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路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的五种处理方法

排水 砂垫层
软土层
堆载产生超静水压力
排水砂井
砂井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示意图
12
袋装砂井
砂袋: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编制 施工机械:导管式振动打设机械
轨道门架式 履带臂架式 步履臂架式 吊机导架式
13
❖直径多为7cm ❖每台班(8h)可打设100根 ❖砂井间距 2~4m ❖砂井长度10~20m
3、填料应及时运进、随挖随填,防止挖方边坡坍塌。
24
二、路堤载荷强制换填法
定义:把好土直接铺撒在软土地基表层,靠土 的自重将软土挤向周围,从而换上好土的施工方 法。
适用:对于薄软土层特别有效,对于厚软土层, 视工程种类及加固目的而定。
施工要点:从路中线逐渐向两侧填筑。 注意:对于宽路堤,由于软土厚度不一致,从 而若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会产生不 利的不均匀沉降。
⑶机具就位
⑷塑料排水板穿靴
⑸插入套管
⑹拔出套管
⑺割断塑料排水板
⑻机具移位
⑼摊铺上层砂垫层
19
软土地基用塑料排水带排水加固的施工过程 示意
20
4、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基本原理:利用薄膜密封技术,在膜下形成真空,使薄 膜内外产生一个气压差,地基在等向气压差作用下进 行排水固结。
优点:加荷时间短,工艺简单、造价低,地基不存在失 稳问题。
14
1、将钢套管(下端用可开闭的底盖或预制桩靴)打 入土中要求的深度(管径较砂袋直径大,一般袋装砂 井直径为7cm,导管采用 89×4.5㎜
2、将准备好的砂袋,长比砂井长2m,扎好下口后向 袋内灌入洁净的粗砂约20cm上下(高度)作为重压,
3、在将砂井放入套管内不能达到要求深度,会有一 部分拖留在地面,此时需机械排泥处理,继续下沉达
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

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路基的施工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路的稳固性以及使用寿命,所以相关部门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安全,在进行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公路路基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公路施工过程中所处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进行一定的调整,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软土路基处理不当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主要针对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标签:公路路基施工;软土路基;地基处理技术引言在公路路基施工中,路基的抗剪切强度、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的透水特性对公路路基的使用寿命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软土路基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软土进行技术处理,提高软土的硬度和密度,让路基更加坚固。
一、软土路基的基本概念路基是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市政道路路基处理和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道路面层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市政道路路基处理中,软土路基作为不良质土,一直是道路施工的重要难题之一[1]。
软土主要指在湖沼、湿地等潮湿地区,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以及大孔隙比等特点,而且抗剪强度较低不良路基土。
由于软土具有较高的含水率和压缩性,而且孔隙较大,所以其自身在施工处理过程中难以固结,施工后容易出现较大沉降,抗剪能力较差,易造成路基路面破坏[2,3]。
软土的类型较多,其主要类型有淤泥质土、杂填土以及高压缩性土等[4]。
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在遇到软土路基填土时,必须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施工处理,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这就对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现状目前我国建设单位对于软土路基的研究还处于对于公路工程的探讨研究阶段,主要依靠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得到的经验来总结适当的处理技术和方法。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6个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6个
1.土体加固:软土路基可以通过加固土体来增加承载力。
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填充砂石、灌浆加固等。
2.地基改良:地基改良可以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振实加固、预压加固、排土加固等。
3.土体置换:软土路基可以通过将软土替换成更具承载力的土体来加固。
常见的置换土体有填土、石方等。
4.加固结构:在软土路基上设置加固结构,如横梁、护坡等,可以提供辅助支撑,增加软土路基的稳定性。
5.排水处理:软土路基常常伴随着水分过多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排水处理可以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
常见的排水处理方法有设置排水系统、加装护坡等。
6.施工加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也可以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
例如,在软土路基上铺设土工格栅、加设加固梁等。
公路路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Vo 1 . 2 0, No . 8。 2 0 1 3
公 路 路 基 软 土 地 基 的 处 理 方 法
田 聪, 末会亮
( 河 南省 中原 公路 工程 监理 有 限公 司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随着高等级 公路 的不断建设 , 在公路施 工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公路软 土地基 工程施工 f " - I 题, 文章着重介绍
晒, 使 土体 达 到 比较 干 的状 态 。
为了更好地解 决上述 问题 , 就必 须要 弄清楚 软弱 地基 的
变 形 特 点 。 它 主要 有 三 大特 点 : 变形量大 、 压 缩 稳 定 所 需 的 时
盲沟 的结构形式有两种 : 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 。
处理方 法 : ① 沿公 路横 向每1 0 m间 距 用 人 工 或 机 具 挖 成 矩形 沟 或 梯 形 沟 , 对 软 土层 在 1 . 5 m以 上 的 采 用 1 5 0 c : m X 1 5 0 c m的盲 沟 ; 对软土层 在 1 . 5 m以下 的 可 根 据 情 况 采 用 其 他
软 土 地基 的成 因 、 变 形特 点 以及 处理 方 法的 比选 控 制 , 并 就 此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关键 词 : 路基 ; 软 土地 基 ; 处理 方 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1 3 . 0 8 . 0 4 8
土 层厚 度在 1 . 5 m以 内的 软 土地 基 段 。
处理方法 : 将深度在 1 . 5 m以内的软土挖 掉运往弃 土场堆 放或倾倒 , 然后利用挖 方 出来 的好料 或从借 土场取来 的好 料 进行分层回填 , 压 实直至合 格。施工 时要特 别注 意天气 的变 化, 要求每个换填段必须在同一个工作 日完成 , 对 面积 大或长 度长的段落要求必须分段进行换填 , 否则 , 未完成遇雨 将前功 尽弃 。同样 , 将此过程称为路基的原地 面处理 。 作用 : 通过换填好 的填方材料 , 经过压 实达到路基 基底 的 承载力要求 , 能有效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力 和路堤 的 自重 , 是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1 换填垫层法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
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
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
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
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
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
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挤淤的方法。
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
2 深层密实法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
适用于软土厚度>3m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
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处理意见。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路桥使用寿命。
标签: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技术一、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
第二,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
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
二、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一)采取换填法技术在软土地基施工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换填法,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软性土质进行清理,并且在进行回填,其中考虑到软土的稳定性,会利用碎石进行使用,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想要使用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其他方式不起效果的情况。
在技术使用阶段,需要对软土的地基进行清理,采取回填的方式,将粉末或者煤灰经过回填进行处理,在处理回填中需要结合排水法进行处理,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黄土地基,确保具有非常高效的应用效果。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土地基的总体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公路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之我见在路基施工中,软土路基随处可见。
加强软土路基的处理是路基施工的重要内容,若软基处理不当,将会因路基沉降过大而导致路堤失稳,路面开裂,甚至破坏路基,下面就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软基的处理方法。
一、深边沟法:深边沟法就是将公路路基两边的排水沟加深,加深边沟就可以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常保持干燥状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施工中,因该路段路基基本处于水田之中,公路两边的水田水位比公路还高,为了使路基达到质量要求,我们就采用了深边法,通过多年运行效果较好。
二、渗水肓沟:渗水肓沟一般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还可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子起到排水的功能。
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有200米长的路基就采用了间隔10米设一道肓沟,排出路基水,但在铺设肓沟时一定要注意肓沟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三、换填法:换填法就是将软土层全部挖除,采用砂、碎石、块石、卵石、片石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或强度较高的粘土进行分层填筑,可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
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施工中,就是将软土全部清除,用挖方地段挖出的强度较高的粘土或片石按规范回填、压实。
达到路基规范的质量要求。
四、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施工用料要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粒径小于30cm的含量不得超过20%。
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
当软土底面有较大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使低的一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
片石高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的块(碎)石垫平,并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设计压实度,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土至设计高程。
如在大(足)—荣(昌)公路公路龙岗过境段施工中,由于部分路基在水田之中,如采用换填法,清除淤泥难度较大,故采用了用抛片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从而满足路基质量要求。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5篇

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5篇第一篇: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论文题目: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指导教师:专业名称:系部:论文答辩日期:学生姓名:摘要【摘要】摘要:目前,在工程地基基础设施建设中时常遇到不良土层,其中软土地区地基的工程建设最让人头疼,因处理不当出现意外事故的例子数不甚数。
此时人工处理加固,建造人工地基成为了软土地基建设的首选之策。
本文将详细研究软土地基的层理构造和处理方法,提出如何采取人工方法改善地基性质,达到地基稳固和建造效果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层理构造处理措施安全技术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t present, often encountered bad soil lay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he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in soft soil area construction the most headache for example, number of improper handling of accidents less.The artificial reinforc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foundation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soil foundation.In this paper, the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soft soil foundation, proposed how to use artificial method to improve soilpropertie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o achieve stable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effect.[keyword]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safety technology of beddingstructure目录摘要 (2)1.绪论 (4)2.软土地基上基础处理不当产生的危害 (5)2.1.造成的危害的事故 (5)2.2.造成危害的原因 (6)3.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措施 (7)3.1堆载预压法 (7)3.2真空预压法 (7)3.3加载预压法 (7)3.4水泥土搅拌桩法 (7)3.5换垫层法 (8)3.6强夯法 (8)3.7加筋路基法 (8)4.注意事项 (9)4.1注意事项 (9)4.2软土地基基础工程的注意事项 (9)4.3软土地施工的安全技术 (10)5.结束语 (10)6.参考文献 (10)7.致谢 (1)1绪论软土地基我国工程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定义是指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路路基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软土路基成因
所谓软土,比规范中的定义广泛,包括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湿粘土。
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密切相关。
路基干湿状态是由土中含水量的高低决定的,而含水量的高低取决于各种湿源的作用和延续时间。
由于路面宽、路基低、排水设施不全或失效,使得雨水和生活污水向路基内渗透、地下水位升高,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土的水稳定性差等原因,导致路基软化。
二、软弱地基变形特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弄清楚软弱地基的变形特点。
它主要有三大特点:变形量大;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侧向变形比一般的土体大。
变形量大:软弱土体主要指淤泥或淤质土,其自身的含水量较大,水份不易自流出来;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长:软土主要以粘粒为主,尽管孔隙比大,但单个孔隙教细,孔中的水很难流动,透水教低,饱和土受荷载作用后,水不能尽快排出,变形也只能慢慢进行,其变形过程要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侧向变形:比一般土体大,而且侧向变形与竖向变形之比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大。
三、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在了解软土的三大特点之后,结合平日的实际施工情况,重点介绍几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下面重点介绍前几种的适用范围、施工方法和作用。
1.抛石挤淤
适用范围:路基位于水塘、鱼塘、藕田、泥砂、流砂或不易抽干水或无法挖除淤泥或淤泥较深或水不能自流的地方。
处理方法:在其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左右,铺平后,用轮式压路机或拖式压路机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明显的再下沉现象为止;如果抛填深度较深,一定要分层抛填压实,其每层厚度控制在50—80cm,整段处理完后,在其上面铺一层10cm厚的碎石有必要时加铺一层土工格栅,再进行填筑土石方。
并把此过程称为路基的原地面处理。
作用:由于抛填了大块径的石块,可将路基底的大部分淤泥挤出,在路基底部形成一个坚硬的骨架结构,并在大石块间填筑了小的石块,通过压路机振动碾压,石块与石块间嵌固的更紧,整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增强,对今后承受路堤的整体压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 敷设盲沟
适用范围:一般水田或淤泥深度在2米以下的稻田或不易自流干水的地方。
作用:通过敷设盲沟,能大大降低土体的水位,能将土体内的大量水分排入盲沟,并通过盲沟排出路基以外,并通过日晒,使土体达到比较干的状态。
盲沟的结构形式有两种:矩形盲沟和梯形盲沟。
处理方法:首先沿公路横向每10米间距用人工或机具挖成矩形沟或梯形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上的采用150╳150cm的盲沟;对软土层在1.5米以下的可根据情况采用其他几种形式。
其次,沿公路纵向设置纵向盲沟,其间距控制在10米左右;第三,在挖好的盲沟中填充块径在30—50cm的不易被水泡软化的石块,填满后在其上面铺设10cm的碎石,并在碎石上铺一层土工布,防止盲沟内水上溢,防止土尘下漏,堵塞盲沟,影响排水效果;第四,在上面回填一层土石混和料,摊平压实直至合格。
把此过程称为路基原地面处理。
3.换填软土
适用范围: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米且软土层不厚,一般软土层厚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地基段。
处理方法:将深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挖掉运往弃土场堆放或倾倒,然后利用挖方出来的好料或从借土场取来的好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直至合格。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要求每个换填段必须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对面积大或长度长的段落要求必须分段进行换填,否则未完成遇雨将全功尽弃。
同样将此过程称为路基的原地面处理。
作用:通过换填好的填方材料,经过压实达到路基基底的承载力要求,能有效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力和路堤的自重,是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4.碎石桩
适用范围:软土深度在15米以内且路基处于高填方地段。
作用:(1)挤密作用,对土体产生两个方向的横向挤压力。
一个是成桩过程中沉管对周围土层产生较大的横向挤压力;另一个是在填入孔内碎石振动挤压时对土体周围产生的横向挤压力,使桩周围的孔隙减小,增加密实度;(2)消散孔隙水,加快地基固结。
碎石桩的材料可使桩因土体的渗透能力高出很多的优势,能形成竖向排水管,让土体内的水排出地面,排出路基外,加快路基排水固结。
施工方法:
(1)碎石桩的几大控制指标:
平面位置——应按正三角形或梅化形部置
桩的直径——多数采用50-100cm
桩的长度——其长度不能大于15米
桩的部置范围——一般不少于路基款度的1.2倍
(2)用于碎石桩径相同或接近的钻孔机按照事先部置好的位置进行钻孔,并清除孔内的泥浆或水,边倒入碎石边进行振动使碎石达到密实;
(3)在碎石顶设置一层30-50cm的碎石垫层,使附加应力合理地传递到复合地基上。
由于此种施工较为复杂,且费用较高,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较少应用,而多用于涵洞的软弱地基处理上。
结语:每一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均有其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必须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处治效果。
对能达到处理效果的方法进行使用阶段技术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比,确定最合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案,并不在于技术的先进与否。
今后我们要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公路建设人员责无旁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