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3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模拟试卷3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模拟试卷3(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在机器数中,( )的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 原码B. 补码C. 反码D. 原码和反码2. 定点8位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形式表示8位二进制整数,可表示的数范围为( )。
A. -127~+127B. -2-127~+2-127C. 2-128~2+127D. -127~+1283. 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的字符码是( )。
A. 11001011B. 11010110C. 11000001D. 110010014. 已知定点小数x的反码为1.x1x2x3,且x<-0.75,则必有( )。
A. x1=0,x2=0,x3=1B. x1=1C. x1=0,且x2,x3不全为0D. x1=0,x2=0,x3=05. 在浮点数原码运算时,判定结果为规格化数的条件是( )。
A. 阶的符号位与尾数的符号位不同B. 尾数的符号位与最高数值位相同C. 尾数的符号位与最高数值位不同D. 尾数的最高数值位为16. 四片74181ALU和一片74182CLA器件相配合,具有如下进位传递功能:( )。
A. 行波进位B. 组内先行进位,组间先行进位C. 组内先行进位,组间行波进位D. 组内行波进位,组间先行进位7. 在定点数运算中产生溢出的原因是( )。
A. 运算过程中最高位产生了进位或借位B. 参加运算的操作数超出了机器的表示范围C. 运算的结果的操作数超出了机器的表示范围D. 寄存器的位数太少,不得不舍弃最低有效位6. 计算题1. 设[x]补=x0.x1x2…xn,求证:x=-x0+xi2-i。
2. 求证:[-x]补=[[x]补]求补。
3. 求证:[x]补=[x]反+2-n。
4. 已知:x=0.1011,y=-0.0101,求:[1/2x]补,[1/4x]补,[-x]补,[1/2y]补,[1/4y]补,[-y]补。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网络层模拟试卷4_真题-无答案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网络层)模拟试卷4(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IDR协议的优点是( )。
A. IP地址利用率高B. 子网划分更加灵活C. 不仅可以划分子网,也能够合并超网D. 以上均正确2. 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0.0/11和208.130.28.0/22。
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208.128.0.0/11地址块与208.130.28.0/22电址块没有包含关系B. 208.130.28.0/22电址块包含了208.128.0.0/11地址块C. 208.128.0.0/11电址块包含了208.130.28.0/22地址块D. 以上均不正确3. BGP的主要特征包括( )。
I.采用静态路由算法Ⅱ.采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Ⅲ.支持策略路由A. 仅IB. 仅I、ⅡC. 仅ⅢD. I、Ⅱ、Ⅲ4. 自治系统AS内部使用的路由协议必须是( )。
A. OSPFB. EGPC. IGPD. BGP5. 将IPv4地址202.118.224.1转换成对应的IPv6地址为( )。
A. ::::202.118.224.1B. ::202.118.224.1C. 202.118.224D. 202.118.2241.::6. 在IP数据报转发过程中,根据“下一跳”目的IP地址找到目的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
A. ARPB. ICMPC. RIPD. IGP7. 下面四个IP地址块:212.56.132.0/24,212.56.133.0/24,212.56.134.0/24,212.56.135.0/24,最大可能的聚合结果是( )。
A. 212.56.132.0/22B. 212.56.132.0/23C. 212.56.133.0/22D. 212.56.133.0/238. 假设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甲收到其邻居路由器乙的距离矢量中包含的信息,若该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那么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文件管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文件管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综合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UNIX系统中,文件存储器的管理采用的是( )。
A.位图法B.空闲块表法C.成组链接法D.单块连接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2.只适合顺序存取,不提供随机存取功能的存储介质是( )。
A.磁盘B.磁鼓C.磁带D.光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3.对磁盘请求重新排队的目的是( )。
A.重置移臂时间B.让优先级高的进程先I/OC.减少传输时间D.减少旋转时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4.下列不便于文件扩充的物理文件结构是( )。
A.连续文件B.串联文件C.索引文件D.多重索引文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5.在文件系统中,文件的不同物理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下列文件的物理组织结构中,不具有直接读写文件任意一个记录的能力的结构是( )。
A.连续文件B.串联文件D.逻辑文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6.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另建立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由此表和文件本身构成的文件是( )。
A.连续文件B.串联文件C.索引文件D.逻辑文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文件管理7.在磁盘上,最容易导致存储碎片发生的物理文件结构是( )。
A.隐式链接B.顺序存放C.索引存放D.显式链接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文件结构的特点。
顺序文件的优点是在顺序存取时速度较快,因为这类文件往往从头至尾依次顺序存取。
但是也存在缺点,首先要求在存储文件时确定文件的长度,依此来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这样会造成在寻找存储空间时耗时较多,一旦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存放该文件时会造成文件存储的失败。
其次,顺序文件不便于文件的扩充,在实际工作中,文件的长度往往会改变,可能会变长,也有可能变短。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4(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1,分数:82.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TCP/IP模型中,主机采用( )标识,运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采用( )标识。
(分数:2.00)A.端口号,主机地址B.主机地址,IP地址C.IP地址,主机地址D.IP电址,端口号√解析:解析:在TCP/IP模型中,IP地址用来标识主机,使用IP地址来完成数据包的路由。
而端口号则存在于传输层的头部中,用来标识主机上的不同进程。
3.UDP端口号分为3类,即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 )。
(分数:2.00)A.永久端口号B.确认端口号C.客户端口号D.临时端口号√解析:解析:UDP端口号有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和临时端口号。
4.TCP协议规定HTTP( )进程的端口号为80。
(分数:2.00)A.客户B.分布C.服务器√D.主机解析:解析:TCP协议规定在HTTP协议中80端口号代表的是服务器进程。
5.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活动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之间的( )。
(分数:2.00)A.数据交换B.网络连接C.进程通信√D.网络服务解析:解析:计算机的通信是指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6.设TCP使用的最大窗口为64 KB,即64×1024字节,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
若报文段的平均时延为20 ms,则最大的吞吐量是( )。
(分数:2.00)A.25.88 Mb/sB.24.88 Mb/sC.26.21 Mb/s √D.27.21 Mb/s解析:解析:在报文段平均往返时延20 ms内,发送方最多能发送64×1 024×8 b,所以最大的吞吐量=64×1024×8/(20×10 -3 )=26 214 400 b/s=26.21 Mb/s。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三)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三)(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8,分数:58.0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信道与通信电路类似,一条可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一个信道∙ B.调制是指把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C.信息传输速率是指通信信道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 D.在数值上,波特率等于比特率与每符号含的比特数的比值(分数:1.00)A.B.C.D. √解析:信道不等于通信电路,一条可双向通信的电路往往包含两个信道:一条是发送信道,一条是接收信道。
另外,多个通信用户共用通信电路时,每个用户在该通信电路都会有一个信道,因此A错误。
调制是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B错误。
“比特率”在数值上和“波特率”有这样的关系:波特率=比特率/每符号含的比特数,C错误。
2.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______。
∙ A.信道带宽和信噪比∙ B.码元传输速率和噪声功率∙ C.频率特性和带宽∙ D.发送功率和噪声功率(分数:1.00)A. √B.C.D.解析:依香农定理,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S/N),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信道带宽和信噪比,而信噪比与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和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有关,在数值上等于两者之比。
3.______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C.同步传输∙ D.异步传输(分数:1.00)A.B. √C.D.解析:并行传输的特点:距离短、速度快。
串行传输的特点:距离长、速度慢。
所以在计算机内部(距离短)传输应选择并行传输。
而同步、异步传输是通信方式,不是传输方式。
4.下列有关曼彻斯特编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 A.每个信号起始边界作为时钟信号有利于同步∙ B.将时钟与数据取值都包含在信号中∙ C.这种模拟信号的编码机制特别适合于传输声音∙ D.每位的中间不跳变表示信号的取值为0(分数:1.00)A.B. √C.D.解析:曼彻斯特编码将每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
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试模拟试题笔试模拟考卷(3)

笔试模拟试题(3)(本试卷答卷时间为60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每项1.5分,26项,共30分)一、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50多年中,按计算机所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 1 个阶段。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1946年由美国研制的,该机 2 。
1.A.7 B.6 C.4 D.32.A.运算速度慢,体积大,功耗惊人 B. 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C. 可以使用高级浯言编程序 D.价格虽然贵,但是维护方便二、计算机机系统中的存储器一般是指 3 。
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4 。
3.A.ROM和RAM B.主存储器C.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D.硬盘和软盘4.A.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C.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三、RAM的特点是 5 。
微型机使用Pentium III800的芯片,其中的800是指 6 。
5.A.海量存储 B.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C.一旦断电,存储在其上的信息将全部消失且无法恢复D.存储在其中的信息不能改写6.A.显示器的类型 B.CPU的主频 C.内存容量 D.磁盘空间四、在下列不同进制的四个数中, 7 是最小的一个数。
下列四个十进制数中,能表示成八位二进制数的是 8 。
7.A.(101011)2 B.(56)8 C.(40)10 D.(3B)168.A.257 B.201 C.313 D.296五、将字母“A”的ASCII码当成数值,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41H,则字母“Y”的ASCII码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9 H。
9.A.59 B.62 C.69 D.89六、为将一个汇编语言源程序或一个高级语言源程序变为机器可执行的形式,需要一个10 。
下面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论述,其中正确的一条是 11 。
10.A.语言翻译程序 B.操作系统 C. 目标程序 D.BASIC解释程序11.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能产生目标程序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均不能产生目标程序C.编译程序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不能D.编译程序不能产生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能七、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的 12 。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13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一个校园网中的4个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以太网,所有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都相同,现在需要将这些部门的局域网互联起来,而且每个部门使用不同的网络地址(即每个部门一个子网),应当选择的互联设备是____。
(分数:2.00)A.第2层交换机B.集线器C.路由器√D.网桥解析:解析:考查异构网络互联。
能够互联不同网络地址的应该是网络层设备,第2层交换机和网桥是数据链路层设备,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只有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因此选C。
2.需要将一个局域网分为多个IP子网时,应当选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是____。
(分数:2.00)A.中继器或集线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解析:解析:考查网络互联。
解决划分子网问题需要的也是网络层设备,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而网关是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联,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联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联。
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联,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联。
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在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3.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是____。
【中南大学2007年】(分数:2.00)A.局域网交换机B.集线器C.路由器D.网关√解析:解析:考查异构网络互联。
关4.在OSI中,完成整个网络系统内连接工作,为上一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之间数据传输通路工作的是____。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分数:2.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解析:解析:考查网络层的功能。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异构网络互联、路由选择与转发、拥塞控制、网络管理等。
为上一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之间数据传输通路的工作即路由选择,因此选C。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网络层)-试卷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网络层)-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 )。
(分数:2.00)A.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B.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C.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D.D类地址的子网掩码解析:解析: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
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此时主机号由最后的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
3.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每一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最多是( )。
(分数:2.00)A.1024B.2048C.4096D.4094 √解析:解析:最多可有4094个(不考虑全0和全1的主机号)。
4.设有4条路由:170.18.129.0/24、170.18.130.0/24.,170.18.132.0/24和170.18.133.0/24,如果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4条路由的路由是( )。
(分数:2.00)A.170.18.128.0/21 √B.170.18.128.0/22C.170.18.130.0/22D.170.18.132.0/23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路由聚合的原理。
首先从题目和选项可以得到,前两个字节都是一样的,首先依次给出二进制表现形式:170.18.129.0/24是170.18.10000001.0/24,170.18.130.0/24是170.18.10000010.0/24,170.18.132.0/24是170.18.10000100.0/24,170.18.133.0/24是170.18.10000101.0/24,因此能够包含这4条路由的是170.18.10000000.0/21,即170.18.128.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模拟试卷3(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 )。
A.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B.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C.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D.D类地址的子网掩码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值。
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此时主机号由最后的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
3.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每一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最多是( )。
A.1 024B.2 048C.4 096D.4 094.√最多可有4 094个(不考虑全O和全l的主机号)。
4.设有4条路由:170.18.129.0/24、170.18.130.0/24、170.18.132.0/24和170.18.133.0/24,如果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4条路由的路由是( )。
A.170.18.128.0/21 √B.170.18.128.0/22C.170.18.130.0/22D.170.18.132.0/23本题主要考查路由聚合的原理。
首先从题目和选项可以得到,前两个字节都是一样的,首先依次给出二进制表现形式:170.18.129.0/24是170.18.10000001.0/24,170.18.130.0/24是170.18.10000010.0/24,170.18.132.0/24是170.18.10000100.0/24,170.18.133.0/24是170.18.10000101.0/24,因此能够包含这4条路由的是170.18.10000000.0/21,即170.18.128.0/21。
因此答案为A。
5.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I.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协议Ⅱ.路由器必须实现TCP协议Ⅲ.主机必须实现IP协议Ⅳ.路由器须实现IP协议A.I,Ⅱ和ⅢB.I,Ⅱ和ⅣC.I,Ⅲ和Ⅳ√D.Ⅱ,Ⅲ和Ⅳ主要考查网络设备与参考模型的关系。
主机作为终端设备,需要实现整个五层协议,而路由器作为网络层设备,仅实现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三个层次的协议,而TCP是传输层协议,路由器不需要,选项Ⅱ排除,因此答案为C。
6.如果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0.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那么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号占IP地址的位数是( )。
A.24B.25C.27 √D.28本题考查子网划分。
224的二进制是11 100000,因此子网号占3个bit,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因此网络号为27位,答案是C。
7.ARP协议是属于( )协议。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
以太网设备并不能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的。
因此,IP驱动器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
在这两种地址之间存在着某种静态的或算法的映射,常常需要查看一张表。
地址解析协议(ARP)就是用来确定这些映射的协议。
ARP工作时,送出一个含有所希望的IP地址的以太网广播数据包。
目的主机,或另一个代表该主机的系统,以一个含有IP和以太网地址对的数据包作为应答。
发送者将这个地址对高速缓存起来,以节约不必要的ARP通信。
8.网络层的功能包括( )。
I.路由选择Ⅱ.拥塞控制Ⅲ.分组转发A.仅有I、ⅡB.仅有Ⅱ、ⅢC.仅有ⅡD.全部√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它建立在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之上,将数据从源端经过若干中间结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网络层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9.关于静态路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B.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C.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即它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D.静态路由不能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即它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
当然,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下面是一个适合使用静态路由的实例。
在上图中,假设Network 1之外的其他网络需要访问Network 1时必须经过路由器A和路由器B,则可以在路由器A中设置一条指向路由器B的静态路由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WAN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量,因为使用静态路由后,路由器A和B之间没有必要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10.A类网络和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为16 b和8 b,这两个网络( )。
A.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B.子网掩码不同,但子网数目相同C.子网掩码数目和子网数目均相同D.子网掩码数目和子网数目均不同若A类网络的子网为16 b,那么网络号有24位,即子网掩码有24位全是1,即255.255.255.0,子网数为2 16。
若B类网络的子网为8 b,那么网络号有24位,即子网掩码有24位全是1,即255.255.255.0,子网数为2 8。
即两者的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
11.关于动态路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态路由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起自己的路由表B.动态路由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C.动态路由机制的运作依赖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对路由表的维护和路由器之间适时的路由信息交换D.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手工配置实现的√动态路由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起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动态路由机制的运作依赖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 (1)对路由表的维护。
(2)路由器之间适时的路由信息交换。
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是基于路由协议实现的。
交换路由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路由表找到一条数据交换的“最佳”路径。
每一种路由算法都有其衡量“最佳”的一套原则,大多数算法使用一个量化的参数来衡量路径的优劣,一般说来,参数值越小,路径越好。
该参数可以通过路径的某一特性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综合多个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几个比较常用的特征是:(1)路径所包含的路由器结点数(hop count);(2)网络传输费用(cost); (3)带宽(bandwidth); (4)延迟(delay); (5)负载(load): (6)可靠性(reliability); (7)最大传输单元MT[J(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12.异构网络指的是( )。
A.网络拓扑结构不同B.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均不同√D.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物理层协议不同网络的异构性指的是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链路控制协议以及不同的数据单元格式和转发机制,这些特点分别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下列路由选择协议中属于距离一向量协议的是( )。
A.OSPFB.BGPC.RIP √D.ICMPRIP是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一向量路由选择协议;OSFF是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协议。
BGP采用的是路径向量算法;ICMP不是路由选择协议,因此答案c正确。
14.下列的哪一项正确描述了流量控制?( )A.一种管理有限带宽的方法B.一种同步连接两台主机的方法C.一种确保数据完整性的方法√D.一种检查病毒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了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
流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地运行。
描述最准确的答案是C。
15.下列路由选择协议中属于链路状态协议的是( )。
A.OSPF √B.BGPC.RIPD.ICMP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协议,因此答案A正确。
16.网络层中,IP数据报的转发过程使用的是( )。
A.源IP地址B.目的IP地址√C.源硬件地址D.目的硬件地址路由器在为IP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时,根据目的IP地址来决定下一跳是哪个网络,因此正确答案为B。
17.以下有关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I.动态路由使用路由表,静态路由只需使用转发表Ⅱ.动态路由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开销比较大Ⅲ.静态路由通过人工来配置路由信息,动态路由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发现和维护路由信息A.仅I √B.仅I、ⅡC.仅I、ⅢD.I、Ⅱ、Ⅲ此题考查的是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知识点。
无论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均要使用路由选择表来进行路由选择,只不过维护的方式不同,因此答案A正确。
18.发生网络拥塞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网络中负荷太大,分组数量过多B.路由器处理速度慢C.路由器缓冲区不足D.网桥转发速度慢√此题考查的是拥塞控制知识点。
拥塞是由于网络中很多因素引起的,如网络负载大导致单位时间内交给网络的分组数量过多,路由器处理速度慢导致IP数据报转发速度降低,路由器缓冲区不足导致分组被迫丢弃。
网桥属于局域网扩展设备,与拥塞问题无关。
因此答案D正确。
19.B类地址中,用( )位表示网络号。
A.2B.7C.14 √D.16IP地址共32位,B类地址的前两位“10”为地址分类标识,接下来14位表示网络号,因此答案C正确。
20.CIDR协议的优点是( )。
A.IP地址利用率高B.子网划分更加灵活C.不仅可以划分子网,也能够合并超网D.以上均正确√CIDR不再指定网络号或主机号的位数,从而使得IP子网划分更加灵活,地址利用率更好,既可以划分子网,也能够合并超网。
答案D正确。
21.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0.0/11和208.130.28.0/22。
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208.128.0.0/11电址块与208.130.28.0/22也址块没有包含关系B.208.130.28.0/22也址块包含了208.128.0.0/11地址块C.208.128.0.0/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0/22地址块√D.以上均不正确208.128.0.0/11的前缀为:11010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