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水稻品种】荃优665水稻品种好不好?

【水稻品种】荃优665水稻品种好不好?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96品种名称:荃优665申请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荃9311A×R665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1天。
株高122.1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67.7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9.2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3、6.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3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6%,垩白粒率8.0%,垩白度1.5%,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77毫米,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0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60%;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31.1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6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1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4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0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
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
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
一般亩施纯氮14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1。
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
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水稻的品种有哪些_水稻种植方法

水稻的品种有哪些_水稻种植方法现在水稻的品种越来越多了,你对水稻的品种知道的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稻的品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稻品种:泗稻12号泗稻12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育成,属粳型常规水稻该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5.6天。
株高104.4厘米,穗长16.8厘米,每穗总粒数138.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5.3克。
抗性:苗瘟级,叶瘟3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5级,综合抗性指数4.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1公斤。
适宜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河南沿黄、山东南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
秧田注意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大田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水稻品种:武运粳19号武运粳19号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该品种株高97.2厘米,全生育期160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3公斤。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品种:通粳981通粳981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该品种植株清秀,株型紧凑,生长势旺,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脱粒性中等,群体整齐度好。
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4万,每穗实粒数125.3粒,结实率91.1%,千粒重27.5克,株高105.6厘米,全生育期159.8天,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纹枯病、白叶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检测,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8公斤。
适宜在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水稻品种:淮稻5号淮稻5号由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属迟熟中粳新品种。
2020 年湖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

种植园地/《湖南农业》2020第7期 182020年湖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玖两优玖39(续第6期第13页)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优至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杂交早稻中熟品种 由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由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一季稻品种 由湖南金色农丰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韵两优象牙香珍审定编号品种名称类 型湘审稻20200023赞两优570民升优丝占韵两优128悦两优1273两优205裕两优18科两优梅占科裕两优华占湘审稻20200024湘审稻20200025湘审稻20200026湘审稻20200027湘审稻20200028湘审稻20200029湘审稻20200030湘审稻20200031审定编号品种名称类 型(待续) 由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籼型常规晚稻中熟品种 由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迟熟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迟熟品种 由湖南恒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神州星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迟熟品种 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杂交晚稻迟熟品种 由湖南佳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杂交早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佳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早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中稻中熟品种 由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中稻迟熟品种T 两优131玖两优1858泰优1261中两优凡9玖两优玉占枫林丝苗隆优2991湘审稻20200033湘审稻20200034湘审稻20200035湘审稻20200036湘审稻20200037湘审稻20200038湘审稻20200032湘审稻20200040湘审稻20200039隆优2129湘审稻20200041湘审稻20200042湘审稻20200043湘审稻20200044湘审稻20200045湘审稻20200046湘审稻20200047五优3636隆晶优4171陵两优1309浙两优166康两优911吨两优17麓山丝苗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省2013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 ・ +
・ ・ + ” — 卜” +
综 合 信 息 ・
湖南省 2 0 1 3年 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 上)
・
8 6・
包 灵丰等 : 宜香优系列杂交水稻米质指标分析
中国稻 米 2 0 1 3 , 1 9 ( 6 ) : 8 7 — 8 8
表 1 宜 香优 系列 品种在 不 同省份 的米 质表 现
宜优质稻生长的地 区进行种植 。
参 考 文献
4 米 质指标 对宜 香优 系列 杂交 水稻 品质 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缩病发病越重 , 与钟列权 等_ l _ 的结果不 同 , 表 明南方水
・ —
卜一 + ” — 卜” — 卜” — 十 一 — 十 一 — 十 ” — 卜” + 一 — — + 一 “ — — ● 一 “ — — + 一“ — 卜” +
陈将赞等 : 单季稻 不同品种与不同播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中 国弗 米 2 0 1 31 9 ( 6 ) : 8 4 - 8 6
,
表 3 甬优 l 5 号 不 同播种 期南 方水稻 黑条 矮缩 病发 生 比较
稻黑条矮缩 病发病 轻重除受移栽期影 响外 ,还受 白背 飞虱发生量与带毒率影 响 ,因此不 同年份会 出现不 同
病总体 发生偏轻 ,因此仍需在重发年份下进一步调查
不同单季稻 品种间抗( 耐) 病性 。
参考 文 献
… 钟列权 , 汪恩国 , 谢宝玉. 台州市单季稻南方水稻 黑条矮缩 病发
生特点及 防控对策【 J ] . 现代农业科技 , 2 0 1 1 ( 1 5 ) : 1 8 5 — 1 8 7 .
水稻新品种Y两优1号

龙源期刊网 水稻新品种:Y两优1号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0年第04期2010年农业部主推的种植新品种介绍:品种来源:Y58S×9311。
审定情况: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07年通过广西区引种认定;2008年通过国家华南早籼组和长江中下游中籼组审定;2008年通过重庆市引种认定。
审定编号:湘审稻2006036、国审稻2008001、渝引稻20080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稻,全生育期143天左右,与两优培九相当。
株高11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大穗型,谷粒长粒型,谷壳黄色稃尖无色。
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10.3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6.6克。
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抗寒能力一般,抗高温能力较强。
糙米率80.7%,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8.7%,粒长6.8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3.8%,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蛋白质含量7.9%。
产量表现及高产潜力: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8.8%,极显著,日产量4.56公斤,比对照高0.39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8~12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0~1.25公斤,秧龄30~35天,5~6叶时移栽,种植密度6×8寸,每蔸插2粒谷秧,分蘖壮秧,每亩基本苗3~5万。
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
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
注意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防治,后期控制氮素,防止倒伏。
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湖南、重庆海拔800米以下、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早稻品种淦鑫203(国审稻2009009、赣审稻2006062)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
2007年“百千万”连片示范工程,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高达670.50公斤。
2008年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测产验收亩产达649.9公斤2009年“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余干县点)测产验收亩产达699.86公斤。
2、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株型适中,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
通过2006-2009年近四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种植,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各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水平条件下种植;抗性较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
3、生育期适中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与金优402相当。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
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荣优9号—早稻中熟偏早、矮秆抗倒伏超级稻苗头品种(赣审稻2008040)1、早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较大,株高85-90厘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品种;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达6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近三年在江西、广西等省种植,表现产量较高、稳,适宜性强;4、栽培要点:3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抛秧2-3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株两优02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两优293准两优527湘华优7号Ⅱ优93Ⅱ优58陆两优106Ⅱ优416Y两优1号丰源优326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9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金优284新香优315中优218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岳优360K优451丰源优272T优207丰源优299九优207培两优981中优117T优259T优180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
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
2004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全文

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公布2004年审定和登记的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各市州农业局:2004年2月16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对各有关专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水稻、油菜、玉米、大豆、棉花、辣椒和西瓜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了审核,现将审定通过的45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和登记的20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予以公告(品种简介见附件3)。
附件:1、200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2、200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3、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二00四年二月二十四日2004年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2004年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名称审定编号:湘审稻2004001作物种类:水稻品种名称:湘早143(早优143)选育引进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龚品6-29/95早鉴109以往审定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常规早籼稻。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75厘米~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穗~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8克~27.1克。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白叶枯病7级。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
产量表现:2002年湖南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7斤,2003年续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27公斤,2年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2公斤,较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
日产量4.02-3.97公斤。
栽培要点: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35公斤~40公斤、大田用种量5公斤~6公斤,秧龄期30天以内,4.5叶~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13.3厘米~16.5厘米)×20厘米,每蔸4苗~5苗,每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苗~10万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株两优02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两优293准两优527湘华优7号Ⅱ优93Ⅱ优58陆两优106Ⅱ优416Y两优1号丰源优326常规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9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金优284新香优315中优218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岳优360K优451丰源优272T优207丰源优299九优207培两优981中优117T优259T优180常规早稻品种湘早143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
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
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
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
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
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
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
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
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
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
秧龄不超过30天。
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
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
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
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
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
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
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
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
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
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
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
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
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
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
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
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
1997、1998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2%。
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苗期耐寒。
该品种可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0~35公斤。
秧龄30-35天。
每亩插2.4万蔸,8-10万基本苗。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拨节期不施用氮肥作穗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
注意防治稻瘟病、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湘早籼42号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左右。
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繁茂性好,剑叶直立,穗型中等,谷粒长,后期落色好,抗倒性好。
每亩有效穗24.5万穗,每穗总粒数88.5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6.1克。
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6.9公斤,比对照增产3.34%,日产4.27公斤,比对照高0.06公斤。
抗性: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
米质:糙米率80.6%,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9.4%,粒长6.9毫米,长宽比3.4,垩白粒率10%,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3.0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7%,蛋白质含量9.6%。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湘中宜于3月26-28日播种,湘北略迟2天,每亩大田用种量5公斤,4月30日前移栽完毕,秧龄30天,种植密度4×5寸,每穴插5-6苗,每亩插基本苗10-12万。
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重施追肥,促进分蘖,后期酌壮苞肥及壮籽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保持湿润为主,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须加强对稻瘟病预防措施。
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
杂交早稻品种金优974该品种属中熟杂交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生育期109天,比威优402短2天。
株高81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较粗,叶片直立,叶鞘、叶耳紫色,半叶下禾。
抽穗整齐,落色好。
分蘖力较强。
穗型较大,穗长23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08粒,结实率75%左右。
谷长粒型,稃尖紫色,千粒重25克。
1997、1998两年区试,亩产481公斤,与威优402相当,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米质较好。
该品种可在全省推广。
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20公斤,大田亩用种2.5公斤。
4.5~5.0叶移栽,每亩插2万蔸,8~10万基本苗。
基肥每亩施粪肥5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追肥每亩施尿素13公斤、氯化钾10公斤。
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抽穗,湿润壮籽。
病虫防治同一般早稻品种。
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株两优02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早籼稻,200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超级稻。
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比金优402短1天。
株高92厘米,株型紧散适中,耐肥抗倒力强。
一般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00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6.7克,籽粒饱满,颖尖无芒。
2000、2001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9.8公斤,比金优402增产2.2%,日产量4.6公斤,比对照高0.12公斤。
2001、2002两年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76.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1%,日产量4.2公斤,比对照高0.18公斤。
抗性:叶瘟2级,穗瘟1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
糙米率81.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55.3%、米粒长6.7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49%、垩白度10.5%、透明度2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蛋白质含量10.6%,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均较好,米饭食味好。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软盘旱育秧3月20日播种,湿润育秧3月底播种,湿润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
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叶抛栽,湿润秧小苗4.1~5叶移栽。
插植密度5×6寸或抛栽30蔸/平方米,每蔸2粒谷秧。
耙田时亩施水稻一次性专用25%的配方肥50公斤,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再亩施尿素5公斤。
前期干湿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后期湿润灌溉,忌断水过早。
坚持强氯精浸种,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
注意控制秧龄,适时抛(栽)。
金优402该品种属迟熟杂交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生育期113天,与威优48相当。
株型适中,叶鞘、稃尖紫色,剑叶中长,窄而直立,后期落色好。
株高83.7厘米,穗粒数93.8粒,结实率72.1%,千粒重26.8克。
1994、1995年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7.6公斤,与对照威优48相当。
叶瘟4级,穗瘟4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5级,中感白叶枯病。
糙米率80%,精米率71.0%,垩白粒率84%,垩白大小18%,外观品质一般,食味较好。
该品种可在全省推广。
一般于3月底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2公斤。
插植规格4×6寸,每穴两粒谷秧。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看苗酌施壮苞肥和壮籽肥。
注意防治二化螟、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等。
株两优819该品种属两系中熟杂交早籼稻,2005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品种。
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茎秆中粗,长势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籽粒饱满。
每亩有效穗23.6万穗,每穗总粒数109.6粒左右,结实率79.8%,千粒重24.7克。
2003、2004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70.48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10.06%。
抗性:叶瘟5级,穗瘟5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
整精米率68.0%,直链淀粉含量22.1%,蛋白质含量10.8%。
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旱育秧3月25日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
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水育小苗4-4.5叶移栽。
插植密度5×6寸或抛栽28蔸/平方米,每蔸2粒谷秧。
施肥水平中等,够苗及时晒田,坚持强氯精浸种,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