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虫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②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2. 过程与方法:①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反思自己:我们每天应该如何热爱生命、享受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生字词:痒yǎnɡ蜣螂qiānɡlánɡ土坷垃kē一轱轆ɡūlu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阅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第一种虫子,很小,头只有针尖大,连名字都被忽略了。

作者循着常规思维,“看得可笑。

眼见它在指甲盖上爬行,到了尽头,若是不停止就要一头栽下去。

”作者由此产生了优越感,觉得这粒小虫面临危机,却毫无感觉,明明是“短视和盲目好笑”。

但是,小虫却从手指底部慢慢地爬向了手心,并没有掉下去。

这时,作者“为自己眼光(短浅)羞愧了”。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三、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为什么说人“在某些方面连一个小虫子都不如”?理解:这是作者自我表述的第一次错误。

作者把本来可能是无聊的错误深化了。

他把它写成是优越感的错误,自以为是的错误,而这种由于优越感而造成的错误,并不是个别的,而是人类普遍的错误。

这样写自己的错误的深刻,就在于是对人的优越感的嘲笑。

人的局限性如此之明显,在某些方面连一个小虫子都不如,却常常盲目地为优越感所蒙蔽。

这一点因为处于对比(手之大,虫之小,人之自以为聪明,虫之笨)之中,而显得鲜明强烈,在一些方面,人不如虫,是人的局限:人对此的不自知,是更大的局限。

人的局限是宿命的,不能超越的,人的盲目优越感却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缺乏自审,因而“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人不能变成比人更为聪明的动物。

这句话,虽然文字很浅白,道理却很深刻。

自以为是的本质是人的自我封闭。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向虫子》 北师大版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2 、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 言特点。 3、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 命的意识。
“走向”即走近、靠近、了解之意。“走 向虫子”即接触虫子,认识虫子,试图了解 虫子。题目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2、圈点勾画,文中描写虫子以及作者感想的词句。
3、思考感悟,课文中三只“虫子”带给我们的启 示。

自 嘲 - 大 脑 袋 小 脑 袋 … …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固 步 自 封
自 以 为 是
感叹 敬重
对比 鲜明
毫 不 气 馁
不 断 探 索
作者刘亮程对昆虫的态度 给你什么启示?
请你写出有关动物的 古诗句。
刘亮程,当代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
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度过了童
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
现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主要作品
有 :
《晒晒黄沙梁的太阳》、《库车行》《风
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等散文集,其中
《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骨碌碌( lù ) 痒( yǎng ) 仓皇( cāng)
预 习 检 测
蜣螂( qiāngláng )
土坷垃(
kēla )
盲目( máng )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 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匆忙、慌张而逃跑。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是 自以为是—— 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 认识不清。

8走向虫子

8走向虫子

八年级语文“三段式”有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走向虫子主备人审查人总课时数14
学习目标:掌握生字词,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重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
学习难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准备复述故事
2、积累生字词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分析文章思路
1、文中作者叙述了哪几件关于虫子的趣事?
2、分别复述故事,并体会从这些趣事中,作者有什么感悟?
探究结论:
探究二:感知文章主旨
1、“走向”的意义,“走向虫子”的含义?
2、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将蟑螂的举止看成一个游戏?
3、作者借走向虫子告诉人们什么?
探究三:理解写作特点
1、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模拟蚂蚁对话?体会细致生动的描写。

2、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因作者采用了拟人、夸张手法,试分别找出一例分析。

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辨别巧妙绝伦别出心裁
B. 隔漠心旷神怡千锤百练
C. 威胁出奇致胜相题并论
D. 造诣殉私舞弊记忆尤新
2、释词,盲目:仓皇:
学习体会:本节课你的收获或疑惑是
三、自我检测
1、如何理解“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2、如何理解“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拓展思考:《蚂蚁》中的“我”看穿了蚂蚁,《走向虫子》中的“我”猜不透蚂蚁。

问什么两文读来都有趣?
第16页。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

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刘亮程《走向虫子》原文阅读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

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

然后再走。

我看得可笑。

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

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

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

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虫能走到哪里,我除了知道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百米,走不出这片草滩以外,我确实不知道虫走到了哪里。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

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

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原滚下去。

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要把它弄到哪儿。

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棵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

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

我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

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

谁知道呢。

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

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

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

《走向虫子》上课用

《走向虫子》上课用

自 以 为 是
鲜明
不 断 探 索

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
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这是“我”的自嘲,也是“我” 的自贬,但并不是自轻自贱,而是一 种幽默诙谐的情趣,是理性的结论, 充满情感和智慧的交融,同时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 “我”胸怀的宽广。


1.细致生动的描写。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 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 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 那只还价。”
走向虫子
刘亮程
学习目标
1 . 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2 . 理解文章主旨,树立热 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走进作者
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人,当 代作家。主要作品有: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 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曾获:“冯牧文学奖” 被誉为:“乡村哲学家”


2.幽默风趣的语言。
“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 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像这只脸上扇去,这 只便倒地了。”
课堂小结
走向虫子,走向生命。人 不能自以为是,盲目估计一切。 只有当我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 所有的生命,对他们给予尊重 和爱护,世界才会在我们的面 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抓一只蚂蚁来帮忙,一 拉一顶就可以越过土块
这只蚂蚁不愿意帮忙, 跳下土块就跑。
我让两只蚂蚁见见面, 商量商量。 我将蚂蚁和干虫搬过土 块,以为它会感激我。
结果见面就打。 硬是把干虫再搬到 土块那边。
细读课文,把握主旨

固 步 自 封
思维方式

走向虫子(教师)

走向虫子(教师)
3.本文不是单纯的写景叙事,而是一篇饱含哲理的散文,其主旨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的自以为是极其危害;(2分)“走向虫子”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感受与反思,能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2分)而“小虫·蟑螂·蚂蚁”只是显示了描写的对象,不能暗示文章的主题。(2分)
【课后作业】
1.配套练习册
从第一只虫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为是”;从蜣螂身上,可笑人类智慧的有限;从蚂蚁身上,可笑人类能力的有限。
语言品味。
5.幽默是一种智慧,是让读者在微笑中品味深刻的哲理。《走向虫子》一文中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请同学们找出一两例来谈谈,品味一下。
例:第7自然段中对蜣螂姿势的描写、第8自然段中说“孤寡老小在等着这条虫呢”、第9自然段中“它生气了”、第12自然段“我会搬它回家吗”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想象两只蚂蚁见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词小用,赋予了蚂蚁人的思想行为,显得特别风趣。
2.赏析下面这段话。(4分)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http://ra
3.请对“走向虫子”和“小虫·蟑螂·蚂蚁”进行比较,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走向虫子”这个题目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
7.如果你遇到一只伤残的、外表丑陋的,可能还是有害的小生命,你会怎样对待它?
不论是伤残的、丑陋的、有害的,都是一条生命,我们都不能将他制至于死地:因为有害无害是相对人类而言的,其实他们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生命权的,都应受人类的尊重。
【当堂检测】
1.文中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问顺序本来是:蚂蚁——蜣螂——小虫。然而本文却倒过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不是。对于第一只虫子,作者说到“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有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对于蜣螂,作者写道“……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对于蚂蚁,作者的感慨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可见,刚开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们人类。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向虫子》ppt课件1共28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走向虫子》ppt课件1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

《走向虫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3、激发学生走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学会反思。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

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我们今天一起随作者刘亮程“走向虫子”,看虫子这个在人类看来极其渺小的存在,在作者看来有什么不凡之处。

二、预习检查:1、速读课文,参照下列注释划出需要积累的词语注音、解释注音:蜣螂(qiāngláng) 土坷拉(tǔkělā) 轱辘(gūlù) 骨碌(gūlu)解释词语:悬崖勒马、仓皇而逃、短见、盲目说明:实现字词教学目标,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2、作者常识填空:本文作者,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种过地、当过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工作。

主要作品有:《晒晒黄沙梁的太阳》、《风中的院门等散文集,其中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1.作者观察了哪几种虫子?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准确复述)2.文章通过写虫子的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方法指导:先找出叙述的对象,再明确主要活动是概括。

抓住生动细节,重点活动是复述。

说明:训练、培养概括能力与文字操作能力。

四、写法学习:观察图片,你能用课文的方法生动描写他们在干什么?说明:细致生动、拟人手法。

五、深入探究:1、走近虫子后作者感慨到“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大脑袋”和虫子的“小脑袋”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产生代沟的原因。

2、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①“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了……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4
作业资料补充(一) ——蜘蛛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 捉飞来将。”这是一条有趣的谜语,相信你能猜出 这是善于结网捕虫的蜘蛛。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你 会发现墙角边、屋檐下都有蜘蛛忙碌的身影,它们 正忙着吐丝结网呢!许多人以为蜘蛛是昆虫,其实 这是误解,昆虫只有6只脚,且大都有一对触角和翅 膀,而蜘蛛有8只脚,没有触角和翅膀。
作业资料补充(三)
——蜣螂
蜣螂体黑蓝色或灰黑色,在马粪堆下面生活。它在马粪堆 下掘个小洞,白天就呆在洞里,晚上飞翔,到处寻找马粪。马 粪不仅是蜣螂的食物,也是它的幼虫的食物。它找到粪堆以后 就钻到底下,掘一个很深的洞,把洞里装满粪,吃掉一部分, 储存一部分,俗称“屎壳郎”。
蜣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甲虫可以作为睛雨计。蜣 螂只在好天气出现之前飞翔。有的时候整天都下雨,傍晚还在 下毛毛雨,天上还乌云密布,而蜣螂却出来飞翔,结果,第二 天乌云确实散了,天气也变晴朗了。蜣螂活得很久,它可以作 为整个夏天的“睛雨计”。
2020/3/14
2020/3/14
作 者 刘亮程 授课人 杨咏梅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的形、音、义。 2.了解并记住作者刘亮程。 3.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4.理解和学习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自己关
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2020/3/14
预 习 检 测
2020/3/14
“大力神”搬运工——蚂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阅读交流:
你认为文章哪些内容 写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 哪里?
2020/3/14
作者在描写虫子的同时,
探 是怎样描写自己心理的?这 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大 脑
固自
袋 步以

自为
小 脑
封是


2020/3/14
思维方式 比较
动物
感叹
敬重 毫 不
不断
对比
气探 馁索
鲜明
小结
作者刘亮程关注一个个小生命,用 比拟的手法把小虫子捕食、活动的特点 和习性,描摹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更是从细处落笔,由小中见大,写出了 小虫子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从小脑袋 引申出大哲理,令人深思。从而使我们 产生了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也 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蜣 螂
( 屎 壳 郎 ) ——草原上的清洁工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2020/3/14
3.本文作者 刘亮程 ,1962年出生于古尔
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 ,在那里 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他种过地、当过 农机管理员,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 工作。主要作品有 :
《 晒晒 黄沙梁的太阳》、《风中 的 院门 》《 一个人 的村庄》等散文集, 其中《 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
2020/3/14
思考
1.如果你遇到一只伤残的、外表丑陋的,可 能还是有害的小生命,你会怎样对待它?
2.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上演着令人怵目惊 心的悲剧故事——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 口下鸟类或其它生物在奔走丧生;硝烟弥 漫、炮火纷飞的战争中人类文明惨遭破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启迪性语言表 明你的观点。
2020/3/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资料补充(二)
——白蚁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生物,已生存繁衍了 2亿多年。因为它们会蛀坏房屋、桥梁、家具、地板 和森林等,被人们称为可恶的“无牙老虎”。不过白 蚁在建筑方面的才能让人不得不钦佩赞叹。它们用几 十吨泥土构筑的8、9米高的蚁冢(zhǒng),既坚固耐 用,又精巧绝伦,远远望去,既似高塔,又像碉堡, 是非洲草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所以,人们又把白蚁 称为“自然界的建筑师”。
1.给下列生字(红色)注音。
骨碌碌( lù ) 蜣螂( qiāngláng ) 土坷垃( kēla )
痒( yǎn ) g
仓皇( cān ) g
盲目( máng )
2020/3/14
2.解释词语
悬崖勒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 及时清醒回头。
仓皇而逃—— 匆忙、慌张而逃跑。
短见—— 目光短浅。
盲目—— 眼睛看不见东西, 比喻认识不清。
2020/3/14

1.仿写:一个(种)小动物捕

食或活动的情景。 2.探究:小动物能使你获得某
种启示吗?请写出你
的感受来。
3.找出课文中让你喜爱的句子,
请写出理由。
2020/3/14
2020/3/14
杨咏梅

不能以人的思维来衡量和
揣摩动物的思维;这样写为揭
示文章主旨埋下了伏笔。
2020/3/14
精读课文,理解句义
1.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 ①“这下该为我自己的眼光羞愧
了……
人 使人只能走到 这一步。”
②“我这颗大脑袋……小脑袋里的事 情?”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又想错
2020/3/14




牧文学奖”。
2020/3/1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描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分别
景 在做什么? 八脚虫、蜣螂、蚂蚁…… 2.文章通过写小动物的事,意在告诉
意 我们什么道理? 任何事物都各有各的规律, 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2020/3/14
走近虫子 观察虫子
2020/3/14
种类繁多的八条腿虫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