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当代西方史学思潮变迁——从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

除了埃里克森以外,心理史学中还有一些非常 经典的作品,如:彼得·洛温伯格所写的《纳粹青 年追随者的心理渊源》,深入分析了二战中纳粹 追随者的心态由来。科胡特所写的《德国的影 像——对德皇威廉二世的研究》,则是从威廉二 世缺乏安全感的病态心理出发,对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起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4 )其他 除了上述的这些领域以外,新史学的研究领域仍在不断地
当代西方史学思潮变迁— —从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
一、新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领域
新史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历史学界的一个新的 发展潮流,新的发展趋势。它对国内外的历史学研究都 产生了重要影响。
1.新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兰 克开创现代史学的传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于 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新史学。
然而到20世纪70、80年代以后,人们重新认识到政治的重要 性,政治毕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新政治史又重 新回到了学术界的主流。目前,西方政治史研究的重点领域有: 政党政治、议会选举、传记和以权力为纽带的各种政治行为的研 究。在新政治史中大量地使用了数据统计、图标公式等一系列计 量史学的方法。总之,新政治史是以政治学的理论模式和计量分 析的方法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下层群体的政治行为。但是,必须 要指出新政治史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政治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

年鉴学派与兰克史学【关于年鉴学派的史学】一、年鉴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产生,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一些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经济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
方法论上,机械保守、片面强调考据。
实证史学片面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要求历史学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客观地描述历史,让史料本身说话。
在这种“史料高于一切”的思想指导下,历史学家们皓首穷经,到处搜订原始资料,以全身心的精力去考订史料。
历史学变成了考据学,历史著作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们一头扎进档案柜的陈编故纸中,忘记了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事和现实。
二、年鉴学派的兴起和发展1、思想理论渊源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就曾力主建立一种全面的、普通人的、分析式的新型历史学。
他认为,历史不仅是政治、军事和外交史,还应包括经济、人口、技术与习俗等内容。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是君主和伟人,还有普通人。
历史作品不应全是纯粹叙述性的事件史,而应是有分析、有说明的结构的历史。
应该说,伏尔泰是近代以后向以修昔底德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史模式提出全面挑战的第一人。
他的新史学观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总体史观的“启蒙”作用。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基佐、米希勒等都向法国传统史学发起了冲击。
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鲁滨逊发表了《新史学》,历数了旧史学的种种通病,倡导建立新史学。
“鲁滨逊倡导新史学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它是当时整个西方史学界共同努力的一个部分。
2、年鉴学派的发展历程(1)1929年,费弗尔和布洛赫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年鉴学派因而得名。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
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费弗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摘要] 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冯·W·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布克哈特、丁·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 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西方史学史(1)发展历程(

由兰克所奠定的史学,在19世纪发展到鼎盛之时,同时也是它衰落的开始。时代的发展与史学的进步迫使他的一些弟子对兰克的史学提出质疑。兰克觉得弟子瑞士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是最早的发难者。他写了一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书成了享誉后世的“最卓越的文化史家”,率先与传统的史学决裂举起反叛的大旗。此后便是卡尔。兰普勒希特同兰科学派的大争论。20世纪以后,初期有亨利。贝尔等,接着就是美国的鲁宾逊的“史学革命”的新史学蓬勃兴起。与此同时西方的历史哲学从思辨到分析的演化,更对传统史学的批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76年,西罗马终于灭亡了。这在欧洲编年史是个重大的转折。从此,历史的编辑就由修道士这些人编写,他们不在关注人世间,而关注彼岸世界的天堂,他们不在写人,写人的地位尊严价值,而是赞美完美的上帝。总而言之,基督教开始重新塑造西方史学。
第一个这么做的是一个叫阿飞力喀纳斯的人,他在3世纪写了《编年史》5卷,他认定圣经中创世纪是在耶稣诞生前5499年的事情,他就以此为历史的开端,一直写到耶稣诞生后221年,他是最初的基督史学的写作者。
到了4世纪,出来一个叫攸西比厄斯的人,他写了《编年史》和《教会史》。后面一本书使他或到了“教会史之父”称号。
到了5世纪,伟大的奥古斯丁终于出来了。他写了《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忏悔录》其实就是说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由人之都向神之都经过的记载,他确立了“上帝至上”的观念。而在《上帝之城》更是把这样的观念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到公元4-5世纪,西方的史学观发生了转折,主要是基督教的原因。这个时候神学历史观开始出现,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基督教是研究神学的,为什么对历史也敢兴趣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奥古斯丁的话:“在罗马城遭受哥特人的首领阿拉里克统帅下的袭击和劫掠后,那些崇拜伪神的人也就是异教徒,,企图把这场灾难归因基督教,并开始以异乎寻常的仇恨心理与恶毒的言词来污蔑真正的上帝。正是这一点,激起了我对教会的热情,并促使我来保卫上帝之城,以驳斥它的攻击的指责与歪曲。”这就是基督教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原因。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历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了解不同的历史学派及其特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学派,以及它们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一、兰克学派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创立了兰克学派,这是近代历史学派的开端。
兰克学派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强调历史学家应当基于原始资料进行研究,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兰克学派的方法论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历史学科逐渐从文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分析历史学派20世纪初,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分析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他们认为历史研究应当超越单纯的事件叙述,更加注重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结构的分析。
分析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将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相结合,以揭示历史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三、文化历史学派文化历史学派的兴起与20世纪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学派的学者如美国的克利福德·格尔茨,他们关注历史中的文化因素,认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四、后现代历史学派后现代历史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后现代主义哲学。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米歇尔·福柯,他们对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历史叙述是权力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叙述者所构建的。
后现代历史学派的挑战促使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叙述的多样性。
五、全球历史学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历史学派在20世纪末开始受到关注。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摘要】: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史学大师利奥波尔德·兰克(1795—1886年)创立的。
兰克主张以客观主义(即历史中的非党性原则)和科学方法(即考证法)治史,而且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此也极力标榜,因而形成了一个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学派,成为19世纪欧洲史学的主流。
【关键词】: 客观主义史学 兰克史学 影响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都会不断地变化着向前发展,史学发展的历史亦不例外。
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史的发展过程,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始终,那就是从传统的史学走向新史学,以“年鉴学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新史学分支、被当代西方史学家统称为“新史学”的史学流派蓬勃发展,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历史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一起。
法国的年鉴学派是20世纪西方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派别。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立与发展,在传统史学的汪洋大海中独秀一枝,它提出了新颖的历史研究内容与方法,为新史学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
“如果我们把19世纪的兰克学派称作为那世纪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由年鉴学派所奠定的史学新范例,无疑应是20世纪西方新史学发展的一种主流。
”1可见在法国史学这个主流之前是里不开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兰克史学,它所提供的史学模式,“直至20世纪,这种模式仍然支配着历史研究”。
一、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观的渊源“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年)则将这种史学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
”2一个新的史学“范式”在西方的传统史学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到十九世纪的中叶的兰克史学,已经成为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顶峰时期。
兰克对传统史学的主要贡献他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史料考订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由于有了这一套方法,所以就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W·冯·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丁·布克哈特、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1之后爱德华·傅特尔指出兰克的史学著作是有倾向的外交报告,并非完全排除了自我;还认为,兰克对政治军事事件过于关注,从而忽略了经济的因素以及其他的因素2。
而迈纳克试图从直觉的个体论与个体学说的角度来阐述兰克史学方法与其历史理念的内在关系。
在迈纳克看来,“个性与个别的发展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念”3,是最能体现历史主义看待历史的态度的;而兰克在这方面的观点代表了历史主义的顶峰。
此外还有方方面面关于兰克及兰克史学的研究讨论,兰克被认作是史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不可否定地位的伟大历史学家。
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尼布尔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为标榜,主张务必依靠原始资料,不论问题如何细微,考证必须精详。
他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对兰克产生了巨大影响。
1824年,兰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这部书中关于欧洲统一性的问题、对史料的透彻批判以及他发表的“事情是怎样就怎样叙述”的著名声明,使兰克轰动德国史学界。
在这部书中,兰克第一次把尼布尔的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据此对一系列史家重新进行评价,旨在说明,只有依靠可信的原始资料,才能写出真实的历史,从而成为合格的历史学家。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将事实是如何发生的说清楚,所以他的笔下总是很克钊,极少轻加断语,议论是非。
1 Karl Lamprecht,Moderne geschichtswissenschaft,Freiburg im Breisgan:H.Heyfelder,1920.2 Edwart Fùeter,Geschichte der neuerea Historiographie,München & Berlin,1936,p.543.3 Friedrich Meinecke,Historicism:the Rise of a New Historical Outlook,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72,p.504.转引自易兰《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此后兰克又接连完成《奥斯曼人与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塞尔维亚革命》、《教皇史》、《普鲁士史》、《十六、十七世纪的法国史》和《英国史》等书。
这些书在史料运用和整体结构上都比其最初有了很大进步。
其中《教皇史》一书为他日后赢得了世界大史学家的声誉。
该书分3卷,1836年出齐。
他的目的是要阐明教育是欧洲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教育本身也象欧洲体系中的其他成分一样在不断变革着。
《教皇史》的出名,是由于其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还由于其扎实、丰富的资料和清晰的脉络。
兰克首先论述中世纪时期教皇统治的大略,肯定他在统一欧洲文明中的功绩,随后谈到教皇国的建立及其内部制度构成。
最精采的部分是,他对反宗教改革的运动,栩栩如生地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该书之所以是《教皇史》而不是《教廷史》,说明兰克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人物,他明快而有分寸的笔调以及对人物个性的出色描写,使得该书也是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
4在他最富精力的40年里,兰克勤奋地工作着,几乎为每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都献上了一部杰作。
当他完成最后一部为重要的欧洲国家所作的杰作《英国史》时,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在1865年,他生日那天,普鲁士国王授与他贵族称号。
此后,兰克依然笔耕不辍,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人物传记,如《腓特烈大帝传》、《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半连二世》、《瓦伦斯垣传》、《哈登堡传》等著作。
1880年春,时值85岁高龄的兰克通知他的出版商,计划出版一部世界史新作,当年年底就有两卷问世。
兰克此时已耄耋之年,不得不清来两个秘书帮助工作。
在兰克谢世之前,《世界史》出版了7卷,以后几卷是在他没世后出版的。
这部书写至1453年,可以和他以前写的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
不过,人们对这部《世界史》反响平平。
关于兰克的晚年著述,他的弟子吉泽布雷希特写道:他当时已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已不可能在档案馆内进行研究工作,可是他没有工作又无法活下去”。
1867年——1890年在莱比锡出版的《兰克全集》计有54卷,这还不包括未完成的9卷本《世界史》,真可谓高寿多产,著作等身,不愧被誉为史学界的歌德。
人们普遍认为,兰克史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史学方法,有的研究者把那种方法称为实证主义。
一提及兰克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如实直书”、“客观公正”、“无色彩”5等词汇,在很多时候,兰克史学也确实被人等同于一种单纯强调史料考证的史学流派,被定性为一种科学的史学,而兰克本人也被誉为“科学史学之父”6。
在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界,理性主义史学过分夸大理性,割裂历史,一味追求普遍性与永恒性等弊端日益阻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
历史学进一步发展要求历史学家提出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来克服理性主义史学的缺陷。
兰克力图把史学提升为一门独特的“科学”,正适应了这一历史要求。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就是通过搜集、辨析文献资料,并依靠这些经过考证的史料使客观的历史在文字上还原的一门学问,历史学的原则是“如实直书”。
这种思想观点能有效地克服理性主义史学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史学实用主义和以有限的材料构造巨大模式等先验主义不良学风,更是对长期存在的先验主义史学的一次有力回击。
然而兰克史学的开创者——兰克,他所宣扬的超然态度只适用于历史事件的个案研究,一旦涉及历史过程本身性质时,就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怀着对宗教敬畏之情思索世界历史的进程,认为历史是神的见证,是上帝的安排。
虽然兰克是从人本的立场叙述历史过程,但他最终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过程所蕴涵的全部意义看成是上帝的安4 侯建新:《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载自《历史教学》1990年第11期。
5 “无色彩”一词,是1895年阿克顿勋爵在《近代历史演讲录》中提出来的(Lord Actno,A Lectureon the Study of History,Macmillan & Co.Ltd.1911,P.99.)。
转引自易兰《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 “科学史学之父”是美国历史学家赫伯特·亚当斯等人提出来的。
参见Goerg G.Iggers,The Imagesof Ranke in Amercian and German Hsitorical Thought,History & Theory,Vol.2,No.1(1962),17. 转引自梅义征:《被误解的思想——兰克是怎样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的》,载自《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杂志社,1998。
排,这种将历史的本体归结到神的思想是伏尔泰“理性上帝”的翻版——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历史以后,就高居天国,再也不插手人类的事务了。
实际上兰克是试图用上帝“把历史的完整性跟相信历史的意义寄托在某种超越历史的力量上面这样的信仰调和起来”,“把宗教看成一副牌里的那张飞牌,留着以备取得用任何其它办法都无法取得的真正要紧的那几张得分的牌”7。
可以说,兰克继承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和宗教传统。
虽然兰克史学在史学实践中把历史看成人的意识、行为展现的过程,体现了史学本体论中的人本主义倾向,但还是在史学本体论上为上帝留有位置。
此外,世界历史观念,也是兰克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随着兰克史学思想的逐步发展而发展的。
在兰克开始从事历史研究之时,他就开始关注世界历史,思索世界历史的相关问题。
起初,兰克只是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种已有的最好也是最显著的历史著作形式”8。
到了1826年,兰克宣称他进行历史著作写作的目的在于想要“揭示世界历史的故事”9,他已经把“世界历史”视为历史写作的一种目的与追求,并暗含着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真实这一意图。
随后兰克又表示,他写作“世界历史”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一整体的历史形式,来“把握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10。
在他看来,“特殊性知识的升华就是世界历史,依据这种世界历史,我就能将自己从那种特殊性知识的研究中脱离出来”11。
此时的兰克将世界历史的研究看作是有着完整内在精神的整体。
他甚至认为,历史学家在写作具有这样完整内在精神的世界史之时,自身精神也能得到升华与提升,脱离特殊性知识的局限,从而把握一般性知识。
兰克对世界历史的这些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并且这一过程也是随兰克宗教观念的发展而逐一展现开来的。
随着兰克宗教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他对世界历史相关问题的思想也逐步深入,渐成体系。
其实,兰克从来无法真正做到他所倡导的客观公正、消灭自我。
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不仅如此,兰克的这种政治倾向性大多还是通过其历史著作传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