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认识11种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明确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
4.知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时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
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世界的气候吧!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从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介绍:柯本气候分类法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
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
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
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 5 个气候带。
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2.气候的地区差异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该地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7 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
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学生在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和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候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图示教学法:利用图示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4.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探讨气候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实例和图示,制作PPT。
2.准备气候类型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候话题,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发气候类型卡片,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示,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收集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候的学习,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
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高环保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导入新课]世界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水之恩,湿润的地方天天都下雨。
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板书】: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1、天与气气候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气温和降水等描述。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年,一般只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阅读】:课本P62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2、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板书】:3、家乡宜宾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天气》第 2课时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举例剖析纬度地点、海陆散布、地形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2.联合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认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全世界变暖。
二、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影响天气散布的主要因素随和候变暖。
2.教课难点:联合实例剖析影响天气的因素。
三、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现:非洲热带荒漠风光、亚马孙热带雨林风光、南极寒带风光图片。
发问:三地纬度地点差别不大,可为何景观差别这样之大呢?(海陆地点不一样)启迪:海陆地点是如何影响气平和降水的呢?影响因素气温降水海陆地点冬天陆 ____海 _____,夏天陆 ____海 _____近海迎风坡地域降水_____,远离大海的地域降水_____,近海无海风地域降水_____师生小结:天气的两个因素气平和降水受地形的影响,那么天气也受地形的影响,所以,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和地形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二、天气影响人类活动活动一:聊天说地启迪: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有关。
请同学们联合自己体验,举出一些实例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启迪、点拨主要从穿着、农业生产和灾祸性天气下手。
)展现资料:让学生理解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1. 2019 年 1 月,我国南方地域发生严重雪灾,致使交通、通信中止,房子坍毁,经济损失达62 亿元。
2.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
3.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白色头巾。
4.我国西部地域的民居多为平顶房,东部季风区的民居多为斜顶房。
5.世界人口和城市多散布在温带沿海地域。
6.南方苗木不宜移种到北方。
点拨: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亲密,我们要按照天气的规律,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三、全世界变暖资料展现:3 月 31 日夜晚 7 点 30 分,澳大利亚悉尼堕入了“最黑暗”的周末。
为表示悉尼人重视全世界变暖的问题,整个城市熄灯一小时。
组织者希望这一行动可以鼓舞澳大利亚居民关掉剩余的电灯和电器,节俭能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气候的多样性,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候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难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分布图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为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气候分布图及其解读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展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分布图,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特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针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分析具体案例。
–学生上台展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世界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导入新课]温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别离有哪些气候类型?2.阻碍气温和降水的要紧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阻碍气温和降水显现地域不同的要紧因素。
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不同,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
板书三、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关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讲义P66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阻碍。
1.投影展现讲义P66图“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派”。
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边是年降水量刻度。
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式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
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点?形成的缘故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伙儿评判补充、教师评判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现甲图。
使学生熟悉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阻碍。
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因此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该地位于赤道地域,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3.把教室比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域。
学生分成三部份,两边的学生别离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中间的学生位于大陆内部。
各组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别离讨论本组形成了哪些气候类型?并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散布的特点,说说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4.各组代表发言、大伙儿评判补充、教师评判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乙图。
使学生熟悉和体会海陆位置对气候的阻碍。
由于地处同纬度的温带地域,气温夏日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可是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东西两岸地域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阻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域,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地球仪、地图、白板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1.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的理解和应用。
2.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的记忆和识别。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解决办法:
1. 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依据。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 开展气候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气候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 举办气候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举办的气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气候知识的积极性。
- 制作气候知识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气候知识手抄报,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设计版面等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开展气候变迁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气候变迁的模拟实验,如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候的影响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气候变迁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世界的气候》精品教学教案(1)

人敎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敎案出示哈尔滨的朋友和广州的朋友聊天: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两个网友的聊天符合事实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同一时间两地的景观差异如此巨大?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呢?1.出示气候图和景观图:提出问题:説一説两幅图中的景观可能会出现在哪一种气候中?这两种气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气温和降水又有什么不同?2.出示热带雨林气候与极地气候直方图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吗?(出示年平均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为什么会影响气温?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6.出示欧洲西部房屋厚度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1)欧洲传统民居墙体厚度有什么变化规律?(2)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总结:一般来説,同纬度地区,冬季沿海气温较高,内陆气温较低。
夏季沿海气温较低,内陆气温较高。
7.出示中纬度地区的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总结: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的降水分布。
8.探究根源: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素:提示: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9.归纳总结:10.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广为流传的诗句説明了什么地理规律或原理?1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2.出示山地降水的动态图片,提出问题: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13.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4.链接生活: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体育运动、军事、商业、工农业生产等活动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説明。
2.探讨气候影响人类饮食出示图片:3.气候影响农业补充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水稻: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反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气候资料,简单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1.重点: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的反作用。
2.难点: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解决方法:设计情景式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探究课题,通过分组合作完成。
三、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预备
在课前预备时,全班同学分别按照六个地理学习小组的位置就坐;复印探究活动资料。
五、板书设计
其它自然因素
纬度位置
地形
六、教学过程
1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小明的!
今年暑假,小明阅读了一本关于气象和气候科普书籍,对气象和气候知识很感兴趣。
期间,他
遇到一个难题:书中给出了“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广州、香港”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图表数据(如下图),然而,就是不知道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道理?你们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难题吗?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过的气象和气候知识,按照以下步骤来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难题:第一,找出这几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口头回答);第二,找出这
几个城市的年平均气温高低的变化规律,分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口头回答)。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总结出哪两个因素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并且完成下面表格。
•你们想度过两个春天吗?
唐代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游玩庐山的大林寺,十分欣喜,便吟诗一首《大林寺桃花》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文大意为:四月里别处
的春花都凋谢了,庐山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开放。
人们常说春天走了再也没地方寻找回来,却没料 到,春天却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了。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境内,位于长江以南。
大林寺 位于庐山花径风景区,海拔高度约
1100米。
你能用所学的气象气候知识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
寺桃花始盛开”吗(口头回答)?
并且总结其中哪个因素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完成下面的表格:
影响气候的因素
对气温的影响规律
3 •向往南极洲
暑假,从新加坡旅游回来之后,杜华同学和好朋友讲了很多新加坡见闻,其中对新加坡的高温 多雨天气记忆犹新。
地图上的南极洲是用白色渲染的,代表着南极大陆终年冰雪的气候。
南极洲也 是他向往的地方。
然而,有个问题让他感到迷惑,为什么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而南极大陆终年严 寒、降水量极少呢(口答)?通过解释这个问题,总结其中哪些因素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完成下面的 表格:
对气温的影响规律
4 •是谁造就了“雨极”?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雨极”,位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一个村庄一一乞拉朋齐,那里终日乌 云密布,人们上街买东西必须穿雨衣,儿童只能在泥水里玩耍。
建筑物的油毡上长满青苔,皮鞋隔
两天不穿就发霉。
I960年8月至1961年7月,出现26461.2毫米的最高记录,因而被称为“世界 雨极”。
乞拉朋齐成为“雨极”,是因为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 山脉阻挡由海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那么,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降水丰沛,
而北侧降水稀少呢(口 答)?并且总结其中哪个因素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
影响气候的因素
对降水的影响规律
5.森林和水库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森林的背后〕自西周初期以后,人口不断增长,促使不恰当地砍伐森林与垦山种田,黄土高原地
区森林植被大面积的减少。
这种情况自唐朝中期以后发展严重,明清时期更为加剧,黄土高原大面积干旱,以及数年连续的特大干旱灾害出现。
〔水库的力量〕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如:对温度、湿度、风速、雾
日的影响。
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
最低
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最高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左右, 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口头回答):
(1)人们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气候变得____________ 。
(干旱或湿润)
(2)修建水库会使周边附近地区的降水量_________ (增加或减少),风速 ______ (增大或减小),气温年
较差___________ (增大或减小)。
6•冰川在怒吼,是谁惹的祸?
A.我国西北各山系1550〜1700年冰川与现有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代表冰川面积减少)
B.专家们表示,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一方面,在人类生产过程中,
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
温室气体的增加,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
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部各山系的冰川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我国西北部山系的冰川面积发生变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附件二:
从气候的角度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国东北地区异常低温,使得作物产量减少,是否相信?
2.北欧瑞典的城市建筑墙壁由保暖玻璃取代,是否合理?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是否适宜建设民航机场?
4.过去,秘鲁首都大多数民居多用土质材料建造,屋顶用草甚至用纸箱覆盖,城市亦没有完善的排水
设施。
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