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主推品种

合集下载

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

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

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
该品种属迟熟香型优质常规晚籼品种,1999年被评为省二等优质稻品种,2001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2000参加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97.3公斤,比对照威优46减产13.8%;全生育期123.7天,比威优46长1天~2天。

经鉴定,易感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

适宜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的地区作一季晚稻种植。

该品种株高10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坚韧,剑叶较长。

分蘖力较弱,成穗率较高,一般每亩有效穗18.5万。

穗长23厘米,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有顶芒,千粒重28克。

栽培要点:6月上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3公斤,7月上旬移栽,秧龄不超过35天,每亩插足10万以上基本苗。

采用高肥水平栽培,施足底肥,每亩施碳铵25公斤和腐熟人畜粪500公斤作基肥,结合翻耕深施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

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保持田间湿润,收获前落水干田。

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 1 -。

永福县富硒优质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永福县富硒优质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永福县富硒优质晚稻高产栽培技术永福县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西南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永福县土壤中富含硒元素,素有“硒都”之称。

为了充分利用永福县富硒资源,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本文结合当地农业水平和土壤特点,介绍了适合永福县的富硒优质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优良种1.选用抗逆性强、耐穗干瘪的品种。

如娄优152、娄优508、娄优202等。

2.要种植耐病、高产、优质的晚稻品种。

如娄优13、莱光9号、汉晚10号等。

3.选用耐旱品种。

在永福县气候干旱的情况下,选择耐旱品种可以减轻水分压力。

二、严格营养管理1.合理施肥: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基肥,米苗长到3-4叶时追肥,拔节期前期注重提供氮肥,拔节期注重提供磷钾肥。

2.注意根系保护:在分蘖初期,要注意锄草,去除杂草,不要损害根系。

3.增施有机肥:在土地疏松后增施有机肥,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中硒元素含量。

三、加强田间管理1.稻田灌溉:精细化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苗期到灌浆期结束时,要保持土壤湿润。

2.优化密度:稻苗成活后,根据品种和势力,选用合适的株距、穴距和行距。

在同一品种下,密度要控制在每亩2500-3000株之间。

3.防治灾害:在田间做好草害、虫害和病害的防治工作。

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等。

四、科学收获1.收割时机:永福县种粮主产区一般在10月中旬至下旬收割。

晚稻开花时间晚、成熟期长,收割时要等稻穗的泛黄变色并逐渐裂开。

2.割晚不割早:晚稻要保证饱满度,收获时可以割晚不割早,否则粒重会减轻。

3.轻割轻压:收获时机要选择天气晴朗干燥的时候,尽可能轻割轻压,以减轻穗秸震落和碎米损失。

永福县富硒优质晚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在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土地和硒资源。

对于发展永福县的农业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手段

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手段

达国优 1 级,且五优华占米粒呈细长状,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喜 2-3 公斤的尿素,也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加水后均匀喷洒到叶面
爱。五优华占的抗性试验结果也表明了抗病性强的特点,适合大 上,让叶片直接吸收养分,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粒重增加。
范围种植,五优华占的环境适应性强,基本没有倒伏现象出现。
甬优 1540 在衢州市作为晚稻种植,科学集成了高产栽培技
异,具体的播种期需要种植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致范围,尽可 800-1200 倍液,50%多菌灵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能在这个范围内将秧苗播种完,避免超龄秧造成损失。
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40%克瘟散乳剂 1000
②秧苗培育
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 500-800 倍液、5%菌毒清水剂 500 倍
栽培技术
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手段
赖华林 吴志连 刘冬梅 肖金根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42400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大米品质,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种植过程中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基于 此,简单分析晚稻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并深入探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一是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是床土的调酸、消毒、配肥,施用旱秧调
稻飞虱:防治适期是 2 龄若虫盛发期。常用药机有:扑虱灵
节剂、旱秧保姆或壮秧剂。二是苗期管理,播种至出苗,密封薄膜 (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 1 个月,且对天敌安
保温温度为 30-32℃,温度高于 35℃时,揭开两头地膜降温。出 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
晚稻育秧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旱育秧技术:旱育秧是一 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 40mg/kg 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

湖南省水稻主推品种

湖南省水稻主推品种
深95a
泰邦种业
早稻:潭两优83、金优899、
潭农S
亚邦种业
早稻:株两优10、陵两优102、
金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华
早稻:陆两优996、株两优4024
中稻:C两优396、扬两优6号
晚稻:岳优712、T优180、天优华占
陆18S
广占63-4S×扬稻6号
神农大丰
早稻:金优555、
晚稻:金优601、H优518
活力种业
早稻:株两优2008、
中稻:湘优6号、
一晚:Y两优096
晚稻:金优6530、
六三种业
中稻:Q优1127、
晚稻:五丰优569、
Q1A
金农种业
中稻:扬优1号、
湖南农大
湘西州农科所
中稻:尚优518
好24A
广阔天地
中稻:Y两优7号、
科裕隆种业
中稻:科优21、Y两优3399
晚稻:湘优66、威优8号
湘恢A
恒德种业
中稻:T优1655
一晚:T优109、Y两优9918、
湖南省水稻主推品种
公司
代表品种
备注
亚华种业
早稻:株两优819、株两优02、陵两优268、
中稻:T优227、Y两优150、深两优5814
晚稻:丰源优272、金优284、T优272、
花园种业
早稻:株两优08
奥谱隆种业
早稻:T优15
中稻:奥两优76、C两优255、Y两优696、
晚稻:奥两优200、奥两优282、
T98A
奥龙1S
隆平种业
早稻:陵两优21/211/942、T优167、陵两优104、
中稻:Y两优1号、准两优527、准两优608、C两优608、准两优1141、

晚稻直播技术要点

晚稻直播技术要点

晚稻直播技术要点最适应用品种:单季粳、糯稻。

晚稻直播技术在我市已推广多年,它是一项比其它轻栽技术更为省工、省力、省成本和增产增效的水稻栽培技术。

该技术已为不少农户接受,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前期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一、平整田面。

大田畦面要平整,通过翻耕、施肥(一般田块亩施耙面肥:25公斤碳酸氢铵加25公斤过磷酸钙)后,做成畦宽3-4米,畦要求上糊下通气,畦面略呈弓背型,以防中间积水,做到整块田面高低不过寸。

田面平整有利于齐苗不烂芽、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有利于水浆管理。

二、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

单季粳糯稻适期播种期:平原一般在5月底到6月上旬,最迟不超过6月20日(过早播种:增加管理难度和工本,过迟播种:不能安全齐穗成熟)。

要求在畦面不结板时播种,在播种时畦面可留有1寸水层,以便芽谷陷入泥中,可省去搨谷这道工序,播后放去畦面积水。

沙性田可现耖现播,泥性重,田土烂的田块可上午耖,下午播种,如播后露籽多,要求进行搨谷。

适量播种,要根据种子质量来定,因此,在播种前要搞好发芽试验,做到心中有数,盲目播种不利高产稳产。

一般播量每亩为4-5公斤。

力求做到均匀播种,匀播直接关系至稻苗群体与个体协调生长,是直播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要催芽播种,做到定畦定量,分次匀播。

三、科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直播技术的主要措施,为提高防效和用药安全,施用除草剂要早而适。

直播田除草第一次在播种塌谷后即用30%扫弗特乳油每亩75毫升加水40公斤均匀喷雾封面。

四、防鼠防病虫。

为保全苗,在播种前后要用灭鼠剂进行田间灭鼠,以防鼠害影响基本苗和整齐度。

防病虫: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方法主要应掌握好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

当药液浓度过稀或浸种时间过短时,则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药剂和浓度:用25%“使百克”抗菌剂2000倍稀释液浸种(即每支为2亳升的“使百克”药剂一支,加水4公斤,可以浸种子2.5至3公斤,种子不露出水面),或用80%“402”抗菌剂1500倍稀释液浸种。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doc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doc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012年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附3、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附3、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简介一、主导品种简介T优167品种简介优点:丰产性较好,后期落色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6天左右。

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淡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后期落色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15粒以上,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5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9-10万。

应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结实灌浆。

特别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T优705品种简介优点:熟期早,米质优,米饭适口性好;耐肥抗倒。

丰产性、稳产性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早籼组合,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剑叶角度中间类型,叶色深绿,叶鞘、稃尖无色,茎杆坚韧,耐肥抗倒。

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综合表现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 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18粒左右,结实率70%左右,千粒重克。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 3月底4月初播种。

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

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8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8-10万。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

注意病虫害特别是稻穗瘟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德农早6号品种简介该组合是湖南德农独农经营的早稻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向您推介五个水稻新品种

向您推介五个水稻新品种
1. 12天 ,

3 6一
全国公开发 行
邮发 代号3 - 4 88
两 年 区 域 试 验 平 均 单 产 5 35 9. 2千 克. 比对 照 扬 两 优 6号 增 产 38 %。 糙 . 3 出 率 8 .% .整 精 米 率 5 - 。垩 白 粒 率 1 0 73 % 3 % . 垩 白 度 】 % . 直 链 淀 粉 量 0 . 0
由 湖 北 省 农 科 院 粮 食 作 物 研 究 所 和 武 汉 市东 西 湖 区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育 成 . 规 晚 稻 品 种 2 0 常 、 0 9年 通过 湖北 省 审 定 . 于 湖 北 省 江 汉 平 原 和 鄂 东 南 的 适
势 较 旺 , 蘖 力 较 强 。 摹 秆 较 细 , 露 分 微
剑 叶 短 而挺 、穗 层较 整齐 . 较 大 , 穗 着 粒 密 . 两 段 灌 浆 现 象 谷 粒 短 网 型 . 仃 稃
, 色 . 熟 期 转 色 较 好 . 易 脱 粒 株 犬无 成 较 高 9 . 厘 米 . } l. 米 . 31 穗 乏 44厚 每穗 总 粒 数 174粒 .史 村 教 9 . 0. 05粒 . 结 率
1 .% . 稠 度 6 89 胶 8毫 米 . 宽 比 28, 长 . 主
白粒 率 1 % . 白度 23 , 链 淀 粉 8 垩 - 直 %
含 量 2 .% .胶 稠 度 6 27 1毫 米 ,长 宽 比
31 主 要 理 化 指 标 达 到 国 标 二 级 优 质 稻 .. 斧 质 量标 『 高感 稻 瘟 病 。 田间 纹 枯 瘸 律。
《 家 顾 问》2 1 农 0 0年 第2期
是 湖 北 省 农 科 院 粮 食 作 物 研 究 所 选 育 的 常 规 中 熟 偏 迟 粳 型 晚 稻 . 0 9年 20 通 过 湖 北 省 审 定 . 于 湖 北 省 稻 瘟 病 无 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稻主推品种————————————————————————————————作者:————————————————————————————————日期:丰源优2297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4.4天,比对照金优207长4.7天。

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短挺,分蘖力较强,长势一般,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较高,熟期转色好。

株高98.3厘米,亩有效穗17.1万,每穗总粒数149.4粒,实粒数111.3粒,结实率74.5%,千粒重27.1克。

出糙率82.2%,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5.4%,粒长7.0mm,粒型长宽比3.3,垩白粒率28%,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9.4%,胶稠度50mm。

米质达国优3级。

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8年平均亩产464.29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4.65%;2009年平均亩产487.14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84%,极显著。

两年平均亩产475.72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75%。

适宜地区: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2-15公斤,大田用种量每亩1.5公斤。

秧龄25天左右。

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8-10万。

施足基肥,栽后7天内追肥,适增磷钾肥。

亩施纯氮11.0公斤、磷6.0公斤、钾11.0公斤。

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后期保持湿润灌溉,不要断水过早。

综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准两优60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0天,比对照汕优46长1.1天。

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剑叶直挺内卷,易早衰,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株高108.9厘米,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粒,结实率82.0%,千粒重31.0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1.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1.1%,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9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5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6.6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0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34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80%,增产点比例96.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6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98%。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移栽:秧龄30天以内移栽,栽插密度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栽插6-8万基本苗。

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每亩施纯氮12-15千克、磷6-8千克、钾12-15千克,幼穗分化期每亩用2.5千克尿素加5-7千克氯化钾混合施用,促穗大秆壮,抽穗期根据叶色或长势酌情补施氮肥和钾肥,确保不早衰。

浅水促蘖,适时露晒田,有水孕穗,后期保持湿润灌溉,切忌过早断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

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丰源优227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比对照汕优46短0.2天。

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9.4万穗,株高104.3厘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25.6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6.9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0%,长宽比2.8,垩白粒率8%,垩白度1.1%,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达到国标优质2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迟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3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4%(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84.0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19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79%,增产点比例67.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0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6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长江中下游各地晚稻生产季节要求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1.5千克。

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为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4-5苗。

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施肥,有机肥与化学肥料搭配施用。

深水活棵,及时晒田控苗,浅水孕穗抽穗,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过早脱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T优968品种审定编号:赣审稻2005034品种名称:T优968选育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种业分公司品种来源:T98A×R968(明恢63变异株系选)杂交选配的杂交晚稻组合审定情况: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0.3天,比对照金优207早熟1.3天。

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剑叶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后期落色好。

株高100.2厘米,亩有效穗22.0万,每穗总粒数109.5粒,实粒数85.5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5.5克。

出糙率81.0%、精米率68.2%、整精米率55.7%、垩白粒率28%、垩白度4.2%、直链淀粉含量21.48%、胶稠度51mm、粒长7.3mm、长宽比3.3。

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3级,叶瘟4级,穗瘟0级。

米质达国优3级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15.74公斤,比对照汕优64减产2.86%;2004年平均亩产493.02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18%。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下旬播种,秧龄20-25天,栽插规格5×6寸,每穴2粒谷苗。

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适时晒田,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注意防治病虫害。

丰优9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24品种名称:丰优9号(原名:丰源A/9号)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丰源A×9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24品种名称:丰优9号(原名:丰源A/9号)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丰源A×9号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27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6.61%(极显著);2002年优质组续试,平均亩产477.26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8.4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9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7.53%。

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3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7.96%。

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64同期播种,亩播种8-10公斤;2、移栽:秧龄不超过30天,栽插密度为:16.7´20厘米,每亩插8.5-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占总施肥量的65%左右,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施肥。

灌浆期湿润管理,不要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H优159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26品种名称:H优159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H28A×R51059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4天,比对照金优207长0.4天。

株型适中,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株高100.0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24.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7.1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0%,长宽比3.3,垩白粒率12%,垩白度2.5%,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5%(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494.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8%(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7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6%,增产点比率82.8%。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7.1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适当稀播。

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适时移栽,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2万穴。

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

薄水浅插,深水活棵,浅水分蘖,多次露田,够苗晒田,后期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深优9586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武小金博士最新育成的早中熟晚稻组合,综合性状是目前国内晚稻早中熟类型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

已申报广东省审定,广西引种续试,湖南续试和生产试验。

※株叶形态好,株高适中,茎杆粗壮,抗倒能力强,※生育期110.6天,比对照金优207长2天。

※2009年湖南省区试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23%(增产点率90%),2008、2009年广东晚造参加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0.4公斤(同组第一)和472.71公斤(同组第二),比对照种优优122分别增产3.43%和5.08%,2009年广东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4.95公斤,比优122增产10.06%。

2009年参加广西引种试验,比对照中优838增产9%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