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整理有答案)
部编统编版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资料(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统编版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资
[唐] 孟郊
料(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其三 十 一) [宋]范成大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日积月累(92 页)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 弃一分 希望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鸟鸣涧
[唐]
王
维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第四单元
9.古诗三首从军行
[唐] 王昌龄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弃 一分希 望
第二单元
日积月累(38 页)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不放 过一点 疏漏 ,不放 弃一分 希望
[宋]杨万里 稚( zh ì)子 金 盆 脱 晓 冰 ,彩 丝 穿 取 当 银 铮 (zhēnɡ)。 敲 成 玉 磬( qìnɡ )穿 林 响 ,忽 作 玻 璃 碎 地 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背诵)这份文档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背诵古诗,为他们提供了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
通过日积月累的背诵,学生可以提升语文水平,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背诵古诗的重要性背诵古诗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观赏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背诵古诗,学生可以:- 培养语感和语言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以下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内容,供学生进行背诵。
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如何进行背诵为了更好地进行背诵,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先阅读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 初步理解后,开始逐句逐句进行背诵;3. 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整首古诗;4. 背诵过程中可以关注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体会其中的美感。
结束语通过背诵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学生可以在欣赏古诗的同时,培养语言能力,提高记忆力,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祝愿每位学生能够坚持日积月累地背诵,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古诗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准。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必背全部古诗词(共11首)拼音注释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昼zh òu 出ch ū耘y ún 田ti án 夜y è绩j ì麻m á, 村c ūn 庄zhu ān ɡ儿ér 女n ǚ各ɡè当d ān ɡ家ji ā。
童t ón ɡ孙s ūn 未w èi 解ji ě供ɡōn ɡ耕ɡēn ɡ织zh ī, 也y ě傍b àn ɡ桑s ān ɡ阴y īn 学xu é种zh ǒn ɡ瓜ɡu ā。
注释:①耕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细麻,农家的儿女各人都会持家。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zh ì子z ǐ金j īn 盆p én 脱tu ō晓xi ǎo 冰b īn ɡ, 彩c ǎi 丝s ī穿chu ān 取q ǔ当d ān ɡ银y ín 钲zh ēn ɡ。
敲qi āo 成ch én ɡ玉y ù磬q ìn ɡ穿chu ān 林l ín 响xi ǎn ɡ, 忽h ū作zu ò玻b ō璃l í碎su ì地d ì声sh ēn ɡ。
注释: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子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宋】雷震草c ǎo 满m ǎn 池ch í塘t án ɡ水shu ǐ满m ǎn 陂b ēi, 山sh ān 衔xi án 落lu ò日r ì浸j ìn 寒h án 漪y ī。
收藏版!部编五年级(全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附标准朗读

收藏版!部编五年级(全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附标准朗读古诗词语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五年级-上册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扫码听朗读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月初七的晚上,人们仰望浩瀚无际的夜空,因为牛郎织女今晚要渡过天河在鹊桥相会。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红丝线。
扫码听朗读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本来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成虚空,只是未能见到国家统一而令人悲痛。
倘若将士们收复了北方失地,在家中祭祖时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扫码听朗读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山外有青山,楼外还有高楼,湖上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吹得游人如醉如痴,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扫码听朗读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国家充满朝气需要依靠疾风迅雷,全国默默无声的局面终究令人悲哀。
我希望老天重新把精神振作起来,打破一切成规去选拔任用英才。
扫码听朗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扫码听朗读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漫天寒霜,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落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整理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整理有答案)以下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答案:文言文一:《观书有感》> 君子谓之得楷模以方其志,学之莫若观其书。
> 园有枇杷树,鸟跃其上,望峰息心。
君子之春秋小草也,在草上之上爱枯死焉。
> 君子观书则有四失,即不所谓之矣。
或以名正言顺之冠饰,盖世思所宗幽心也,盖世思论其家也。
> 或以龙蛇者之公道,指天子则奏喜功以名祀多,亦有盖合焉。
> 或以人才备至也,元戎用之称世人之地也。
或以篇章固有神功其饰,而长修之可见也。
答案:1. 观书对于君子而言,有什么样的作用?君子如何研究?- 观书对于君子而言可以得到楷模,方便自己的志向。
君子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别人的书籍。
2. 文中提到了君子观书时可能会有四种失误,具体是哪四种失误?- 文中提到的四种失误分别是追求华丽的辞藻、追求功名、迷恋人才、过于注重篇章的修饰。
3.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修炼篇章的技能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修来达到的。
文言文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第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诗意表达了太阳在山水尽头的落山,黄河汇入大海的情景。
3. 第二句中的“千里目”指的是什么?- 第二句中的“千里目”指的是眺望远方的视野。
4.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最后一句意味着要进一步登上更高的楼层,以便观赏更广阔的景色。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的文言文内容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1首1、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陂(bēi):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yī):水上波纹。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归去:回去。
池塘:堤岸。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
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日积月累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yún
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zhì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ɡ。
敲成玉磬qìnɡ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
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9.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应也。
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huì。
孔君平诣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
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第16页)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第38页)
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第68页)
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第92页)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第106页)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第118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