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位置图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部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
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找到内关穴呢?比如要找左手的内关穴,就把左手心向脸伸出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那么左手的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
内关穴的按摩方法很简单,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按摩手臂的下端,使这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
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按摩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对于一般没有心脏病的人,按摩的时间大约为每天做两次,每次做两分钟,也就是六七十下就行了。
只要有这种酸、麻、胀的感觉,每天这么做一做,两分钟,每天每人做两次,一共是5 分钟。
进行穴位按摩时,注意指甲一定要短,不能过长,以防止划伤皮肤。
内关穴的按摩对人防病、治病有什么疗效呢?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向下穿过横膈与三焦联络。
另一支脉从胸内部走向肋间体表,自胸部上肩沿上臂内侧向下,走在手臂的中央,通过手掌直达中指的指端。
所以,手臂内侧的疾病,如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乳腺疾病等,通过按摩内关穴,都能得到治疗。
按摩内关穴,还可以预防或治疗以下疾病:头疼、口干、嗓子疼、发热、牙疼、颈椎病、腰部疼痛、肩周炎、流鼻血、中风等。
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心包经和心经这两条主要的经络不活跃,不通畅。
那么,按摩了内关穴以后,就能使它活跃了,就能防病、治病。
另外,因为这条经脉直接与胸腔肺腑和心脏相通,所以对治疗肺脏的疾病有特效。
《灵枢?经脉》篇说:“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由此可见,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资料二内关穴——心脏病、哮喘的自疗法宝(2)•内关穴要“重点按摩” 您找到这个内关穴以后,要怎么按摩呢?我将按摩也分成几步。
第一步怎么按摩呢?您右手大拇指的手指甲得要剪掉,然后把大拇指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我想同志们能够跟着我做吗,不要攥拳头,手要放松,好,您看到这两根筋了,您知道内关穴的位置了,你把大拇指这个指肚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
内关穴详解

内关穴详解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
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
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内关穴

养生一点通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 —内关穴
◎文 / 刘林林
在人体数百个穴位当中,有一些穴位除了治病之外,经常 按摩还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
内关这个名字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 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 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 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无法从本穴的地 部孔隙外出体表。
二、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掌心向上,内关穴位于前臂正 中,腕横纹上 2 寸(两横指宽),在桡侧屈腕肌腱 同掌长肌腱之间(攥拳,腕部会有两根筋凸起,内 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三、按摩方法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压在另一手的内关穴 上,示指压在同侧外关穴上,按捏 10~15 分钟, 然后换另一侧。
每日按摩 2~3 次。
归经:手阙阴心包经。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理失常、晕车、手臂疼 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 痛经、腹泻等。
一、穴位功效Biblioteka 内关穴为人体手阙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 一,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 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 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具有疏导水湿、 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功效。该穴是多种疾病按 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 心包经及前臂诸疾。
内关穴详解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的穴位,它位于手臂的内侧,在腕横纹上3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时一手微握拳,另一手食、中、无名指三指相并于腕横纹上,即可找到位于两条肌腱间的内关穴。
治疗胃病、心血管疾病的首选穴位
内关时治疗胃病的首选穴位,常用语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疾病。
同时内关穴还可以双向调节心率。
现代研究表明,内关对心率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心率快的,刺激内关穴可变慢;心率慢的,刺激内关穴可变快。
在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科的医生也经常使用内关穴,它对某些心脏病有立竿见影之效。
有歌诀曰:人身有病,郁闷不乐,当开内关,前后心穴。
可见,内关穴可调节人得情志,使人心情愉快。
当感觉胃不舒服时,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也或者心情不好时,可刮痧、拔罐内关穴,不仅能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疼痛缓解,而且还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病能够调节心情。
缓解呃逆立竿见影的穴位
内关穴还是缓解呃逆的“速效药”。
呃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嗝”。
按中医针灸理论,穴位经络联系各脏腑,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膈膜,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
因此,内关穴处刮痧、拔罐,可使气随经络至膈肌,从而解除膈肌痉挛,宽胸理气,已达治疗呃逆的目的。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嗝,都可以先用手指用力按压内关穴,然后再刮拭内关穴,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操作方法:穴位消毒后,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一天1-2次,可有效缓解胃病。
内关穴位的作用,内关穴位位置图

内关穴位的作用,内关穴位位置图
按摩内关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心痛、晕车等。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归纳总结: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关穴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
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最突出的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
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
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少府穴
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取穴时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是穴。
此穴可治疗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等疾病。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治心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注〗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少府穴荥穴,属火〖别名〗兑骨穴。
〖穴义〗心经气血在此聚集。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与作用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与作用
前一篇博文谈到了如何找准心俞穴,这一篇来说说内关穴。
古语说:内,指胸膈之内及前臂之内侧。
关,关格、关要。
内关,病名。
穴居前臂内侧之冲要,可以通胸膈关塞诸病也。
与外关相对。
内关穴归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的养生大穴,善治内脏疾病,尤其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
现代研究还发现,内关穴对心脏功能其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心功能趋于正常,使失调变平衡。
精确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健与桡侧腕层肌健之间。
取穴窍门: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内关穴。
一按就灵:按摩内关穴对于心烦、心痛,胃痛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时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
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内关穴,反复操作即可。
小贴士: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不仅能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律紊乱、心率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而且可沟通其他各脉,
维持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平衡,缓解胃痛、呕吐、呃逆、哮喘、头晕等症。
内关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内关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定位
内关穴(Neiguan),又称PC6,位于前臂掌侧,掌横纹与手腕横纹之间的中
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
内关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广泛的主治作用。
下面介绍内关穴的主要功能与主治。
1.缓解胸闷心痛:内关穴位于手太阴经的关元穴,通过刺激内关穴,可
以调节气血运行,舒缓胸闷症状,缓解心绞痛。
2.调节心律:内关穴是心经的经穴,按摩内关穴能够调节心脏的搏动节
律,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悸等症状。
3.缓解恶心呕吐:内关穴是手太阴经的穴位,按压内关穴可以舒缓胃气
逆乱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
4.缓解手臂酸痛: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缓解手臂
酸痛、手指无力等症状。
5.舒缓焦虑紧张:内关穴位于心包经的穴位,通过按摩内关穴可以舒缓
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放松身心。
6.缓解失眠:内关穴是手太阴经的经穴,通过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神、
安抚情绪,对缓解失眠有较好效果。
以上是内关穴的主要功能与主治,内关穴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
保健。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内关穴进行按摩时,应找准穴位并使用适当的力度,以达到最佳疗效。
如需进一步了解内关穴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按摩师。
参考文献:《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关穴位置图
内关穴位置:取此穴道时应要病人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
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属心包经。
按摩心包经的内关穴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
心包经到心脏以前要经过肺脏,所以对于哮喘、咳嗽、气管炎、
肺炎、肺结核等都有治疗效果,对于普通人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晕车、孕吐、手臂疼痛、眼睛充血、头痛、恶心想吐、上腹痛、胸肋痛、心绞痛、呃逆、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如治疗月经痛等。
月经痛可以压“内关”的穴位。
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
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
阴包
曲泉
阴
地机
”大怦
水泉
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
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
阴陵泉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配伍: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阴陵泉穴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外膝眼下3
寸,距胫骨前嵴
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 4横指,在 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 1横指,该处即是。
肩髃 Jicny u(LI 15)
【标准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向 前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_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
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 2寸,当骨缝之间, 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手阳明
名解:阴陵泉穴。
阴,水也。
陵,土丘也。
泉,水泉穴也。
阴陵泉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 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BL64 (井令)GB44 BL67 BL66 (膽木〉(原〉
(井金)(荣水)
足少阳胆经GB 足人阳膀胱经BL
足阳明同经ST
"I.〉 •足汕I SI36 < 胆诞 LE6 卜牆 《经火
•阳交乞扬,; (;B35 BI 5« 倔沁仆卷 BL61
ST4
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
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侧及足部。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 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 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当
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
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 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
,内
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ST40 Feng long )丰隆位置: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 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
指(中指)处。
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 (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古代记述: 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 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近人报道:癔病,支气管喘息,慢性气管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方例:四肢不收:丰隆、脾俞。
刺灸法: 直刺1〜2
寸。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