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2007年第31期周刊的关系。

“和”:品茶叙情,使人际关系更加融合、亲和,调整人们的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

古人云:“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像而和乐兴焉。

”“敬”:相敬如宾,互致友情,形成精神文明风尚。

“清”:清目、清心、清神。

“寂”:六根清静,调节情绪,帮助你从日常生活中的烦念中解脱出来。

在今天的日本,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现代化的浪潮和生存压力时刻冲击着每一角落和每个人的神经,为了寻求精神和心灵上的安定,必然需要一个静谧的世界,这其中很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而茶道的和、敬、清、寂,也正是能让烦乱的都市人在短暂的时间内回复自我,以获取明天的生命活力,这既是日本茶道的内涵和精神所在。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却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心、养神、健脑等含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多为互相补充、较少有相互抵触,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内容才变得博大精深,丰富异常,无论哪个层次、哪个方面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礼人”、“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并且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强调的是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强调宾主之间有一种高尚精神。

典雅仪态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它着重于礼仪;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是顺理成章的。

它却又过分拘泥于“四规”、“七则”的形式,打躬静坐,使人很难感受到畅快自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_.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_.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_.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_.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_.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_.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_.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_.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_.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_.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_.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_.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_.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0.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0.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 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 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 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 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 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 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 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 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54. 从广告语言特色看中西文化异同 55. 从数字喜好看中西文化差异 56. 中西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探析57. 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 58.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 59. 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60. 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 文化视角下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 62. 英汉情感隐喻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63. 从文化语境看英汉爱情隐喻 64. 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 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66. 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 从英汉委婉语中看中西文化心理差异 68. 文化视阈中的汉英典故69. 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 70. 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 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缺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72. 正视中西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73.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 74. 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7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 76.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77. 跨文化中的归化和异化78. 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79.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看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81. 中英礼貌用语之差异82. 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 83. 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 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 85. 中英礼貌用语研究综述 86. 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88. 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 民俗风情游--中西〝水〞文化之比较 9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 91. 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 92.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93. 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94. 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95. 从>看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96. 解析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 97. 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98.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99.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 1_. 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取向的差异分析 1_. 中国与英美国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冲突案例研究 1_. 从文化交际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性 1_. 从中西人格差异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_. 文化认知理论观照下的民族差异与汉语教育 1_. 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 1_. 对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1_. 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的等级及其等级调控策略 1_. 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剖析 1_.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_.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 _1. 文化认同协商视角下的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 _2. 浅论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_3. 论文化意象与跨文化交际 _4. 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 _5. 论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翻译 _6. 论文化间性翻译理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 _7. 论文化和交际的多元性和能动性与跨文化交际学 _8. 论文化负迁移与跨文化交际训练 _9. 论文化定势与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的培养 _0. 论文化定势及偏见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影响 _1. 论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2. 论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_3. 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4. 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差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 _5. 从中英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_6. 中外文化中恭维语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 _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 _8. 试析中西习俗文化〝冲突6_9.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_0. 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_1.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_2. 阅读理解中跨文化的意识 _3.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_4. 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文化差异 _5. 肢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_6. 试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_7. 从色彩词汇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_8. 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_9.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_0.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_1.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_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_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_4. 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 _5. 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 _6. 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_7.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 _8. 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_9. 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 _0. 汉英语言的对比论文题目1. 谈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 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饮食文化差异4.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 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6. 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差异8. 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_.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_. 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_.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_. 谈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_.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_.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浅析_.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_. 中西方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分析_.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_.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析_. 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_. 沉默的跨文化对比分析_. 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 论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要求:4_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禁止抄袭,否则以零分记!篇二:面子理论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谈中西礼貌原则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 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enjoygoingoutforcofee,butIimagineyouarevery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作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顾日国先生在>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ftulness,modesty,attitudinal,warmth and refinement).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做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何兆熊认为与B L的面子相比,〝尊敬〞概念相当于尊重列方的积极面子;〝谦虚〞概念广义上来讲在不同文化里都蕴涵有此含义,但如把它解释为〝贬低自己〞则只有在中国文化里独具;〝热情〞概念在Brown&Levison看来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并威胁他人的消极面子,但在现代汉语里却并不被认为是威胁面子;〝文雅〞概念代表的是礼貌的规范性,尽管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他们并没有提到〝文雅〞这一概念.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顾先生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宏观比较礼貌是〝典型人〞(Model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这种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而后者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 英语文化似乎更加偏重于个人主义.独立.隐私,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而这种文化氛围使英国人或美国人更加在意自己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我们则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实现合作或团结,称赞对方屡试不爽.因此积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更为盛行.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较好地解释了语义与语力之间的关系.但Leech 认为,这种做法无法说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何要在语言表达中采用间接方式.于是他提出〝礼貌原则〞(Polite.heSSPrinciple)来拯救〝合作原则〞.(1)策略准则(TactMa_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GenerosityM_a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3)赞扬准则(ApprobationM_a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ModestyMa_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Agreement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Sympathy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诚然,Leech的礼貌原则之精神是建立在以英语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之上的,忽视了东方礼貌文化的特殊性.的确,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十分注重礼貌,但伴随礼貌,中国人特讲究〝客气〞一番,或贬低自我褒赞他人.西方人,尤以英国人为代表,似乎无暇〝客气〞.所以中国的礼貌源远流长,颇具有中国特色.顾日国曾经撰文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三.中西方礼貌的文化差异1.中西方礼貌内涵的差异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必须以〝礼〞为标准,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说〝礼〞是维系〝上尊下卑〞等级秩序和亲疏关系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中,作为〝礼〞的衍生物——礼貌原则,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如同〝礼〞的基本精神一样,强调〝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等级差别的标志.2.礼貌准则选择侧重上的差异在Leech的礼貌原则中,策略准则是最重要的,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在西方社会,个人利益.个____力.隐私等都被当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人们之间,哪怕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实施〝指示性〞言语(诸如请示.命令.警告.建议.劝告等)行为时,人们必须遵循策略准则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气的强迫性.然而,中国的传统来看,人们的行为是受社会期望所制约的.有些人有权力,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令.要求.建议.劝告.提醒.威胁.警告等等;而有些人只能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些行为的地位.正所谓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譬如,通常只有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老板对雇员实施〝指示性〞言语.反之则不妥,被当成不礼貌的表现.3.中西方表达礼貌的方式上的差异(1)恭维与应答.恭维语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社会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英语恭维语除表示欣赏外,其主要的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交际者采用积极礼貌的方略.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利用他人.(2)邀请与接受.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式,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话轮转换,经过谈话双方多次协商之后,才能完成一个交易.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礼貌会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以示真心实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貌的热情准则.而受邀请人推三托四,邀请人一再坚持.一方面,受邀请人要一再试探对方是否真心,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而非真实邀请.过早接受邀请则会有失于礼节;另一方面,只有一再坚持,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因此邀请方和受邀请方经常要经过屡次协商才达成一致.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大变革,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方礼貌文化差异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礼貌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达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沟通,取决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进而剔除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文化重组.SympathyMa_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语用移情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移情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语用失误有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表现形式.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了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成功消除语用失误所造成的障碍.必须了解目的语语言文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到语用移情.文章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种类和原因,并且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看法和建议.一.引言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如何自然,何兆熊以及其他许多学者都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有的侧重广告翻译.社会用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交际领域的语用失误,如郝钦海(_),张新红(_),陆建平(_O1),赵湘(_)等;有些侧重研究称呼语.褒奖行为等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如李悦娥(_98),刘小珊(0o1)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语用失误的原因分析过多,而对于如何解决语用失误的办法研究不够.本文结合非本族语者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类及其根源,并指出培养语用移情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移情能力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二.语用失误_83年Thomas在他的论文〝Pragmaitcfailureincross culturaleommunicali?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和兴趣.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可以说,某人说了一句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话,并称其为〝语法错误〞,因为语法是规定好了的规则(至少是为了语言教学的目的已经规定好了的).可是,我们却不能说某句话的语用之力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这句话没有达到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语言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正确地运用了言语行为,却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手段,即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口语言语用失误的所指对象,是与语言结构相关的各种规则.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明白所有这些规则,并在他的具体言语行为中正确地(即没有语法等形式错误)表现出来.然而,说话人虽然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规则,却不能得体地使用它们.语言语用失误笼统地指说话人对语言规则(确切地说是静态的语法形式规则)用得不得体.例如:(1)一位国外中年男士与中国年轻女教师对话:Man:Oh.youlooksopretty.Woman:(withar edface)…Don?tbejoknig.I?m ugly.在国外对女性的外貌方面进行恭维是很普遍的现象.女性穿了新衣服,发型有了变化似乎都必须受到及时恭维,不管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如何.L5这位中国女士得体的回答应该是Thankyou.而不是根据中国的习惯觉得不好意思,谦虚~番.(2)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youpleaseservetheehiekenundroessed?(请你上鸡时,别先浇汁,好吗?)女招待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客人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汁事先浇在鸡脯上,他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ed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No,Ican?t.Yuo areinChina,sir.(不,不行.这是在中国,先生.)(3)一位导游人员陪同外宾游览了一天,外宾说:Tiumk you.导游人员忙回答说:Notatal1.It?smyduyt.导游人员本意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他这样说却会让外宾理解为:他本来不想做,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适当的回答是I?m adtobe ofhelp或It?8apleasure表示〝我很乐意(为您效劳)〞之类的客套话.(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学习者未能按照情景的要求,运用言外行为,在意义的得体性方面出现了偏差.社交语用失误在所指上与非语言结构规则有关,主要指说话人使用的非语言结构规则(确切地说是交际规则),无法保证交际的得体和成功,因此,社交语用失误与交际及其效果关系甚密.社交语用失误属于交际规则用得不合适.例如:(1)A:lamverybusythesedays.B:It}linkyoushouldnotbetootired.Youshouldtakeeareofyourself.A本意是出于关心,但B会以为对方在说他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而觉得不快.(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个学生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太太艰难.吃力地爬坡时便对她说:〝Lethiehelpyou,Mrs.Smiht,youareold.〞Smith太太听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为什么Smiht太太会感到不快,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呢?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常用老来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听到〝老王〞.〝老李〞之类的称呼.而英美文化中常常把〝老〞与〝年老无用.无力〞的意义联系起来,以至于造成误会.(3)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CUSehie,。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以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为标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人们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虽然穿越不同的文化有许多挑战,但同时也可以制定一些礼貌原则,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

第一,努力展示尊重。

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表达方式、文化活动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人们认识到这些差异,并给予尊重。

人们应该展示出对彼此文化特色的理解和尊敬。

此外,人们也应该尊重彼此观点的不同,谨记,在文化间的交流中,没有任何文化观点是正确或错误,而是相互接受和尊重。

第二,努力掌握文化知识。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以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宗教信仰和礼节规则等,能够帮助人们改善跨文化交往的效果。

一定要注意,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保持基本礼貌,以获得最佳效果。

第三,在跨文化交流中,应让步和展示宽容。

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赋予彼此宽容的态度,以免引发争执或不愉快的形势。

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之下,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甚至文化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该展示出耐心和宽容,以了解、接受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第四,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积极参与并展示出友好。

跨文化交流中,当双方变得熟悉彼此时,可以积极参与到彼此的文化活动中,如节日庆祝、宗教实践和文化活动等。

同时,人们也可以积极地展示友好,而不是距离感,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和贴近感。

最后,在跨文化交流中,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随着不断复杂的社会条件,人们在参与跨文化交流时,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思考,以积极的态度接受不同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勉强接受文化元素。

在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当遵循以上原则,以共同尊重文化,相互尊重,同时尊重它们的文化观念,以促进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友谊。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守一些礼貌原则便变得尤为必要。

以上一些礼貌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友善的关系。

当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遵守这些礼貌原则时,不但可以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且还可以促进和谐,推动人际关系友好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多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沟通。

通过尊重和尊重的礼貌原则,人们才能获得彼此的尊重,促进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

礼貌是一个多级的概念,它包括言语方面的礼貌和行为方面的礼貌。

言语礼貌表示出与他人交往时的客气,包括改变口吻、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礼貌地表达思想和感情等。

行为礼貌,则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应该使用的礼仪,如礼貌的微笑、礼貌的身体语言、客气的手势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文化,很重要的是要遵循一定的礼貌原则。

首先,要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应该坚持和平、平等、尊重、理解和互助的原则。

其次,要礼貌地表达,不说伤人的话,不违反彼此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出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现象。

此外,要尊重彼此的隐私,在谈话中不采取侵犯性的行为,例如问不相关的私人问题,并且尊重彼此的说话时间和观点。

跨文化交际不仅关系到双方的文化交流差异,而且还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达到双赢的目的。

因此,对于双方来说,要坚持遵循礼貌原则,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发挥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总而言之,礼貌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可以增强两个
不同文化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增加相互尊重和信任。

我们要坚持尊重和礼貌的原则,以免损害他人的感情,破坏文化交流的核心价值。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韩笑 南京师范大学摘 要:日常交际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更是如此,礼貌原则就是这其中之一,且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造成了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千差万别。

交际双方对于礼貌原则的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导致了交际的成功与否。

本文探讨了会话中的“礼貌原则”,分析了其在不同文化中运用中的作用和差异,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合作原则作者简介:韩笑(1990-),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69-02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且对其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面子”概念就由中国传入了英语国家。

在20世纪50年代,E. Goffman提出了“面子”问题,他认为人际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面子工作”,即我们所说的礼貌行为。

P. Brown和S. Levinson于1987年提出礼貌理论是一个普遍概念及“面子保全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并将礼貌行为分积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正面要求和消极礼貌,即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

Leech 的礼貌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两者的理论,为礼貌行为在交际中的实现提供了依据(庞晓青,2005)。

一、礼貌原则的内容美国哲学家及语言学家P. Grice于1975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在语言交际中存在着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的和方向。

他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及方式准则。

但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并不总是严格遵守这些准则的。

因此,美国语言学家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一)得体准则或策略准则(二)慷慨准则(三)赞扬准则(四)谦逊准则(五)赞同准则(六)同情准则。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1.英语原声电影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2.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12.英汉问候语文化差异分析13.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14.英语肢体语言交际功能研究1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1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的影响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22.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25.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原因汉语道歉26中西方跨文化礼貌差异27英汉礼貌表达比较28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29英语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异同研究3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33.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3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3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38.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儿童文学的差异4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45.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言语交际47.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翻译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解读49.英语和汉语文化语境中的汉语植物词50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和汉语动物词51从身体语言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2从文化的角度看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53英语谚语的比较54相似之处从广告语言的特点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5看中西文化的差异56论中西语言行为的文化内涵57.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58.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59.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60.从神话看中西文化异同61.英汉时间隐喻的文化对比62.英汉情感隐喻的文化内涵对比63.英汉爱情隐喻的文化语境对比64.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65.论中英文中颜色隐喻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66.英汉习语中中西文化差异探源67.从英汉委婉语看中西文化的心理差异68.从文化角度看英汉典故69.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70.从旅游广告看中西文化差异71.中国文化的缺失对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72.正视中西文化的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73.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反思英语教学74.语言运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75.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礼貌准则和策略76.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行动77跨文化中的归化与异化78.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79.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80.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角度看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81.中英文礼貌用语的差异82.过渡语僵化现象文化因素成因83.跨文化交际中的美国个人主义84.英汉隐喻的文化背景差异研究85英汉礼貌研究述评86颜色词的文化内涵87.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88.汉英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89.民俗旅游——中西“水”文化比较90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适应91跨文化交际中的空间观92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分析93.当代中美女性婚姻观的比较研究94.中美商务谈判礼仪之礼貌用语比较95.《老友记》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差异96麦当劳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分析97时间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98社会和文化迁移对中式英语的影响99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研究专业100中美跨文化交际时间取向差异分析101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冲突的个案研究,英国和美国102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103从中西人格差异的角度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04从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民族差异与中国教育文化认知理论视角105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与异化106大学新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介绍107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信息层次及其层次调节策略108非言语交际形式分析大学校园文化109关于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10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影响111从文化身份协商的角度看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112关于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13关于文化形象和跨文化交际114关于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11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整合与语言翻译116互文性翻译概念对文化交际与发展的意义117论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多样性与主动性交际118关于负文化迁移和跨文化交际培训119关于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中认知能力和同理心的培养120关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刻板印象和偏见的影响121关于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际122关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123关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24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对贫困生大学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125关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英汉问候习俗与会面礼仪的跨文化交际126中外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语用失误127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128中西习俗与文化的“冲突”6129.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30关于中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131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132阅读理解中的跨文化意识133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134服装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135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3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37从颜色词汇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38.从“礼貌原则”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139.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140.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词汇教学141.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语用教学交际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14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14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144.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之间对比分析(可选语音/词汇/语法/词汇/语用等某方面论述)145.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差异146.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47.在中国第二语言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148汉英翻译与文化的关系149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150中英思维方式的比较论文题目1.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谈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中英饮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4.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5.茶和咖啡的文化差异6.从跨文化角度对比分析中英礼貌用语7.中西文化“面子”理论的差异8.中国与西方国家婚俗对比研究9.英汉颜色词的文化比较与翻译10.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11.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肢体语言12.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13.英汉称呼语差异的文化因素14.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15.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分析16.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17.中西委婉语文化差异分析18.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9.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20.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禁忌语文化内涵研究21.沉默的跨文化比较分析22.中西文化中恭维语的语用差异与失误分析23.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要求:4000字左右,立论正确,结构清楚,格式规范,论述过程清晰、合理,语言通顺流畅。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可以确保有效的沟通,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本文将详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尊重多种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

一种文化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很普遍的,但也有可能会在另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失礼或不可接受的。

举个例子,中国传统礼节中的鞠躬,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尊敬和恭敬的表现,但在一些文化中,比如英国,这种表现可能被视为不是很正式的表示方式。

因此,人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而不是对其他文化中的习俗和礼节持批评态度。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一些观点可能持不同的态度,比如一些观点可能在一些文化中被接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会被视为不恰当或不尊重他人。

因此,人们应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小心谨慎,以确保不会冒犯到任何一方。

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该多问多听,尽量不要过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了解他人的文化历史和习俗,让自己更了解他人,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只有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仅是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原则,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礼貌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有效的沟通,有效地建立双方之间的关系。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达到跨文化沟通的最大效果。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是极其重要的。

尊重多种文化,谨慎表达观点,多问多听,以及尊重他人都是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准则,也是一个有效的礼貌原则。

只有遵守这些原则,人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

在中国文化中,礼貌和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礼貌用语的使用,并告诉学生不同场合下应该使用何种礼貌用语。

比如在问候他人时要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礼貌用语,而在向他人表示感谢时要使用“谢谢您”、“多谢”等礼貌用语。

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礼貌用语,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社会的交际习俗,为他们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交际。

在汉语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礼貌原则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礼貌用语,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汉语交际。

比如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同场合下运用礼貌用语,如在商务场合、社交场合、日常生活中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交际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礼貌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礼貌原则恰恰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并引导他们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尊重和遵守这些礼貌原则。

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处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应用礼貌原则。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礼貌用语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如角色扮演、对话练习、模拟情景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礼貌用语。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礼貌差异和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貌原则 划分为六类:1策 略次则:减少 表达有损 他 )
场合所创造的语 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 内涵, 而这种
文 化之 间 的差异 对 于 礼貌原 则 也 有着 不 同 的要 求 。
社 会 学家 告 诉 我 们 , 切 文 化 都 是 独 特 的 , 不 相 一 互 同的 。文化 是形 形 色 色 的 , 貌原 则 也是 多种 多样 礼 的。由于文化及礼貌准 则的差别 , 同文化 间的交流 不
治背景和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差异 , 于礼貌原 对
则 的界定 也不 尽 相 同 。随着语 义学 研究 的 深入 , 人 们 注 意到 了语 境 在 意义研 究 中 的作 用 , 离开 了使用
人 的观点 ;) 2慷慨次则 :减少表达 利己的观点 ;) 3赞誉 次则: 减少表达对 他人的贬损 ;) 4 谦逊次则:减少 对 自
收 稿 日 期 :2 o 一 4 2 O6 o — 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2 0( 0 6 0 — 0 1 0 6 1 2 5 20 ) 6 0 4 — 3
作 者 简 称 :洪 军 , 兴 学 院外 国语 学 院助 教 。 嘉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言
交际情景的影响程度是 由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所
惯, 就达 不 到交 际 的 目的 , 时甚 至造 成 意想 不 到 的后果 。 言 的使 用 规则 实 际上 就 是 这种 语言 所 属 文化 的 各种 因 索 。 有 语
文章 主 要论 述 了 “ 礼貌 原 则 ” 以及 “ 礼貌 原 则 ” 在跨 文 化 交际 中的应 用
关 键 词 :合 作 原则 ; 貌原 则 ; 文 化交 际 礼 跨 中 图分 类号 :H 08
交 际 活动 , 因此 , 礼貌 是 人们 进 行 跨 文化 交 际 时 要 达 到 良好效果 所 不能 忽 视 的一 个重 要 因 素 , 这 种 而 语 言表达方式 又受 民族 文化传 统 的制 约 。由于世界 上各 民族 都有 其 独特 的礼貌 原 则或 准 则 , 对礼 貌 的 重 视和 理解 也各 不 相 同 , 同文化 背 景 的人们 在 交 不 往 过程 中 ,如果 各 自仍 按各 自的 礼貌 原则 行 事 , 就 会 产生误解 和 冲突 , 而导致 交 际失 败 。 从
礼貌 现 象普 遍 存 在 于 各 种 不 同 的 文 化 和语 言
之 中。它 是 人类 文 明的标 志 , 人类 社 会 活动 的一 是
维普资讯
4 2
浙 江万里 学院 学报
20 0 6年 1 1月
条重要准绳。它制约着人们 的言行 , 协调着人们的
致 ;) 6 同情次则:减少 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 的对立。
二 、跨 文化 交 际 所 面 临 文化 和 场 合 的差 异 对 礼貌 原 则 的要 求
美 国文 化学 家 萨姆 瓦认 为 , 化 因素对 跨 文 化 文
结 , 其 中也包括 了文 化 因素 。由于文化 的差异 , 这 不 同社会 的礼貌 准则 都各不 相 同 。
己的表扬 ;) 5一致次则: 减少 自己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

语 言 的时 间 、 点 、 地 场合 以及 使 用 语 言 的 人 和 使用 语 言 的 目的 等语 境 因素 , 不 能确 定语 言 的具 体 意 便 义 。从 这个 角度 来说 , 对礼 貌原则 的界 定 , 不能仅 就
仅 是 从 语 义 上 理 解 ,而 是对 语 境 的分 析 和 概 括 总
常常遇 到困难 ,因此学 习一 门外语不仅要 掌握语音 、
语法 、 词汇 和习语 。 而且还 要 了解操 这种语 言 的人 如
何用他们 的语 言来反 映他们 的思想 、 习惯 、 为。 行 在跨 文化交 际的过 程 中 , 么样 的语 言 才算 是 什
得体 、 礼貌 的语 言 ?人们 由于 各 自的经 济 、 文化 、 政
礼貌原 则在跨 文化 交际中的应 用
洪 军
( 兴学 院 ,浙江 嘉 嘉兴 340 ) 10 1
摘 要 :语 言学 家认 为 , 言 至少 有 两 套 规 则: 是 结 构 规 则 , 语 一 即语 音 、 汇 、 法 等 ; 是 使 用规 则 , 词 语 二 即决 定 使 用语 言 是
否得体的诸因素。 一句完全 合乎语法的话 , 用于不恰当的场合 , 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 或者违反 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 习
维普资讯
第1 9卷 第 6期
20 0 6年 1 1月
浙 江 万里 学院 学报
Jun lo h j n niU i r t o ra fZ ei g Wa l nv s y a e i
V .9 No6 oI1 . No e e 2 O v mb r O H 6
决 定 的 。掌 握 这 些 文 化 差 异 就 能更 恰 当地 使 用语 言 , 利进 行跨 文 化交 际 。跨 文化 交 际不 仅 是一种 顺 语 言 现象 , 是 一 种文 化 现 象 , 同 的 文化 背 景 和 也 不
美 国语 言学家格赖斯在 加 世纪 6 年代提 出了会 O 话含义理论 。 他认为 , 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 , 人们 双 方就必须共 同遵守一些基本准则 , 特别是“ 合作原则” , 以达到相互 了解、 相互配合 , 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 合作 原则 是会 话 的一条 重要原则 , 际交际中人们 在实 有 时为 了某 种需要 , 还不 能按 合作原 则交 际 , 话拐 说 弯抹 角 , 声东击 西 , 甚至说谎 , 可能是 出于礼 貌方面 这 的原 因, 就是布 朗和列文森所提 出的“ 这 面子” 问题 。 在 交往 中 , 双方都 注重面子 。当人们考虑 到 自己或别人 的面 子时 , 为体现会话含义理 论 主要 内容 的合作原 作 则就不能完整地 回答这类问题 ,礼貌就成了很有 用的 语用手段。 后来 , 英国语 言学家里奇提 出了“ 礼貌原则” 以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 。他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 的角 度对交 际活动 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 。他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