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共72页
《电气控制技术》课件

ABCD
插入式熔断器
主要用于电路板或配电盘中的线路保护。
快速熔断器
主要用于半导体整流装置等高频电路中。
接触器
接触器概述
接触器是一种用于接通或断开电动机或其他负载的主电路的电器。
交流接触器
主要用于交流电源的电动机控制。
直流接触器
主要用于直流电源的控制回路。
真空接触器
主要用于真空断路器或其他高压电器中。
断路器
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短路保护和过载 保护。
刀开关
主要用于不频繁操作的低压配电系统,分为 闸刀开关和铁壳开关两类。
漏电保护开关
主要用于防止漏电事故,具有短路和漏电保 护功能。
熔断器
熔断器概述
熔断器是一种电流保护器件,当电路中发生过载 或短路时,熔断器会熔断,从而切断电路。
螺旋式熔断器
主要用于可动部分和分断能力要求较高的场合。
详细描述
电源部分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提供电能,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电源一般包括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两种类型,根据具体应用需求
进行选择。
控制部分
总结词
控制部分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指挥中心。
详细描述
控制部分是电气控制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接收输入信号,根据预设的逻辑或 算法处理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部分完成相应的动作。控制部分通常 由各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器等组成。
总结词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详细描述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控制要求、确定 系统规模和结构、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设计控制电路 和控制逻辑、进行系统仿真和调试等。设计方法包括经 验设计法、解析设计法和现代设计法等。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电气控制技术是以各类电动机为动力的传动装置与系统为对象,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而得到飞速发展的。
电气控制系统是其中的主干部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许多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型控制策略的出现,不断改变着电气控制技术的面貌。
在控制方法上,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在控制功能上,从简单控制设备发展到复杂的控制系统,再到智能化控制系统;在控制原理上,从单一的有触点硬接线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到以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在操作上,从复杂处理发展到信息化处理。
随着新的电气元器件的不断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也在持续发展。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而迅速得到发展,并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低压电器是现代工业过程自动化的重要器件,是组成电气成套设备的基础配套器件,它是低压用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面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其控制方式是断续的,所以称之为断续控制系统。
由于它具有控制简单、方便实用、价格低廉、易于维护、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所以其至今仍是许多生产机械设备广泛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也是学习更先进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
这种控制方式的缺点是其采用的是固定接线方式,灵活性差、工作频率低、触点易损坏、可靠性差,难以适应复杂和程序可变的控制对象的需要。
电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是电机拖动和液压与气压传动。
电机拖动已由最早的采用成组拖动方式过渡到单独拖动方式,再过渡到生产机械的不同运行部件分别由不同电机拖动的多电机拖动方式,最后发展成今天无论是自动化功能,还是生产安全性方面都相当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两类。
1.3 接触器
• 1.3.1 接触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7为交流接触器结构示意图,交流接触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电磁机构
2.触点系统 3.灭弧系统
4.其他部分
图1.7 CJ20交流接触器结构示
1.3 接触器
• 接触器的图形符号如图1.8所示,文字符号 为KM
图1.8 接触器图形符号
1.4 继电器
• 1.4.2中间中继间电继器在电控器制电路中主要用来传递信号、扩大信
号功率以及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换成多个输出信号等
JZ15系列中间继电器型号含义如下:
图1.11 中间继电器图形符
1.4 继电器
• 11..4热.3继电热器继结电构及器工作原理
图1.12 热继电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1.4 继电器
经过一定的延时后才输出信号(触点的闭合或断开) 的继电器,称为时间继电器。 • 时间继电器延时方式有两种:通电延时、断电延时 • 常用的时间继电器主要有电磁式、电动式、空气阻尼式、晶 • 常用的时间继电器主要有电磁式、电动式、空气阻尼式、晶
绪论
❖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1)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具有合理选择、使 用主要控制电器的能力。
– (2)熟练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具有阅读和分 析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 (3)熟悉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具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 调试、维修和管理等知识。
1.3 接触器
•1.1.型3.号2含接义:触交器流的接触型器号型及号的主含要义技如下术:参数
1.3 接触器
•1.1.型3.号2含接义:触直器流的接触型器号型及号的主含要义技如下术:参数
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电气控制系统是工业控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利用电气信号来控制机械设备运行,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电气控制系统也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电气控制系统的起源开始,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电气控制系统的起源电气控制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纺织工业中出现了一种自动化的技术——自动织机。
这种自动织机是由英国人约瑟夫·马瑟斯发明的,它利用了一种叫做“编织卡片”的编码方式,将操作指令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织机,从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这个编码方式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二、电气控制系统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期,电气控制系统开始出现在工业生产中。
当时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采用电气接点和继电器来实现逻辑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由于继电器的使用受到物理特性的限制,所以控制系统的逻辑复杂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电气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发展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电气控制系统开始出现。
这种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逻辑控制,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功能。
数字化电气控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电气控制系统的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四、电气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出现,电气控制系统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功能。
例如,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性维护等。
五、电气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21世纪初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系统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和远程维护。
这种控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电气控制系统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
六、电气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未来,电气控制系统将继续向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简述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简述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其相关企业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气控制技术仍有不足之处,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从其实际出发,对电气控制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新工艺不断的出现,为电气控制技术带来了方便,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技能控制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然而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为了使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 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艺技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得电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自动控制、智能化控制,也实现了信息化处理、计算机网络化自动处理。
同时也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电气技术相关企业的发展。
然而,电控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以继电器为例,继电器作为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现代化机械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学习先进控制系统的基础,同时也能对相应故障进行控制,再加上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应企业发展。
但是其接线方式固定,灵活性差,不能更好的满足程序复杂的控制对象,再加上其工作效率低、触点易被破坏,不能更好满足当代工业需求。
即便可编程控制器性能强、可靠性好、简单易学,但是其并未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仍需要对电气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2 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趋势2.1 向开放性趋势发展单片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得电气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尤其向开放性发展。
目前来看,新电气控制技术下的系统硬件设计不仅快捷、性价比高,其灵活性、可靠性也比较好,能为相关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平台。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技术的更新,使得电气控制技术升级开放性成了时代发展必然选择,尤其是网络化发展的今天。
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已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走过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阶段,了解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对于学习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有很大帮助。
一、开关控制电器阶段早期的电气控制都比较简单,主要是实现电器与电源之间的通断控制。
由于当时的电器电压不是很高,电流不是很大,所以开关普遍采用裸露的非封闭形式,因此称为可见断点的开关。
可见断点的开关因为其接通和断开状态一目了然,从心理上可以给人安全感,而且实际上在断开状态下也确实是安全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开关电器就是刀开关,至今仍然在普遍使用。
早期的刀开关一般由人直接操作,开关的通断速度不可能很快,因此只能用于低压且电流不太大的控制场合。
因为电压较高及电流较大的开关在接通和断开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电弧,电弧会将开关的接触部分烧坏,电弧还会危及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为了解决电弧的危害,一是在开关上采用机械速动装置,减少产生电弧的时间;二是采用灭弧装置,减小电弧并降低电弧的温度;三是将开关用外壳完全封闭起来,避免对人的伤害;四是利用杠杆机构操作开关,使人处于安全位置;五是采用电动操作机构,实现开关的远距离操控和自动控制。
为了安全起见,根据国家标准,一般电气控制中的隔离开关应采用可见断点的开关。
对于全封闭型开关及远距离操控开关,必须在操作器件上醒目地标示出开关接通和断开位置。
对于自动控制开关,则必须在操作后有检测开关通断状态的反馈信号显示,以确保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继电控制电器阶段“继电保护”是输变电过程中的一种专门技术,是由各种继电器及量测设备组成的保护电路,目的是保证持续不间断供电。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继电控制是利用具有继电特性的元件进行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继电特性是指,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仅为通、断等几个状态的特性。
浅析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 引言1.1 电气控制技术的定义电气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电气设备和电子技术,对各种设备、机器或系统进行监控、调节和控制的技术。
通过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工业生产设备、机械设备等的精准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电气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控制技术的本质是利用电气信号控制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实现设备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电气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传统的工业生产到现代智能制造,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化工、医药、电力等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1.2 电气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在现代工业中,电气控制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和机器需要通过电气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电气控制技术还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生产故障,提高生产质量。
电气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协调性和同步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电气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电气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电气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潜力。
结合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2019.5.27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得到飞速发展的,随着新的电器元件的不断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也在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型控制策略的出现,不断改变着电气控制技术的面貌。
在控制方法上,从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在控制功能上,从简单控制发展到智能化控制;在操作上,从笨重发展到信息化处理;在控制原理上,从有触点的接线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到以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化自动控制系统。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电气自动控制的任务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系统完成。
该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和按钮等组成,它取代了原来的手动控制方式。
由于这种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价格低廉、易于维护、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所以当时使用十分广泛,至今还有许多简单的机器设备在应用。
但这种控制系统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采用固定的硬接线方式来完成各种控制逻辑,实现系统的各种控制功能,所以灵活性差,难以适应复杂和程序可变的控制对象的需要;由于机械式的触点工作频率低,易损坏,因此可靠性低。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各行各业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
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同时对相应的控制系统要求随之改变。
因为用硬件连接方式的继电接触使控制系统成本高,设计、施工周期长,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满足控制系统经常更新的要求了。
以软件手段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它具有通用性强、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指令系统简单、编程简便易学、易于掌握,体积小、维修工作少、现场连接安装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冶金、采矿、建材、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电力、造纸、纺织、装卸、环保等各个行业的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