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推介名录

合集下载

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热区(包括松塔镇、上湖乡)有效积温2600—3100℃,无霜期130—160天,主推先玉505、先玉335、强盛51、晋单56、晋单48号等。

主推“一增四改”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等。

在温区(包括朝阳镇、马首乡、景尚乡、南燕竹镇、平舒乡、宗艾镇)有效积温2500—2900℃,无霜期125—145天,主推先玉335、长城799、长城706、强盛51、永99—5、晋单56、晋单48号等。

主推“一增四改”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等。

在冷凉区:(包括解愁乡、温家庄乡)有效积温2400—2800℃,无霜期120—135天,主推先玉335、长城799、纪元1号、忻黄单78等。

主推“一增四改”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等。

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为加快优良玉米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我县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通过展示,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选择出适应性我县种植的具有丰产性、抗逆性及商品性好的玉米新品种,为选拔接班品种、主导品种、主栽品种和主要搭配品种奠定基础。

一、新品种试验基地承试地点马首乡三岔村,占地面积35亩。

试验分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特用玉米新品种试验5个类别:二、新品种展示展示地点松塔镇顺华村,占地面积20亩。

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从中选择出表现较好的,通过或者即将国家和山西审定的品种再进行展示,进一步考察其品种的适应性,同时组织有关人员、乡镇农技站和科技示范户、粮食种植大户进行品种观摩,然后选择出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新品种,提供给农业生产。

三、良种良法栽培试验承试地点平舒乡太安村,占地面积20亩。

将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新品种展示,选择出的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新品种,按照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特点及要求进行良种良法配套的栽培试验。

江苏省农委发布2010-2011年主推农药品种

江苏省农委发布2010-2011年主推农药品种
今 日农 药
行 业 经 纬
一 事
为加 强和规 范主要农 作 物主推 品种 、 主推技 术 、
害、 害。 鼠
主推 配方 肥 、 主推 农 药 ( 简称 “ 四主 推 ” 推 介发 布 工 ) 作, 更好 地发挥 农业 科技 和投入 品在农 业增 产增效 、
推广 使用 主 推农 药须 注意 以下 三 点 : 、 按所 1请 购买 的农 药产 品标 签使用 , 特别 要注意 安全 间隔期 。 2 注 意农 药交 替使 用 , 、 同一 品种 在 当茬 作物 上 尽量 避 免连 续 使用 , 防止病 虫 产生 抗 药性 。3 鉴 于对 大 、 螟、 棉盲蝽 象 、 烟粉虱 等害虫进 行 针对性 登记 的农 药
纹 枯病 小麦 白粉 病
苄 ・ 大 苗移 栽 田) 苄 嘧 ・ 噻酰( 乙( 、 苯 小苗 移栽 田) 苄 ・ ( 、 丁 移栽 稻 田) 唾 草 ・ 、 丁草 胺( 旱直 播) 嘧 ・ 草胺 ( 、苄 丙 水直 播 ) 氰 氟草 酯 、五氟磺 草胺 、 氯喹 啉酸 二 苄嘧磺 隆 、毗嘧磺 隆 、灭草 松 多 ・ 、多菌灵 、 ・ ・ 酮 多 酮 福美 双
稻瘟病 稻纵 卷叶螟
水 稻 稻飞虱
三环唑 、 稻瘟 灵 甲维 ・ 毒死蜱 、甲氨基阿维 菌素苯 甲酸盐 、阿维 菌素 、 稻丰散 、氯虫 苯 甲酰胺
吡蚜酮 、 嗪酮 、 噻 毒死 蜱
二 化螟 、 三化螟 阿维 ・ 毒死 蜱 、阿维 ・ 唑磷 、稻丰散 、氯虫 苯 甲酰胺 三 禾 阔类 杂 草 禾本科 杂草 阔叶杂 草 赤 霉病
县 ( 、 逐级 推荐 、 市 区) 省级 集 中评 审 、 征求 市 级意 见
以及 反馈 意见 会商 等规 定程 序 ,形 成 了 2 1 ~ 0 0 0 2 1 1 年江 苏省 主要农作 物 “ 四主推 ” 推介名 录 。其 中主推 农 药品种 5 2个 , 主要 针对 l 重 大病 虫 害及 其草 5种

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一、水稻品种
骨干型品种(10 个):龙粳 31、南粳 9108、黄华占、 晶两优 534、晶两优华占、中嘉早 17、隆两优华占、荃优 822、宜香优 2115 和美香占 2 号。
成长型品种(9 个):绥粳 27、晶两优 8612、隆两优 534、野香优莉丝、中早 39、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甬 优 1540 和南粳 5718。
成长型品种(8 个):裕丰 303、中科玉 505、郑原玉 432、东 单 1331、优 迪 919、秋 乐 368、先 达 901 和 MC121。
苗头型品种(8 个):京科 999、农大 778、兴辉 908、 中玉 303、罗单 297、陕单 650、翔玉 878 和铁 391。
特专型品种(5 个):京科糯 2000(鲜食糯玉米)、万 糯 2000(鲜食糯玉米)、金冠 218(鲜食甜玉米)、北农青 贮 368(青贮玉米)和沈爆 6 号(爆裂玉米)。
成长型品种(4 个):豫花 22 号、开农 71、冀花 19 号、扶余四粒红。
苗头型品种(5 个):航花 2 号、宇花 18 号、天府 33、 豫花 93 号和中花 215。
特专型品种(4 个):冀花甜 1 号(高含糖量鲜食品 种)、蜀花 9 号(高含糖量鲜食品种),吉花 23(特早熟品 种),豫花 29 号(黑花生品种)。
七是加快组织大豆收储,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黑 龙江、内蒙古两个主产区新增国产大豆收购计划,加大 收储力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
八是积极引导中储粮集团、中粮集团等国有大型企 业及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与主产区市县对接,做好 大豆产销衔接。
九是加密大豆生产和市场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大豆 生产、收储进度和价格情况,及时发布信息合理引导市 场预期。
制 实 施 大 豆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提 升 行 动 ,集 成 推 广 高 产 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带动大豆大面积稳产增产、提 质增效。

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V1

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V1

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V1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吉林省的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众多品种和技术中,以下是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1. 大豆:吉林省是大豆的重要产区,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主栽大豆品种有“吉林35号”、“吉黑25号”、“吉林35-6号”等优质品种。

2. 玉米: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栽品种包括“吉玉51号”、“玉米13”、“吉玉89号”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

3. 水稻:我省是北方旱稻主产区,主栽水稻品种有“吉稻31号”、“吉稻35号”、“吉水1号”等品种,同时在旱稻育种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 小麦:吉林省是北方高粱麦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包括“长春287号”、“吉麦22”、“吉麦30”等高产、抗倒性强的品种。

二、主推技术1. 转基因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应用在玉米、大豆以及一些草地和果树的育种方面。

2. 精准施肥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不同农作物及土壤类型,制定了一套精确施肥技术,可实现目标产量、节水节肥,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尤其在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的应用上有较大优势,有效节约了用水量。

4. 固氮依赖型作物栽培技术:吉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固氮依赖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上进行了多年积累和实践,现已形成了一套固氮作物栽培全套技术,既节约了肥料的使用,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总结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既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业更富有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并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1年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目录

2021年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目录
瑜晶优50
渝引种2021第008号
荃优9573
渝引种2021第009号
川优7021
渝引种2021第010号
二、玉米品种
品种名称
引种编号
昊单752
渝引种2021第011号
天禾188
渝引种2021第012号
富玉16
渝引种2021第013号
一丰999
渝引种2021第014号
锦玉361
渝引种2021第015号
乌蒙珍珠糯1号
渝引种2021第043号
乌蒙雪糯1号
渝引种2021第044号
泸彩糯8号
渝引种2021第045号
兴农糯3号
渝引种2021第046号
翔糯2018
渝引种2021第047号
生科糯618
渝引种2021第048号
泮甜糯3号
渝引种2021第049号
泸玉雪糯7号
渝引种2021第050号
美糯418
渝引种2021第051号
2021年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目录
一、水稻品种
品种名称
引种编号
野香优明月丝苗
渝引种2021第001号
野香优冰丝
渝引种2021第002号
野香优9号
渝引种2021第003号
川优6245
渝引种2021第004号
川康优1883
渝引种2021第005号
得优815
渝引种2021第006号
德优3301
渝引种2021第007号
卓玉6号
渝引种2021第034号
延科358
渝引种2021第035号
云海4568
渝引种2021第036号
华科1号
渝引种2021第037号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一)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一)

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一)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改革,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进行概述。

一、主导品种1. 大豆大豆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天津市对大豆的栽培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天津市正在培育早熟、优质的大豆品种,并通过加强管理和耕作,保证大豆的生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 玉米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天津市通过科技创新,正在培育耐旱、高产的玉米品种,并通过套种、深耕等方式,增加玉米的生产量和品质。

3. 青稞青稞是一种优质的粮食作物,也是天津市极具潜力的农产品之一。

天津市通过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管理、提高品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青稞的培育和推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主推技术1. 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天津市通过积极推广种植机械化技术,例如农机具和大型农机,以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

2. 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天津市积极推广环境保护技术,如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3.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重要技术。

天津市通过引进新的施肥技术,例如超声波探测、作物识别等,实现精准施肥,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天津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们相信,在科技和改革的推动下,天津市农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2024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2024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2024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一、主要农作物(16个)稻5个:云粳37号、云两优502、滇禾优918、滇屯506、楚粳49号;小麦2个,云麦112、滇麦7号;玉米5个:云瑞408、正大811.云瑞668、隆瑞888、亲瑞189;大豆4个:云环资大豆7号、云黄17、滇大豆2号、齐黄34。

二、非主要农作物(29个)薯类2个:云薯108、丽薯18号;杂粮5个:罗慧1号、云饲麦10号、保啤麦28号、云大麦14号、保绿豆1号;油菜2个:云油33号、玉油9号;糖类1个:云蔗0551;蔬菜5个:迷您黄2号、云干椒7号、芸白豆3号、云油麦1号、昭芥1号;果树4个:云砧3号、云砧4号、贵妃芒果、天使红软籽石榴;茶树1个:紫娟;橡胶树1个:云研73-46;澳洲坚果1个:A16;中药材6个:云归2号当归、云红七号、苗乡抗七1号、煜欣红、滇灵4号、翡翠麻1号;牧草1个:滇东北黑麦。

三、畜牧水产类(2个)家蚕1个:云夏3号;鸡1个:新广铁脚麻鸡。

2024年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农学类1.甘蔗宽膜双沟覆盖栽培技术2.低效咖啡园嫁接改造技术3.小麦双单倍体育种技术4.甘蔗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5.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6.云当归绿色高效栽培技术7.甘薯种苗周年繁育技术8.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采胶技术9.中低海拔玉米起垄防涝栽培技术10.桑园套种鲜食蚕豆技术11.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2.澳洲坚果抗旱保墙技术13.洱海流域双低甘蓝型油菜生态种植技术14.油菜绿色高稳产栽培技术园艺类15.切花月季高效生产营养枝和花枝培养关键技术16.芒果林下套种魔芋技术17.大棚番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18.短日照草莓夏秋季鲜果生产技术19.黄白设施高效栽培技术20.嫌猴桃现代高效栽培集成技术21.番茄嫁接优质种苗培育技术22.露地蓝莓高垄种植技术23.仿古茶园改造技术24.大樱桃避雨栽培关键技术25枝猴桃〃伞"形棚架技术26.鲜食葡萄提质增效集成技术植物保护类27.稻菜种子保健处理及轻简化轮作技术28.蔬菜病毒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29.水稻主要种传病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30.茄科作物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31.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防控技术32.玉米全生育期草地贪夜蛾防治减量化技术33.果树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34.巫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5.苹果黑星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畜牧兽医类36.肉用山羊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37.翅果菊牧草丰产栽培利用技术38.家庭式标准化牛舍设计建造技术39.巨菌草青贮技术40.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防控技术41.养殖场病媒昆虫综合防治技术农业姿源环境类42.果园土壤酸化综合调控技术43.重金属中轻度污染旱地安全利用技术44."云上乡村鸡"微农场绿色低碳养殖技术45.玉米秸秆还田种植山药栽培技术46.鲜食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47.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类48.甘蔗分步式机械化收获技术49.山地茶园机修机采技术50.澳洲坚果一体化智能加工技术51.玉米秸秆青贮高效机械化技术52.山地果园单轨道运输技术53.丘陵山区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2006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介

2006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介

新单22: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选育,2003 年通过河南 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3001。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 夏 播生育期 100d 。 株高240cm, 穗位 100cm, 果穗长筒型, 穗行
数14^-16, 行粒数40, 细, 籽率高, 粒, 硬粒 轴 出 黄 偏 型,
品质好。 适宜我省各地夏播种植, 一般亩产600kg 。 夏播适
16.9cm 穗粗4.8cm 穗 , , 行14^ 16, 粒数36, 性好, 行 结实 轴
细, 出籽率高, 半马齿, 抗病性好, 抗倒伏 。 适宜我省及黄淮 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一般亩产 650^-700kg 。 夏播种植密度
为3000^ 350。 亩, 注意 蹲 株/ 苗期 适当 苗。
新单23: 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选育, 2004年通过河南省 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玉2004001。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 夏播生 育期102d, 株高240cm 穗位106cm 中大 果穗筒型, , , 穗, 穗 长20cm 穗行数16^-18, , 行粒数39, 轴细, 出籽率高, 容重 高, 商品性好; 活杆成熟, 抗病性好。 适宜我省各地夏播种植,
一般亩产600 .650kg 。 夏播适宜密度3300 .3500 株/ 亩。
4000^-4500株了亩。 浚单 18: 河南省浚县农科所选育, 2002 年河南省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玉2002004 。 该品种叶片上冲, 株型紧凑, 夏播 生育期98d, 株高250cm, 穗位110cm; 果穗筒型, 穗长16.3cm, 穗粗4.9cm 穗行数16, , 行粒数38, 结实好, 不秃尖, 轴细, 出籽率高, 半硬粒型, 商品性好, 综合抗病性好。 适宜我省及 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一般亩产650^ -700kg, 夏播适宜 密度在3500^ -3800株/ 亩。 浚单20: 河南省浚县农科所选育,2003 年通过国家审 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54 。 该品种叶片上冲, 株型紧凑, 夏播生育期97d 。 株高240cm, 穗位 105cm; 果穗筒型,粗 大,穗长 17cm, 穗粗 5 . l cm, 穗行数 16^- 18 行,行粒数 38 粒, 结实性好, 不秃尖, 轴细, 出籽率高, 容重高, 籽粒 商品性好。 抗病 、 抗倒, 活杆成熟。 适宜我省及黄淮海夏玉 米区推广种植,一般亩产 650^-700kg ; 密度弹性大 ; 夏播 一般肥力地3500^-3800株/ 亩, 高肥地3800^-4200株/ 亩, 苗期注意蹲苗 。 济单 7 号: 河南省济源市农科所选育, 2001年通过河南 省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玉2001002 。 该品种株型半紧凑, 夏播 生育期102d。 株高260cm, 穗位高110cm 果穗锥型, ; 穗长17cm, 穗行数14^ -16行, 行粒数40, 结实性好, 不秃尖, 出籽率高, 抗病性较好 。适合我省及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一般亩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推介名录
推广使用主推品种须注意以下两点:1、主推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请查询《江苏农业网》品种推介栏目或农业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相关品种审定公告。2、国家审定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仅指江苏范围。
一、水稻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种植区域
备注
1
中熟中粳
徐稻3号
苏审稻200306
镇麦6号
苏审麦200501
淮南麦区
19
扬辐麦4号
苏审麦200801
淮南麦区
20
宁麦17
苏审麦200902
淮南麦区
21
生选6号
国审麦2009004
淮南麦区
22
扬麦18
苏审麦200901
淮南麦区
23
中筋小麦
镇麦9号
苏审麦201001
淮南麦区
24
镇麦8号
国审麦2008004
淮南麦区
25
强筋小麦
镇麦168
苏审麦200701
全省油菜区
2
秦优7号
国审油2004014
全省油菜区
3
秦优11号
苏审油200801
全省油菜区
4
淮杂油5号
苏审油200704
全省油菜区
5
沣油737
国审油2009018
淮河以南油菜区
半冬性偏弱:注意适期播种。
6
扬优8号
苏审油200601
淮河以南033
淮河以南油菜区
8
宁杂21号
淮河以南棉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6
盐抗杂1号
苏审棉200506
全省黄萎病轻病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7
南农6号
国审棉2005016
淮河以南棉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8
宁杂棉3号
苏审棉200704
全省黄萎病轻病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区域
备注
1
普通玉米
郑单958
国审玉2000009
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粗缩病易发生地区,春播掌握在4月初,夏播掌握在6月中旬播种。
2
苏玉20
苏审玉200401
春夏播地区种植
3
苏玉21
苏审玉200501
夏播地区种植
4
蠡玉16
苏审玉200902
夏播地区种植
5
苏玉23
苏审玉200702
淮北地区
5
徐麦30
苏审麦200704
淮北地区
6
济麦22
苏引麦200801
淮北地区
7
百农AK58
国审麦2005008
淮北地区
8
淮麦28
国审麦2009009
淮北地区
9
淮麦29
国审麦2009010
淮北地区
10
明麦1号
苏审麦200905
淮北地区
11
保麦1号
苏审麦201006
淮北地区
12
淮麦30
苏审麦201007
史力佳
苏审油200604
全省油菜区
16
扬油6号
国审油2004026
淮河以南油菜区
17
苏油211
苏审油200805
全省油菜区
18
淮油18号
苏审油201001
全省油菜区
淮南麦区
26
烟农19
苏审麦200102
淮北麦区
27
淮麦20
苏审麦200201
淮北麦区
28
徐麦99
苏审麦200805
淮北麦区
29
扬麦13
苏引麦200501
淮南麦区
不适宜在黄花叶病毒病重发田块种植
30
弱筋小麦
宁麦13
苏审麦200503
国审麦2006004
淮南麦区
31
扬麦15
苏审麦200502
淮南麦区
三、玉米主推品种
全省各地种植
13
苏科花糯2008
苏审玉2008028
江苏南部
14
甜玉米
晶甜5号
苏审玉201007
全省各地种植
四、棉花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种植区域
备注
1
杂交棉
科棉6号
苏引棉200801
全省枯、黄萎病发病较轻的区域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
科棉3号
苏引棉200401
沿江及苏南地区
29
通粳981
苏审稻201115
沿江及苏南地区
30
中熟晚粳
南粳46
苏审稻200814
太湖地区东南部
31
杂交中籼
Ⅱ优084
苏审稻200103
中籼稻地区
不适宜在黑条矮缩病重发区种植
32
扬两优6号
苏审稻200302
中籼稻地区
33
新两优6380
苏审稻200703
中籼稻地区
34
Y两优1号
国审稻2008001
淮北地区
2
连粳6号
苏审稻200905
淮北地区
3
徐稻5号
国审稻2006059
淮北地区
4
武运粳21号
苏审稻200705
淮北地区
不适宜在黑条矮
缩病重发区种植
5
盐粳11号
苏审稻200904
淮北地区
6
泗稻12号
国审稻2008029
淮北地区
7
华粳5号
苏审稻200505
淮北地区
8
淮稻11号
苏审稻200805
淮北地区
夏播地区种植
6
江玉501
苏审玉200903
夏播地区种植
7
苏玉25
苏审玉200901
春播地区种植
8
苏玉22
苏审玉200502
春夏播地区种植
9
中江玉6号
苏审玉200801
作春玉米种植
10
苏玉29
国审玉2010016
中、南部春玉米种植
11
糯玉米
苏玉(糯)5号
苏审玉200405
全省各地种植
12
苏科糯3号
苏审玉201006
国审油2010004
淮河以南油菜区
9
盐油杂3号
国审油2011020
淮河以南油菜区
10
常规油菜
苏油4号
苏审油200705
全省油菜区
11
宁油18号
苏引油200801
淮河以南油菜区
12
红油3号
苏审油200603
全省油菜区
13
宁油16号
苏审油200404
全省油菜区
14
镇油5号
苏审油200804
全省油菜区
15
12
常规棉
泗抗1号
苏审棉200507
全省黄萎病轻病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13
徐棉21号
苏审棉201001
全省枯萎病轻病区、非黄萎病区,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五、油菜主推品种
序号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适宜种植区域
备注
1
杂交油菜
秦优10号
国审油2006003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6
扬育粳2号
苏审稻201113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7
宁粳5号
苏审稻201111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8
武运粳24号
苏审稻201009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9
镇稻14号
苏审稻201112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20
早熟晚粳
宁粳3号
苏审稻200809
沿江及苏南地区
21
南粳44
苏审稻200709
沿江及苏南地区
22
常农粳5号
苏审稻200812
沿江及苏南地区
23
镇稻10号
苏审稻200710
沿江及苏南地区
24
扬粳4227
苏审稻200912
沿江及苏南地区
25
扬粳4038
苏审稻200810
沿江及苏南地区
26
南粳5055
苏审稻201114
沿江及苏南地区
27
武运粳23号
苏审稻201014
沿江及苏南地区
28
镇稻11号
苏审稻201015
9
华瑞稻1号
苏审稻201110
淮北地区
10
宁粳4号
国审稻2009040
淮北地区
11
连粳7号
苏审稻201008
淮北地区
12
迟熟中粳
迟熟中粳
淮稻9号
苏审稻200607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3
淮稻13号
苏审稻200907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4
南粳45
苏审稻200910
苏中及宁镇扬地区
15
盐稻10号
苏审稻200909
沿淮及淮北麦区的中晚茬种植
13
郑麦9023
苏审麦200203
沿淮及淮北麦区的中晚茬种植
14
淮麦27
苏审麦200906
淮北南部及沿淮麦区
15
宁麦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