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昼长

2日落时间=12+

昼长

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学科&网

3.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如下图,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2018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一)﹞下图为“天气网上北京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3月21日)B.寒露(10月8日)C.秋分(9月23日)D.清明(4月5日)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B.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下图中,我国某中学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能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该市最可能是

A.成都B.杭州C.北京D.乌鲁木齐

4.学生观测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发生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雨水到谷雨B.立秋到立冬C.小雪到大寒D.小满到大暑

【答案】1.A 2.B

【答案】3.D 4.A

【解析】3.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即该地是正午,地方时12点。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可以计算该市的经度是88°E,最可能是乌鲁木齐。故选D。

4.杆影的朝向与日落的方向相反,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日落的方位由西南移向东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冬至—夏至之间的时段。结合节气图表,雨水到谷雨时段,直射点北移,A对。立秋到立冬直射点南移,小雪到大寒、小满到大暑有一部分节气直射点南移,B、C、D错。故选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