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农业环境保护PPT课件

27
4、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研制 5、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生态工程
措施的研究 6、生态农业研究 7、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分析测试方法的
研究 8、农业环境管理学的研究
界的总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环境是
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的总称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 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
6
(二)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主体划分: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 境两类。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分为特定空间环境、 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 全球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
(三)环境的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变动性和稳定性 资源性与价值性 滞后性和脆弱性
早期环境问题(人类出现~20世纪70年代) 代表性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
流失、水旱灾频繁、沙漠化问题以及局部 的工业污染。 八大公害
17
当代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
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问题
18
潜在的环境问题: 潜在的环境问题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
15
全球环境问题: 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这些
问题都是超越国界的国际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①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第一章绪论一、农业资源(p1):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p2):按客观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分类,可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2大类。
如果按资源能否再生和永续利用,可分为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3大类.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5):地域性和节律性;多用性和有限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变化性.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p15):1、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2、经济学原理: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互竞原理与市场法则、农业资源中共享资源与公共选择原理、资源利用中的互补和协同的原则。
3、社会学原理:系统原则、人口原则、法制原则.第二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一、气候的决定因子(p31):太阳辐射、地理、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二、农业气候资源(p32):指作物生长期的长短(气候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对某些作物生长的限制)、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水量的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
三、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p48):1、冷害: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防御措施:回避措施、充分利用热资源、采取应急措施.2、霜冻:指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的温度。
迅速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冷害。
防御措施: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物法、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也可以选用抗旱品种、早熟品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措施。
3、干旱和洪涝:干旱指某一段持续的时间内,降水量比常规的显著偏少.洪涝灾害指降水时间过长或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防御措施:一是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涝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世界第六; 約占全球總量的5.8%,但人均徑流 2260m 3 ,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我國是以占 6.4%的耕地和6% 的淡水資源養活世界22%的人口。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南北方地區分佈不均,是北方地區特別是 西北地區資源 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一)、農業資源的整體性及綜合利用
整體性: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一種要素的 變化必將會引起其他要素的相應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 發生演替、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發生演替,表現為明 顯的整體效應。水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 如:水 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湖泊和 地下水 組成的水 體。 組成的水體。
第九章 農業資源利用及其 環境保護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第二節 我國農業資源狀況與合理利用 第三節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業節能減排 第四節 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及保護 第五節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二、農業資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人均土地資源 人均林地 人均草地 人均耕地
中國 0.78 0.19 0.22 0.09
世界 2.34 0.91 0.69 0.32
所占比例 1/3 1/5 1/3 約1/3
(二)氣候資源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具有明 顯的大陸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主要表現在氣溫 和降 雨兩個方面,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夏季盛 行東南風或西南風,溫暖潮濕。
源, 注重保護資源。
(六)、農業資源的區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
农业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世界农业的分布
世界农业分布图:展示世界农业的分布情况,包括主要农业区的位置和特点。
亚洲农业分布:重点介绍亚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包括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印度 的恒河平原等。
非洲农业分布:介绍非洲的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 影响。
欧洲农业分布:介绍欧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对农业的影响, 以及欧洲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环保的农业 技术和方法,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和破坏。
添加标题
农业多元化:随 着全球化的加速,
农业多元化成为 世界农业发展的 趋势。不同国家 和地区根据自身 的自然条件和市 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
种植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的农业类型,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等。
混合农业:同时经营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 农业类型的农业类型。
农业现代化: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农业现代化 成为世界农业发 展的趋势。通过 采用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设备,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
和质量。
添加标题
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畜牧业:以饲养猪、 牛、羊等家畜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要 生产方式之一。
渔业:以养殖鱼类 、虾类等水生动物 为主,是中国农业 的重要生产方式之 一。
林业:以植树造林 、森林保护等为主 ,是中国农业的重 要生产方式之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业。
添加标题
农业智能化:随 着人工智能技术 的不断发展,农 业智能化成为世 界农业发展的趋 势。通过采用智 能化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智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农业与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制约与支持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 利影响。
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 质量造成危害,如病虫害、杂草
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 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物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及意义
详细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农业生产或与其相关的 生物种类和种质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用途,农业生物资源可分为农 作物品种、家畜家禽品种、微生物资源等类型。
3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需要采取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以提高生 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业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分类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根据生产对象不同而 划分。
农业特点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影响 较大。
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阅读P182各类食用植物
食 用 动 物
鸡 鳖 鱼
牛 蛙
奶牛
猪
阅读P183各类食用动物
阅读P184杂交水稻
食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于品种资源的改良.
对于野生食用生物只有通过驯化、人工培育才能作为 人类的食物 .
对于珍稀生物人工养殖的也不允许食用,而必须保护.
蜈 蚣
鹿 茸 地鳖
二、药用生物资源
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食用生物资源 药用生物资源 观赏生物资源 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一、食用生物资源:包括各种 粮食、蔬菜、肉类、乳等及制 品,它们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 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 素和矿物质。分为食用植物和 食用动物两类
食用生物资源
——食用植物
卷 心 菜 葡 萄
枣
大 豆
小 麦
茶树
去热降火
鹧鸪菜
灵芝 羊栖菜
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虫
保肝解毒, 抗衰老, 治疗高血压, 治疗 糖尿病 防治高血压、便秘,防止肥胖、衰老、 甲状腺机能障碍
紫苏
猴头菇 银杏
散寒、理气、解鱼蟹毒
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 胃胀及神经衰弱 温肺益气,定喘嗽, 降痰,消毒杀虫
三、观赏生物包括观 赏植物和观赏动物 观赏植物分为观花、 观叶、观果、观茎植 物等类型
观赏生物资源
观花植物 牡 丹
彩 叶 树 观叶植物
观 茎 植 物
观 佛肚竹 果 植 中国是世界花卉树木的起源中心之一。有“世 物 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紫珠
观赏植物产业是种植产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而 且对绿化祖国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橡胶 薄 荷
四、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阅读P189各类主要工业原料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 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 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
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 作制度
• 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 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 稻花生轮作等。
• 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 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
• 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 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 等;
• 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 绿肥等。
•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 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 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 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 分割的关系。
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 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 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 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
• 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 远距离大调大运。
1.水稻
•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 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
• 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 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 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
• 根据自然生态和间套复种种植制度的不同 特点,玉米划分为6个区:
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复夏玉米区; 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 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 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
• ①华南双季稻作带,
• ②华中单双季稻作带
• ③华北单季稻作带
• ④东北早熟稻作带
• ⑤西北干燥区稻作带
• ⑥西南高原稻作带
2.小麦
• 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 仅次于水稻。小麦划分为8个产区:
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 种资源丰富
• 我国东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季,适宜于大量作 物的生长,是农业集中的富饶区域;而在西北部,属干旱、 半干旱区,由于雨量较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业生产 相对较为落后,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 我国的种子植物约有2700属、3万多种之多,世界上现 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有95%在我国可以见到。
• 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少人多。
•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 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 他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仍将保持在接近 8 :1:1的水平上。
• 经济作物的增长,发展也要受到粮食作物 的制约,还要受到消费、流通渠道、加工 能力的约束等,经济作物比例也不能过度 增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规律和价格 政策的作用。
• ②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 作制。华北平原通常采用春玉米间作大豆(第一 年),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再间作夏大豆(第二 年);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或夏大豆,次年再与 棉花地换茬轮作;谷子、大豆间套作;花生、甘 薯、土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芝麻,高粱间作黑 豆等。
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
• 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 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 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这些农产品 不仅是人类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动物的能量来 源,通过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利用、消耗源自循环、 运转着,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
• 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
3.玉米
• 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 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
• 玉米比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沿辽河、冀 北、晋东南、陕南、豫西、鄂北、四川盆 地四周及黔、桂西部,直到滇西南,呈东 北一西南走向的半山丘陵地带。
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
• 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 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广大农业 科技人员在吸收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从选育良种、因土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 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主要农作物高产稳产和低成本 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精耕细作,可以发挥 土地的增产潜力。
• 动物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动物、草原动物、 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资源。
•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和农业自然资 源进行直接和间接的积累、转化和利用, 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因 此,农业生产是以生物资源为中心。
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 • 第二节 草地资源的利用 • 第三节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PPT
• 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 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 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微生物,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自然历史的产物。
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
• 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境的不同, 又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 植物资源及栽培植物资源;
第一节 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 布特点及利用
• 一、种植业资源概况和区域分布特点 • 二、种植业资源区域分布特点 • 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 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 生长,有着极丰富的种植业资源。
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 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 区;西藏高原麦区。
•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 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晚熟低产麦田;
• 南方冬小麦区在基本稳定面积的条件下, 局部地区要适当调减;
• 我国的春小麦区产量差异大,有相当部分 单产较低,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春 麦区还有发展潜力,可逐步扩大春小麦的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