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摘要:本文首先概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然后分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常见处理方法,最后探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最后探讨了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特点;引言:目前已建成和正在修建大量高速公路,黄河、珠海等地区是河网发育的地区,软土深厚,分布极广,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软土路基。

1.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淤泥及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其成分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常成絮状结构,并含有机质,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有的可达 200%,它具有较高的压缩性。

软土强度低,粘聚力小,标准贯入击数n普遍很低,通常不大于5。

其渗透性差,渗透系数一般小于 10-5mm/s,固结速度慢,若软土层厚度超过 10m,要使土层达到较大的固结度往往需要 5-10 年之久。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流变性,灵敏度通常大于 4,一经扰动,其絮状结构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荷载的作用下,因缓慢剪切变形抗剪强度逐渐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1.1沉降变形问题当软土路基在上部荷载及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变形时,会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造成路面开裂破坏,结构物与路堤衔接处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涵身、通道凹陷、沉降缝拉宽而漏水;路面横坡变缓、积水,从而引起路面损坏等等。

1.2强度及稳定问题当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承受路堤及路面外荷载时,软土路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造成路堤塌方、失稳及桥台破坏。

2.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常见处理方法分析2.1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有粉喷桩、旋喷桩和碎石桩等,软基处理单价较高,特别是对软土层厚的高填土路堤,如采用粉喷桩设计,对软土层厚度大于10.0m,填土设计标高8.0m以上的路堤,粉喷桩间距取1.0m,喷粉量50kg/m,其每平方米的单价是压密注浆方法的2-3倍;若采用旋喷桩处理单价更高,大约是压密注浆处理的3-4倍。

刍议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技术措施处理方法

刍议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技术措施处理方法

刍议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技术措施处理方法摘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不断遇到软土路基施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表明,在高速公路的修筑过程中,对路基沉降的要求很高。

因此,软土路基的处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此做了简要介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处理方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特别是修筑高路堤时,如果对软基不加以处治或处理不当,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

特别是超过结构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破坏,路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在软弱路基设计和施工处理过程中,必须通过详细的研究,掌握软土的性质和土层特征,特别是软土的强度和变形动态变化规律,选取恰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才能保证软弱路基在施工期间的稳定,并控制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

一、软土路基常用浅层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浅层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碾压法、加筋土法、强夯法、挤密法、换填法、冻结法。

1、机械碾压法机械碾压法是指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

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

它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常用于基坑面积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这种方法简易可行,但仅限于浅层处理,一般不大于3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大于5m;如遇地下水,对于重要工程,需有附加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胀缩性,防止土的冻胀作用及改善土的抗液化性。

2、强夯法强夯法是利用重物对软弱地基进行强夯,增加其密实度,从而提高路基地基承载能力和减少沉降,一般适用于地基处理深度不超过3m的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17T05:17:35.85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彭安辉[导读]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地基,软土地基是最为常见的特殊地基之一。

彭安辉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217摘要: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地基,软土地基是最为常见的特殊地基之一。

软基具有含水率高、孔隙率大、抗剪强度低等特点,需要进行妥善处理方可作为高速公路路基使用。

软基处理技术是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技术选择是否得当、技术应用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

为此,应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软基处理技术,并把握住软基处理技术要点,确保软基处理科学、规范、可靠。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软基处理;关键技术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营,还关系到过往车辆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为提升施工质量,优化软基处理效果,需分析路面沉降、开裂及抗渗透能力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换填法、加筋法、预压法、桩基础等软基处理方式,做好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每个工艺流程符合规范标准,避免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软基处理效果,优化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1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一种低强度的软弱地质,主要由泥炭等有机物质组成,含有大量水分和腐殖质,是由絮凝状物质沉积而来。

软土地基自身的含水率很高,孔隙率较大,稳定性能很差,且强度也很低。

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破坏软基内部结构,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变形,导致边坡土体发生坍塌,影响高速公路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软基自身孔隙率大,含有较多水分,透水性不足,对土层水质的排放不利,在长时间降雨的季节难以让雨水渗透到地基深处,会使地基更加松软。

部分软基区域地下水丰富,长期受地下水冲刷,容易产生沉降问题。

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

1引言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由于其稳定性差、结构强度低、容易变形,若不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高速公路在运营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变形,长时间会引发路面病害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公路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1]。

本文就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提出一种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即将水袋堆载预压和土方堆载预压两种技术相结合,改善软土路基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

2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长79.312km ,双向四车道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 ,路基宽度为25.5m ,沥青混凝土路面。

该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占比为42.8%,其中,路基填方以高填方为主,填方最大高度为19.2m ,总体填方量高达434万m 3,其中,包含58.9万m 3的软土路基。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公路运营期间的路基沉降,节约运营养护成本,建设单位拟采用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进行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并重点对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分析。

3水土联合堆载预压工程特性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主要是将水袋堆载预压和土方堆载预压两种技术相结合。

在治理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时,在路基表层分别堆载水袋阵列和精加工预留土,将水袋和土方荷载换算比例控制为1颐1.7,这样可有效达到传统土方堆载预压的效果。

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施工原理和要求具体如下。

1)为保证水袋装车运输过程中可保证车辆通行正常,应预留适当大小的区域进行土方堆载预压,同时也可用作水袋的运输装车通道。

2)采用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处理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时,应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周边的河流湖泊水源[2]。

通过水袋堆载预压后,软土路基内部孔隙水不断被排出,孔隙体积也不断【作者简介】吴雷(1982~),男,河北张家口人,工程师,从事道路桥梁研究。

高速公路软弱路基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Load Preloading for Highway Soft Subgrade吴雷(张家口市公路施工管理处,河北张家口075000)WU Lei(Zhangjiakou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fice,Zhangjiakou 075000,China)【摘要】结合某高速公路项目,详细阐述了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工程特性,重点研究了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其施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摘要: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如遇软土路基,则需要施工人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路基的承载性能、抗剪性能等,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而高速公路属于我国基础设施工程,直接关系到交通网络的建设,以及国民出行的人身安全。

因此,承建单位必须认真分析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加强工程质量。

文章讨论了软土路基的特征及意义,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引言为了有效解决软土路基施工难题,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因此,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道路形状、施工现场、黏土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技术方案。

1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线路不断延伸,项目施工所遇到的地质条件也是复杂多样。

软土路基是高速公路施工中常遇见的不良地质环境,其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以及触变性和不均匀性等性质,大幅度增加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应用控制的难度。

为此,相关建设者应在明确软土路基特征的情况下,充分结合高速公路现场作业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

如此,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人员就可按照施工方案来处理路基软弱土层的各项性能指标。

同时,还要充分应用现有科技成果,即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施工中,以保证路基承载力不受土壤本身性质影响,达到工程建设使用目标。

2软土路基的特征2.1抗剪性能弱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路基,软土路基的抗剪性能通常比较弱,如果遭受了车辆的荷载冲击,软土路基的抗剪性能会逐步下降,这会影响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导致路基压缩或形变等问题,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甚至会产生断层问题。

2.2结构不均匀相比硬土路基,软土路基内部的结构较为松软,因此一旦受到了外力的荷载作用,会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软土路基和硬土路基之间便会形成断层,如果长期未进行修缮和维护,极易使得路面出现塌陷问题,影响后续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软土路基的施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由于软土的特性,其路基施工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合理的施工技术来保障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软土的特性入手,分析目前常用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并对各种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软土的特性软土指的是土壤的一种,其含水量较高,密实度较低,力学性质较差。

软土路基主要存在以下特性:1. 湿陷性:软土在干燥时容易发生干裂、龟裂,出现沉降和陷落的现象。

2. 塌陷性: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路基变形和塌陷。

3. 不稳定性:软土受水分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滑动、滑坡等不稳定现象。

4. 膨胀性:软土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膨胀,因此在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需特别小心对待膨胀性的问题。

以上特性决定了软土路基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来应对这些特性。

二、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1. 石方料填筑法石方料填筑法是在软土路基上采用石方料进行填筑,以增加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软弱土层或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通过在软土路基上填筑石方料,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存在的问题是石方料的选择和排列,以及路基与石方料之间的结合方式。

2. 桩基处理法3. 土壤改良法土壤改良法是通过在软土路基中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通过在软土路基中加入改良材料,提高土壤的抗压、抗剪和抗变形能力。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解决软土特性带来的问题,但需要对改良材料、混合比例和施工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4. 超载法从上述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来看,各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石方料填筑法适用于软弱土层的路基施工,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考虑石方料的选择和排列,以及与软土路基的结合方式。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宽处治技术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宽处治技术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宽处治技术发布时间:2022-12-01T07:13:09.257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3期7月作者:黄志雄[导读]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交通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黄志雄广东茂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扩建工程管理处 525000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交通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网络的构建为城市人民提供方便,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

高速公路所承受的车流量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提高高速公路的实用性,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需要对高速进行改扩建施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软土地段的路基加宽处理,要对其结构的稳固性进行重点处理,以此来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保障高速公路的施工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路基;加宽处理技术引言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拼接施工技术方式种类较多,所以,应该依据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在进行实际项目施工过程时,使用不同类型的路基拼接施工技术,在遇到高速公路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时及时提供解决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这对于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1路基加宽特征及要求对于改建公路,其路基加宽断面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既有部分、加宽部分和新老结合部分。

因这三个部分的原是条件及形成过程等都有很差异,所以各自独立,但这三部分需要在路基稳定性及强度上达到高度统一。

在既有部分,首先要最大限度保护既有强度,在确定纵向坡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既有道路表层造成一定程度的切削。

这一表层的厚度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导致强度大幅下降,若施工中未能有效处理,将产生一定的隐患;其次要做好不良段落的处理,当既有路基的土质较差或已经发生渗水时,会使其稳定性变差,产生和加宽处相对的沉降,此时应通过换填或对路堤进行适当的抬高来处理,确保土基工作区保持干燥,且设置在两侧的排水沟始终保持通畅;最后则要做好病害处理,尽量保证平整度。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也得到了提升,高速公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关键载体,其能够促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货物交流运输经济全面提升。

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其路线一般比较长,在施工时就会存在各种的地质情况,而软土路基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本文以此为基础,就软土路基相关概念以及其处理意义进行简述,从而详细叙述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具体处理技术。

关键词:软土路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引言在我国经济逐渐发展下,各种基础设施正在逐渐的完善。

而高速公路是连接各个城市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通道。

增强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不过因为我国疆土跨度比较大,并且高速公路建设线路十分长,其中软土路基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要保障高速公路整体建设质量,就要对软土地基这种现象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保障高速公路运行质量。

1软土路基相关概念以及对其处理的优势因为我国的疆土十分辽阔,其存在着很多的地质情况,而软土地质主要是存在于我国沿海以及沿湖等地区,软土中包含了饱水的软弱粘性土以及淤泥,其也就是淤泥与淤泥土。

而软土地基具有着强度低、压缩量高以及含有机物等相关的特征,其主要是由软松土以及松散砂相关的结构构成。

而这种土层结构通常是稳定性比较差,固数系数小并且扰动性十分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现象。

而在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一般是将软基进行处理以及将路基进行填筑的具体工作。

其中软基处理是为了让公路路基保持稳定性能,并且具备更高的承载力。

在对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软土具有的特质、深度以及材料等相关方面进行,并且要使用换土、渗水以及碎石石桩相关方式实行处理。

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时,软土路基是十分常见的地质现象,其中要依据公路实际条件选用科学处理方式,以此保障经过处理之后,其软土路基具备更高稳定性以及牢固性。

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路基处理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均是为了能够对路基沉降进行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历来是工程技术界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旦处理失误或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将会给工程造成质量隐患和经济损失,根据不同软土地基情况和不同结构对承载力的要求,处理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针对cfg桩在软土路基的应用探讨,以提高软土处理工程质量。

关键词:复合地基;软土路基;cfg桩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的建设需求也不断地扩大。

但由于道路地质形成的特殊性,沿线路基下经常存在深厚不同的软土层,在该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若对地基处理不当,有可能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

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

所以选择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及技术快速准确实施,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工程实例
某高速公路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勘察结果,该路段呈层状连续分布冲洪积层淤泥或淤泥质土,揭露层厚4.0~4.7m,加上已换填土,层厚达6.2~7.4m,向三侧山脚变薄,往中间及向东变厚,最大厚度达10m,沿路基分布长170m ,最大宽度90m,分布面积约12,5 62m2。

呈流塑状,含水丰富,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具有易触变性、高压缩性和易剪切滑动等不良地质特征,其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抗滑稳定性差,地基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地
基基础持力层。

二、软土路基特点
软土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主要有淤泥质土及泥炭。

软土按沉积环境分为以下四类: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和沼泽沉积。

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平原或山间盆地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它们的成因、结构和形态虽然不同,但都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

我国沿海各地主要是海岸沉积的软土,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各大河流下游为陆相的河滩沉积和海相的三角洲沉积,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各大湖泊周围广泛分布有湖泊沉积的软土。

软土地基极易变形,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有些软土地基填筑过程中就因路基变形,无法定型铺筑路面;有的即使勉强铺筑了路面,但由于软基变形,未待交工验收,路面就开始失去稳定和平整,有的在运营中变形,不但要年年整治,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行车安全,或者中端交通。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首先要进行加固处理。

因此,加强对软基处理效果的研究,科学地选择经济、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案,对于确保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由于地质情况干差万别,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根据公路地基软土的不同特征、分布情况和地理情况等因素,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就目前常用的几种公路软
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及使用条件作简要介绍,仅供参考。

(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指用人工或者机械挖出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部分或者全部软土,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性土或者黏性土等性能稳定好、压缩性小、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软土地基的问题,效果好,但由于软土地基的地下水位较高且开挖困难,因此只能在一定深度内进行开挖换士(一般不超过2m)。

(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就是在拟处理的地基中设置砂井、塑料排水板等竖向排水通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重力分级逐渐进行加载;或者是先在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地基强度逐步提高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法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沉降问题和稳定强度问题。

此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饱和软弱黏土层(如淤泥质土、粉质土和冲填土等)。

(3)强夯法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是一种将较大的重锤(一般约为80~400kn,最重达2000kn)从6~20m高处(最高达40m)自由落下,对较厚的软土层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后,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

此法初期只适用于加固砂土、碎石土地基,目前可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由于强夯法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不添加特殊材料、造价低、适
应处理的地基多,应用日趋广泛。

(4)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施工用料要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粒径小于30cm的含量不得超过20%。

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

当软土底面有较大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使低的一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项面。

片石高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的块(碎)石垫平,并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设计压实度,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土至设计高程。

四、地基评价及地基处理技术
(1)本路基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较简单,尽管存在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但经过地基处理或加固,适宜路基建设;
(2)顶部耕植土、杂填土位于表层,厚度薄,应予以处理;第ⅱ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呈流塑状,厚度大,承载力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需经过地基处理或加固措施,形成复合地基,才能作为填土路基基础持力层;第ⅲ层残积亚粘土,层位较连续稳定,厚度较大,呈软一硬塑状态,强度较高,工程地质力学性质较好,可做路基基础持力层;第iv 层强风化辉绿岩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可做路基基础持力层;
(3)考虑到软土处理范围和深度很大,决定采取cfg桩复合地基方法,但是,受施工工艺所限,cfg 桩的布置密度不可能很大,因此,单一的复合地基型式很难在承载力和变形上达到工程要求,
而且山区沟谷软基的电力供应和原材料供应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决定采用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即cfg 桩与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处理的复合地基型式。

试验段软基的处理方案图1、图2 所示。

图1 桩型布置平面图图 2 桩型布置剖面图
cfg 桩身混凝土强度c1 8,夯实水泥土桩按水泥:土料=1:6 拌和。

具体处理方案为:cfg 桩桩长约10m,桩径40cm,桩间距160cm ,正方形布置;夯实水泥土桩桩长约6m,桩径400mm,桩间距80cm,沿cfg 桩所形成的正方形边平分线呈十字形交叉布置。

根据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对上述复合地基方案进行验证,算得复合地基承载力为453pka,沉降量为66.8mm,满足工程要求。

一般情况下,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施工应本着先主桩后次桩,先长桩后短桩,先挤土桩后非挤土桩的顺序进行。

在本次试验中,应先施工cfg 桩,再施工夯实水泥土桩。

根据工程要求,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值为320kpa,根据公式计算所得的承载力标准值为453kpa,安全系数为1.42,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在实际工程检测中,由于受荷载板面积限制,没有取得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但是,试验检测的cfg 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45kpa ,夯实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5 kpa,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多桩型复合地基可以满足山区沟谷软基处理要求。

五、结论
(1)在以往的工程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和计算方法,可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给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基的施工工艺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质量检测可采用钻孔取芯、室内试验和静载试验结合的方法;
(3)多桩型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基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承载力提高有限;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在cfg单桩345kpa 以上,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