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书心得【6篇】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书心得【6篇】巴金激流三部曲读书心得【篇1】看书的时候,仿佛看到愚蠢的荒唐的旧礼教像一条长链子缠在一些年轻人身上,它愈缠愈紧,窒息了那些人的呼吸,旧制度的权威像一把力到此近一些渴求生命与幸福的青年的胸膛,使那些血污的尸体倒在地上。
而少女的命运是那样悲惨,千百年来一向延伸着同一条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面躺满了年轻女子的尸体。
这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
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泪,他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
起初她们还呻吟、哀哭、祈祷、期盼有人把她们从这条路上救出去,但是,并不要多久时间,她们的期望就破灭了,她们的血泪也流尽了,于是倒下来,在那里咽了最后一口气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此刻,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泡了女子的血泪。
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做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了他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
啊,那里面不知埋葬了多少、多少令人悲哀断肠的痛史!但,世界是在进步的,总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为别人活,只为心中的梦想奋斗,他们敢于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敢于释放自我的情感,敢于与害人的制度抗争,敢于同腐朽的思想斗争,他们不会向旧势力低头,不会向封建思想屈服,他们活着就要给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他们努力着,奋斗着,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境,经受怎样的挫折,他们想到的是抗争,是反击,是打败它们,是战胜它们,而不是忍,不是躲,不是藏!年轻的一代,永远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生力军。
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抗争,是胜利的,他们渐渐的摆脱了束缚,冲出鸟笼,载着期望与梦想,燃着心中那束温暖的光,飞向更远更广阔的天空。
这些年轻人,贡献出他们的年轻人的热诚和他们的青春的活力,为他们的唯一的目的服务。
这个唯一的至上的目的带着一种崇高的纯洁的美引诱着每一颗年轻的心。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1三弟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坚定,他最初与俾女鸣凤相爱,但无情的长辈把鸣凤迫得投湖自尽,这成了觉慧心中一道永远的痛!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讨厌觉慧,因为他的自私,连鸣凤向他诉说一切的机会都给扼杀了,他还曾想过放弃鸣凤,让这样一个十七岁的纯结少女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鸣凤为他牺牲了,她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湿淋淋的尸体,和一个苍白的吻。
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终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爱情,或许在那个时代,爱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来,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
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只要心中还有梦,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还有爱,那就离快乐很近,离幸福不远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2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马观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读完了,在读这部名著时,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即使此刻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我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
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
这是最大的幸运啊!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被迫与所爱的梅分离,娶了另一个少女,梅却被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终。
他也热烈地爱着她的妻----一个善良贞静的女子,但他却不能保护她,让她任人摆布,听着她在为他生第二个孩子时的痛苦的呻吟声却不能进房看她,明白妻因难产而殒逝却不能与之见最后一面,却只能够忍受。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通用5篇)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1一百多万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写些文字的冲动。
近来却诸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
昨晚与一朋友通电话,她把自己比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个人物。
巴金的这三本小说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亲人对号入座的烦恼。
其实,我现在想来,这也怪不得他那些亲人们。
在读《激流三部曲》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寻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觉新?肯定不是。
我无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慧还是觉民。
我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兴奋,或揪心,或愤怒。
我为他们向命运的奋力抗争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命运担忧,为他们所受的不平愤慨。
也许,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更能激起热血青年的抗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在当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现实中将斗志消磨殆尽?八九十年前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上学的权利。
一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困境已比八九十年之前小的多了。
如此想来,我们是否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
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2巴金的小说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系列,尤其以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者和叛逆者最为出色。
在读完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深深感受到觉新、梅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同时,又完美地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姐妹等一系列青年叛逆者形象,却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巴金在写《家》时不断指出“要控诉”,他说他要为一个垂死的制度写一首挽歌,甚至后来的《春》、《秋》也不断揭露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的血腥罪恶。
激流三部曲《春》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文档

激流三部曲《春》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文档巴金家读后感1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笔下的这个旧社会中的家却是恶魔、监狱、刽子手。
小说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到悲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为自我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激他们。
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梅、琴、鸣凤、瑞钰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结果。
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后,又因自我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进取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忙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真心地在一齐,过着幸福的生活;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我纯洁的感情,不惜抛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毁了自我,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选择这种壮烈的方式反抗;瑞钰,一个善良贞静的人儿,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斥,被赶到城外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觉新太懦弱,导致了她在生下云儿后离开人世,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
这些女性人物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
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失去了所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终,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最终帮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拥有提高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提高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忙,赢得了琴——一个提高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慧,不但拥有提高的思想,并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弃,向目标大步走去,要做自我的主人,不要有一丝遗憾,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终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感情,牺牲了一个原本完美的生命。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后感《激流三部曲》是中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包括《家》、《春》和《秋》三部小说。
这三部小说以巴金自身的家庭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读完这三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量。
首先,巴金通过《家》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演变。
小说以巴金自己的家庭为原型,描写了一个传统家庭的兴旺与衰败。
小说中的家庭以封建家族为基础,父权至上,子女婚姻由父母决定,女性地位低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新思潮的兴起,使得家庭成员开始思量自己的命运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特别是女性,她们开始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权益。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赵丽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选择了离婚。
通过《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变迁和传统观念的冲击,引起了我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思量。
其次,巴金通过《春》和《秋》这两部小说,展现了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变革。
《春》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年轻人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激情岁月。
小说中的主人公陆小凤和他的朋友们积极参预社会运动,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奋斗。
然而,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却在现实面前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秋》则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难点岁月。
小说中的主人公陆小山和他的家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他们忍受着饥饿和病痛,但依然坚持抗战到底。
通过《春》和《秋》,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变迁,让我深刻体味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人民的顽强。
最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还给我留下了对人性的思量。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各异,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有的人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畏艰辛,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丧失了自己的人性。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巴金让我思量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他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了我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思量。
总的来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激流三部曲》:巴金笔下的封建家族衰亡史《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系列,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
这部作品以成都为背景,主要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震撼,对巴金的文学才华和社会批判精神深感敬佩。
首先,我被小说中封建家族的衰亡史所震撼。
高家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封建大家庭,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走向衰亡。
家族中的年轻一代逐渐觉醒,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尊重人格的生活,而老一辈则坚守着封建传统和家族荣誉。
这种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矛盾,不仅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腐朽和没落,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必然。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让我印象深刻。
觉新、觉民、觉慧等年轻一代的形象,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不愿意被封建传统所束缚。
而高老太爷、克明等老一辈的形象,则代表了封建传统和家族荣誉的坚守者。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人们在历史进程中的选择和抉择。
此外,巴金在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通过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高家的衰败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衰亡,更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历史的进步。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常性。
总的来说,《激流三部曲》是一部充满震撼和启示的作品。
它不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现代社会的自由和民主。
同时,巴金的文学才华和社会批判精神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和进步。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影响我对文学和社会的看法。
巴金的家读后感

巴金的家读后感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马观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读完了,在读这部名着时,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即使现在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一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
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一爱一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
这是最大的幸运啊!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被迫与所一爱一的梅分离,娶了另一个少女,梅却被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一娘一家,最后含恨而终。
他也热烈地一爱一着她的妻一个善良贞静的女子,但他却不能保护她,让她任人摆一布,听着她在为他生第二个孩子时的痛苦的呻一吟声却不能进房看她,知道妻因难产而殒逝却不能与之见最后一面,却只能够忍受。
他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一逼一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终于帮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我讨厌觉新这样的人,他是那样的懦弱,那样的无能,他不去争取他所一爱一的梅,也不能保护他所一爱一的妻,他还是一个男人吗?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他一直维系的家扼杀他最一爱一的两个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们啊!他的顺从扼杀了他自己,也摧毁了她们。
然而,他却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灭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挣扎,没有幸福可言,更没有希望所在!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人物!这是怎样一个吃人的世界!我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但对于觉新,我就能够憎恨他吗?他是最大的牺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峻哥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一性一,他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三弟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坚定,他最初与俾女鸣凤相一爱一,但无情的长辈把鸣凤迫得投湖自尽,这成了觉慧心中一道永远的痛!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讨厌觉慧,因为他的自私,连鸣凤向他诉说一切的机会都给扼杀了,他还曾想过放弃鸣凤,让这样一个十七岁的纯结少女嫁给六十多岁的老头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鸣凤为他牺牲了,她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湿一淋一淋的一尸一体,和一个苍白的吻。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精选3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读后感篇1《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通过描写中国的一个封建大家请的没落与分化,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深的便是鸣凤要嫁到冯乐山做姨太太的情节。
主人公觉慧对丫环鸣凤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被高老太爷发现,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就决定把鸣凤送给孔教会长冯乐山为妾,而觉慧却无能为力,最终鸣凤不甘屈辱,投湖自尽……看到这里,不禁令我讶然。
在封建制度下,下人们的命就像蚂蚁般渺小,主人轻轻一掐指便无声无息地死了。
难道在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下,人命就这么脆弱吗?仔细想想,这种事情的发生不都是因为这不可理喻的社会制度吗?就是因为在这残酷的制度下,中国的女人才会如此懦弱。
但同时,鸣凤被迫嫁去冯家,而觉慧却眼睁睁看着这事情一步一步地发生下去。
可以看出他对鸣凤的爱情是远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的!我想,就算鸣凤最后没有嫁去冯家,最后也不会和觉慧有好结果的。
这无疑是上天给觉慧的一个考验。
回到社会上,可以看到满街都是牵着手,揽着腰的情侣。
可是又有谁知道哪一天他们会因为对方的不忠贞而分开了呢?更或许,有些人只是贪图一时新鲜而在浪费青春。
也许,也有一部分的男生像觉慧那样,虽说是勇敢,轻易地许下诺言说要守护对方一辈子,转过头来,面对家庭和身边亲朋好友极烈反对,又有几个人真的会抛下现今拥有的一切和对方相守一世呢?觉慧虽说是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但他身上仍存在着封建思想的劣根,使他不能彻底、坚决保护鸣凤。
有些人的爱情,终究是悲剧。
“命运哟!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哟!”鸣凤这句时常对自己说的话暗示了她的最终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一)终于忙里偷闲读完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和《春》、《秋》。
所受感触颇多。
文章中没有太多优美奢华的词句,我却像像是身临其境地目睹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一般。
睡里梦里都是书中人物的命运。
虽说只是读书,却像是看了一部长篇巨制的电影。
里面人物所说的话,所行的事,就连那眉宇间的神情,甚至是他们的衣着装扮在我脑海里都有细致的勾画。
书中太多的人太多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我只先说一人。
这人便是高家的长房长子,觉民、觉慧的大哥,梅表姐和蕙的大表哥,瑞珏的丈夫,海儿的爹——觉新。
我曾在上看到一个关于《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人气的调查,数据显示觉慧占%,觉民%,而觉新仅有%——大多数人同情他、可怜他、甚至厌恶他。
上世纪五十年代,巴金因不满于电影的改编,在文章中写道:“我习惯于通过人物来批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我的所有作品里面我认为有罪的事制度。
”“真正的原因是制度毒害了他(觉新),而不是他应该被旧社会摧毁。
”高觉新是个沉重的人物,他沉默的性格造就了他沉默的命运,而他沉默的性格来自于腐朽的社会礼教。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觉新,“继续读着新思想的报刊,继续过着旧式的生活”很是恰当。
他有理想、有幻梦,他信服新思想,渴望做个新青年,尽管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里究竟还燃烧着青春的火。
可作为高家的长子玄孙,他担负着已故父亲和年迈的祖父的期望。
他只得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全家的“和睦”(在他看来所谓的和睦)。
他不是没有反抗,只是他的反抗换来的是父亲的死不瞑目祖父的失望,因此他不得不放弃反抗。
他不能像觉慧那样置一切于不顾地逃出家、逃往上海追求新的自由,因为他是高家的长孙。
他恨自己的懦弱,他惯常的懦弱和“作揖主义”使他伤害许多自己珍爱的人,最后只有自己在寂寞中品尝自己酝酿的苦水,还被人否定。
觉新就是这样在多情与健忘中浑浑噩噩地打发着自己飘渺无奈的人生。
可我们应该认识到,他的懦弱是社会所赋予他的,是长子这个特殊地位赋予他的。
我们说批判的应该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旧社会那些吃人的礼教,而非觉新沉默的命运。
诚然我不赞同高觉新是封建礼教的傀儡这一说法,但也并不认为他是怎样一个高大的悲壮的英雄。
只是不满于某些对觉新过激的批判。
在没有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前,请不要乱碰他的人生。
人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人。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二)高中时忙里偷闲读过了巴金的《家》和《春》,书中的人物时常浮现在脑海中。
最近,偶尔翻到了《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对其中的人物有许多感慨。
书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将那吃人的礼教血淋淋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看着那些被摧残的生命,让人惋惜,更让人心痛!从黑压压的乌云中,闪出一丝光亮(巴金总是给出希望,尽管还有些渺茫),那就是热血青年的激情和反抗。
他们为了理想,为了光明,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带着坚定的目光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出挑战。
觉慧,觉民和琴就是这样青年的代表。
他们的言行,也就是旧礼教中的叛逆,往往给人巨大的感召力,让读者的心与他们的一同跳动,特别是青年。
在家庭束缚下,他们毫无惧色,并且相信那不过是一层“纸老虎”罢了。
他们怀着崇高的信仰,从事着高尚的事业。
对他们,我只有敬佩。
觉慧到上海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绝不受家族中任何人的摆布;觉民留在家中,()他从不向旧势力低头,也不惧怕任何人,牢牢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梦想;琴和觉民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经营着报社,宣传新思想。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应有的“叛逆”,胆识和激情,也看到了觉民和琴之间那纯洁的爱情。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青年——觉新。
觉新是个“老好人”,他总是一味的谦让,一味的向礼教低头,幻想着通过个人的牺牲能换来大家的“和睦”,看着至爱的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只有在寂寞中品尝着由“作揖主义”酿造的苦水。
本应该充满活力的青春,内心却一片干涸。
他那悲惨的遭遇让人怜悯,但他的软弱又让人气愤!有时候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
心里压着一股劲不知道怎样释放,看着书中同样是青年的觉民和觉慧挥洒青春,真是羡慕。
读到觉慧和觉民的慷慨激昂的言论时,经常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步入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了,回想一下自己大一的生活,真是太平淡了,与开始预期的大相径庭。
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为了分数而努力,我们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时光,现在终于换来了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正是为我们的将来真正积蓄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充满激情的度过每一天!拒绝堕落,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三)读完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我感受最深的是封建旧体制对人们的毒害是那么深重,但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的是,仍然有拥有挚着的新思想的人,如小说中的觉慧、觉明等。
旧的封建礼教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刀,它杀人于无声无形中,死在它下面的人不计其数,小说中的鸣凤就是这样的。
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份真爱,在求救无援的情况下跳湖自杀,为的只是不愿嫁到冯家做姨太太。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可是她的死根本就动摇不了那庞大的、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根基,它仍然昂着它那颗吞食过成千上万的生命的头。
爱情在任何小说中都不会缺席,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在旧的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根本想都不能想,可是它还是在觉明和琴那里存在了。
在小说中,他们都是拥有新思想的人,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拒绝接受封建家庭那种愚蠢的包办婚姻的制度,勇敢的寻找自己的真爱。
其实,在我看来,觉明和琴的结合,更甚至他们成为拥有新思想的人,都得益于觉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四点阐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第一点,觉慧学的是英文,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学英文的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另类,可觉慧不管,他和觉明一起都学。
高老太爷根本就不赞成他们学英文,不过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过。
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因为觉明也学英文,但至少可以说明觉慧是个拥有新思想的人。
第二点,觉慧对下人很尊重,他很不看好那些对下人呼来唤去的人。
如他听到他的妹妹训斥丫鬟鸣凤,他就十分不满。
这并不是因为他对鸣凤有爱慕之情,因为那是在这之前发生的。
而对于这一点,觉明并没有任何察觉,他似乎已经习惯了。
第三点,觉慧是帮助觉明成功逃婚的人。
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还需要周密的策划,而觉慧做到了。
他叫觉明不要忍气吞声的接受长辈们的安排,不要再做第二个向他们的大哥觉新那样的牺牲者,当然,觉明自己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他并没有想过要逃婚,是觉慧鼓励着他,使他付出了实际行动。
我认为这一点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
第四点,觉慧是第一个离开家,脱离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寻求新时代的人。
他虽然身在远方,但却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诉给家里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们,他在无形中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使他们开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来。
觉慧在《家》中走后,在后来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
觉明开始代替觉慧,成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游说者。
的确,他功不可没。
他让他的妹妹淑英、淑华在旧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来。
淑英和淑华本来只能在大宅院里跟着一个老教书先生学那一套成旧的伦理道德,可是她们在觉明、琴和觉慧的影响和鼓励下,开始学英文,开始去学堂,后来淑英还去了觉慧那里。
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长辈的不满开始用嘴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埋在心里或在背后发牢骚。
如觉明和淑华配合默契地对陈姨太和四太太进行“教训”,把她们骂地真是太痛快了,让我十分欣赏。
我真是感谢巴金,因为他要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伶牙利齿、豪气冲天、不“中规中矩”的淑华!琴是小说中唯一幸运、幸福的女子。
因为她不仅拥有自己的爱情,而且也有体谅自己的母亲,不像淑真那么命苦,淑真就是不能再忍受母亲的打骂挑井自尽的。
她也不像淑英和惠那样,不用忍受家庭带来的压力,也不用忍受那一套套成旧的发霉了的旧礼节。
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学堂上课,虽然是女子学堂,但她毕竟迈出了封建礼教约束女子的大门。
在觉明的鼓励下,她又担任了报社的工作,她和觉明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他们还一同努力帮淑英度过了难关等等。
而小说中悲苦的女子也不少,像惠、梅、大嫂瑞玉等等。
可恶的封建礼教!愚蠢的那些满口伦理道德的人!觉新是小说中让我又恨又怜悯的人,恨他是因为他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怜悯他是因为他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
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为一个拥有高学识的年轻人,他竟然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女人,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
但老天也并不变本加厉,他娶的那个女人心肠十分好,是个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后还是死在封建礼教的刀下。
而觉新并不幸运,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也许是对他屈从于礼教束缚的惩罚。
作为一个有高学识的人,他应当有反抗的细胞,应当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整天过着颓废的生活像在为他人而活。
梅是他喜欢的第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保护到她,她死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欢的第二个女人,他也没有保护到她,她也死了;惠是他喜欢的第三个女人,他仍然没有保护到她,她同样死了。
翠环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人,翠环是幸运的,因为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成了亲,觉新并发誓要为自己而活了。
我想他们应该是幸福的。
高家大宅院最后被卖掉了,又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典例。
这不是悲剧,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它的分散,不正预示着封建社会也要瓦解,新时代的曙光将要到来吗?小说的结尾是很圆满的,虽然有人喜有人忧,但该喜的人还是喜了,该忧的人就要他们去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