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_图文.(精编文档).doc

合集下载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PPT课件

第二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PPT课件
•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5— 528)认为是“气”
• 赫拉克里特(Heracllitus,BC.540—475) 认为是“火”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 “四元素说”(土、水、气、火)
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
• 毕达哥拉斯 • 毕达哥拉斯学派 • ——“数”是万物的本源 • 四象:1、2、3、4 • 最完美的数——10 • 世界应该符合数的美、数的和谐 • 第一次数学危机 • 危机的解决——无理数
第二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创立与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自然观的演变与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时间
自然观
古代:远古
寓于神话或原始宗教之中
古希腊罗马时期
朴素的自然观(自然哲学)
(前7世纪—5世纪)
中世纪:(5—15世纪) 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近代:前期(16—18世纪) 机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
• 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 《基督教的复兴》,最早公开提出血液 是通过肺由心脏的右边流到左边的见解。
• 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根据 解剖学推知了血液循环。
(三)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
• 近代科学——实验科学 • 科学实验来自于观察而高于观察。 • 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发展起来的科学实
•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
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 动因:资本积累,开辟市场 • 过程: * 1487年(葡)巴 ·迪亚士——好望角 * 1497年(葡)达 ·伽马——印度 * 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新大陆 * 1519——1522年(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学科一、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研究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研究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

其中,科学技术是直接研究对象,其他两者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而达到的间接对象。

二、主要内容1、自然观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与社会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它是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客观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总结概括自然科学的丰富成果,对自然界存在、发展演化的规律性,自然界物质演化的真实的过程和图景,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影响等等,作出唯物辩证的说明。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也即是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主要阐述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科学方法论即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揭示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等等。

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并从技术与科学有着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特征上,深入阐明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等等,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和揭示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关系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围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动力与目标等,研究并阐明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是如何运行的,它运行的保障体制有哪些,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消极被动适应自然到积极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

⏹蒙昧时代:自然是神秘的主宰;⏹古代希腊:凭借理性能够认识自然;⏹近代时期:自然界充满理性秩序;⏹伽利略: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数学之中;⏹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现代成了:我消费故我在。

三种理论:宿命论、征服论与和谐论:⏹宿命论:以消极适应自然为特征,只强调人的受动性;⏹征服论:以无节制地开发自然为特征,只强调人的能动性;⏹和谐论: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2、两种主义: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存在:⏹悲观主义态度:认为最终自然界要惩罚人类,而人类的一切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无济于事的;⏹乐观主义态度:认为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让自然界按照人类的目的和需要向它的有利于它自身演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发生学角度⏹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为生存必须劳动,人通过劳动创造环境⏹人类应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自然生产力:“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气候、水分、土壤、森林、矿藏等;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社会生产力: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生产力。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2页word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2页word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本章力求概括和总结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论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展现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和演化的不可逆性与序向,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

这场革命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危机。

物理学经典理论体系的建立,曾使不少科学家认为,物理学的主要框架已经构成,剩下的工作只是把一些物理常数测得更准确,并将一些基本定律应用于各种具体问题。

然而,正当他们认为物理学已到了顶峰而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物理学的晴朗天空中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两朵乌云”,这就是当时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在解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创建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

之后,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涌现出了分子生物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0世纪的科学革命广泛地发生在宇观、宏观、微观三大层次上,使整个自然科学形成一个前沿不断扩大的多层次的综合的整体。

概要说来,由相对论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高速及宇观领域的;由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学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微观领域的;由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学科表征的科学革命,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宏观的领域的。

它们分别从观、微观、宏观三大层次上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1)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创建的狭义相对论,从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空间与时间均匀性出发,导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尺缩效应、时间延缓效应、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等重要结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之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运动之间、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统一性。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 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中国五行说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宇宙观——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为球形,中心天体为 “中心火”
托勒密地心说
中国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阿利斯塔克(前310-前230)日心说
(1)贡献
a、抛弃直观性、思辨性
猜测性;
b、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c、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2)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进入理论概括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1796年 拉普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基本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猜测性
历史地位:
标志人类开始用理性研究自 然;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 史渊源;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重力学说天 文 学源自地 质 学物 理 学
化 学

2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

2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

• 迈克耳逊一莫雷实验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 难的境地。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电磁 及光的许多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 敢放弃以太,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 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经典物理学在 这个著名实验面前,真是一筹莫展。
第二朵乌云——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 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同物体的发光亮度和颜色(波长) 不同。颜色深的物体吸收辐射的本领比较强,比如煤炭 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可达到80%左右。所谓“黑体”是指 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的辐射而毫无任何反射和透射,吸收 率是100%的理想物体。 • 真正的黑体并不存在,但是,一个表面开有一个小孔的 空腔,则可以看作是一个近似的黑体。因为通过小孔进 入空腔的辐射,在腔里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以后,不会 再从小孔透出。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 –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 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 么也没有 – 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 性和机能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点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 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 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 但是,从瑞利一金斯公式推出,在短波区 (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 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 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 • 所以这个失败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 难”。它的失败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 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 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在解 决新实验事实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的过程 中,创建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 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之后,以物理学革 命为先导,涌现出了分子生物学、控制论、 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 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在自然观 上具有根本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

自然观的发展过程开放分类:哲学、社会科学、世界观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自然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在早期人类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主要基于直观的经验和感知。

他们相信自然界是由众多神灵和鬼魂所组成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变化被解释为神秘的神灵行为或超自然力量的表现。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理性思维和实证方法来研究自然界。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主要由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和解释。

18世纪以后,自然观的发展受到了启蒙运动的推动,人们开
始强调以理性和经验为基础的自然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主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倡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真实的自然界知识,并试图用简洁、一般的自然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

而到了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自然观发展的重要里
程碑。

通过对生物界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物种的逐渐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传统自然观的触动很大,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到了20世纪,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的兴起引起了对经典物理
学自然观的挑战。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现象和不确定性原理,使人们重新思考自然界的本质和结构。

相对论的提出则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解释。

近代自然观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

人们意识到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系统,无法仅通过单一学科的研究获得全面的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对多元科学方法的运用,为人们揭示了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自然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辩证的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康德:运动、变化与发展谢林: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黑格尔:自然界的演化继承:自然界是一个发展过程的集合(2)马克思恩格斯的继承与批判体黑格尔的辩证法批判:唯心主义,绝对理念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1)基本思想: a、自然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b、运动不灭,时空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d、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e、自然的发展产生了人类及其社会,出现了与一个“纯自然” 不同的“人化自然”。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2)基本特征: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d、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