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

合集下载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附件: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主导品种(一)小麦临汾8050、良星99、舜麦1718、晋麦79、运旱22-33、晋太170、长6878、长4738(二)玉米强盛16号、忻黄单156、大丰26、强盛1号、并单390、长玉19、品玉1号、晋单56号(三)大豆晋豆34、汾豆72号、晋遗30号、长豆006(四)棉花晋棉50号、杂208(五)马铃薯晋薯16号、同薯20号、同薯23号(六)水果红王将、皇家嘎拉、优系富士、玉露香、酥梨、晋蜜梨、红提、无核白、早黑宝(七)畜牧猪:长白、大白、杜洛克、山西白猪牛: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夏洛莱兔: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伊普吕兔、比利时兔、青紫蓝兔、力克斯兔(獭兔)蜜蜂:“北京一号”蜜蜂羊:辽宁绒山羊、萨福克鸡:海兰蛋鸡、艾维茵、爱拔益加、地方优种肉鸡草:紫花苜蓿、三德利、公农2号、高丹草二、主推技术(一)综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二)农机化综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三)小麦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晚茬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旱地小麦蓄水保墒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栽培技术(四)玉米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改套种为平播技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技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旱地玉米覆盖保墒栽培技术(五)大豆大豆垄作栽培技术大豆免耕节本栽培技术(六)谷子谷子化控间苗技术“张杂谷”高产栽培技术(七)棉花“简化节本增效”技术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八)马铃薯旱作马铃薯节水保墒丰产栽培技术(九)蔬菜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十)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树形改造技术秸杆覆盖技术套袋技术果园生草技术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十一)畜牧兽医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肉牛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肉羊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牛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禽病综合防治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调制技术家畜寄生虫病监测防控新技术荷斯坦奶牛高产核心群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德国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改良技术母仔分饲、早期补饲、适时断奶、配合日粮、程序免疫、环境控制等兔综合配套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猪节本增效综合技术蜂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羔羊快速育肥技术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推广技术舍饲养羊技术奶牛TMR全日粮饲养技术秸秆青贮技术饲料配合使用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2016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6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6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黑龙江省)第一部分主导品种水稻(一)龙粳2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龙粳31: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三)绥粳14:适宜在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小麦龙麦33:适宜在黑龙江北部种植。

玉米(一)德美亚1号: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区下限和四积温区上限≥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地区种植。

(二)绥玉2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三)华农887:适宜黑龙江第一积温带种植。

大豆(一)黑河45号:适宜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春播种植。

(二)华疆4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三)疆莫豆1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第四、五积温带≥10℃的积温2200-2300℃的地区种植。

(四)黑河43: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五)克山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种植。

(六)垦丰1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七)合丰55: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八)绥农26: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九)黑农4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渔业(一)蟹A中华绒螯蟹“光合1号”:适宜在我国东北地区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罗非鱼(由于水温要求较高,在黑龙江省适宜生长期短,且不能自然越冬,因此,除利用电厂余热水、温泉水室内养殖,室外不建议养殖)A 奥尼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适宜水温为10℃以上,4℃以下会冻死。

B“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适宜水温为10℃以上,4℃以下会冻死。

C “新吉富”罗非鱼:适宜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及工厂化流水养殖。

适宜水温为10℃以上,4℃以下会冻死。

D尼罗罗非鱼“鹭雄1号”:适宜淡水、半咸水水域的池塘、小山塘水库、网箱、工厂化流水等养殖,适宜水温为10℃以上,5℃以下会冻死。

(三)鲫鲂A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

四川省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

四川省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

2 0 。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 5元
■ 水稻 优 化 定 抛 技 术 般 每 亩 可 增 产 稻 谷 5 ~10 g 0 5 k ,增 收 节 支 2 0 以 上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 0元 四 川省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上 :免耕 、秸秆 还 田等 利于培 肥地 力 ,实 现可持 续发展 。技术 依托 单位 :四川省 农业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油 菜 轻 简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比 其 他 常 规 技 术 可 亩 节 本 增 效 5 元 以 上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成 都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0 业 技 术推 广总 站 、 四川 省 农 科 院 。

4 A3 R。 春 播 全 生 育 期 10 5 /5 2 天 。平 均 亩 产 3 43 g 适 宜 9. 。 k
栽培平均增产 1%,水 分利 用效 率提高 2 %,并降低地膜覆 盖 “ 5 0 白色污染” 。缩行增密栽培 措
施 在 大 面 积 种 植 密 度 亩 增 加 50 基 础 上 ,亩 增 加 产 量 8 0株 0~lO g O k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四 川 农 业 科 学 院 、四 川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蜀椹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机 插 秧 育 秧 的 秧 本 比为 18 :0~110 :0 ,节 省 秧 田 8 %左 右 ;1 机 手 每 天 可 栽 插 2~ h 0 个 4 m 大
田 ,是 人 工 栽 插 的 6 倍 以上 ,每 亩可 节省 投 入 5 元 左 右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0 0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21•【字号】鲁政发[2012]44号•【施行日期】2012.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鲁政发〔2012〕4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省政府决定:授予程林教授、赵振东研究员2人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激素调节”1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新型激光束和激光器件及其波前检测和成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等7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中国边缘海沉积矿物学的研究”等6项成果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海洋生物蛋白资源制备系列功能寡肽和功能蛋白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稀土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系统稳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7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开放空间高含硫天然气管线泄漏激光在线监测系统”等4项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等38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苹果采后增值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69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家庭媒体中心的研究与产业化”等265项成果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法国费尔南德·彭斯博士、美国邢明照教授2名外国专家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再创新业绩。

全省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获奖科技人员学习,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袁隆平的杂交⽔稻到底有没有被全国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本⾝并不是很想回答这类问题,不过看了回答的⽂章,⼼情有点沉重,觉得应该做篇以数据作为基础的问答⽔稻分类根据⽔稻播种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籼稻、粳稻、糯稻。

此外,根据制种⽅式不同,⼜可将⽔稻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

1、早稻、中稻和晚稻根据⽔稻⽣长期的不同,可将⽔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

⼀般早稻的⽣长期为 90~120天,中稻为 120~150 天,晚稻为 150 天以上。

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的差异。

早稻是⽣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稻⾕,⽬前,国内所说的早稻通常指双季稻的前季稻,基本上为早籼稻。

早稻多在 4 ⽉左右播种,7 ⽉中旬收获。

早稻⽣产的⼤⽶称为早籼⽶,⼝感较差,⼀般作为⼯业粮或储备粮。

中稻⽣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长期为 120-150 天,⼀般在早秋季节成熟。

⽽品种的适应范围较⼴,可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之间相互引种,如华南稻区的迟熟早籼引⾄长江流域稻区可以作中稻种植。

晚稻为⽣育期较长,成熟季节较迟的类型。

现代改良品种中,许多晚稻品种的感光性被削弱。

由于晚稻的成熟灌浆期正值晚秋,昼夜温差较⼤,稻⽶品质⽐较优良。

单季稻与双季稻:是指⼀年中在同⼀块⽥中收获的稻的次数。

如单季稻是⼀年只收获⼀季⽔稻。

主要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长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原和东北地区,南⽅部分丘陵⼭区也有种植。

双季稻是在同⼀块稻⽥⾥,⼀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稻。

长江流域多为⼀年两季,南岭以南,包括⼴东、⼴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南部,多为双季稻,部分为三季稻。

2、籼稻、粳稻、糯稻籼稻具有耐热、耐湿、耐强光和忌寒冷的特点,⽣长期短,在⽆霜期长的地⽅⼀年可多次成熟,种植于我国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籽粒强度⼩,耐压性能差,加⼯时容易产⽣碎⽶,出⽶率较低,⽶质胀性较⼤⽽粘性较⼩。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60个主导品种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60个主导品种
二 、 南稻区 华
南粳 4 适 宜 在 江 苏 省沿 江及 苏南 地 区 中 上 等 4: 肥 力条 件下 种植 。 秀 水 14: 宜在 浙江 省粳 稻 区作 单季 稻种植 。 3 适 株 两优 8 9 适 宜在湖 南省 稻瘟 病 轻 发 区作 双 季 1: 早 稻种 植 , 西全 省稻瘟 病轻 发 区作双 季早稻 种植 。 江 中嘉早 1 : 7 适宜 在江 西 、 湖南 、 徽 、 江 的稻瘟 安 浙 病、 白叶枯病 轻发 的双 季稻 区作早 稻种 植 。 中早 3 : 宜 在浙江 省作 双季早 稻种植 。 9适 天优华 占 : 宜在 江西 、 适 湖南 ( 陵山 区除外 ) 湖 武 、 北 ( 陵 山 区 除 外 ) 安 徽 、 江 、 苏 的长 江 流 域 稻 武 、 浙 江
天 优 12 适 宜在 广西 中北 部 、 建 中北 部 、 西 2: 福 江
百农 AK5 : 8 适宜 在 黄淮冬 麦 区南 片 的河 南省 中
中南部 、 湖南 中南 部 、 江南 部 的 白叶 枯病 轻 发 的双 浙
季 稻 区作 晚 稻种植 ; 宜广东 省各 地早 、 适 晚造种 植 。
中稻种植 。
湘 晚籼 1 : 宜在 湖南 省 稻 瘟 病 轻 发 区作 双 季 7适
晚稻种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光 1 7号 : 宜在江 西平 原地 区、 南 以及福 建 适 湖 北 部 、 江 中南部 的稻瘟 病轻 发 的双季 稻 区作 早稻 种 浙
植 。
丰 源优 2 9 适宜 在湖南 省 稻瘟 病 轻发 区作 双季 9:
区 、 建北 部 、 南南 部 稻 区的 白 叶枯 病 轻发 区和 云 福 河
南 、 州 ( 陵 山区 除外 ) 重庆 ( 陵 山 区除外 ) 中 贵 武 、 武 的

河北省农业厅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河北省农业厅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河北省农业厅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主导品种(40个)(一)冬小麦(6个)1、藁优2018品种简介:株型紧凑,株高73cm左右。

穗长方型,长芒,白粒,半冬性品种,生育期240天左右。

分蘖力强,抗倒性强,抗寒性一般。

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

籽粒粗蛋白15.48%,稳定时间24.0分钟。

生产试验亩产495kg。

适宜区域:冀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

品种来源: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指导单位: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2、观35品种简介:株型较紧凑,株高67cm左右。

穗纺缍型,长芒,白粒,半冬性品种,生育期240天左右。

分蘖力中等,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好,熟相较好。

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3级。

籽粒粗蛋白含量13.08%。

生产试验亩产540kg。

适宜区域:冀中南部冬麦区,建议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品种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技术指导单位: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3、石麦15号品种简介: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株高77.0cm左右,生育期244天左右,半冬性品种。

穗纺缍型,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

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熟相较好。

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1-2级。

籽粒蛋白质13.52%。

生产试验亩产504kg。

适宜区域:冀中南部冬麦区,建议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品种来源: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指导单位: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4、轮选987品种简介:幼苗匍匐,生长较繁茂,冬性中晚熟品种,株高80cm左右,植株清秀,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

穗纺缍形,长芒,红粒。

成熟落黄好,较抗干热风。

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或高感叶锈病。

籽粒粗蛋白含量14.2%。

生产试验亩产432kg。

适宜区域:冀中北部冬麦区。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技术指导单位: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5、冀5265品种简介:幼苗半匍匐,株型较紧凑,株高74cm左右,半冬性品种,生育期246天左右。

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doc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doc

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012年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十四)云光17号: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十五)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华南稻区(一)天优998: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二)玉香油占:适宜在广东省和海南省作早、晚稻种植。

(三)特优582:适宜在广西桂南稻区作早稻或桂中稻区作早稻种植。

(四)天优122: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三、西南稻区(一)Q优6号: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川江优527: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内5优39: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云粳26: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500~1800米的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种植。

四、北方稻区(一)龙粳21: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插秧种植。

(二)龙粳2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

(三)绥粳9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

(四)通禾836:适宜在吉林省松原、通化、延边、四平、长春、吉林等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五)沈农9816: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六)徐稻3号: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七)宁粳43号: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中等肥力田块插秧种植。

小麦(22个)一、黄淮海地区(一)济麦2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和濮阳及江苏省淮北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

(二)百农AK5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三)西农979: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西南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四)郑麦36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五)周麦22: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及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六)烟农19:适宜在山东省亩产400~500公斤地块、安徽和江苏两省淮北麦区、山西南部、北京郊区中水肥地种植。

(七)邯617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麦田早茬种植。

(八)皖麦5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

(九)烟农21: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东、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渭北旱塬,河北东南部,甘肃天水地区旱地种植。

(十)新麦26:适宜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

注意预防倒春寒。

(十一)石麦15: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河北黑龙港流域半干旱地和肥旱地种植。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扬麦16: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和上海市麦区种植。

(二)郑麦9023: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

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三)扬麦13: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四)襄麦25:适宜在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三、西南地区(一)川麦42: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河南南阳、湖北西北部等地区种植。

(二)内麦11: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

四、西北地区(一)宁春4号:适宜在宁夏山川水地、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延山井灌区、土默川井灌区、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广西等地区种植。

(二)新冬20号:适宜在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

(三)新春6号:适宜在新疆、内蒙古等有水浇条件的春麦区种植。

五、东北地区(一)垦九10: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中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龙麦33: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玉米(28个)(一)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浚单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三)鲁单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

(四)金海5号: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五)京单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六)中科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七)蠡玉16:适宜在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八)沈单16:适宜在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

(九)苏玉20: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

(十)中单909:适宜在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滨州除外)、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淮北市除外)夏播种植。

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二、西南地区(一)川单418: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二)东单80: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三)雅玉889: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云南省海拔800-1700米玉米产区中、上等肥力地块及中北部海拔1800-2200米春播玉米产区种植。

(四)正大619:适宜在广西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

(五)贵单8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在丝黑穗病常发区慎用。

(六)登海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但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慎用。

(七)成单30: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底山区种植,与麦苕间套种或净作均可。

(八)中单808: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种植。

三、北方地区(一)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辽单565: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和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确定的区域种植。

(三)龙单3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四)绥玉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五)兴垦3: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六)哲单37: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七)农华101: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

(八)京科968: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辽宁中晚熟区(丹东除外)、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和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地区春播种植。

四、南方玉米区(一)京科糯2000:适宜在北京、吉林、上海、福建、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种植。

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二)新美夏珍:适宜在广东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大豆(18个)一、东北地区(一)华疆4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

(二)垦鉴豆27(疆莫豆1号):适宜在黑龙江垦区四、五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10℃的积温在2200~2300℃的地区春播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