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激流三部曲》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它们以家庭为主线,描绘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详细地简述。
一、时代背景与主题1.1 时代背景激流三部曲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创作完成的,这个时期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动荡、最为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等多重困境,民众生活异常艰苦。
1.2 主题巴金激流三部曲以家庭为主线,描绘了人民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苦难。
通过对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家庭生活、社会道德、政治腐败等。
同时,巴金也借助家庭这一微观视角,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命运的无常性。
二、描述手法与艺术特色2.1 描述手法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使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喻和象征等。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难。
2.2 艺术特色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更因为它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人物形象与命运3.1 人物形象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了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家》中的王家老五、阿珍、二妞等人物形象,以及《春》中的陈寿全、张佩红、周立民等人物形象,都是深入人心、难以忘怀的。
3.2 命运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对人物命运的描写非常深入,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苦难。
同时,他也探讨了命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
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的矛盾心理

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我想忘掉他们,
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到现在
我才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 ⑥ 这是巴金对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4
南方文坛
他并非老顽固。在觉慧的眼里祖父是一个相貌庄严
的人,有祖父在场他感到压抑,觉得“祖父似乎是
一个完全不亲切的人”。祖父责怪他也仅是担心他
“把你这条小命闹掉”而劝阻。这对“年纪轻,性子
急”的觉慧未始不是一种提醒。但在作家的笔下,
觉慧与祖父的距离感被他内心不自觉地强化。不单
对长辈如此,就是对同辈人觉慧也有不合群之感,
后房子卖掉了,人也散了,死的死,走的走。” ⑦ 语
句间的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再体察。即便 1984 年作家
都还在倔强地坚持:“枯树必须连根挖掉。可是我对
封建制度的控诉,我对封建主义流毒的揭露,决不
会跟着旧时代的被埋葬以及老家的被拆毁而消
亡。” ⑧ 写完老家的遭遇后,作家还是不能忘记一贯
的升华手法,这几乎成为一种无意识时时“发作”
当代前沿
23
从“激流三部曲”看巴金的矛盾心理
朱厚刚
曾有人指出:“巴金对自己的小说常作意犹未尽
的解说,那些序、跋、后记、创作谈往往自行解构
了小说本身。” ① 笔者对此深表认同,同时认为小说
文本同样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一个时代的表
征,直面它可以对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本文从小说
内容出发,结合巴金在不同时期写就的序跋文字,
觉慧的脚步去丈量高公馆的花园,有月洞门,有大
假山,有整片梅林,有湖心亭。花园特别留给了年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巴金深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女性受压迫的现状,同时也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
通过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的叙述,在描绘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反映了女性解放的历程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作家深刻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源于对自身生活困境的感受、对社会和文化传统压迫与歧视的深切认识和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探求。
在小说的描绘中,巴金赋予了女性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品质,让女性拥有了机会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对女性来说,家庭和个人逐渐脱离外界对于女性的限制,自我认同和价值变得日益重要。
一方面,在《家》中,老祥君和慕容心怡的形象塑造为作者对女性的新定位。
老祥君表现出女性对爱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欲望,通过对婚姻的选择和诸多小看的行动,并坚定自己的信仰,表现出女性的坚韧不拔和为自己的生命寻找真义。
慕容心怡则更加现代化,她不仅独立自主,而且是一个富有文化素养、热爱阅读的女性。
作家通过这两个形象,传递出对于女性自身解放的探究和对生命内涵的重新定义,剖析了女性内在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强化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建构。
另一方面,在《春》和《秋》中,作者进一步深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其中姜素丽成为了小说的关键人物,她表现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坚毅不屈。
在姜素丽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对于自我生命的坚持和对于昂扬的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通过这个女性形象的构建,表现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发展需要和女性道德归位。
这种探求不仅影响了她个人的生命发展,更传递出对于婚姻制度、人权和自由的强烈思考。
对于女性的人格完整性和自尊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并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对于巴金来说,女性书写不仅仅是基于自身对于女性话题的创新理性的思考,也是对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思考。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内容摘要《激流三部曲》是继《红楼梦》之后,我国又一部成功的描写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优秀文学作品。
巴金《激流三部曲》写出三种不同命运女性的典型,通过横向、纵向、近现对比的方式全面剖析,展示出处于不同地位女性的不幸遭遇,使青年男女从中看到希望,能够明确且坚定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巴金作为一位男作家,他深刻地反映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因为他一直坚信:“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因此他在“激流三部曲”中充分地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悲愤和怜惜。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命运是悲剧的,但是作为现代的女性,我们要改变这种悲剧命运,追求更多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巴金;《家》《春》《秋》;封建;女性;爱情模式《激流三部曲》中青年男女形○前言一、《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一)《激流三部曲》体现出的“反叛性”巴金说:“我写作为着同敌人战斗,我的敌人是什么呢?我说过:‘一切的传统观念,一些组织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他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
①巴金的文学创作谈中,在巴金文学作品中,在巴金的人生历程中,其“反叛的个性”都非常突出。
“反叛”是巴金所选择的自我以及文学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姿态。
具体说,就是一种冲突性姿态。
一个人总是渴望自由的,然而一个人总不能自由。
一般人牺牲自己的自由,顺从于现实环境所设计的种种规安安稳稳做“顺民”、“奴隶”。
然而巴金,他是从“黑屋子”里白唤醒的人,他想让自己,也想让他人做有尊严、有权利、能自主、能发展的人。
他渴望冲出“黑屋子”,反叛这个世界,捣毁束缚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
巴金所选择的的文学,不是粉饰的文学,不是帮闲的文学,也不是遵命的文学,而是超越性的、批判性的文学,是“反叛”现实的文学。
现实是不完美的,有不合理的制度,有反动的恶势力,有摧残人心的陈腐观念...... 而反叛性的文学,有它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之中让人暂时甩脱现实加于人的沉重枷锁,带给人身心一定程度的解放与愉悦,又使人向着未来,意识得到自由的召唤,从而明了生活的真理与人生的价值。
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作者:朱峰樟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8期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人们称为《激流三部曲》,也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
作者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的盛衰,展现了旧中国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和在这样环境下一代青年人的不同命运。
[1]这部长篇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激流,是因为作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在近代衰败的故事中,歌颂了知识青年思想的最初觉醒,它就如同一股激流,唤醒了近代人如死水般的思想。
关键词:巴金《家》《春》《秋》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
[1]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
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
[2]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五四的先进思想浪潮逐渐吹醒了青年一代,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代对于封建旧思想的厌恶也更加加深了新一代和旧一代之间的矛盾。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和意义《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是巴金众多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1)“激流三部曲”的内容《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
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巨大力量。
①《家》以爱情故事为主干情节《家》描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外两个悲剧事件。
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联系着。
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F败现象十分厌恶。
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
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
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家》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
②《春》是《家》的续集,故事也随之继续发展其主要内容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
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里,巴金通过描写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心理世界和命运,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挣扎,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种种挣扎与追求。
在《家》中,巴金通过描写焦裕禄的妻子阿莲,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挣扎。
阿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牺牲。
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焦裕禄的事业,尽管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重视。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被家庭和社会所限制。
阿莲的形象展现了当时许多普通妇女的生活状况,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外一部小说《春》中,巴金通过描写少女艾兰,展现了青年女性的心理世界与情感追求。
在这个小说中,艾兰是一个受到家庭和社会束缚的少女,她渴望自由与爱情,却又无法摆脱家庭对她的期望和压力。
她渴望爱情,但却无法如愿。
她最终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走上了一个平淡无奇的生活。
巴金通过艾兰的形象展现了青年女性的心理挣扎与追求,她们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却又无法如愿,最终被社会的现实所裹挟。
在《秋》中,巴金通过描写李秋燕,展现了独立女性的形象与命运。
李秋燕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她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意为了男人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尊严。
她追求独立与自由,最终在职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巴金通过李秋燕的形象展现了独立女性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与追求,她们不愿被束缚,不愿为了男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尊严,她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
巴金通过描写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展现了当时女性的命运与挣扎,更展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追求。
巴金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将这些女性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令人为她们的遭遇和命运所感动。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命运转折,也彰显了他的文学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展示了命运的曲折和一代人的追求,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们心灵的起伏。
《家》揭示了一个家族的起起落落。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小人物的命运被大时代所左右,他们的心灵在历经苦难之后依然坚定不移。
书中的杨万里家族,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的命运。
父亲的地主身份被剥夺,子女们被迫背负起家族的希望和压力,虽然命运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
他们在家庭的纽带和坚韧的精神支撑下,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转折。
《春》则展现了一个个体的奋斗和追求。
这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角色,他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地在异乡闯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书中的罗登慧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年轻人,他逃离了家庭的束缚,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过描写罗的奋斗历程,巴金向读者展示了勇于追求梦想和坚持不懈的力量。
他以深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罗的内心世界和他所经历的外部困境,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在社会大潮中的自我发现和成长。
而《秋》则使用自传体式的叙述方式,以巴金自己为主人公,诉说了他的人生经历。
巴金的命运转折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他经历了政治风暴、个人的苦难和心灵的变化。
通过写作,他宣泄了他内心的不平与不满,也在书中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秋》展示了巴金成为一位作家之路的艰辛以及他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仰,展现出巴金在动荡年代中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和探索者的过程。
激流三部曲的魅力在于巴金以平淡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对于命运的追问。
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个体命运的探寻,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
这些作品透过故事和情节,生动地描绘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命运的执着和追寻。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命运的转折和时间的流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研究述评摘要:自巴金1929年初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处女作《灭亡》之后,“巴金”这个名字便引起全国文学界的注意。
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于巴金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语境的变化在不断调整。
本文就近三十年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研究论文作了简要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物形象;二是关于传统家族文化;三是《激流三部曲》与其他作品的相关比较。
在论述过程中,则以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成果为中心。
限于资料,本文仅涉及中国内地的研究成果,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研究状况,暂付阙如。
关键词:激流三部曲人物形象家族文化
一、关于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
严丽珍的《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巴金所有的小说创作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研究[1]。
他认为巴金的小说主要塑造了四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一类是在《灭亡》、《爱情三部曲》等小说中塑造的一群面对信仰的人。
第二类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刻画的一群在新旧时代之间的人物形象。
第三类人物形象是巴金在抗战三部曲《火》、《雪》等小说中塑造的一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物形象。
第四类人物形象是巴金在《人间三部曲》中塑造的一群无奈的小人物形象。
还有不少研究者把眼光聚焦在特定的长子形象,因为这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长子形象都是作家着力刻画的对象,是作品中十分重
要的角色。
比如牛俊鹏的《论现当代文学中的长子形象》把生活在不同时期的长子罗列,形成了一个长子系列。
作者认为,长子形象具有特殊的家庭地位、复杂的性格,是既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又有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
[2]还有姚健的《试论觉新形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读巴金札记》关注了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长子形象——高觉新,提出并解决了“觉新是垂死阶级的帮凶吗?”、“觉新失掉反抗性格吗?”、“怎样理解作者对觉新的态度”三个问题。
[3]
巴金先生在《家》、《春》、《秋》三部曲中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着墨最多、倾注感情也最多,通过他们三兄弟不同的性格,以其产生的不同命运,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艺术形象。
李颖、张玲的《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三兄弟》中把“激流”中三兄弟的人物形象分别作了分析:高觉新——旧制度延续的苦果;高觉慧——新时代觉醒的标志;高觉民——顺应时代潮流的典型。
[4]
二、关于家族文化的研究成果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庭小说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中长篇小说通过对“五四”到抗战时期不同家庭生活的描写,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不同视角,多侧面地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展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探索爱情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等重大社会和人生问题。
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激流
三部曲》、《憩园》和《寒夜》。
而这几部作品又都是家庭题材小说,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因此,探讨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的独创特色和艺术成就,对研究和评价巴金的创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吴定宇的《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探胜》认为在中国新文学里,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是一朵耀眼的奇葩。
[5]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从“五四”到抗战胜利二十多年间的社会生活,揭示出时代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还显示出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卓越才能。
姚健的《论巴金家庭小说的主体意识》中提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历来受到文学家们的重视。
[6]
李金涛的《巴金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分别从作品中的家族人物形象的设置、表现角度的安排、情感投射方式的选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它所具有的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
文天行的《传统礼教的两种模式——与的比较研究》中是用巴金和老舍各自的一部经典著作作为比较研究传统礼教。
唐靓、乐云的《论中西方家族意识的现代困境及其“变奏”倾向——以和为例》中以中西两部作品为例反映出中西家族意识既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三、《激流三部曲》与其他作品的相关比较和其他方向的研究成果
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篇带有比较性质文章以外,阎浩岗的《具有
“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与及之比较》、张啸虎的《从到的文学史考察》和王前程的《一样的家庭叛逆,不同的理想追求》三篇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激流三部曲》与《红楼梦》的联系。
对于巴金的研究,庞大的宏观研究较多,系统的潜心精读作品基础上的,对他的作品的微观剖析少之甚少。
鉴于此研究情状,我们在做的论文时可以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入手,分析他笔下家庭中父与子之间的伦理关系,从而找到新与旧碰撞的根源。
巴金小说在主题与题材上一直选择父子两代新旧势力冲突的家庭描写,父子关系对立的背后是传统封建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只有明确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才能更进一步的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做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