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环境基本情况
白山环境基本情况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区的腹心地带,东部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连,西部与通化市为邻,北部同吉林市接壤,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1°21´—42o49´,东经126°07´—128°18´,全市总面积17840km2,国境线长达457.6km,东西相距180km,南北长163km。
3.1.2气候、气象白山市区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温热多雨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4℃,最高气温37℃(1958年8月10日),年最低气温-35℃(1959年1月9日),冰冻期193d,冰冻深度最大为1.5m。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频率26%,最大风速12m/s,冬季静风期较多,占全区年33%。
年平均降水量1000mm,最大日降水量104.3mm(1954年8月22日),每年7—8月份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46%。
3.1.3地形、地貌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m,相对高度在500-700m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m,相对高度500-800m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m,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m。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Ⅰ级)、辽东台隆(Ⅱ级)、太子河-浑江褶陷断束(Ⅲ级)、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级)上。
区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的褶皱构造与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新生界仅有部分层位出露。
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为区内白云岩的含矿层;新生界为第四系全新统。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简介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其中,白山市以其著名的旅游胜地——长白山而闻名于世。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火山地貌之一,被誉为“东方雪山明珠”。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地处吉林省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交界处。
长白山脉贯穿市境,全市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
地势主要由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境内河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白江,它蜿蜒穿城而过,自北向南流经白山市。
二、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长白山地区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落叶松林。
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金、银等,是吉林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此外,长白山地区也以其独特的草原景观和森林资源闻名,是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
白山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暖,春秋季宜人宜游。
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长白山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三、旅游资源和景点介绍1. 长白山风景区:长白山风景区是白山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包括壮丽的山脉、秀丽的江河和神秘的原始森林。
游客们可以乘坐缆车登顶,欣赏到独特的雪山美景,还可以进行滑雪、登山和露营等户外活动。
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保存了大量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被誉为“自然生物基因库”。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近距离观赏到许多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3. 珲春市北山国家森林公园:该森林公园位于珲春市,是一个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大型国家森林公园。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森林风光,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野外徒步、露营和观鸟等。
4. 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是位于长白山主峰之巅的火山湖泊,被誉为“东方明珠”。
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被葱翠的森林环绕,景色壮丽迷人。
游客们可以在湖边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关于家乡白山的介绍

关于家乡白山的介绍: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丰富资源的地方。
白山市因长白山而得名,地处长白山腹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这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齐备,是全国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也是国际公认的地球同一纬度带原始状况保持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
白山市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4.5%,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被誉为“生态高地”和“天然氧吧”。
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常年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二。
白山市的土壤环境污染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多年保持良好等级,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白山市的旅游资源也非常独特。
这里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以及抚松新安、漫江等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古城驿站。
长白灵光塔是唐代渤海国时期的遗存见证,而浑江则是渤海国改为定安国之后的皇城国都。
此外,这里还有杨靖宇精神、抗联精神和“四保临江”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
除了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白山市还拥有矿产、食药等资源。
这里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铁、铜、金等有色金属和沸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
同时,白山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2850余种野生动物和900余种药用植物,是东北亚最大的天然药材库,也是“百草之王”中国人参的核心产区。
总的来说,白山市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多样、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
未来的白山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林白山简介

吉林白山简介吉林白山简介吉林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北部,是辽宁省和吉林省的交界处,地处东经127°10’-128°31’,北纬41°55’-43°20’之间。
白山山脉横贯全境,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长白山池北区等重要自然保护区位于此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一、自然环境吉林白山属于亚寒带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凉爽,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温度为4℃,1月份最低气温为-30℃,7月份最高气温为27℃。
降雨量相对较多,年平均降水量达900毫米左右,在春夏时节比较集中。
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吉林白山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
白山山脉绵延数百公里,峰峦叠嶂,海拔高度1,400至2,700米之间。
白山泉水清澈甘甜,被誉为“天然矿泉水”,水质优良,可以直接饮用。
白山还有许多森林、草原、湖泊、溪谷等自然景观,其中长白山瀑布群、天池、长白山深度雪场、古翠湖等景点都值得一去。
二、历史文化吉林白山地处中朝边境,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白山景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长影摄影基地、北山文化生态旅游区、长白初级中学革命旧址、长白山苗族村等。
长影摄影基地,是中国知名电影公司长影集团拍摄电影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电影基地”,已成为国内外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北山文化生态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景点和体验、秀美的自然风景与独特的聚落风貌,是深度游、体验游、文化游的综合性旅游区。
长白初中革命旧址及长白山苗族村等景点,更是见证了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
三、旅游资源吉林白山作为旅游胜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配套设施。
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是著名的北国群山美景和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是国际旅游城市,以斯堪的纳维亚风情、温泉、雪景、夏季度假四大板块闻名于世。
此外,吉林白山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和设施,如天峰谷、长白山顶半岛风景区、红旗渠国家森林公园、池北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美景与文化的交融之处。
白山背景调查报告分析

白山背景调查报告分析引言:背景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特定区域的各种因素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本文将对白山地区的背景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一、自然环境分析: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之一。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白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大面积的森林、山脉和湖泊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生态保护、旅游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面临着森林破坏、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二、人口特征分析: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白山地区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人口总量较少,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青壮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流动性较小,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这些特点对于地区的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三、经济发展分析:调查报告显示,白山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由于地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加之市场情况不稳定,经济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的投入,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四、社会问题分析: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白山地区,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和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医疗服务不完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就业岗位有限,部分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解决。
五、政策建议:基于对调查报告的分析,针对白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可持续发展;2.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关注老龄化趋势和青少年教育问题;3.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交通运输条件;5.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资源配置;6.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
白山环境基本情况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区的腹心地带,东部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连,西部与通化市为邻,北部同吉林市接壤,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1°21´—42o49´,东经126°07´—128°18´,全市总面积17840km2,国境线长达457.6km,东西相距180km,南北长163km。
3.1.2气候、气象白山市区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温热多雨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4℃,最高气温37℃(1958年8月10日),年最低气温-35℃(1959年1月9日),冰冻期193d,冰冻深度最大为1.5m。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频率26%,最大风速12m/s,冬季静风期较多,占全区年33%。
年平均降水量1000mm,最大日降水量104.3mm(1954年8月22日),每年7—8月份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46%。
3.1.3地形、地貌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m,相对高度在500-700m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m,相对高度500-800m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m,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m。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Ⅰ级)、辽东台隆(Ⅱ级)、太子河-浑江褶陷断束(Ⅲ级)、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级)上。
区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的褶皱构造与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新生界仅有部分层位出露。
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为区内白云岩的含矿层;新生界为第四系全新统。
白山市概况

白山市概况[地理位置]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东经126°7'至128°18',北纬41°21'至42°48'。
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东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国境线长454公里,幅员17485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
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
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
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
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
[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市区完成投资24亿元,全力实施了畅、绿、净、亮、美工程。
向江大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彩虹桥加固改造、白山路人行天桥、三个城区出口改造和31条道路修建工程全部竣工。
对城市广场、公园、铁路沿线、浑江沿岸进行了绿化改造,新植树木24万株,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
基本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主干网和污水管网铺设任务。
浑江大街、长白山大街等主要街路路灯改造工程和广电大厦、地旺商厦等17座高层亮化工程全面完工。
满族风情园、江源公园投入使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境内最北的一座火山,也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长白山区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本文将就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探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现状。
长白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火山地貌著称,在地下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如铁矿石、金矿石、铜矿石等。
长白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2%,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旅游业两个方面。
长白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就有了对长白山区矿藏资源的初步开发。
而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和支持,长白山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森林资源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森林资源一度面临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的问题,导致了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其次是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水资源受到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影响,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
最后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长白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到了非法捕猎、盗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威胁,导致了部分濒危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为了解决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制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
其次是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植被的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政府还大力推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区的腹心地带,东部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连,西部与通化市为邻,北部同吉林市接壤,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1°21´—42o49´,东经126°07´—128°18´,全市总面积17840km2,国境线长达457.6km,东西相距180km,南北长163km。
3.1.2气候、气象白山市区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温热多雨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4℃,最高气温37℃(1958年8月10日),年最低气温-35℃(1959年1月9日),冰冻期193d,冰冻深度最大为1.5m。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频率26%,最大风速12m/s,冬季静风期较多,占全区年33%。
年平均降水量1000mm,最大日降水量104.3mm(1954年8月22日),每年7—8月份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46%。
3.1.3地形、地貌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m,相对高度在500-700m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m,相对高度500-800m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m,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m。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Ⅰ级)、辽东台隆(Ⅱ级)、太子河-浑江褶陷断束(Ⅲ级)、浑江上游凹褶断束(Ⅳ级)上。
区内主要发育北北东向的褶皱构造与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新生界仅有部分层位出露。
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为区内白云岩的含矿层;新生界为第四系全新统。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有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脉岩有闪长玢岩脉、石英斑岩脉等。
区域矿产有:磁铁矿、金、铅锌、赤铁矿及白云岩、滑石、泥灰岩(松花砚)、石灰岩等。
目前开发的有板石沟铁矿、旱沟铁矿、遥林滑石矿、八道江石灰岩矿等。
本项目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其上被第四系全新统覆盖。
区内出露地层属珍珠门组上段(Pt2zh3)及中段(Pt2zh2)。
珍珠门组上段(Pt2zh3)为细晶白云岩层(Pt2zh3-1),也是区内白云岩矿赋存层位;珍珠门组中段(Pt2zh2)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及黑色炭质板岩。
珍珠门组上段(Pt2zh3):分布于区内中部,纵贯全区。
长1600m,宽700m,厚600m,呈层状;走向北东20-70°,倾向南东110-160°,倾角40-72°。
岩性为细晶白云岩,局部石英含量增高,形成夹层,但规模很小。
珍珠门组中段(Pt2zh2):分布于04—06勘探线北端,出露长度大于200m,宽度30—80m。
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及黑色炭质板岩,为矿体底板。
3.1.4水文地质白山市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倍。
境内松花江、鸭绿江、浑江三大水系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浑江流经市区北部,横贯东西,形成东西长10km,南北宽4km的狭长地带,东高西低,标高相差17m。
白山市地处长白腹地,其区域地质属华北区的辽东分区的浑江小区,地质构造为太子河-浑江陷褶断东束的浑江上游断陷。
中环路工程岩土情况为上部0.5-1.0m黄土,下部多为2-4m砂砾石层,下伏白垩系下统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地下水位偏高。
本项目矿区处于分水岭地段的山脊、低山水文地质单元中,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530m,低于最低开采标高+550m。
第四系孔隙潜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的小溪两侧,由冲积洪物组成,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侧向径流补给为辅,该类型地下水距矿区较远,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风化裂隙含水层分布于整个勘探区白云岩矿体中,该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残坡积薄层覆盖,覆盖层厚度1.50-8.00m,局部直接裸露。
裂隙水赋存于含石英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矿体的裂隙中,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
裂隙地表较深部发育,裂隙深度一般不超过30m,含水层富性中等。
F2正断层推测规模为1000m,控制长为800m。
断层揭露最大宽度为51m,向两侧逐渐变小,有尖灭趋势。
断层向深部逐渐变窄,该断层内充填物为褐色断层泥、白云岩风化砂及白云岩碎块,其中未见地下水,不导水。
矿区内各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的径流方向由西向东经由黑沟村排泄于浑江。
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山间溪流及基岩地下水补给,由西北流向东南,泄入小溪中。
裂隙水主要接受降水补给,由高处流向低处,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补给沟谷的溪流。
3.1.5地表水市区北部有浑江自东向西流过,面宽流缓,河床落差较小,在1—1.5‰之间,有六条支流从南、北两向汇入浑江,分别为红土崖河、金坑河、碱场沟河、大青沟河、板石沟河和库仓沟河。
浑江为白山市范围内的主要水系,它发源于老爷岭西北侧,白山市位于浑江水系的上游,市区河宽120m,夏季水深1—2m,冬季低于1m;最大流速为1.55m/s,最大流量为246m3/s,年径流量为4.2亿m3,市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埋藏深度一般为0.7m左右,其流向与浑江基本一致,自东向西注入浑江,市区内透水层江北为3m以上,河谷下游均在4m以上,江南在2—4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砟窑沟河、黑沟及浑江,河流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淌,最后进入浑江。
3.1.6矿区交通、自然地理和区域经济概况3.1.6.1矿区位置与交通矿区行政隶属吉林省白山市七道江镇,其地理坐标:东经126°15′15″—126°16′13″;北纬41°57′57″—41°58′54″,面积1.4827km2。
矿区位于白山市284°方位,直距14km。
矿区东南距鸭(园)-大(栗子)铁路线浑江站约15km,南距长(春)-白(山)公路9km,西距白山-朝阳林场柏油公路1.5km,其间有砂石路相通,交通方便。
3.1.6.2自然地理及气象矿区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南麓,为中低山地貌,北部相对较高,标高1000m,最低标高位于矿区南侧,标高为510m,相对高差490m。
区内有浑江水系的黑沟河,该河的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矿区东部和西部,流向皆为自北向南,并于矿区南部汇合流出矿区,位于矿区西部的砟窑沟河流量为0.344m3/s(2006.08.21),位于矿区东部的支流雨季流量为0.300m3/s,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该河水面高程算为510m。
本区属北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寒,历年7月平均气温为22℃,最高气温为36.5℃;1月份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为-35.1℃。
年平均气温为5.2℃。
年平均降水量为877.6mm,雨水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5%。
年平均蒸发量1211.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
本区冻土深度为1.5~2.0m。
3.1.6.3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矿区附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产玉米、稻谷、大豆等,工业主要为采矿业和木材加工等。
矿产品主要为铁矿石、白云岩、硅石等。
矿区附近有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通过,工业及民用电力充足,居民及工业用水充足。
3.1.6.4建设条件⑴资源条件总体勘探报告保有白云岩矿石资源量(111b+121b+122b+333)29699万t,资源储量完全满足年产100万t白云岩原矿规模的开采要求。
⑵供电区内供电充裕。
电源引自附近变电站,10kv的高压线供电线路至工业场地变电所,矿山无用电设备。
⑶供水当地厂矿用水取自周边河塘,供水条件较好,矿山生产用水量较小,生活用水引自当地饮用水源,采用运水车供水。
⑷建设用地本项目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征地条件较好。
⑸设备维修白山市当地机修设施齐全,距矿区14km,可满足矿山设备大中修理的需求。
3.1.6.5矿区现状矿区范围内为原始地貌,有众多小山包,最低标高位于矿区西南角沟谷约+540m,最高标高位于矿区北侧约+732m。
矿区北侧有丘陵地带,无影响开采的因素;西侧为原黑沟九队村庄(已搬迁)及天安金属镁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天安金属镁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东北侧边界线与本项目矿区范围拐点1、12连线边界线共界;南侧为沟谷及旱田,沟谷中有小溪流,有简易道路通过沟谷通达矿区南侧边界。
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白山城郊分公司太安变电站(以下简称太安变电站)位于本项目爆破危险区边界,本项目与太安变电站签订有安全协议。
黑沟九队村庄位于本项目后期爆破危险区范围之内,同时也位于天安金属镁业矿区爆破危险区之内,在矿山后期开采至该位置时,该村庄早已搬迁,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根据现场勘察,矿区周边无重要风景区、军事设施等影响开采的因素。
区内无国家保护的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无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等。
3.2社会环境概况白山市原是长白山原始森林区,随着林业以及地下矿藏的开发,逐渐形成了村镇,日伪统治时期隶属通化省临江县,人口10万左右,1938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我国煤炭、木材、铁矿等资源,在市境内兴建了鸭大铁路,此后人口逐渐增多,至1949年,全市人口达16.4万人。
1959年撤销了临江县,建立浑江市,1994年更名为白山市,行政驻地在八道江镇,从此,八道江镇(白山市区)便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白山市是一座以林、矿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煤碳、木材、电力、医药工业为支柱,以冶金、机械、塑料、造纸、纺织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产品近8200种,10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8.1km2,市区现有人口20.3万人。
⑴白山市山青水秀,风光雄奇,景色宜人,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有铁路、公路、水运网络运营,工业基础雄厚,地处边境,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⑵城市金融贸易、投资信贷、房地产业开发、通讯邮电、科学文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⑶白山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3万元,比上年增长26.4%。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完成168.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完成95.9亿元,增长27.8%。
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产下降、二三产业继续上升的新格局。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3.9:54.4:31.7调整到12:56.1:31.9,第一产业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提升1.7和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