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合集下载

移动电话发展历程

移动电话发展历程
移动电话发展历程
• 早期移动电话 • 2G时代 • 3G时代 • 4G时代 • 5G时代及未来展望
01
早期移动电话
模拟信号时代
1980年代初
模拟信号时代开始,移动电话技 术开始起步。
技术和设备限制
由于技术限制,模拟信号时代的移 动电话体积较大,重量重,携带不 便。
通话质量不稳定
模拟信号传输易受到干扰,通话质 量不稳定,容易出现断线或杂音。
全球覆盖
4G网络覆盖范围更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用户都能享受到稳 定的网络连接。
低延迟
4G网络具有更低的延迟,用户在进行实时通讯或在线游戏时, 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
大数据处理
4G时代使得移动设备能够快速传输和接收大量数据,为大数 据分析提供了基础。
云计算服务
随着移动网络速度的提升,云计算服务在4G时代得到了广泛 应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云端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支付
4G网络为移动支付提供了 更好的支持,用户可以更 方便地进行线上购物和转 账。
移动社交
4G时代推动了移动社交的 快速发展,各种社交应用 如微信、微博等受到了广 泛的欢迎。
移动办公
4G网络使得移动办公成为 可能,用户可以在任何地 方处理工作事务。
05
5G时代及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与通信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网络自适应优化、 智能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绿色通信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网络运行对 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远程医疗
5G技术可以支持远程医疗的实时性 和高清晰度,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和质量。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新中国通信三大运营商发展简史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 —至今)1949 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 —至今)1949 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电信竞赛序幕拉开1994 年,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和数据通信局,同年 3 月,将邮政总局、电信 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

由电子信息部组建,由彩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 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子企业投资, 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同年 7月 19 日, 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投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终于打破国企垄断的坚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 年,北京电信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电信长城)成立,经营800M 的CDMA 数字移动通信网1997-1998 年,邮电分营。

1998年3 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

4 月,国家邮政局成立,邮电分家;9 月,国信通信有限公司(国信)成立,运营电信寻呼业务。

电信业第一次重组1999年2 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电信总局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

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同年4 月,由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四方出资,中国国际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小网通)成立;4 月,电信长城并入联通,5月,国信并入联通。

2000 年4月20日,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5月17 日,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后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2 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 年由铁道部交给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史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史赛迪研究院互联⽹研究所陆峰博⼠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伴随着移动⽹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规模部署3G⽹络,2014年⼜开始⼤规模部署4G⽹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规模创新。

⼀、萌芽期(2000年-2007年)技术发展:WAP应⽤是移动互联⽹应⽤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速和⼿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处在⼀个简单WAP应⽤期。

WAP应⽤把Internet⽹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WML描述的信息,显⽰在移动电话的显⽰屏上。

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持,⽽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被⼴泛地应⽤于GSM、CDMA、TDMA等多种⽹络中。

在移动互联⽹萌芽期,利⽤⼿机⾃带的⽀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站是当时移动互联⽹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催⽣了⼀⼤批SP服务商。

2000年12⽉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业务品牌“移动梦⽹Monternet”,移动梦⽹就像⼀个⼤超市,囊括了短信、彩信、⼿机上⽹(WAP),百宝箱(⼿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

在移动梦⽹技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等⼀⼤批基于梦⽹的SP服务提供商,⽤户通过短信、彩信、⼿机上⽹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服务。

但由于移动梦⽹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国家开展了移动梦⽹专项治理⾏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户确认、⽤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等相关规范,⼤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技术发展:3G移动⽹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新篇章随着3G移动⽹络的部署和智能⼿机的出现,移动⽹速⼤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机上⽹带宽瓶颈,简单应⽤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功能得到⼤⼤增强,中国移动互联⽹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固定电话网结构课件.

固定电话网结构课件.

特种业务Biblioteka 市话障碍 市话查号国际长途自动话费查询
117
119
报时
火警
174
168
网内长途查号
信息台
9
内部公开▲
多路复用技术
END
10
(c)来去话汇接示意图
5
内部公开▲
2.1.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00 86 755 2677 80 55
国 际 长 途 字 冠 国 家 代 码 长 途 区 号 本地号码 局号 用户号码 百号
0 20
国内长途字冠
6
666
77 5 5
内部公开▲
2.1.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本地电话网 用户号码--》局号+用户号码

局 号:一位(“P”表示) 二位(“PQ”表示) 三位(“PQR”表示) 四位(“PQRS”表示) 用户号:四位(“ABCD”)表示 AB为百号

因此本地电话网的号码表示”PQRABCD”(设号长为七位) 本地电话网的号码长度最多为八位
7
内部公开▲
2.1.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国内长途呼叫 1一4位(以x1_xlx2x3x4表示)长途区号以及一位全自动长途字冠“0” 假设某用户的所在地的区号为3则进行长途呼叫时应拨“0xlx2x3PQRABCD”
内部公开▲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端局
(a )去话汇接示意图
(b)来话汇接示意图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c)来去话汇接示意图
4
2.1.1 电话网结构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

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

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Ⅰ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电话网的结构及定义

电话网的结构及定义
五级交换中心即为本地交换端局,用C5表示。主要通过用 户线与用户直接相连的电话交换局,用于汇集本局用户的去 话和分配他局来话业务。
2021/2/10
6
近几年,我国电话的分级结构已由五级逐步演变为三级.。 长途网由四级网向二级网过渡如图3-2示。
DC1
A省
2021/2/10
DC2
B省
7
第二节 长途电话网
南京邮电学院管理系 赵宏波
2021/2/10
1
第一节 电话网的概念
电话网的定义
电话网是进行交互型话音通信,开放电话业务
的电信网。电话网包括本地电话网,长途电话网和 国际电话网,是一种电话业务量最大,服务面最广 的专业网,它可以兼容其他许多非话业务网,是电 信网的基本形式和基础。
电话网是历史最悠久的出现最早的电信网之一。 其业务收入仍是电信部门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
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由发送和接收电话
信号的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引进电路交换 的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连接用户终端和交换 设备的线路(用户线)和交换设备之间的链路(中 继线)组成。
2021/2/10
2
电话网的结构
电话网基本结构形式分为多级汇接网和 无级网两种。我国电话网由四级长途交换中 心和一级本地网端局组成五级结构。其中一、 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构成长途电话 网,由本地网端局和按需要设置的汇接局组 成本地电话网。其结构图如图3-1所示。
(1)长途交换中心的设置。DC1设置在省会(直辖 市)城市;DC2一般设置在地(市)本地网的中心 城市,长途话务量较大的省会城市也可设置DC2;
(2)汇接区域的划分。
1)以各级交换中心为汇接局,以汇接局负责汇接 的范围为汇接区。

固定电话网结构.

固定电话网结构.
• 当x1=3~9(6除外),x2为奇数, x3=0~9,约有300个。分配给 大中城市使用。x1=6时,60、 61留给台湾作为两位区号使用, 其余作为三位区号使用。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谢谢主讲:曾庆珠来自用户号四位(“ABCD”)表示 AB为百号
因此本地电话网的号码表示”PQRABCD”(设号长为七位)
本地电话网的号码长度最多为八位
2.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国内长途呼叫
• 1一4位(以x1_xlx2x3x4表示)长途区号以及一位全自动长途字冠“0” • 假设某用户的所在地的区号为3则进行长途呼叫时应拨 “0xlx2x3PQRABCD”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交换技术与设备》课程
固定电话网结构
主讲:曾庆珠
目 录
01 电话网结构 0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1.电话网结构
我国的电话网由原来的5级网(C1—C5)发展到现在的长途二 级网加本地网的三级结构。
1.电话网结构
长途两级网的等级结构
1.电话网结构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端局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端局
(a )去话汇接示意图
端局 汇接区1 汇接区2 端局
(b)来话汇接示意图
(c)来去话汇接示意图
1.电话网结构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用户
端局 端局
端局
用户
端局
汇接区1
远端模块(支局,用户集线器, 用户交换机)
汇接区2
(c)来去话汇接示意图
2.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00 国 际 长 途 字 冠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1.早期探索(1900s - 1940s)在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1909年,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

随后,移动通信的概念开始出现。

194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台移动电话,但由于技术限制,其通信范围非常有限。

2.初期的模拟移动通信(1950s - 1980s)19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了第一部商业化移动电话,标志着移动通信时代的开始。

随后,各国纷纷研发出自己的移动通信系统。

例如,1960年代,日本推出了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

1980年代,美国推出了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这一时期的移动通信技术以模拟信号为主,通信质量受到环境影响较大。

3.数字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1990s - 2000s)19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移动通信开始取代模拟移动通信。

1991年,芬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

随后,数字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这一时期的代表技术有TDMA(时分多址)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4.3G、4G和5G时代的到来(2000s - 至今)2001年,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式商用,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后的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容量。

4G时代,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

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1G到5G的演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便捷和创新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概述:1.经济影响–产业带动: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包括设备制造、网络建设、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23
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话网中的一个长途编 号区 一个本地电话网仅有一个长途区号 同一长途编号区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长途交换中心 本地电话网不包括长途交换中心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的类型(按服务区分类)

县城+农村 大、中、小城市+郊区 城市+城郊+相邻县及农村 城市市区(市内电话网) 市话 郊区话费 农话
无级动态长途网 无级动态本地网 电话接入网

19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过渡
C1 C2
DC1
DC1
DC1
DC2 C3 C4 C5 DC3 C5
DC2
C5
C5
20
MLX
2007年秋冬
最终的电话网

一级长途网、一级本地网组成、接入网 长途网和本地网都是无级动态网
长途网
本地网

种类:



39
MLX
2007年秋冬
远端模块
用户模块 远端模块
数字中继 处理机
处理机
数字线
数字中继
数 字 交 换 网 络
中央处理机
远端模块接入示意图

集中用户话务量,提高传输质量。 远端模块可以具备独立交换功能。(与具体厂商设备相关) 例:成都“中国核动力设计院”单位内的电话交换机,以支 局的方式接入成都市本地电话网,该单位在四川夹江县的基 地设置了该支局的三个远端模块,远端模块与该支局之间, 通过数字光纤传输设备连接。
汇接方式分为:

去话汇接 来话汇接 来去话汇接 集中汇接 主辅汇接
28
MLX
2007年秋冬
去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向别的汇接区的话务(去别的区)

主叫方为本区,被叫方为其他区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1
29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2
MLX 2007年秋冬
去话汇接路由
3汇接局编号:“83”,可连接10个以下端局 2端局编号:“832”,可连接10个以下支局 0支局编号:“8320”,可连接10000个电话用户
支局用户编号:“0000~9999”
37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网的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原则:

先选直达路由。 选择两段或以上路由时,先选汇接次数少的 (段数少的)路由,后选汇接次数多的路由

DC1
基干路由
DC2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用户
12
用户
MLX 2007年秋冬
低呼损直达路由


任意两个交换机之间直接设置的直达路由 电路群呼损率不大于规定值(小于1%) 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适应在话务量较大的交换中心之间建立
DC1
基干路由
DC2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用户
13
用户
基干路由
汇接方式
DC1间采用网状结构 DC2向DC1汇接 附加一定的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10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网的路由

长途电话网包括的路由:

基干路由 直达路由
低呼损直达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迂回路由
11
MLX
2007年秋冬
基干路由
是构成长途电话网基干结构的路由 是DC1与DC1之间,以及各级与 下级之间的路由 基干路由上电路群的呼损率小于1% 基干路由不允许话务量溢出
Tm1 Tm2

例:

A呼叫B
首选:A-B 再选:A-Tm1-B
A
B
汇接区1
C
D
汇接区2
A呼叫C
去话汇接路由选择
38
首选:A-C 次选:A-Tm1-C 再选:A-Tm1-Tm2-C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用户延伸设备

采用延伸设备的目的:

集中用户线的话务量,提高线路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线路设备的成本。 远端模块 支局 用户集线器 用户交换机
来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来自别的汇接区的话务(来自别的区)

主叫方为其他区,被叫方为本区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1
30
端局
Tm 端局 汇接区2
MLX 2007年秋冬
来去话汇接

汇接局Tm汇接本区内个端局之间的话务 汇接来自别的汇接区的话务,也汇接去别 区的话务

35
MLX
2007年秋冬
举例:某市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
长途电话网 市本地电话网 C5 省长途局 DC1
Tm
Tm
Tm
C5
3汇接局 C5 汇接区1 汇接区2 2端局 3端局
…...
0支局
4端局
…...
0000
36 MLX
9999
2007年秋冬
举例:某市本地电话网二级结构

说明:
汇接区内基干路由 端局间高效直达路由 长、市中继线
第五章 电信业务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1
/cfmingzi/157.html
电话通信网概述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长途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 国际电话网 编号计划 各种接口(自学) 记费方式(自学) 其他业务网(自学)

电话业务(占电话网业务的95%左右)
普通电话业务 补充电话业务


电路数据业务 传真业务 信令网 电信管理网 同步网
MLX 2007年秋冬

与电话网相关的支撑网络

3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对电话网的要求



保证网内每一个用户都能呼叫网内任一用户 保证网内每一个用户能与世界各国用户进行通话 保证满意的服务质量 能不断适应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的发展 在电话通信业务的基础上能适应新业务的要求 投资和维护费用尽可能低,经济上合理


由多个端局组成 各端局个个相连 优点:结构健壮,抗故障能力强,各局之间既有 直达路由,又有迂回路由 缺点:局间单向中继线数量随局数量的增加而急 剧上升到 n * (n-1),成本增加,管理复杂
长途局 长途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
26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结构二:树型结构,即本地电话网的分区与 汇接结构 分区基本思想


两个交换中心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路由 第一次路由选择时如遇忙,则更换到第二条,甚至第 三条……. 称第二条和第三条路由为第一条路由的迂回路由 迂回路由是有两个以上路由串接起而成 迂回路由并非与直达路由对应,而是与首选路由对应 迂回路由由部分基干路由和直达路由组成。
15
MLX
2007年秋冬
6
网络中各节点处于 同一 等级——无级; 路由选择方式不固 定 ——动态;
动态自适应选路方式 动态时变选路方式 实时选路方式
MLX 2007年秋冬
5.2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及结构

我国电话网的发展历史

以前是严格的5级等级制(4级长途网+本地网,1986年) 现在:长途网只有2级 由长途网和本地网组成 长途网:两级 本地网:端局、汇接局及终端 原川、云、贵、藏只有C2,接入西南长途中心C1(成都) 现云、贵、藏的C2升级成DC1,四川的C2和西南长途中心 C1合并组成DC1(仍设置在成都)




将本地电话网分成若干个区,每区设一个汇接 局,每个汇接局下接若干个端局 汇接局之间,汇接局与下接各端局之间由低呼 损直达中继电路群互连 由端局和汇接局组成二级本地电话网 树型与网状相比:
在尽可能增加少的中继线的情况下, 扩大本地网的范围
27
MLX
2007年秋冬
本地电话网的结构
结构二:树型结构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终端设备:电话、数据终端 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 传输设备:PCM高次群、SDH等设备

电话通信网的基本功能

对终端的业务进行交换、传输 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2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业务

被叫端“自下而上”,先选靠近终端的下级局,再选上级局 主叫端“自上而下”,先选远离发端局的上级局,再选下级 局 图中路由选择顺序为: 首选L1 次选L2 最后选L3 B
L3
L2 A L1
A、B 之间的路由选择顺序
17 MLX 2007年秋冬
长途电话的接续制度与接续方式

接续制度


挂号制(长途人工接续,已成为历史) 立接制(长途半自动接续,已成为历史) 迅接制(正在使用) 人工 半自动 全自动(正在使用)
4
MLX
2007年秋冬
5.1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拓扑结构


星型网 网状 树型 环型 复合型 实际的电话网是复合型结构
5
MLX
2007年秋冬
电话网结构的演变
等级结构网络 无级动态网
网络中各节点有严格 的等级 按固定顺序逐级选择 路由(静态路由) 灵活性、可靠性差 动态选路方式
Tm Tm
端局
32
端局
端局 汇接区1
集中一次汇接
汇接 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