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资料
培训资料全面介绍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点

培训资料全面介绍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点在进行任何培训活动之前,全面了解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要点至关重要。
培训资料是帮助学员获取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资源。
本文将对培训资料的详细内容进行全面介绍,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培训资料的定义和作用。
培训资料是指为培训课程准备的各种材料,包括教材、课程大纲、讲义、案例研究、练习题等。
这些资料旨在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培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培训资料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培训资料应当根据特定课程的目标和学员的需求来设计和编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训资料内容和学习要点:1.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整个培训课程的纲要和框架。
它应该清晰地列出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学员可以通过阅读课程大纲来了解培训的整体架构,并为学习做好准备。
2. 教材:教材是培训课程的核心资源。
它提供了详细的知识和概念,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相关主题。
教材应当具备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以便学员可以轻松理解和吸收知识。
3. 讲义:讲义是对教材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它可以包括额外的实例、图表、表格等,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讲义应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可以起到重点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作用。
4.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培训中常用的学习工具。
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学员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案例研究应当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激发学员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5. 练习题:练习题是培训中的重要学习资料。
它们用于巩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帮助学员自我评估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培训资料还可以包括其他补充性资源,如参考书目、学习链接、学习小组讨论等。
这些资源为学员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渠道和互动机会,有助于拓展其知识和视野。
课程介绍第一课

课程介绍第一课
课程介绍第一课:课程概述与学习目标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一门全面介绍课程管理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课程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或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课程设计、实施、评估和改进的全过程;
3. 培养学生对课程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课程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3. 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管理;
4. 课程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5. 课程改进的策略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与考核
本课程将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论复习资料

课程概念:课程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它具有经验性、统整性、目的性、综合型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或教学科目,它体现了国家对各阶段学生的学生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
选修课程:是指学习开设的课程,并不要求学生人人都学,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有一定选择自由的教学科目选择自由度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共同学科,是学校所设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核心学科、共同基础课的同义语。
学科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根据一定规则,进行体系化后的知识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获得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分科课程:课程内容仅由某一学科领域的内容构成。
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的内容构成。
科学研究发展的大趋势、儿童的认知特点、适用的学段与课时比例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关注的是学科知识本身,重点探讨学校教育应该选择什么知识、如何组织知识等问题。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组织课程与教学。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进行课程设计。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依据特定课程的名义性开发主体,可以分出国家本位课程、地方本位课程、学校本位课程从以群体共性为参照到针对具体情境中特定群体的特殊需要都在国家整体的课程规划之列。
国家对于地方[本位]课程、[学]校本[位]课程只进行有限的硬性规定隐性课程: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
具有隐含性、依附性、持久性。
显性课程:校内课程VS校外课程:依据课程的存在场域课程并不仅仅存在于学校这个教育场域就像教育并不仅限于在学校中开展一样课程结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逻辑顺序组织与心理顺序组织;渐进性组织与跨越性组织。
Python基础课程资料

模块的导入和使用
导入模块:使用import语句导入模块
模块的命名空间:模块中的变量和函数 所在的命名空间
使用模块:使用模块中的函数或变量
模 块 的 导 入 方 式 : 直 接 导 入 、 f rom 语 句 导入、import语句导入
模 块 的 搜 索 路 径 : P y thon解 释 器 在 搜 索 模块时的路径
写入文件:使用 write( ) 、 writelines( ) 等 函 数 写入文件内容
关闭文件:使用 close( ) 函 数 关 闭 文 件释放系统资源
文件路径和目录操作
绝对路径和相 对路径:描述 文件或目录在 文件系统中的
位置
路径分隔符: 在 W indows中 使用反斜杠(\) 在 U nix 和 L inux 中使用正斜杠(/)
理
Python语法基础
变量和数据类型
变量:用于存储数据的容器
数据类型:Python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浮点数、字符串、列表、 元组、字典、集合等
变量赋值:使用等号(=)为变量赋值
变量命名规则:变量名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不能以数字开头且不能包 含空格和特殊字符
数据类型转换:可以使用内置函数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如int()、flot()、str() 等
Mtplotlib库的使用和操作
导 入 M tp lotlib库
创建图形和坐标轴
设置图形和坐标轴的 属性
绘制图形和添加文本 标签
显示图形和保存图像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网络爬虫:数据抓取、信息收集、数据分析 等
游戏开发:使用Pygme、Pyxel等库进行游戏 开发
Web开发:Djngo、Flsk等框架进行Web应用 开发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程资料

鼓励学生多读 书提高阅读速 度和阅读理解
能力
注重阅读与表 达的结合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训练目标: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和书 面表达
训练内容:通过阅读 课文、故事、诗歌等 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转述、讲述等练习
训练方法:采用多种形 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口头作文等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表达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常用汉字培养阅读兴趣和 能力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 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识字与写字:掌握常用汉字练习书写基本笔画 阅读与理解: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表达与交流:练习口头表达学习写简单句子 语文实践与综合性学习: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识字量:一年 级学生应掌握 的常用汉字数
量。
写字姿势:正 确的写字姿势 是评价识字与 写字能力的重
要标准。
笔画顺序:正 确的笔画顺序 是评价识字与 写字能力的重
要标准。
书写规范:书 写规范、端正、 整洁是评价识 字与写字能力 的标准之一。
激发学生阅读 兴趣培养良好
的阅读习惯
注重阅读方法 的指导引导学 生掌握精读、 略读等阅读技
语文实践机会: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 象力
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模仿优秀范 文进行写作实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重写作基本功训练如遣词造句、 段落结构等
小学一年级学科学二十二次课程总资料

小学一年级学科学二十二次课程总资料
这份文档是小学一年级学科学的22节课的总资料。
内容包括:语文
1. 课程1:认识拼音字母
2. 课程2:认识常见的形声字
3. 课程3:认识笔画与笔顺
4. 课程4:认识词语的基本组成部分
5. 课程5:认识词语的多音字和近义词
6. 课程6:认识句子的组成部分
7. 课程7:认识汉字和词语的生僻字
8. 课程8:认识不同体裁的语言表达
9. 课程9:认识故事的基本结构
10. 课程10:认识章回小说的基本结构
数学
1. 课程1:认识1-100内的数码和数比大小
2. 课程2:认识1-100内的数的间隔
3. 课程3: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
4. 课程4: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
5. 课程5:认识10以内的乘法表
6. 课程6:认识10以内的除法
7. 课程7:认识算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8. 课程8:认识面积的基本概念
9. 课程9:认识体积的基本概念
10. 课程10:认识长度的基本概念英语
1. 课程1:认识26个字母并书写
2. 课程2:认识常见的颜色
3. 课程3:认识家庭成员及称呼
4. 课程4:认识基本的地点及方向
5. 课程5:认识基本的数字
6. 课程6:认识常见的食物及餐具
7. 课程7:认识不同国家及语言
8. 课程8:认识天气及季节
9. 课程9:认识日常用语及礼貌用语
10. 课程10:认识动物及其声音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学科学22次课的总资料。
祝愿学生们在学习中成长,取得好成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知识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知识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程性质:这部分主要阐述课程的基本特点,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理念: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等五个方面。
3.课程目标:这部分描述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如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4.课程内容:这是这门课程所规定的学习范围和对象,如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包括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等。
5.学业质量:这是学生在学完阶段性内容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6.课程实施:这部分描述了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等活动。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年级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文件。
立体构成 入门课程资料

四、体 任何形态都是一个“体” 体在造型学上有三个基本形:球体、立方体、圆锥体。根据构成的形态区分, 又可分为:半立体、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等类型。
• 空间是人活动的场所,活动是人最初占有空间的真正目的。闭合与开 敞是空间的正负反映,是人类生活私密性与公共性的需要。
• 深度是空间的本质,人在环境中随时都具有处于不同深度的空间感知。
• 形体抽象能力的培养 形体可以还原成球体、圆锥、正方体三种 基本抽象形。
•
视觉形象本身蕴含着潜在图形的刺激,当我们不以常规的
视角观察物象时,便会得到新的视觉形象,而新的视觉形象会
派生出众多的独特成分来,给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
改变视角包括:更换视点;观察物象的内部、隐藏的现象;
不以自然人的眼睛观察,利用复印机等仪器将物体放大若干倍,
换能力和立体想象力,培养对形体的概括、提炼和联想能力,
这就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良好与敏锐的造型意识和恰当的表现
方法。
• 想象力的训练 平面---立体空间
• 学会观察 “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在那里深藏着一切真理。”
• 有机形态的获得 物体的有机性质是指物象的生长模式,即物 象的结构单位及组合规律,物象的生长模式决定了物体世界的 基本样式,结构规则显现为有条理与无条理,对称与均衡、动 态与静态。对生命机制结构关系的感受,将启发我们的想象, 采用这些结构单位,发明并创造新的组合与新的物体。
• 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在立体构成中,不可能存在真正几何学意义上的点, 而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
二、线 钢索、铁轨、发丝、树枝
给我们线的实际感觉。 在造型学上,分直观的线
和非直观的线。 线沿着一定轨迹运动则
形成面。
三、面 在造型学上的特点是表达一种“形”,由长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所公共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產可能曲線指在生產技術既定之下,一定量的生產資源能夠生產兩種物品的所有不同的最大產量組合的軌跡。
(2)A點移至B點表示為增加生產一單位甘蔗所必須放棄的一單位稻米
(3)為了增加生產一單位X物品所需放棄的Y物品的產量稱為生產X物品的機會成本
(4)隨著甘蔗產量的增加,再增產一單位甘蔗所需放棄的稻米的數量不斷增加的現象,稱之「機會成本遞增法則」
5-2能明確說出經濟問題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
情
意
目
標
1.能培養並學習同儕間的合作互動
2-1能在討論中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
2-2能適時對於組員的意見給予回饋
2-3能尊重並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想法2-4能在討論中互相合来自,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技
能
目
標
1.練習「機會成本」練習題
2.繪出「生產可能曲線」
1-1能計算「機會成本」的習題
5.PPC曲線與機會成本的關係
(1)學生由實際畫圖中得知PPC形狀與機會成本的關係
(2)每組推派一人上台畫
6.基本的經濟問題
(1)教師講述:由於經濟資源有限又每一資源具備多種用途,於是我們面臨選擇,這些選擇問題實際上就是基本的經濟問題:(詳細內容附註於「商科教材」檔案中)
a.生產什麼
b.如何生產
c.何時生產
2-1能根據教師所出例題,實際畫出「生產可能曲線」
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
名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備註
1、準備活動
(1)課前準備
1.準備多媒體教材-「經濟學-基礎篇」PPT
2.設計教案
3.設計「經濟學-基礎篇」學習單
(2)課間準備
1.教材、教具準備就緒
2、發展活動
1.經濟問題產生原因
2.播放多媒體教材「海綿寶寶-回歸自然」影片片段,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機會成本」的概念。
(2)海綿寶寶的機會成本為何?
2.教師舉例說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中所包含機會成本的概念
【當你選擇做一件事情時,必須付出放棄做其他事情中價值最高者。】
3.分組討論
(1)生活中曾經面對那些選擇,而其中所出現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2)限時2分鐘請各組討論1種以上的例子
(3)各組發表討論內容
4.由機會成本衍生學習生產可能線(PPC)
教學科目
經濟學I
教學日期
98年3月13日
單元名稱
第2章-基礎篇
經濟問題的產生
機會成本
生產可能曲線
基本經濟問題
教學時間
50分
學生人數
34人
演示者
陳佩絨
指導老師
陳文義老師
教材來源
1.「經濟學I」,李美金編著,龍騰文化事業公司
2.「架構式經濟學總複習」,涂武勝主編,廣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專心聽講
仔細觀看
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分組討論
發表意見
專心聽講
實際演練
專心聽講
回答問題
專心聽講
「海綿寶寶-回歸自然」影片
學習單
5
5
2
8
2
8
3
3
5
5
4
(1)劇情內容:海綿寶寶在蟹堡王餐廳工作,他的工作是-製作漢堡。有一天他決定要回到大自然與水母一起生活,臨行前他與每位朋友一一道別。
(他離開了他最好的朋友-派大星)
(2)機會成本定義是:當你選擇做一件事情時,必須付出放棄做其他事情中價值最高者。
3.依據影片內容教師作提問
(1)影片中所出現(待學生回答)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2-1能具體舉例說明人類「慾望無窮」的事實。
2-2能具體舉例說明「每一資源具備多種用途」。
3-1能具體說出「機會成本」的定義
3-2能明確說出機會成本與生活的相
關性。
3-3能將「機會成本」概念應用於生
活中。
4-1能明確說出「生產可能曲線」的
定義。
4-2能實際演練畫出「生產可能曲線」。
5-1能具體說出現代社會所要解決的基本經濟問題。
認
知
目
標
1.能知道基本的經濟問題源自「稀少性」
2.能了解「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必須做選擇」的觀念
3.能了解「機會成本」相關概念
4.認識生產可能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ppc)
5.認識基本經濟問題
1-1能明確說出經濟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為「稀少性」和「每一資源具備多種用途」。
d.為誰生產
e.如何維持經濟的安定
f.如何促進經濟成長提高生活水準
3、綜合活動
1.進行”經濟”問題大哉問
2.教師總結與歸納
(1)經濟問題產生原因:1.資源有限慾望無窮。2.每一資源具備多種用途
(2)機會成本:當你選擇做一件事情時,必須付出放棄做其他事情中價值最高者。
(3)PPC形狀與機會成本的關係
(4)基本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