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

合集下载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三)选择题【真题体验】(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方法指导】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选择题常见设误点设误一:重点词句含义理解(2022全国乙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直击】[直击高考1](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理解错误。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答案:C[直击高考2](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高中语文诗歌选择题

高中语文诗歌选择题

到满足。
主旨情感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 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 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D.尾联将笔锋转向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回味无穷。
语言风格
回顾考题,熟知陷阱
常见的设误角度: 1.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内容) 3.手法分析有失精准 4.主旨情感分析不当 5.语言风格分析不当
细循对策,提升几率
1、尽量有效读懂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 注释、关键词句、选项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注意常 设的陷阱,回到原文寻找对应点。) 4、正选排除巧妙用。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 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
比较困难。
词句(内容)概括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
主旨情感分析不当对策
如何准确分析情感主旨: ①明确抓手(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整体把 握。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 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②寻找诗眼,把握感情总基调。 ③探究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2020·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十、(2018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 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八、(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二、(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点评】⑴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新高考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课件

新高考语文第3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课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解析】选D。D项,“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 抱负”错。作者写“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写时局“乾坤颠倒”, 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余生,本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 深切哀痛与无奈、对自己心志的坚守,选项说“展现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后壮 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属曲解文意。
【解析】选B。B项,词句理解错误,此句中的“华”是“白发”的意思,应是“不 甘心而又不得不空耗流光,徒增白发”。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 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 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解析】选D。D项主要是从语言风格方面鉴赏这首诗的。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 格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从诗歌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 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来概括。本诗从题目到内容,如“外 舅”“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 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与选项所述的内容对照,会发现“含蓄 委婉,慷慨悲壮”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
设误点三:错析语言(风格)。 1.词句解释错误;2.语言特色(风格)错误。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39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课件39张

1.《登岳阳楼》中“___昔__闻__洞__庭__水____,___今__上__岳__阳__楼____”两句既 有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的期盼,也有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2.《登岳阳楼》中“____吴__楚__东__南__坼___,___乾__坤__日__夜__浮____”两句境 界广阔、气魄宏大,透露出了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 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抱疾:指生病,本诗中可从后文“重瞳健”得知,皮日休患 的是眼疾。 杜门:释义:1、闭门。2、古代长安城门之一。 杜门:杜门 (奇门遁甲中八门之一),一个人生在世无财,无官运,维独姻缘甚佳,长寿,逢劫时,天命助其度劫, 适合多灾的职业却逢凶化吉,其命一生平安,火克木,宫临艮,坤二宫,无性命之忧。 本诗中用杜门,喻含诗人希望好友早日身体健康,逢凶化吉。 见寄:“见”在这里是用来指说话人自己,指称性副词,和“见谅”“将怪”中的“见”用法和含义一样。“见寄”就是“寄给我”。 这类诗在标题里一般还会有“酬”“和”等 词,意思是酬和谁谁谁给我写的一首诗,或者在标题里直接指明谁(在哪在什 么情况下)给自己写了诗,比如《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和卫韦使君秋夜见寄》(丘丹)、《和裴迪 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等等。 本诗的标题意思是:酬和 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1)A,E 【分析】(1)A“不务政事”错误,根据注 释作者因事被贬为潞府功曹任,是作者无 政事可做。E对最后一联理解错误,最后一 联是说自己能跨越千里上书,但君王却不 能赏识自己。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①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
•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 , 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 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 暗。
• 【答案】(1)B,D 【分析】(1)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 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 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 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 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上 蝉鸣”写动,没有静。
•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释】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因事被贬为潞府功曹任,功曹 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庾亮为晋朝太尉,《晋书》卷七十 三载:亮都督江荆六州军事,镇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 亮至,将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尔等于此观月兴致不浅。便据胡床啸 咏,其坦率多类此。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 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 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 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 “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 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 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的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士般逍遥自在地生活, 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 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渊明,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 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 收到。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 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 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 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 字来写。
• 【答案】(1)A,D
• A、律诗是近体诗,律师是唐朝流行起来的 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代诗歌的一种, 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D、上句写静 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 见之景象。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 阔,情感悲壮。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唐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 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 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注释】①星河:天河。②谩:广泛。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④三山:蓬莱、方丈和瀛洲。
• (1)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 思作了铺垫。 B、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 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 天帝生活的境界。 D、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 和时间的漫长。 E、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 生活境界。
• 【答案】(1)C,E
• (1)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 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 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 于直接抒情。(5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 对两项5分;多于两个选项不得分。)
•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 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 “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 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 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 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