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酒精工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浅析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

浅析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
7 0 %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 。其中用量最大的就是消毒剂。 酒精还可以预防冻疮。冬天天气寒冷气温较低 , 在按摩时将浓度 5 0 %的酒精当入冻疮处 ,均匀地按摩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从 而缓解冻疮的痛苦。同时酒精还可以用于退热 , 高烧患者用浓度较低 6 . 3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力度 。在 生产过程 中 , 由于技术的落
1 生产工 艺过 程 酵法 。
离的震动 , 与电源和火源隔离。 食用酒精要求原料必须是谷物、 薯类 、 废糖蜜 、 生产工艺是液态发 4 3 贮存。酒精产品不得与其他有害 、 有毒和有腐蚀 I 生的物品混合存

1 . 1 配方。谷物 、 薯类 、 废糖蜜等按一定要求 的比例混合物 , 配料用水 以酒糟水为主。 混合物原料以常压蒸, 蒸煮设备为圆锥形的立式蒸锅, 下端设有通气 口。 1 . 2 糖化。一股 隋况都是用糖化酶制剂 , 用量按照一定的比例, 在混
民营 科技 2 Biblioteka 1 3 年第2 期 科 技 论 坛
浅析 食用酒精 的生产 工艺
王 雪华 邹 继 明
( 中粮 生化能源( 肇 东) 有 限公 司, 黑龙 江 肇 东 1 5 I 1 0 0 ) 摘 要: 食用酒精就是我们俗称的 白酒 , 要 求原料 必须是谷物、 薯 类、 废糖 蜜、 生产工艺是液 态发酵法。 食 用酒精 生产工 艺的研 制成 功体现 了酿酒科技的重大进步 , 以下分析 了食 用酒精的概述、 生产工艺过程 、 特点、 影响等方面。 关键 词 : 食 用 酒精 ; 生产工艺; 透 析
2 . 1 食用酒精与多种类型的酒醅通过工艺加工 ,可以制造 出多种香 6 解决食用酒精生产工艺的实际问题 型 的 白酒 。 6 . 1 食用酒精酿制过程的产物综合利用办法。食用酒精酿造过程 中 2 . 2 食用酒精可 以用来作为不 同浓度 的白酒 、 药酒 、 滋补酒 、 保健酒 所产生的酒精蒸馏废液 、 锅炉烟气 、 锅炉灰渣。 酿制过程中的酒精废液 的基础酒 , 也可以用来作为汽酒 、 小香槟的基础酒 , 还可以用来生产仿 经浓缩后 , 可以当作燃料采用锅炉燃烧 , 产生的蒸汽又可以供发电、 达 洋酒 , 如: 仿 白兰地 、 伏特加等。 到酒精蒸馏和废液浓缩 , 实现酒精废液零排放。酒精废液蒸发产生的 2 . 3 食用酒精制作 白酒的设备和工艺都较为简便,其储存方便且时 蒸馏水可以作为锅炉用水 ,酿制完成后的冷凝水作为糖蜜稀释用水。

酿酒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酿酒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酿酒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酿酒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酿造各类酒类产品的工艺和技术。

随着人们对美食和美酒需求的增加,酿酒工程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相关领域的文献,探讨酿酒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一、酿酒工程的历史与现状酿酒工程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许多文献追溯了酿酒的起源和发展,如《中国酿酒文献选编》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发展。

此外,目前酿酒工程的现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如《酿酒工艺》一书对酿酒设备、原料、酵母菌株的选择进行了综述。

二、酿酒材料的选择与利用酿酒材料是决定酒品质量和口感的重要因素。

多种酿酒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方法在文献中得到了详细阐述,如《葡萄酒酿造科学》一书系统分析了各类葡萄酒的原料选择和酿造工艺。

此外,鉴于气候变化对葡萄种植的影响,也有研究探讨了新的酿酒材料,如《气候变化对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酵母菌在酿酒工程中的应用酵母菌是酿酒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微生物。

文献中对酵母菌株的筛选、培养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酵母菌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对不同酵母菌应用于啤酒酿造的实验进行了综述。

此外,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对酒类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如《酿酒酵母代谢产物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研究》。

四、酿酒工艺的优化与创新酿酒工艺是酒品质量的保证,因此对工艺的优化与创新一直是酿酒工程的研究重点。

文献中介绍了不同类型酒类的酿造工艺,如《中国白酒工艺研究》对白酒的传统工艺及其现代化改进进行了详细介绍。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酿酒技术的出现也受到了关注,如《酿酒行业中的微波技术应用》。

五、酿酒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酿酒工程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限制等。

文献中对酿酒工程领域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可持续发展与酿酒工程的未来》。

此外,相对应的,酿酒工程的前景也值得期待,如《现代科技在酿酒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结论:酿酒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工艺研究

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工艺研究

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工艺研究一、引言酒精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饮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它的生产主要通过发酵和蒸馏过程来完成。

而传统的酒精生产工艺中一般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高粱等含淀粉的谷物。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稻等非传统原料的利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其中的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等副产品也是资源丰富的。

利用水稻进行酿酒酒精生产,不仅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可以降低酒精生产的成本,提高其对环境的友好性。

本文旨在对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水稻酿酒酒精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二、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工艺流程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蒸馏和精制等四个主要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对酒精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关键的影响。

1. 原料处理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原料主要是稻谷,其收获后首先要进行清理和浸泡处理。

清理是指去除稻草、糠等外来物质,浸泡是指将清理后的稻谷放入水中进行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稻谷的含水率,使之易于发酵。

一般来说,稻谷的含水率控制在25%~30%之间为宜。

2. 发酵发酵是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关键环节。

在发酵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和葡萄糖酶,以促进淀粉的水解和糖类的转化。

为了提高发酵的效率和产酒率,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活性酵母,并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

3. 蒸馏蒸馏是将发酵液中的酒精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蒸馏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蒸馏的速度,确保酒精的纯度和香味。

一般来说,全水稻发酵生产的食用酒精的纯度要求较高,因此蒸馏的工艺比较复杂。

4. 精制精制是指将蒸馏得到的酒精进行提纯和降温处理。

提纯是将酒精中的杂质去除,降温是将酒精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后进行储存。

而在精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酒精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就可以实现对全水稻发酵生产食用酒精的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以提高酒精的产量和质量。

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一、何谓食用酒精食用酒精就是一种白酒,是用液态发酵法生产的优质白酒。

(仅为广义的定义)它的生产方式是崭新的,包含着科研专家的智慧和几十年的辛勤探索。

它的研制成功体现了酿酒科技的重大进步,也将带动酿酒业的巨大变革。

它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有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有诸多区别于固态发酵酒的特点,现代的液态法白酒与传统的固态法名优白酒必将成为白酒的主体。

近十年,我国白酒生产按照“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要求,生产方式发生两大巨变:一是走上了机械化道路,即在保持传统固态发酵法的基础上,变手工操作为机械化操作;二是白酒生产液体化,即用液态发酵法酿酒,走“食用酒精工艺路”,先生产食用酒精,即液态法普通白酒,然后采用勾兑、调香、串香等方法,使之达到理想的风味特色。

“食用酒精工艺路”是1956年第一届全国酿酒会议上提出的。

随后,秦含章、周恒刚、沈怡方、熊子书、高月明、曾祖训等一批白酒专家分赴几地,带领生产厂和科研单位蹲点研发。

他们主要参考国外利用大麦、玉米等谷物生产威士忌酒的工艺技术,经过近20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功。

其中,山东青岛酒厂试点产品通过部级鉴定,获得好评。

近几年,围绕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又作了许多研究和改进。

如添加专用配制剂,活性干酵母、改良麸曲、己酸菌培养液等。

食用酒精不是一般的酒精。

酒精学名乙醇(C2H5OH),可由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生产。

其中化学合成法酒精往往夹杂异物高级醇类,对人体神经中枢有麻痹作用,不能食用,一般被称为工业酒精。

而食用酒精必须以薯类、谷物,或废糖蜜为原料,必须通过发酵法酿造。

日前食用酒精的质量标准业已出台,其卫生要求下的甲醇、杂醇油及铅的含量较之固态发酵法白酒更低,因而更卫生、更安全。

二、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食用酒精要求原料必须是谷物、薯类、废糖蜜、生产工艺是液态发酵法。

具体可以天津直沽酒厂为例。

1、配方:高粱83.5%,大麦15%,豌豆1.5%。

食用酒精生产工艺

食用酒精生产工艺

食用酒精生产工艺
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处理:选择适宜的原料,一般使用粮食、水果、甘蔗等淀粉或糖含量高的物质作为酿酒的原料,进行清洗、去皮、研磨等处理。

2. 糖化: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

一般使用酶类或麸曲将淀粉分解成糖。

3. 发酵:将糖化后的液体与酵母进行混合,置于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酵母会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4. 蒸馏:将发酵液经过蒸馏设备进行蒸馏,将其中的酒精分离出来。

传统的蒸馏方法包括果酒蒸馏和谷物蒸馏。

5. 精制:对蒸馏得到的原酒进行精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

可以通过再次蒸馏、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方式进行。

6. 醇化和调和:将精制后的酒精进行醇化处理,调整酒精的纯度和口感。

可以加入适量的水、甘油等进行调和。

7. 熟化和贮存:对酒精进行熟化和贮存,使其味道更加醇厚。

可以经过木桶熟化、长时间贮存等方式。

8. 包装和销售:将酒精进行包装,按照规定进行标签贴附、印刷等工作。

最后进行销售。

浅析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

浅析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

浅析食用酒精的生产工艺作者:宫殿良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1期[摘要]酒精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可用于合成橡胶、合成树脂、聚氯乙烯、医药、农药、人造纤维等产品生产中,还广泛应用于杀菌剂、消毒剂、防腐剂,又是重要的有机溶剂,酒精在饲料方面的销量也很大,并不断增加,酒精的另一应用领域是作为燃料使用。

燃料酒精是优良的汽油添加剂。

[关键词]食用酒精;生产工艺;要点中图分类号:TS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060-01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酒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求健康的饮酒方式的理念逐渐深入大部分人的脑髓,人们不再想要饮用酒精浓度过高的烈性酒开始追求低度、纯净香醇的优质酒,然而,在今天的白酒生产行业中还有很多不合格劣质的有害的产品出现,究其原因是在白酒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规定进行生产,所以,出于对大众的健康考虑,白酒生产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基于此。

有必要对白酒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控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1 工艺流程简述1.1 原料预处理原料玉米送至粉碎机粉碎成1.5-2mm的颗粒细粉,杂质风选掉至坑内,再通过二级粉碎,一级直径小于15mm,二级小于2.5mm,有利于玉米中淀粉的释出,有利于淀粉大面积地、均衡地与糖化水解酶作用,加速了蒸煮、糖化、发酵的反应速度,缩短了生产周期。

同时,节约大量蒸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整个生产工艺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颗粒细粉经气流输送到拌浆罐内。

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含尘废气通过水膜除尘装置吸收处理后排空,水膜除尘水(含有玉米淀粉)泵入拌浆罐内,与原料细粉、热水一起搅拌混合备用。

1.2 蒸煮液化糖化酒精厂通常说的液化是指粉碎调浆后到糖化降温前这一段过程,其中包括了淀粉吸水膨胀、糊化、液化全过程,这一过程中经过了热力、喷射剪切力、淀粉酶作用,淀粉由晶体颗粒变成小分子片段糊精和低聚糖。

食用酒精生产工艺过程及环境影响分析

食用酒精生产工艺过程及环境影响分析

单耗
年耗
备注
木薯
淀 粉 酶 糖 化 酶
活 性酒 母
2 0 k 80g
06 g .k 39 g .k
02 k .3 g
2 t 8 / 7
00 6万 t . 0 00 9万 t . 3
00 2 . 3万 t 0
经过提纯精馏后 , 酒精蒸汽 由塔顶进入预热器 , 未冷凝 下来 的酒气再依 次进入冷凝器 , 回流到精塔顶部 的塔板上 , 部分还 未冷凝 下来 的气体从
科技信息
专题 论 述
食 用 酒 精生 产 工 艺边 程 及环 境 影 响 分析
帅 卿 ’ 周斌 彬 黄 韬 。 ( . 西省环境 保护科 学研 究院 2江西省环 境监 测 中心站 3江西省 环境保 护厅 ) 1江 . .
[ 摘 要] 以木薯作为原料生产食用酒精 的工艺介绍 , 定量地分析 了废 气、 固体废物 、 水的产生量 , 出了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食 废 提 用酒精生产过程产生的各大 气污染物 , 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 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 经 I S R 工艺处理 , C+ B 可达标排放 ; 各设备噪声 ; 固体废物可综合利 用。 [ 关键 词] 木薯 食 用酒精 环境 影响分析
2 3 4
新 鲜 水 循 环 水 电
1. 44t 145t 8.
排 醛 管 外排 。精 塔 除 提 取 成 品 外 , 进 料 层 2 4塔 板 上 还 提 取 杂 醇 油 , 在 - 液体( 高温 ) 耐 液 体
经分离后 , 淡酒 回池 , 杂醇油放入储罐。 主 要化 学 反 应 见 图 1图 2 、 :
加热 水解
( 6 10) f2 c H05 +al0 淀粉

酒精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酒精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酒精生产工艺分析论文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和工业原料,在化工、食品、药品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酒精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和蒸馏两个环节,下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酒精的发酵工艺。

酒精的发酵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来完成,常见的发酵菌种有酵母菌和乳酸菌。

酵母菌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而乳酸菌则利用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宜的发酵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以提高发酵效果。

其次是酒精的蒸馏工艺。

发酵得到的酒精溶液中乙醇的浓度较低,需要通过蒸馏来提高其浓度。

蒸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其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酒精的蒸馏分为粗馏和精馏两个阶段。

粗馏主要通过加热酒精溶液,使其汽化,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得到含有较高浓度乙醇的液体。

而精馏则通过多次蒸馏,进一步提高乙醇的纯度,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的需求。

在酒精生产工艺中,除了发酵和蒸馏外,还有一些辅助工艺,如预处理、发酵物质的添加、废水处理等。

预处理主要对原料进行清洁、破碎等处理,以提高发酵效果。

发酵物质的添加通常是添加一些营养剂,如葡萄糖、酵母粉等,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养分。

废水处理则是对发酵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

酒精生产工艺的优化是提高酒精产率和纯度的关键。

在发酵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和培养条件,能够提高发酵效果,减少杂质的生成。

在蒸馏工艺中,采用适当的操作措施和设备,能够减少能量消耗和产品损失。

此外,合理设计和控制辅助工艺,如废水处理的效果,也是提高整个生产过程效益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酒精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发酵和蒸馏两个环节,其中发酵通过微生物发酵,蒸馏则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乙醇分离出来。

在酒精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发酵物质添加、废水处理等辅助工艺。

优化整个工艺过程能够提高酒精产率和纯度,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文献综述食用酒精发酵液糖化工艺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4.4.14~2014.4.28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1 前言能源是当今世界最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石油消耗速度以及可开发的原油储量来计算,到21世纪中期石油资源的供应将会逐渐萎缩。

因此,许多国家对开发新能源的项目十分重视[1]。

此外,随着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被誉为可再生绿色能源的燃料酒精,由于其燃烧污染小,容易运输和贮藏在价格上也可与汽油相竞争,因此酒精最有可能成为取代石油的新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2]。

酒精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替代品,目前世界上2/3的酒精被用作燃料[3]。

剩余1/3被用来作为医务用品及饮品。

高纯度食用酒精是我国配制各种白酒的主要原料。

在2011年12月份,我国生产白酒12亿升[4]。

2国内外酒精发酵工艺现状2.1我国发酵工业总体情况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目前生物化工产品已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等方面[5]。

“十一五”期间我国发酵工业产值比“十五”末增长58.5%,产品产量增长102%,出口创汇增长67.5%。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随着科技创新和科学进步的推进,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发酵产业产品空间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不断延长。

2.2酒精发酵行业发展情况酒精发酵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在中国的酒精发酵行业始终服务于白酒行业,国内所有发酵酒精厂均执行食用酒精国家标准生产不同等级的食用酒精,供白酒厂勾兑白酒,因此生产名牌和品牌白酒的省区,如安徽、贵州等小型酒精装置众多。

酒精生产规模从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扩大,2010年底全国共有注册大小酒精厂1650家,实际酒精厂的数量已经超过2100家,但是每个酒精厂的平均生产规模不到2050t。

我国发酵酒精生产的原料结构的现状,玉米原料占60%以上;薯干原料占30%;糖蜜原料占10%以下。

鉴于薯干和糖蜜原料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糟液难以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对发酵酒精生产的原料结构进行调整。

在技术经济指标提升、工艺技术改进、装备水平改善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6]。

下面就以酒精发酵为例阐述现代发酵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酒精发酵是酿酒工艺的核心工艺之一[7],酒精发酵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酿酒工业的质量,而现今,我国的发酵工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3国外酒精发酵行业发展状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酒精的年产量迅速增加,铁表示用发酵法生产的酒精。

1975年世界酒精长链超过8000kt,其中合成酒精产量为1600kt:1995年世界酒精产量为23500kt,其中合成酒精产量超过3000kt。

从1975年至1995年的20年间,世界酒精产量净增近2倍。

酒精产量的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燃料酒精的大规模使用。

目前燃料酒精已经占世界酒精总产量的66%,并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因此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积极推广燃料酒精的应用,其中美国和巴西在发展燃料酒精工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巴西的“酒精汽油计划”和美国的“汽油醇计划”,对80年代中期持续到90年代末期世界酒精产量的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世界酒精年产量约3394万吨。

其中美国和巴西的酒精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6%。

美国,巴西,中国,俄罗斯是世界酒精生产大国。

2001年中国酒精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2.4研究现状从80 年代初期至今已经引进了十几套DDGS生产设备,但引进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始终困扰着酒精发酵行业,目前许多引那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现有的酒精发酵行业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换代。

如果将酒精用于汽油燃料的添加剂,将推动发酵酒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现有的原油加工能力约为2.57亿t,实际加工为1.7亿t,每年消耗汽油4000万t,2005年将达到4500~4800万t,如按照10%的酒精添加量计算,燃料酒精年需求量为400万t。

对于燃料酒精的应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模应用完全取决于政策和扶持或技术水平提高后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7]。

酒精生产中,各种副产品的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工作,回收得好,污染减少、产值增加。

目前我国酒精发酵工业采用DDGS工艺技术治理废糟液,从80 年代初期至今已经引进了十几套DDGS生产设备,但引进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始终困扰着酒精发酵行业,目前许多引进的装置闲置在那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中国现有的酒精发酵行业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换代。

如果将酒精用于汽油燃料的添加剂,将推动发酵酒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燃料酒精的应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较高,大规模应用完全取决于政策和扶持或技术水平提高后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

3 酒精发酵液糖化方法本次设计选用原料为玉米,关于玉米淀粉的糖化方法有很多种,根据采用的水解催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酸水解法、酶水解法和酸酶结合水解法。

3.1酸水解法酸水解法又称酸糖化法,是一种传统的水解方法。

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该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设备简易、生产周期短、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但是,由于水解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及较高酸浓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该法要求有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设备。

此外,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所发生的副反应较多,造成葡萄糖量减少以及不可发酵性糖类、色素等物质增多。

这不仅降低淀粉转化率,而且由于生产的糖液质量差,对而后的发酵、提取都带来不利影响。

并且酸水解法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必须是精制淀粉,淀粉颗粒大小要均匀,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水解不透彻。

淀粉乳浓度也不宜过高,过高则淀粉转化率低。

因此目前酸解法已逐步被酶解法所取代。

3.2酶水解法酶水解法制葡萄糖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液化脚化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等,使黏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所以工业上称为液化。

第二步是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在生产上称为糖化。

由于采用了酶液化和酶糖化工艺,故也称为双酶水解法。

酶水解法(双酶水解法)的优点:(1)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反应条件较温和,因此不需耐高温、耐高压、耐酸的设备。

同时,酶在反应过程中也不产生腐蚀性物质,对设备要求低,也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

(2)微生物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效率高,淀粉水解的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的纯度高,淀粉转化率高,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异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充分利用。

(3)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水解糖液的还原糖含量可达到30%以上。

(4)可采用粗原料,省去粗原料加工成精制淀粉的生产过程,避免淀粉加工中的原料流失,减少粮食消耗。

(5)由于微生物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使得糖液的营养物质较丰富,简化了发酵培养基。

酶水解法(双酶水解法)的缺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48h);要求的设备较多,设备投资大;由于酶本身是蛋白质,易造成糖液过滤困难。

但是,随着酶制剂生产及应用技术的提高和酶制剂的大量生产,酶水解法制糖逐渐代替酸法制糖,已成为淀粉水解制糖的一个发展趋势。

3.3酸酶结合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是集酸法和酶法制糖的优点而成的生产工艺。

此法又可分为酸酶(水解)法或酶酸(水解法)。

(1)酸酶水解法酸酶水解法即先以酸为催化剂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

玉米、小麦等谷类淀粉,淀粉颗粒坚实,如果用淀粉酶液化在短时间内往往不彻底。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采用酸将淀粉水解到一定程度,然后将水解液降温、中和,再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由于糖化是在糖化酶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对液化液要求不高。

用酸酶水解淀粉制糖,液化速度快,可采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用酸量较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2)酶酸水解法酶酸水解法是将淀粉乳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方法。

耐于颗粒大小不一的淀粉(如碎米淀粉等),如果用酸法水解,则常导致水解不均匀,淀粉糖转化率低。

针对此种情况可先用淀粉酶液化,过滤除杂后,再用酸法水解成葡萄糖。

用酶酸法制糖,能采用粗原料淀粉,减少原料损失,一般可提高原料利用率15%左右;生产较易控制,可采用较高的淀粉浓度;生产周期短,提高了生产效率;酸水解pH 可控制稍高,减少了淀粉水解副反应的发生,糖液色泽较浅,质量较好。

总之,采用不同的水解制糖工艺,各有其优缺点。

从淀粉水解操作周期来看,酸水解法最短,双酶法最长。

但从水解糖液的质量及降低糖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方面来考虑,则是以双酶水解法最好,其次是酸酶结合水解法,酸水解法最差。

4 总结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新型科技人才的加入,酒精发酵工业中的问题定能迎刃而解,并带动酿酒工业迅猛发展。

同样,整个发酵行业的发展也会势如破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酶工程技术的带动下,发酵产于原料和品种逐渐增加,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现已与造纸、酿酒、制糖和皮革等的行业建立起技术创新联盟,这必将为解决发酵工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我国发酵工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5 参考文献[1] 上海食品工业公司.酒精生产技术[M] 江苏省金坛县教学印刷厂1986.65-69.[2]谢伯达.探索燃料酒精的开发利用[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4):33-34.[3] 黄宇彤.世界燃料酒精生产形势[J].酿酒.2001,28(5).24-26[4]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邹凌远.中国酒业新闻网.2012-4-9.[5]王薇青.我国发酵工业的科技进步[J].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6]石维忱.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N].北京:科技时报.5.[7]王金华.饲料卫生与饲料安全[J].山东: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55~55.[8]Thomas,k,c.Hynes,S.H.Inledew,W.M.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s of alcohol by fermentation . 1996,50;321-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