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片段翻译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楚庄王谋事而当①,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②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释:①当,妥当。

②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逮:及,达到。

王:称王。

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足够。

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

翻译: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

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2、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

孔子布衣也,万乘②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注释:①廪丘,齐国地名。

②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

致:招引。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辞(1):推辞。

之:代词。

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翻译: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廪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

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廪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3、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在高三学习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提升文言文的翻译水平,以下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题,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他人的心。


2.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没有什么比节约更能养护心灵了。

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了解自己的限度后才能稳定,稳定后才能保持宁静,宁静后才能安心,安心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后才能取得成果。

4. “患得患失,忽若迷离。

”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忘乎所以。

5. “巧言令色,鲜矣仁!”试将该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虚伪的言辞和假装友善,那不是真正的仁爱!
通过以上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中一些常用的句子的翻译方法。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
构和含义,同时也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性。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相信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一、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不肯受,曰:“须得尔驴。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翻译: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

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

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

(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

”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

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

翻译: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三、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7 月,而国人莫之服。

翻译: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国都的女人都效仿穿男人服装。

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觐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这是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大王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 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yóng]异焉。玄谓操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 在君乎?”
译文:(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 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 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 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 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 您了!”
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 “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 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以
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
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 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 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 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 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 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 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3.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译文:六个将领把不敌叛军的情势报告了张巡。 4.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 过这样的事。 5.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译文: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6.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现在想使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 不可以吧?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文: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文: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文: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文: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文: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译文: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文:(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一】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

”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 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前我退走的原因,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 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于是母子二人把这件事 保密起来。后来有涉过水沟偷盗他竹笋的人,元琰就伐木 造桥来使他过沟。从那以后盗贼非常惭愧,全乡里再没有 偷窃的事了。
.
三、唯仁是亲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 何?”太公对曰 :“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 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墙角)。咸刈厥敌, 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 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 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 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我听说治理国家讲究忠诚信义来减少百姓的怨恨, 没有听说靠发威风来防止百姓的怨恨。
比如防止河水决口,大的决口所造成的伤害,受伤 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有个小口就疏导。我 听百姓的议论是把它当作良药. 啊。
二、大度的范元琰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 盗其菜,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 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以愧耻。今启其 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 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 无复草窃。
.
一、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郑 国大夫)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 “胡为?夫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 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 也,如之何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 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吾闻而药之也。
哪有当臣子的戏弄国君的呢? 老年时代爱好学习,好比蜡烛的光亮。有微弱的 烛光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哪一个 更好呢?
.
六、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 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 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 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 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 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 所问。
越多越好,为什么被我逮住呢? 您不能统率士兵,而善于统率将领,这是我 被您逮住的原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
.
1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郑国大夫)谓子产曰: “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 善否,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 如之何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 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吾 闻而药之也。 2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退 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 畏以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 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3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 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墙角)。咸 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 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 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曹操的马鞍放在兵库中,被老鼠咬坏。 如今我的单衣被老鼠咬了,因此感到悲伤。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
七、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 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文言文翻译热点扫描
• 1、对常见文言词的考察 • 2、对词类活用的考查 • 3、对特殊句式的考查 • 4、对固定结构的考查 • 5、对翻译句子间关系的考查 • 例、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禁,其势足以背
畔。 • ——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虽然身子被囚禁,但
我的势力仍然足够用来进. 行反叛。
文言片段翻译练习
赏赐是用来鼓励立功的,惩罚是用来杜绝奸 邪的;赏赐不可以不公平,惩罚不可以不均等。
所以赏赐不可以徒然施加,惩罚不可以胡乱 加在人的身上,无功施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会 抱怨,胡乱地施加刑罚正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 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拿那些人民士众怎么办? 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怎么样? 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 要去改变他们原来的状况.,让他们只亲近仁爱。
四、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谓赏善伐恶也。赏以兴功,罚以 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 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 妄加则直士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