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pdf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3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12年大纲卷《落叶》等等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14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10年浙江卷《定林》等等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古诗词寓意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高考语文古诗词寓意顺口溜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歌诀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歌诀古典诗文12-18 102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歌诀源自高考语文(一)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
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
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
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
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
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二)一看题目明含义。
二看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
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
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
北魏风骨颇大气。
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
南朝爱情缠绵意。
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
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
初唐清新有四杰。
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
豪放、婉约两分枝。
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
低吟“廉颇老矣”。
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
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
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歌诀素材

古诗鉴赏歌诀(一)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
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
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
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
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
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二)一看题目明含义。
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
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
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
北魏风骨颇大气。
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
南朝爱情缠绵意。
北朝边塞铿锵诗。
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
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
初唐清新有四杰。
晚唐哀婉数李煜。
词生唐代兴于宋。
豪放、婉约两分枝。
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
低吟“廉颇老矣”。
婉约首推李清照。
国恨家愁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
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
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
多吟、多背、多深思。
(三)内容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
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
意象归类口诀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归类
草喻离别与荒凉,也表生机与顽强。
落花流水光阴去,黄叶漂泊与思乡。
松竹友梅高洁傲,命强气正节义刚。
折柳赠别谐音意,三曲一声思断肠。
芭蕉孤独桐寂寞,两者逢雨更是愁。
丹芍富贵余洁雅,菊隐莲爱苦丁香。
红豆相思生南国,红杏闹春不出墙。
乌鸦破败又萧索,夫妻连理是鸳鸯。
子规啼血声悲恻,猿啼哀凄雁思乡。
沙鸥飘零鹄志远,鹧鸪离愁与荒凉。
高洁悲凉蝉皆有,自由刚健看鹰翔。
燕子惜春又念友,也作羁旅与兴亡。
风雨挫折多动荡,雨可生机可惆伤。
烟雾分合意不变,忧愁幻灭与渺茫。
秋风西来悲愁绪,怅然落寞心头漾。
江水光阴同流逝,淘尽愁苦与沧桑。
霜寒恶兮露命短,漂泊自在云四方。
冰雪高洁德美好,却也恶劣与猖狂。
月下思乡念旧国,怀归易老看斜阳。
地远天高人衬小,阴云压抑势紧张。
追慕古人为向往,愧叹时乖不可防。
乡野悠然又闲适,山林清幽静谧方。
得意失意皆饮酒,长亭灞桥古道旁。
西楼登高缘客地,柳絮芦花飘异乡。
黍离之悲亡国恨,采薇归隐自馨香。
更有杨花添愁绪,捣衣声里念夫郎。
古诗文寓意顺口溜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 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 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 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 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 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 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 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 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 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 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 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 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 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沉的 之感。(2分) 答:燕子 兴亡
的意象,表达了深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记性: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意象可“数”,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意境需“悟”,“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从1988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
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长亭、灞桥、杨柳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2007年浙江卷出
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
古诗意象口诀
杨正枢编
梅花芳洁傲雪霜,小鸟恋爱婚嫁忙。
夕阳日落苦短暂,秋天流水叹时光。
月亮思乡星传恨,荷兰高洁菊飘香。
竹有节操水有愁,梧桐凄凉又悲伤。
桃花美人杨花漂,柳树惜别怀远方。
鸿鹄骏马大鹏志,鸾鸟凤凰忠诚将。
杜鹃凄苦哀伤鸣,鹧鸪寒蝉羁旅腔。
鸿雁传书相思寄,灞桥易水送别忙。
夕阳西风与残照,沉浮身世苦命郎。
秋风吹刮思归意,阳关三叠忆故乡。
关山月明梅花落,相思乡愁曲中唱。
杜康浊酒心烦忧,贾生屈原才华荒。
陶朱商人最富有,琴瑟夫妇情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