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与原核微生物的区别

合集下载

微生物第一章1

微生物第一章1
电子显微镜表明细菌分裂大致经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横隔壁的形成子细胞分离等过程细菌的繁殖杆菌二分裂过程模式图图中dna均为双链大肠杆菌分裂照片colibacterium大肠杆菌分裂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有时为内部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迅速进行生长繁殖
葡萄球菌L型回复后
基本结构
2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 细菌细胞膜是围绕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 是一个高度可选择渗透性的屏障,由磷脂和多 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 细菌细胞膜不仅仅使分隔细胞内部与外界的屏 障,它还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有物质转运、生 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有成形的核。细菌 的遗传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 仁和有丝分裂器,只有一个核质体或称染 色质体。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很简单。 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这是原核 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核质由单一密合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 卷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结构。
核质特点
核区丝状物是由双链、环状的 DNA 分子折叠缠绕 而成。拉直后,其长度比细胞长度大若干倍。丝 的长度却是 1100 ~ 1400 微米 ! 可见,细胞内的 DNA 必然是一种高度折叠缠绕、错综复杂的“超 线圈”结构。这对于遗传性状的传递起着重要作 用。 正常情况下,一个菌体内具有一个核;而细菌处 于活跃生长时,由于 DNA 的复制先于细胞分裂, 一个菌体内往往有2-4个核。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 细胞壁受损后仍能生长和分裂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 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将会涨破死亡。 • L型(bacterial L form):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 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 加溶菌酶或在含青霉素等的培养基中培养革兰阳性菌 使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原 生质体(protoplast)。 •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原生质 球(spheroplast)。 • 某些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生物界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领域,其中包含了两大主要类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区别,包括细胞结构、基因组组织、代谢途径等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这些方面的区别。

一、细胞结构原核生物是由单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

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真核生物的细胞核,DNA以浓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称为核区。

细胞质中还包含一些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如质粒(plasmids)和核糖体(ribosomes)。

质粒是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其中包含了一些额外的基因信息,可以传递给其他细胞。

核糖体则是原核生物中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结构。

相比之下,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更为复杂。

真核生物的细胞包含有真核细胞核,其中包裹着多个线性DNA分子(染色体)。

细胞核内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重要的亚细胞结构,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等。

这些亚细胞结构在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基因组组织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组组织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较小,通常只包含一条环状DNA分子。

此外,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通常是连续排列的,不存在内含子(introns)和外显子(exons)的区别。

这意味着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直接转录为m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较为复杂,通常包含多条线性DNA分子。

基因组中的基因通常包含内含子和外显子,其中外显子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信息,而内含子则需要在转录过程中剪接掉。

这种基因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真核生物可以产生更多样化和功能多样的蛋白质。

三、代谢途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代谢途径上也存在差异。

原核生物的代谢途径相对简单,常见的代谢路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合成、无氧呼吸等。

原核生物的代谢途径通常发生在细胞质中,没有发达的亚细胞结构来分隔不同的代谢过程。

真核生物的代谢途径更为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亚细胞结构的合作。

例如,葡萄糖的代谢包括在细胞质中进行的糖酵解,以及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线粒体呼吸。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构造汇总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构造汇总

6. 细菌及与之相近的原核微生物细胞
壁中所特有的一些成分:
胞壁酸
磷壁酸
二氨基庚二酸 D-氨基酸
细胞膜
为单位膜结构,半透性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 构成。
内膜系统: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和折叠形成的特殊结构,
它们大多数在结构上与细胞膜没有完全分开, 因而不同于 细胞器.
内 膜 系 统
间体 类囊体 载色体 羧酶体
(1)保护作用
(2)屏障作用
(3)鞭毛运动的支点
(4)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
的敏感性有关
5.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在某些时候, 通过人为处理或自然变异,细菌可
失去完整的细胞壁,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1)原生质体:细菌完全失去细胞壁. (2)原生质球:革兰氏阴性菌失去内壁层, 保留外壁层. (3)L-型细菌:是某些细菌在特定的环境下基因突变 而产生的, 无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一般呈多形态.
磷脂
蛋白质 极性基
脂肪酸链
细胞膜模式图
原 核 细 胞 部 分 结 构 模 式 图
质粒
间体

核糖体
间体: 又称中体或中间体,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形 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
间体的功能:
1. 相当于高等生物的线粒体, “拟线粒体” 2.具有合成细胞壁特别是横隔壁所需酶类. 3.与核分裂有关. 4.与真核生物的内质网相似. 5.与芽孢的形成有关.
1.营养细胞
2. 轴丝形成
3.隔膜形成
5.皮层形成
4.前芽胞逐渐形成
6.胞子衣形成
7.芽胞成熟
8.芽胞的释放
芽胞的作用
有助于抵抗不良环境,尤其对干燥、高温有 很强的抗性。
芽胞耐热的机制: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有哪些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有哪些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根本区别是后者是有成型的细胞核,许多真核细胞里还有其它细胞器,比如高尔基体,线粒体或者叶绿体等等,而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1、本质区别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有
无真正的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分类不同
真核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等(口诀:放一只细篮子)。

3、与蛋白质结合不同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的D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质/染色体;原核生物的DNA呈裸露的环状,一般不与蛋白质结合。

4、基因存在位置不同
真核生物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位于拟核和质粒。

5、细胞器不同
真核生物有多种细胞器和复杂的膜系统;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2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一、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

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器,个体微小,一般为1~10 µm,仅为真核细胞的十分之一至万分之一。

二、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真菌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是生物界中两大主要类型,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区别。

原核生物是指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则是指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真菌和原生动物。

本文将就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在细胞结构上,原核生物通常是单细胞生物,细胞体积较小,且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其遗传物质以DNA环状分子存在于胞质中。

而真核生物则是多细胞生物或单细胞生物,细胞较大,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其中包含线性DNA分子,并且拥有各种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

其次,在遗传物质组成上,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相对简单,基因数量少且基因间存在着重叠,基因之间没有非编码区域。

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更为复杂,基因数量多且编码区域与非编码区域相互交错,基因之间有明确的分界。

此外,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垃圾DNA,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几乎没有垃圾DNA。

此外,在RNA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原核生物的mRNA在转录后可以直接被翻译成蛋白质,而真核生物的mRNA需要在细胞核中经过剪接和修饰等加工过程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

这一过程使得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上更为灵活和复杂。

另外,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生命周期和生殖方式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相对简单,通常为单细胞有丝分裂或不完全分裂;而真核生物的生命周期较为复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等过程。

此外,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更为多样化,包括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多种形式。

总的来说,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包括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组成、RNA加工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生命周期和生殖方式等方面。

这些区别反映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我们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线索。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中无细胞壁
细胞膜
含异戊二烯醚,甾醇,含脂肪酸脂,甾醇稀少,含脂肪酸脂,甾醇普
有分支的直链
无分支直链
遍,无分支直链
含 DNA 的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胞饮和阿米巴运动



核糖体大小
70S
70S
80S( 细胞器中 70S)
核糖体亚基
30S , 50S
30S , 50S

40S , 60S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包括古菌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综合列于表 1-1 。主要差异有 ( 1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以双螺旋 DNA 构成的一条染色体 (chromosome) ,仅形成一个核区, 没有核膜包围,无核仁,称为原核 (nucleoid) 或拟核,无组蛋白与之相结合。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以双螺旋 DNA 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条染色体群,形成一个真核 (nucleolus) ,有一核膜包围,膜上有孔,有核仁,明显 有别于周围的细胞质,并有组蛋白与之相结合。而且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己的 DNA ,可自 主复制。 ( 2 )、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由细胞膜 (cell membrane) 包围,并有细胞膜大量褶皱内陷入细胞质中形成 中间体或称为间体 (mesosome) 。不含其他分化明显的细胞器 (organelles) 。真核生物细胞同样由细胞膜包 围,但不内陷,内含多种细胞器,如主要进行呼吸能量代谢的线粒体( mitochondria )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chloroplast) 等。各种细胞器有各自的膜包围,细胞器膜与细胞膜之间无直接关系。 (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都是在核蛋白体上进行,但大小不同,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 70S ,而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 80S ,其细胞器的核蛋白体也为 70S 。而且它们各自的亚单位构成也不一 样,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 50S 和 30S 的两个亚单位构成,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 60S 和 40S 两个 亚单位构成,各亚单位的构成上也有区别。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概述原核微生物分为: 细菌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分为: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类三域系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

2.缺乏由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

3.核糖体为70S型。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可分为一般构造(一般都具有的)和特殊构造(部分种类或特定环境下才形成的)。

A.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型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染色,质壁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等方法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

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

阻拦酶蛋白和抗生素等大分子进入细胞,保护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

赋予细胞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脱色能力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致密,染色后进行脱色处理,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脂类,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能把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留在壁能成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差,遇脱色剂后外膜溶解,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 厚度大,化学组成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成分与作用:1.肽聚糖: 是真细菌特有成分,典型的肽聚糖层厚约20~80nm,由25~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2部分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2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而成(β-1,4-糖苷键)。

作用:构成骨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2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2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2节 真核微生物——真菌的细胞构造
11
10
6
5
9
4
8
3
2
7
1
真菌的细胞结构: 1. 边体 2. 细胞壁 3. 细胞膜 4. 细胞核 5. 核仁 6. 核膜 7. 液泡 8. 内质网 9. 糖原 10. 线粒体 11. 核糖体
一、细胞壁 几丁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纤维素是低等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菌丝体(mycelium):组成一个菌体的菌丝叫菌丝体。
菌丝和菌丝体
蘑菇圈——菌丝不断向前伸展的结果
真菌菌丝的隔膜类型
A. 低等真菌全封闭隔膜;B.白地霉的隔膜;C. 镰刀菌的隔膜; D. 典型的子囊菌的隔膜;E. 典型担子菌的隔膜
真菌菌丝的生长——顶端生长泡囊假说
AVC泡囊,M线粒体,MT微管,G高尔基体,ER内质网,N核,R核糖体,W 细胞壁,V液泡,P原生质膜, SP隔膜孔,GI糖原,Wo伏鲁宁体,L脂肪体, Aut自溶,Chlam厚垣孢子。
灰凤梨 Phellorinia inquinans 性平。 能消肿,止血。
茯苓
Poria cocos 生于松树根上。 性平。 能利尿,健脾,安 神。
安络小皮伞 Marasmius androsaceus 生于密林阴湿枯枝上。 性温。 能止痛,消炎。
三、 接合菌 Zygomycetes [特征] 菌丝不分隔,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分布] 土壤,腐烂植物。 [代表] 毛霉Mucor , 根霉 Rhizopus 。
菌核的内部结构
真菌菌丝的变形体:1—2 菌丝网,3 菌环
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堆
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头
真菌气生菌丝的特化 形态——子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将酵母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给予合适的环境条件,经过培养一定时间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长出表面湿润而光滑的酵母菌落。

其颜色通常有白色和红色(如黏红酵母),有黏性。

培养时间久后菌落表面转为干燥,并呈褶皱状,菌落大小和细菌差不多。

2.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
有的酵母菌在液面上形成薄膜,有的酵母菌产生沉淀沉在瓶底,发酵型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培养基表面充满泡沫。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1、固体培养基
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colony)。

(1)菌落的形态特征:
大小、形状(露滴状、圆形、菜花样、不规则等)、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色、黑色、绿色、无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据细菌菌落表面特征不同,可将菌落分为3型:
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
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

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呈皱纹或颗粒状,
边缘大多不整齐。

R型菌落多为S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多糖或蛋白质形成。

R型细菌抗原不完整,毒力和抗吞噬能力都比S型细菌弱。

但也有少数细菌新分离的毒力株就是R型,如炭疽孢杆菌、结核分枝菌等。

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菌落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多见于厚
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结核杆菌等。

(2)菌落溶血特征:
菌落溶血有下列3种情况:
①α溶血:又称草绿色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1~2mm的草绿色环,
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
②β溶血:又称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溶血环,
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
③γ溶血:即不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
缺损。

(3)色素:有些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菌落和周围的培养基出现绿色、金黄
色、白色、橙色、柠檬色等颜色,产生的色素有水溶性或脂溶性。

(4)气味: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
(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

2.液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有3种生长现象: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生长繁殖后呈均匀混浊;少数链状排列的细菌如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则呈沉淀生长;枯草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专性需氧菌一般呈表面生长,常形成菌膜。

3.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动力试验,有鞭毛的细菌除了沿穿刺线生长外,在穿刺线两侧也可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

无鞭毛的细菌只能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穿刺线两边的培养基仍然澄清透明,为动力试验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