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理念

合集下载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设计理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设计理念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河流治理 ;生 态设计 ;设计理念 ;治理要 求
中 图 分 类 号 :T V 8 8 2 . 8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0 1 1 2 ( 2 0 1 5 ) 0 3—0 0 0 9— 0 5
生态 设计 ,也称 绿 色 设 计 或 环 境设 计 ,是 指将 环
摘 要 :该 文针 对 中 小 河 流 治 理 问 题 ,从 生 态设 计 的 角度 ,提 出在 中 小 河 流 治 理 中要 建 设 自然 的 、 能 呼 吸 的 、 有 生命 的 、清 洁 的 、原 生 态 的 、低 碳 的 河道 ,并给 出这 些 生 态设 计 理 念 的 具 体 要 求和 实施 意 见 及 建议 , 可 供 中 小 河 流 治 理 _ T - 程 设计参考 。
态 ,如 :自然 蜿蜒 曲折 的形 态 ,宽窄交 替 的河道 水 面 , 急流 缓流 交替 出现 的水 流 流 态 等 。如 特殊 情 况 下 要 采 用裁 弯取 直措 施 ,则应 解决 好水 面坡 降变 化大 的 问题 ,
投资 1 8 0 0多 亿 元 。在 当前 中小 河 流 治 理 如火 如 荼 开
水利 工程 界 及社会 大 众 关 注 的 热点 。 中小河 流 治 理 工 程 要实 现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的建设 目标 ,就必 须坚 持
境 因素 纳入设 计 之 中 ,从 而 帮助确 定设 计 的决策 方 向 。
生态 设 计 的先驱 —— 美 国加 利 福 尼亚 大 学 建 筑 学 教 授
在水 污染 加剧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水 资 源 短 缺 等一 系列 问题 ,河 流 基 本 功 能 衰 退 ,河 流 健 康 受 到 严 重 威 胁 。 为解决 中小河 流存 在 的问题 , 自 2 0 0 9年开 始 ,我 国启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中小型河流的综合治理是指对中小型河流进行综合、科学、系统的治理,改善河流的水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措施涉及水质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

1.水质改善(1)加强对河流的水源保护,设置水源保护区,禁止污染源排放;(2)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沿岸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3)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采取农田防渗、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措施,减少养殖业的养殖密度,降低养殖废水的排放;(4)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标准的监督和管理,限制污水直排入河;(5)开展河道清淤工作,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和浮渣,恢复河道通畅。

2.生态保护(1)保护河流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湿地生态系统;(2)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修复河床和河岸的生态环境;(3)恢复河流的生态流量,保证河流的水量和流速;(4)建设人工湿地,增加河流的水源涵养能力;(5)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和管理对河流生物的濒危物种。

3.环境整治(1)防止河流的堤岸侵蚀和淤积,建立河道堤岸稳定护坡;(2)治理河流的退槽和水土流失,建设防护工程,保护农田和河流的生态环境;(3)修复因水电站建设而破坏的河流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4)加强对沿岸开发的管理,控制沿岸开发的规模和速度;(5)加强河流污染物的监测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处罚。

4.河长制建设实行河长制是对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设立河长、建立河长制工作机制,加强对河流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中小型河流的综合治理。

河长制要明确河长的权责,加强对河流的巡查和监督,妥善处理河流相关问题。

同时,要加强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河流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综合治理中小型河流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系统的治理,才能实现中小型河流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河 岸 生态 环 境 , 已成 为河 道 治 理 的一
种趋 势 。
② 合 理 布 置 堤 线 、 岸 线 , 理 河 合
确 定 河 流 宽 度 。 堤 线 、 岸 线 尽 量 沿 河 现 状 河 岸 线 布 置 , 量 避 免 人 为 地 裁 尽
是 对 河 道 过 度 地 裁 弯 改 直 ,河 道 形
道 已被 人 为 渠 道化 ,丧 失 了 天 然 河 道 的 自然 属 性 ,破 坏 了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的融 洽 关 系 。
变 化较 大 , 汛期 来 水 量 占全 年 来水 量
的 7 % 以上 , 水 陡 涨 陡 落 , 期 洪 0 洪 汛 灾 时有 发生 。到 2 1 年底 , 0 0年 已建 堤 防 总 长 84 9k 2 m,堤 防保 护人 口 6 2 8 万 人 ,保 护 耕 地 面 积 5 3万 亩 ( 8 7 3. 2 万 h ) 但 云南省 江 河 防洪能 力仍 然 m 。 普 遍较 低 , 多数 中小 河 流未 经 系 统 大 治理 , 乡镇 、 田河 段 仍 处 于 未设 防 农 状 况 , 存 在 防洪 工 程 体 系 建设 不 完 仍 善 、 道泄 流 不 畅 、 土 流失 严 重 、 河 水 洪 涝 灾 害频 发 等 问题 , 些 隐 患严 重 威 这 胁 着 人 民生 命 财产 的安 全 , 必须 着 力
加 以解 决 。

二 、 形 势 下 河 流 治 理 理 新 念 及 要 求
河 道 治 理 与 人 们 的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且受 到 各级 政 府 和 广大 人 民群众
的 河 流综 合 治 理 目标 。从 2 0 0 9年启 动 中小 河 流 治理 工 程 以来 . 南 省 在 云 已完成 或 正 在 治理 的 8 4条 中小 河 流

中小河流治理思路及设计要点

中小河流治理思路及设计要点

中小河流治理思路及设计要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中小河流治理的事儿。

你们想啊,那中小河流可不就像是大地的血脉一样嘛!就好比咱身体里的小血管,一旦出问题,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有些河流啊,被垃圾给堵住了,河水都流不动了,那得多难受啊!这就像我们鼻塞一样,呼吸都不顺畅。

那治理中小河流的思路该是啥嘞?咱得全面考虑呀!一方面要保护好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别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进去搞破坏,这就跟咱保护自己的家一样重要。

另一方面,还得好好规划一下水流的走向啊,不能让水乱流一气呀,不然不就成了一团乱麻啦!
设计要点也很关键呢!像给河流设置合适的堤岸,就跟给咱自己建房子一样,得坚固耐用才行。

还有啊,得给河水留够足够的空间,不能挤着它呀。

这不就跟我们住房子也得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样嘛。

我之前见到过一条小河,那真叫一个可怜,周围垃圾成堆,河水脏得不行。

我就在想,这咋就没人来好好管管呢!要是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要点来治理,它肯定能变得清澈美丽呀。

所以啊,咱们一定要重视中小河流治理,这可是关乎我们生活环境的大事呀!只有把这些河流都治理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咱们的大地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呀!可别小瞧了这事儿,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呀!。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_王明龙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_王明龙

2013.12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论坛近年,我国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县城、村镇及农田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也清洁美化了河流环境,有助于河流生态的自然修复。

但是,从遵循生态文明理念角度认识中小河流治理还有很多不足。

本文从工程设计角度着眼作相关探讨。

一、对生态健康河流的认识要做好河流治理工程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对生态健康的河流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和西欧国家最早提出健康河流概念,这些国家经过二战后工业的复苏和发展期,工业急剧发展,城市规模扩大,随之出现了严重的河流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

为恢复河流水质,强化污水处理,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

随着人们对于河流本质认识水平的提高,河流管理从以改善水质为重点,拓展到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些国家的河流治理方案开始注重河流的生态结构,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河流生态修复建设典型的成功案例是1987年欧洲各国启动的莱茵河行动。

发源于瑞士山区的莱茵河,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几个发达工业国家,进入荷兰的三角洲地区后分为几个支流汇入北海。

莱茵河沿岸各国在早期的河流治理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工程措施,如筑坝、河道疏浚,以及裁弯取直、截断小支流等。

这些措施在一段时期内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河流丧失了应有的水文活力,而且洪灾加剧,污染严重,被称为“欧洲下水道”,鱼类几乎绝迹。

1987年莱茵河计划启动后,河流管理开始以尽力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恢复河流生态为主,逐步拆除因航行、灌溉和防洪在河流上修建的各类工程,如河流两岸的水泥护坡,代之以灌木、草本,对曾被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逐步恢复弯曲原貌,在恢复河流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改善了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

现在,莱茵河已经恢复到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重新焕发了生机。

目前,我国河流湖泊的环境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大约存在着50年的差距。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

Planning and design规划设计105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林巧生(茂名市祥海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00)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6-0105-01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河流的治理现状出发,分析生态理念融入中小河流治理的价值,着力构建完善科学的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活动体系,达到进一步优化中小河流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质量目标。

关键词: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优化措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防洪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质量,只有采用生态治理的理念对中小河流进行设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更好的提高社会与生态效益。

1 中小河流生活治理的现状1.1生态河流概念生态河流的设计理念源于欧美国家,是基于欧美国家的工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而提出的强化河流水质和消除污染的理念。

随着人们对河流本质认识的提高,河流管理的重点入在改善水质上,并且河流设计中生态理念更加融入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内容,强调在河流治理的基础方案中都充分的考虑河流所在的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

典型在生态设计理念案例是“莱茵河”治理工程,该河流的治理从1978年开始以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为理念,进一步拆除了河流上的各种工程,逐步的恢复生态原貌,在恢复河流生机的同时,进一步达到提高河流生态服务的功能,使河流更好的焕发出勃勃生机。

1.2主要设计原则现代河流治理已经从工程海水利向生态水利方向发展,生态水利建设强调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首先,应当兼顾河流的生态属性与安全性,从保证河流的生态功能出发,在岸线布置上尽量的尊重河流的生态形态,能够以多样性的方式进行生态护岸的操作与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河流治理,能够运用复合式与宽浅式的形式进行生态护岸建设。

中小河道的治理应当尊重人文与自然协调的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共生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恢复河岸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有效的去除淤泥和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目标。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略谈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略谈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略谈众所周知,河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广东省山区河流频发洪水,人民生命财产受损严重,广东省政府安排资金对广东省韶关、河源、梅州、清遠、云浮等市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重点解决河道行洪通畅,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安全,支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标签:中小河流;治理;生态;措施中小河流治理以清障清违先行、清淤护岸并重、因地制宜筑堤修陂为治理原则,以实现“防灾减灾、河畅岸固、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为目标,保留河流自然生态,鼓励将河道治理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发挥河道综合功能。

笔者将从具体《清远市佛冈县龙南水治理工程》中略谈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措施。

1、项目基本情况龙南水又名汶坑水,是潖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佛冈县龙南镇石联村大石坑顶的七星墩分水岭。

流域面积121.7km2,主河道长27.0km,河床平均坡降为9.50‰。

本工程位于佛冈县西面,距离佛冈县城约15km,交通便利,国道321线、省道悦怀线贯穿境内,对外交通便利。

龙南水干流及区间支流迄今为止从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整治,河道沿线绝大部分未设防,不满足防冲要求;龙南河在2005、2006、2013、2014、2015年均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洪灾,由于龙南水近几年洪涝灾害频发,损失严重,2014年,广东省水利厅将清远市佛冈县龙南水治理工程列入了广东省三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2015年治理任务。

2、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措施2.1 河流治理总体方案笔者在龙南水治理中,根据流域及河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及自然环境条件,周围村镇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河流自身的特点,对龙南水生态治理做好整体性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河流生态治理的详细任务与具体目标,并且对各个治理任务及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

具体的方案有:其一,建设护岸护坡,将农田与村镇保护好。

农田与村镇的凹岸处要尽快的修建起护岸护坡,以实现防冲目标;其二,疏浚治理河道,强化行洪能力。

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理念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工程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这些河流的水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视其中的生态水利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水利理念是指,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和核心,以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理念应该贯穿始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生态保护。

中小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安全和居住环境。

因此,在治理工程中,必须注重对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

例如,在设计中,应该遵循一般原则,采用自然过程、自然生态等方法,以最小的人工干预,尽可能地还原河流原本的生态环境。

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防范人为破坏。

其次,强调水资源利用效益。

中小河流作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一些中小河流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治理工程应该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发挥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例如,在规划中,应该针对当地的水资源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在设计中,应该遵循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浪费。

最后,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理念,它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发展价值。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该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例如,在治理工程中,应该效仿多种生态工艺,建设具有生态景观的公共空间,推广废水处理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自然环境质量。

总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强调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理念
云南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08条。

大多数中小河流属于山区性河流,径流年内变化较大,汛期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70%以上,洪水陡涨陡落,汛期洪灾时有发生。

到2010年年底,已建堤防总长8429km,堤防保护人口682万人,保护耕地面积573万亩(38.2万hm2)。

但云南省江河防洪能力仍然普遍较低,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乡镇、农田河段仍处于未设防状况,仍存在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河道泄流不畅、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这些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一、传统治河思路及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过去进行的河道治理,受技术、资金及认识水平的影响,重点是解决河道的防洪、排涝问题,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河道过度地裁弯改直,河道形态直线化,断面规则化,改变了河道的生态属性,缩小了一些水生物的生长空间;二是工程设计上大量采用硬质材料护岸,如使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对河岸进行全面护砌,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

治理后的河道已被人为渠道化,丧失了天然河道的自然属性,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二、新形势下河流治理理念及要求
河道治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优美环境成为一种社会需要,人们在满足河流行洪排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河道治理的生态功能建设有了新的要求。

水利部对新形势下的河道治理也明确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态治理的理念,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恢复河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

因此,在河道治理中推广生态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河岸生态环境,已成为河道治理的一种趋势。

三、生态治河理念的贯彻实施
云南省在近几年的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转变了治河思路,在治理方案中始终不渝地贯彻了生态治河理念。

提出了生态河道、人水和谐的治河要求,在确保实现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生态治理效果和水平,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流综合治理目标。

从2009年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云南省在已完成或正在治理的8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①针对河道各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案,尽量减少工程措施。

对已满足行洪要求、河岸稳定的河段,维持现状,不采取工程
措施。

对满足行洪要求、河岸不稳定的河段,只进行护岸、护脚处理。

对淤积河段只进行清淤、除障处理,河边已有的树木、植被尽量予以保护。

如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畴阳河麻栗坡段、北门河丘北县城段、禄丰县星宿江等工程就重点保护了两岸长势良好的树木、植被。

②合理布置堤线、河岸线,合理确定河流宽度。

堤线、河岸线尽量沿现状河岸线布置,尽量避免人为地裁弯取直、缩短河道。

尽量保持河道原有的宽度,仅对河道宽度不够的个别河段进行拓展,避免严重的“渠化”行为。

为了有利于河岸采取生态护坡措施,行洪断面大多选择梯形或梯形复式断面,尽量减少使用矩形断面。

由于城市附近土地资源紧张,常受已有建筑物的限制,最易出现人为挤占河滩、缩窄河道现象,应予以特别重视。

③堤防填筑尽量利用河道开挖料,尽量使用河堤基础开挖的土料、砂砾石料等,少用浆砌石或混凝土,以利采取生态护坡。

如藤条江勐拉段、南溪河河口段堤防就充分利用河床砂砾石料与黏土料组合填筑,放弃了重力式砾石混凝土堤、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堤的方案。

④护岸、护坡结构形式生态化。

生态化护岸、护坡是指在满足河岸抗冲刷能力的前提下,尽量考虑生态形式的岸坡。

生态岸坡就是要满足生态平衡要求,建立良性循环的河坡生态系统。

生态护坡就是要将工程安全功能与生态功能同等考虑,体现出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
理念,使护坡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

在实际工程中,为满足河岸抗冲刷要求,在河堤迎水坡下部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护坡、护脚,但其高度尽量控制在常遇洪水位以下。

部分工程还采用格宾石笼、干砌石等护坡、护脚,以适宜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如昆明市西山区海口河、鲁甸县昭鲁河、师宗县子午河等工程采用格宾石笼、干砌石等护坡、护脚。

在常遇洪水位以上多采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草护坡,或栽种水生植物。

在城区附近因受占地、拆迁等因素限制,迎水坡一般采取较陡或直立式挡墙,并采用一些新的生态护坡技术,如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混凝土挡墙、生态袋护坡等,这些生态护坡可与城市景观较好地结合,为附近居民营造一个既安全又自然的生活环境。

在易门县扒河、永德县永康河、西盟佤族自治县南康河、师宗县子午河等工程就应用了生态混凝土、生态袋进行护坡。

⑤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护坡形式。

凤庆河治理工程采用混凝土框格与干砌块石组合护坡,主要是将干砌石块固定在混凝土框格上,干砌块石之间的空隙可做些生态护坡。

在南底河梁河段治理工程中还推出了串石护坡方法,利用当地火山石易加工成片、打眼的特点,将片石块用钢筋纵横向穿在一起铺于堤坡上,石块之间的空隙便于植物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