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

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通过公式计算?2007-06-23 07:49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12—日出时间)×2=(日落—12)×2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公式计算见下1.晨昏圈和昼夜交替地球是个非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
阳光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该半球处于白昼状态;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该半球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在地表不断地移动着。
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昼夜界线为昏线。
晨线和昏线都是半圆弧,二者构成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叫做晨昏圈(如图4-4)。
由于地球的自转,晨昏圈通过的地方,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早晨或黄昏。
昼半球和夜半球是不断相互交替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
2.昼夜长短的计量晨昏圈一般都把地球的纬线分成两部分,即两个弧段。
位于昼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那段纬线,称为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相对长度,决定着某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如图4-5)。
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夜弧长于昼弧,则昼短夜长;若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某地昼弧和夜弧的变化,即昼夜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一是当地的地理纬度,用α表示;二是太阳赤纬,用δ表示。
如图4-6所示,设某地纬度为α,该日太阳赤纬为δ,圆弧ABCD即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
当太阳处于A点时,太阳升出地平,也就是白昼的开始和黑夜的结束;当太阳处于B点时,即太阳上中天,当地此时是正午,白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当太阳处于C点时,太阳落入地平,也就是白昼的结束的黑夜的开始;当太阳处于D点时,即太阳下中天,当地此时为子夜。
所以,昼长实际上就是,太阳自出地平(A点)经上中天(B点),到落地平(C点)的时间间隔,它等于做周日视运动的太阳由B点运移到C点所需时间的两倍。
而太阳由B点运行到C点所需的时间,就是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
所以,昼长等于太阳落地平时的时角的两倍。
昼夜长短的规律

【答案】 (1)A (2)D (3)A
触类旁通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 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 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 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右图中,若EDF表示晨昏线,
ED表示昏线,读图回答:
(1)这一天,A是极 昼(昼、夜);
。
(4)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
(5)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太阳在日出、
正午、日落时的方位依次是( )
A.西南.正南.东南 B.东南.正南.西南
C.西北.正北.东北 D.西北.正北.东南
(6)此日过后,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上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 ,纬度越高,昼 、夜 ;南半 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 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 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 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此图表示的节气为
北半球的 夏至 。
G
30º 60º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
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产生的原因、划分及不同 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 (1)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昼夜 长短和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2)划分:一般3、4、5月为春季, 夏、秋、冬依次类推。
(3)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 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 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季节更替不明显。 ③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明显。
A
夜弧度数=30° ×1 ×2= 60° 昼弧度数= 30° ×5 ×2 =300 ° 故
A点的夜长为
60° ÷15 °=4(小时)
昼长为 300 ° ÷15 °=20(小时) 日出时间为12 – 20/2 = 2 (时)
日落时间为12 + 20/2 = 22(时)
A点的昼长、夜长、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各是多少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2、计算昼夜长短 (3)有关昼长的计算
日出 昼长 12时 日落
①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②昼长= (12-日出时刻)×2 昼长= (日落时刻-12)×2 ③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18时日落。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昼长的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算一算: (1)假设今天昼长为13小时,那今天几点日 出,几点日落呢? 5:30日出,18:30日落 (2)假设今天日落时刻为19:30,请问今天的 昼长是几小时? 15小时
12小时 、
(3)C点日出时间是 6时 , D点日出时间是: 8时 (地方时)。
思考: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 度有什么关系?
2×23°26′
∠2
∠4
昼夜长短的计算

极昼范围由极圈 向极点缩小
冬
昼长<夜长
半
年圈扩大
向极点缩小
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方法一 看图计算法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C
昼长=ABC昼弧
A
=(6×30)÷15=12h
例1、求A点的昼长 (8×30)÷15=16h
求D点的昼长 0小时
C
B
A
D
例2、求B点的昼长
18小时
求A点的昼长
15小时
求C点的昼长
24小时
0 A 30
B
C
N
2、方法二 已知日出和日落
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课堂小结: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移向 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24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 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 夜长短的变化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参考答案】1.C 2.A 3.D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东北 (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正东 (6时日出)正西 (18时日落)昼夜等长 南半球东南 (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极昼
极夜
夏至日昼夜长短规律: 从南极圈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上昼夜等长 南极圈内是极昼 北极圈内是极夜 极夜
除“两分日”外,同一天内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夜长短时间相反
日出时间(晨线地方时)=12-(昼长/2) 日落时间(昏线地方时)=12+(昼长/2) 对照日出(或日落)地方时与当地区时差计算经度差
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日照图上判断某地昼长或夜长时间
E地是18 点, 12 昼长 小时; F地是22 点, 夜长 4 小时; B地昼长 24 小时。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极昼
冬至日昼夜长短规律: 从南极圈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各为12个小时。
此日晨昏线与各纬线圈 构成相互垂直的图形关系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春分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太阳直射 点纬度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昼夜平分 昼最长,北极圈内极昼 昼夜平分 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北半球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6月 昼最长 22日 夏至 夜最短
昼最短 冬至 12月 夜最长 22日
昼夜平分 秋分 9月23日
规律总结:
太阳直射点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赤
道上始终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旳原因
因为黄赤交角旳存在,地球公转 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 引 起昼弧、夜弧旳长短变化,从而造 成昼夜长短旳变化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 则昼长夜短
二、昼夜长短旳纬度变化
观察春分、秋分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纬同长)。
2、南北半球同纬度,同一天昼夜长短相反。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昼越长;另二分之一球则相反。
三、昼夜长短旳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
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
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
昼最长 夜最短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 有什么规律?
全球越向北昼越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整年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整年夜最长,昼最短。 赤道地域昼夜等长。
3、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圈内及其以北(极昼)
读图描述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侧视图
S 南极上空俯视图
北极上空俯视图
北半球: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3、规律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日出 6:00
早于6:00 晚于6:00
正午 12:00 12:00 12:00
日落 18:00
晚于18:00 早于18:00
四、四季旳划分
天文含义旳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旳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旳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之间旳过渡季节
2.绘出赤道和北极圈.南极圈上旳三地 昼长随季节变化旳曲线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

B 0° C
C: 6点
D: 8点 E: 12点
D
此时,北京的日期
E 时间是
。
S
题目3:计算出各(字母)纬度白昼时间
A
B 0°
A: 24小时
B: 6小时
C
C: 12小时
D: 8小时 E: 0小时
D
E
S
题目1:太阳直射的经纬度
B
45°
C 南极 23 °26′S,135 °E
90°
A
题目2:A地夜长?C地的昼长?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活动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
3、画出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北极俯视光 照图
3、画出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北极俯视光 照图
活动4: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
____2_3__.5__°__N______, 为 6月22日 日, (D_2_0)__._地、方E_时_1_2C___、_6___、 F__2___,
昼夜长短的变化
2、计算昼夜长短 (3)有关昼长的计算
昼长
日出
12时
日落
①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②昼长= (12-日出时刻)×2
昼长= (日落时刻-12)×2 ③赤道上永远6时日出,18时日落。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题目2:读出各(字母)点的日出时间
N
A
A: 0点 B: 4点
(3).C地日出地方时
_6______、日落地方时 __1__8__
活动4:回答下列问题:
(4).C地昼长
____1_2___、
( )
4.
F地日出地方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3.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参考答案】1.C 2.A 3.D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
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
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
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二、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
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
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
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
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
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学科&网
3.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
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以春
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
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
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如下图,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
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
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
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2018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一)﹞下图为“天气网上北京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
此完成1—2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3月21日) B.寒露(10月8日) C.秋分(9月23日) D.清明(4月5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下图中,我国某中学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
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能看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
3.该市最可能是
A.成都 B.杭州 C.北京 D.乌鲁木齐
4
.学生观测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发生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
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雨水到谷雨 B.立秋到立冬 C.小雪到大寒 D.小满到大暑
【答案】1.A 2.B
【答案】3.D 4.A
【解析】3.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即该地是正午,地方时12点。经度每差1°,时间
相差4分钟,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可以计算该市的经度是88°E,最可能是乌鲁木齐。故选D。
4.杆影的朝向与日落的方向相反,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日落的方位由西南移
向东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冬至—夏至之间的时段。结合节气图表,雨水到谷雨时段,直射
点北移,A对。立秋到立冬直射点南移,小雪到大寒、小满到大暑有一部分节气直射点南移,B、C、D错。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