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

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

”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

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

”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译文: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

【文言文专题训练】9 文言文句子翻译-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9 文言文句子翻译-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HY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7、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橘生那么为橘,生于那么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者师焉,或者否焉,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6、不所怙,惟兄嫂是依。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也。

8、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假设也。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HY,羽化而登仙。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第四册文言文翻译训练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识别和运用: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及其现代汉语对应词。

2.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学会识别和翻译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翻译技巧:学会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传达文言文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不断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翻译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文言文例句,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词汇: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例句,讲解其中的关键词汇及其现代汉语对应词。

3. 讲解文言文句式:介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分析其翻译方法。

4. 翻译练习:布置一些文言文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技巧进行翻译。

5. 讨论与解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检查他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翻译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翻译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解析版)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解析版)

文言文翻译与概括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其财者不责偿。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岳家军攻无不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解析】1..(1)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

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向他借钱的人,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济”“侵”“与”“责”,每点1分,句意1分)(2)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贪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马啊!(“受大”“苟取”“裕”、判断句式,每点1分,句意1分)2.①注重日常训练(让士兵着厚重铠甲训练)。

②军纪严明(儿子违反军纪照样处罚)。

③善于谋定后动。

(招集将领谋划后再战斗)(简要概括即可。

1点1分)【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

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

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之文言文翻译1.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先用“/”断句)[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断句[答案](1)读书人(有学识的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断句)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

(2)句重点词语:闻,听说;异,对……感到诧异(惊异);通儒,精通儒学的人。

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意思是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是说韩性对这件事感到诧异,应断开;“录为弟子”,是指把他(王冕)收作学生,应断开;“学遂为通儒”是说他(王冕)的学习成就,应断开;故划分为: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其不知丘亦甚矣。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答案](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2)他太不了解我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独:只,只是。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一)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候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
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仁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问候发怒了,仁座跑了出去。

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

”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

刚才仁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

”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仁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2、子思言苟变于卫侯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

”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

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

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
1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

”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孔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

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

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

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

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

”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

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

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3、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juàn),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告诉他说:“自从先生管理即墨,诽谤的话每天传来。

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那里土地得到开垦,人民生活富足,官吏没有要处理的案件,东方安宁;这是先生不肯讨好我身边的人而求得他们帮助呀!”封赏他万家的封邑。

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告诉他说:“自从您治阿城,赞誉的话每天传来。

我派人视察阿称,田野没有开垦,人民贫穷饥饿。

从前赵国攻打鄄城,你不救援;卫国攻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贿赂讨好我的近臣而求得他们的赞誉呀!”当天,齐威王烹杀阿城大夫以及曾经赞誉过
他的近臣。

于是群臣恐惧,没有人再敢矫饰欺诈威王,尽量向威王反映实情,齐国大治,成为天下强国
4、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译文
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

申不害是郑国的贱臣,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6、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在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文:
赵国一个收田租的小官赵奢到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租税,他的家人不肯交。

赵奢以法处置,杀死平原君家中管事人九名。

平原君十分恼怒,想杀死赵奢,赵奢便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纵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存在了。

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则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家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道会被各国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明,便介绍给赵王。

赵王派他管理国家赋税,于是国家赋税征收顺利,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