间内装满。
可以建立分式方程1/3 - 1/4 =水箱装满的时间,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得水箱装满的时间。
3. 工作效率问题:工作效率问题中常涉及到多个人或物共同工作时的效率关系,可以通过分式方程求解。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需要5小时,如果甲的效率是乙的2倍,那么甲独自完成此任务需要多长时间。
可以建立分式方程1/甲的效率 - 1/乙的效率 = 5,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得甲独自完成任务的时间。
总之,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整式方程有一定的区别,可以通过通分法、消去法、倒数法等方式来解决。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方程的解法

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②
x
1 5
10 x2 25
去分
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
注意: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 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即使最简公分母为0的根), 应舍去,此时,原方程无解。
问题1
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 的解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补救?
解方程
2 3 x3 x
解:方程两边同乘x(x-3)得,
2x=3(x-3)
解得x=9
例1
检验:当x=9时,x(x-3)≠0
所以x=9是原方程的解
4 12 x2 2x x x 2
解:方程两边同乘x(x-2)得
4+x-2=2x
例2
解得x=2 当x=2时,x(x-2)=0,因此x=2不是原方程的解,
故原方程无解。
5 x2
x
1 x2
x
0
解:方程两边同乘x(x+1)(x-1)得
例3
5(x-1)-(x-1)=0 解得x=1.5
检验:当x=1.5时,x(x+1)(x-1)≠0
所以x=1.5是原方程的解
归纳: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
(三)、课堂检测(10分钟)
(1) (2)
(3)、当m为何值时,方程 会产生增根?
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90 小时,逆流航行60
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60 30 v
小时。30 v
根据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90 60
30 v 30 v
思考: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 有什么不同?
1分式
方程 的意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技巧知识精讲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技巧知识精讲
一、分式方程定义
分式方程就是把一个式子分解为两部分,分别是分母和分子,然后在
分母和分子上共享一些变量,最后用特定的方法求解出来。
二、求解方法
1、归约法
首先将分式方程中的分子和分母都归约成最简形式,以减少其中的因子。
随后,将归约好的分式方程化简为最简形式,再从最简形式中提取出解。
2、对式子求倒数法
当分式方程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就可以将分子和
分母分别求其倒数,然后将其相乘,即可得出原分式方程的解。
3、先分析分式方程构成的结构
在分析分式方程之前,首先要分析分式方程构成的结构,将其分为分母、分子和共同项三部分,通过分析其构成结构,以有效地求解分式方程。
4、使用代数法
代数法是指将分式方程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乘以同一个数,使得分子和
分母均变为有理数,然后求解原分式方程。
三、技巧
1、把共同项提出来
在解决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来的分式方程中的共同项提出来,以便于更好地求解。
2、多次化简
在处理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步骤,而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一
些错误,所以可以多次化简,以确保求解结果的正确性。
3、分析分母和分子
在解决分式方程的过程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分式方程的理解不深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内涵,提高解题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能熟练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分式方程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6.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式方程的理解。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分式: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的数叫做分式。
2.分式方程: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分式等式叫做分式方程。
二、分式方程的解
1.分式方程的解:使得方程两边分式等价的数叫做分式方程的解。
2.适合分式方程的解:使得分式方程的任意代入都可以使分式方程成立的解叫做适合分式方程的解。
三、分式方程的解的判定
1.分式方程的解的判定方法:将找到的解代入方程,若等式两边可以变成同一个数,则该解为分式方程的解。
2.分式方程的解的验证方法:将方程两边合并,并对两边进行化简,最后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四、分式方程的解的性质
1.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若一个数是分式方程的根,则这个数的相反数也是该方程的根。
2.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的应用:利用分式方程的根的性质,可以通过已知根推出其他根。
五、分式方程的解的求解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先合并同类项,再化简,最后通过代数运算求解未知数。
2.解分式方程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交叉相乘、通分和消分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类型的分式方程。
六、分式方程的应用
1.代入法解分式方程:利用推导和分项代入法,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然后再用分式方程的解来解决问题。
2.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先利用等式性质将分子展开,再通过合并同类项化简,最后求解分式方程得到解。
总结:。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式的方程,通常形式为分子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解决分式方程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未知数的值,使等式成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分式方程解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基本解法1. 消去分母将分数方程中的分母通过乘以最小公倍数或通分的方法消去,从而得到一个等式。
然后继续将未知数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最终求得未知数的值。
2. 通分并整理将分式方程的分子进行通分,并整理为一个等式。
然后通过移项和整理,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继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3. 求最小公倍数对于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方程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方程中的所有分式统一化。
接着,将分母消去,得到一个整式方程,进而解决。
二、分式方程的应用1. 比例问题分式方程经常用于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比如,A车和B车以不同的速度驶向一个目的地,已知A车比B车快1小时到达目的地,而A 车比B车慢1小时赶上B车。
求A车和B车单独行驶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通过建立分式方程可得到两车的速度比,从而解决问题。
2. 涉及水池、容器等物理问题假设有一个水池,一根管子可以独立进行排水,另一根管子可以独立进行注水。
已知两根管子独立工作时分别需要6小时和8小时将水池排干或注满。
求填满一半的水池所需的时间。
通过建立分式方程可得到两根管子的工作效率,进而解决问题。
3. 财务问题分式方程在解决财务问题时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某人通过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投资了一笔钱,两种方式的年利率分别为4%和6%。
已知一年后获得的总收益为800元。
求该人分别投资了多少钱。
通过建立分式方程可得到两种投资的金额比例,从而解决问题。
4. 混合液体问题当涉及到两种不同浓度的液体混合时,我们可以利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
例如,混合含有30%盐的溶液和50%盐的溶液,已知混合后的溶液含有40%盐。
求两种溶液的混合比例。
通过建立分式方程可得到两种溶液的体积比例,进而解决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分式方程的解法(简单易学)

⼋年级数学上分式⽅程的解法(简单易学)分式⽅程的解法
1.分式⽅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有理⽅程叫做分式⽅程.
2.解分式⽅程的基本思想⽅法
分式⽅程转换为整式⽅程
3.解分式⽅程时可能产⽣增根,因此求得的结果必须检验
去分母法解分式⽅程的具体做法是:把⽅程的分母分解因式后,找出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然后
将⽅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程化成整式⽅程.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最后还
要注意解分式⽅程必须把⽅程的根代⼊最简公分母验根,特别注意: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
增根,须舍去,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程的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检验根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 会列出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1)分式方程的重要特征:①是等式;②方程里含有分母;③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在去分母这一步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注意: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再找出最简公分母);
(2)解这个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3)检验:将求得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则这个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等于0,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
要点三、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方程变形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的最简公分母是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个式子有可能为零,对于整式方程来说,求出的根成立,而对于原分式方程来说,分式无意义,所以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要点诠释:(1)增根是在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去分母”时产生的.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方程是原方
程的同解方程.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乘以的数是0,那么所得方程与原方
程不是同解方程,这时求得的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根,这种检验与整式方程不同,不是检查解方程过程中是否有错误,而是检验是否出现增根,它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
没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
要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的应用主要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审题了解已知数与所求各量所表示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未知数;
(3)找出能够表示题中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4)解这个分式方程;
(5)验根,检验是否是增根;
(6)写出答案.
【典型例题】
类型一、判别分式方程
1、(2016春•闵行区期末)下列方程中,不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21x
x -= B 1223
x -=-+
C .22112x x x x +-=+
D 2112
x x +=- 【答案】B .
【解析】解:A 、该方程符合分式方程的定义,属于分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B 、该方程属于无理方程,故本选项正确;
C 、该方程符合分式方程的定义,属于分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D 、该方程符合分式方程的定义,属于分式方程,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
【总结升华】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主要是依据分式方程的定义,也就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类型二、解复杂分式方程的技巧
2、解方程:1310414351
x x x x -=-----. 【答案与解析】
解: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通分, 得3131(4)(3)(5)(1)
x x x x x x ++=----, ∴
31310(4)(3)(5)(1)x x x x x x ++-=----, ∴ 11(31)0(4)(3)(5)(1)x x x x x ⎡⎤+-=⎢⎥----⎣⎦
, ∴ 310x +=,或
110(4)(3)(5)(1)x x x x -=----, 由310x +=,解得13x =-, 由110(4)(3)(5)(1)
x x x x -=----,解得7x =. 经检验:13
x =-,7x =是原方程的根.
【总结升华】若用常规方法,方程两边同乘(4)(3)(5)(1)x x x x ----,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很难求出来.注意方程左右两边的分式的分子、分母,可以采用先把方程的左右两边分别通分的方法来解.
举一反三: 【变式】解方程
11114756x x x x +=+++++. 【答案】 解:移项得11114567
x x x x -=-++++, 两边同时通分得
(5)(4)(7)(6)(4)(5)(6)(7)x x x x x x x x +-++-+=++++, 即11(4)(5)(6)(7)
x x x x =++++, 因为两个分式分子相同,分式值相等,则分式分母相等.
所以(4)(5)(6)(7)x x x x ++=++,
229201342x x x x ++=++,
2292013420x x x x ++---=,
4220x --=,
∴ 112
x =-. 检验:当112
x =-时,(4)(5)(6)(7)0x x x x ++++≠. ∴ 112
x =-是原方程的根. 类型三、分式方程的增根
3、(1)若分式方程223242
mx x x x +=--+有增根,求m 值; (2)若分式方程2221151k k x x x x x
---=---有增根1x =-,求k 的值. 【思路点拨】(1)若分式方程产生增根,则(2)(2)0x x -+=,即2x =或2x =-,然后把
2x =±代入由分式方程转化得的整式方程求出m 的值.
(2)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后,把1x =-代入解出k 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1)方程两边同乘(2)(2)x x +-,得2(2)3(2)x mx x ++=-.
∴ (1)10m x -=-.
∴ 101x m
=
-. 由题意知增根为2x =或2x =-,
∴ 1021m =-或1021m
=--. ∴ 4m =-或6m =. (2)方程两边同乘(1)(1)x x x +-,得(1)(1)(5)(1)k x x k x --+=-+.
∴ 34x k =-.
∴ 43
k x -=
. ∵ 增根为1x =-,
∴ 413
k -=-. ∴ 1k =. 【总结升华】(1)在方程变形中,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做作原方程的增根.在分式方程中,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2)这类问题的解法都是首先把它们化成整式方程,然后由条件中的增根,求得未知字母的值.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泰州校级一模)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代数式﹣与代数式1+的值相等.
【答案】 解:根据题意得:﹣=1+, 去分母得:x 2﹣4x+4﹣16=x 2﹣4+4x+8,
移项合并得:8x=﹣16,
解得:x=﹣2,
经检验x=﹣2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
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x ,使得代数式﹣与代数式1+的值相等. 类型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4、某市在道路改造过程中,需要铺设一条长为1000米的管道,决定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
完成这一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每天能多铺设20米,且甲工程队铺设350米所用的天数与乙工程队铺设250米所用的天数相同.
(1)甲、乙工程队每天各能铺设多少米?
(2)如果要求完成该项工程的工期不超过10天,那么为两工程队分配工程量(以百米
为单位)的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思路点拨】(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甲工程队铺设350米所用的天数与乙工程队铺设250米所用的天数相同.(2)由工期不超过10天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范围.
【答案与解析】
解:(1)设甲工程队每天能铺设x 米,则乙工程队每天能铺设()20x -米.
根据题意,得
35025020
x x =-.解得70x =. 经检验,70x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故甲、乙两工程队每天分别能铺设70米和50米.
(2)设分配给甲工程队y 米,则分配给乙工程队()1000y -米. 由题意,得10,70100010,50
y y ⎧≤⎪⎪⎨-⎪≤⎪⎩ 解得500≤y ≤700. 方案一:分配给甲工程队500米,分配给乙工程队500米.
方案二:分配给甲工程队600米,分配给乙工程队400米.
方案三:分配给甲工程队700米,分配给乙工程队300米.
所以分配方案有3种.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一慢车和一快车同时从A 地到B 地,A ,B 两地相距276公里,慢车的速度是快车
速度的三分之二,结果快车比慢车早到达2小时,求快车,慢车的速度.
【答案】
解:设快车速度为x /km h ,则慢车速度为
23x /km h 依题意,得276276223
x x =-, 去分母,得276×2=276×3-4x ,所以69x =,
经检验知69x =是原方程的解,所以
2463
x =, 答:慢车、快车的速度分别为46 /km h 、69/km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