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pdf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一败涂地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德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特别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许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寒冷,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德。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终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究竟什么时候能重返家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晰,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诗歌鉴赏顺口溜知识讲解

诗歌鉴赏顺口溜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诗歌鉴赏 一、 意象顺口溜
1、托物言志类:抒发感慨
菊花梅花表坚强 松柏竹子潇洒傲, 黍离黍离惜今衰, 冰雪忠贞品格高。
稀稀草木衬荒凉。
寒蝉自比真清高 诗中芳草喻离恨 锦瑟夫妻感情好 兄弟朋友情谊真 西楼寓意有很多 闺房孤独寂寞地 登高望月好去处 聚会饮酒不可缺 凭栏写法有很多 凭阑倚栏都是它 抑郁激昂情绪多
2、愁苦类:表达忧愁,渲染气氛
梧桐芭蕉显悲凉 流水常言人生苦 命运无常感伤多 猿猴长啸悲伤满 杜鹃鹧鸪声凄凉 寄人哀思化惆怅 斜阳失落苍茫郁
3、送别类:依依不舍,别后思念
杨柳飘飘情难舍 远望长亭何时回 举酒畅饮送祝福 排解愁绪离别情 南浦南方水路送 送别之地勿要忘 劳歌指代送别歌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下一句中有阳关
阳关便是西域地
离别送行常看到
4、思乡类;对家乡亲人朋友的牵挂
月亮多思李白知, 鸿雁候鸟回故巢 双鲤尺素书信情 蟋蟀声鸣似织机 深秋怀人很惆怅 捣衣砧板伤妇心 浮云漂泊游子思
5、爱情类:恋爱思乡之情 王菲红豆唱相思 勿忘原句是王维 莲怜音同抒情怀 长恨歌中比翼鸟 还有一个连理枝 勿忘两物显恩爱 红叶以诗传情物
6、边塞战争类: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班超投笔能从戎 万里长城指将领 大破楼兰建功业 柳营柳营指军营 治军有方周亚夫 请缨杀敌来报国 羌笛胡笳一乐器 边塞诗中不可少 吴钩关山又是啥 思乡念人要建功
7、闲适意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清闲淡雅的生活
东篱五柳和三径 再有一个是采薇 都是隐者的象征。
(高考)古代诗歌常见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
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古诗词意象众多,为了方便记忆,有这样的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1. 松。
- 松树那可是相当厉害的。
它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屹立不倒。
就像一个硬汉,在山上一站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古诗词里,它代表着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高洁品质。
比如说李白的“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这松树啊,志向远大,要直插云霄呢,这就像那些有高远志向、坚守节操的君子。
2. 梅。
- 梅花可不得了。
大冬天的,别的花都躲起来了,它却迎着风雪开放。
那股子傲气啊,就像个冰美人。
像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墙角这么个不显眼的地方,还能独自盛开,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天。
这梅花就象征着那些在恶劣环境中还能坚守自我、高洁自守的人。
3. 竹。
- 竹子长得又直又高,一节一节的,就像有气节的君子。
它中空外直,这在古人眼里可是很有象征意义的。
郑燮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你看,竹子扎根在破岩里,不管风怎么吹,它就是不动摇。
这就代表着那些有气节、刚正不阿的人。
4. 菊。
- 菊花在秋天开放,那时候很多花都谢了。
它的颜色淡雅,姿态优雅。
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在他眼里,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高洁隐逸的象征。
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独自在秋天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那些不慕名利、高洁脱俗的隐士。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1. 月。
- 月亮这东西,在晚上挂在天上,又亮又圆。
人在外地的时候,看到月亮就容易想家。
为啥呢?因为不管你走到哪儿,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
就像李白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起头看到月亮,低下头就想起家乡了。
月亮就像一个信使,把游子的思乡之情传递出去。
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海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远在天涯海角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它,这时候就会想念远方的亲人朋友了。
古诗意象口诀

古诗意象典故口诀——备考必读古典诗歌中常有一些形象,比较集中地包含了某种(些)思想感情,这些形象即意象。
还有一些常用典故,含义丰富,言简意赅。
熟练掌握这些意象和典故,不仅有助于鉴赏诗词,而且有助于仿句、写作及散文阅读。
兹将中学教材中出现的意象典故纳归在一起,以顺口溜形式列出,诗词格律音韵颇多龃龉,仅为方便同学们记忆,不能做诗词格式参照,正所谓“顺辙诌”者。
一、诗歌常见意象歌诀秋万物凋零英雄悲,美人迟暮“离人泪”。
满目苍凉游子意,思乡怀人思妇心。
离愁悲怆思老杜,沙场点兵辛弃疾。
天高云淡心胸广,开阔壮观刘禹锡。
雨安静详和发生机,“甘霖”“甘露”望喜雨漂沦孤独路断绝,幻灭雨苦风凄凄。
流水怀古思念意绵绵,时光易逝人生短。
爱恨悠远情无尽,流水落花非人间。
落日游子思妇和壮士,思乡怀古看落日。
凄凉失落“夕阳好”,苍茫“斜阳”隐沉郁。
浑然“长河落日圆”,“征帆去棹残阳里”。
时序流转发幽情,气象辽阔苍莽意。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淡泊隐逸真君子志同道合“兰交”喻,“兰途”“兰质”多美好。
竹常建“曲径通幽处”,苏轼“不可居无竹”。
“中通外直”度量弘,“宁折不弯”豪气足。
“节贞”“凌高”总向上,“心空”“性直”节“本固”。
月亮思亲思乡愁别离,游子思妇时光逝。
李白“举头望明月”,杜甫《月夜忆舍弟》。
“青山明月梦中看”,阴晴圆缺话悲欢,王建“秋思落谁家”,九龄“天涯共此时”。
“人生代代无穷已”,“共看明月皆如此”。
菊花淡雅清高傲秋霜,淡薄名利写高洁。
不畏权贵说坚强,仁人志士守晚节。
陶潜“采菊东篱下”,不求闻达贞君子。
元稹“花中偏爱菊”,忆翁“枝头抱香死”。
梅花陈亮“一朵忽先变”,抗挫敢为天下先。
荆公“遥知不是雪”,纯净洁白递幽香。
放翁“只有香如故”,王冕“清气满乾坤”冰清玉洁梅胜雪,清高孤傲用意深。
松柏孤直坚贞又高洁,傲霜斗雪耐酷寒。
刘桢“松柏有本性”,“松柏后凋”《子罕》言。
莲表达爱情“莲”似“怜”,南朝乐府《西洲曲》。
清高自爱真君子,《爱莲》莫过周敦颐。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从1988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
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古诗词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古诗词’顺口溜

古诗词顺口溜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顺口溜”: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些顺口溜简单易记,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当然,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需要深入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顺口溜的层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
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
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
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
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
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12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
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
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
查阅:2014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10年浙江卷《定林》等等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
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
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
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
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2年四川卷《子规》,2008年山东
卷《画堂春》,等等。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
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0年北京卷《古风》、辽宁卷《雨》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
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
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4年天津卷《暮春》、2012年北京卷《柳堤》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
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
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广东卷《鹧鸪天》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
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
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1年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