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对策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中美商务谈判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却时常被人忽视。
在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见解:第一,谈判风格的差异。
中美谈判风格不同,美国人倾向于直截了当和自信,讲求效率和结果,而中国人较为含蓄和“委婉”,倾向于和谐、稳重、关注关系和过程。
因此,在谈判中,常常出现双方交流的情况,例如:美方对中国方的谈判方式感到不舒服,而中国方则表示美方过于强硬和不尊重文化差异。
第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更加明显的是双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中方较为强调人情关系、灵活性和面子,而美方则更注重智力和客观实际。
这两种文化差异在谈判中的体现是在技巧上:中国人习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例如重复利用“兄弟,姐妹,朋友等同志称呼”,以仪式和礼节来表示尊重和亲近,而美方更善于利用权威和规则来施加压力,表达自己坚持的立场。
第三,谈判目标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的目标也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时候签署一份合同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加看重的是谈判过程中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这一点远比签署合同更加重要。
而美方更注重在谈判中获得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结果。
美方在商务谈判中强调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并以实现为最终目标,中国人则则更关注谈判各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达成共识和理解。
第四,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
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喜欢采用类比、比喻的方式,以及大量的口头禅,而美国人在表达时更多采取简洁明了的语言及直接、清晰的表达方式。
这就导致中美之间在交流时容易出现“跨文化沟通”的问题。
总之,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在这些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已成为效益双方的关键。
双方应该在接受与尊重对方文化价值、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在谈判目标和表达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应,以推动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谈判技巧与中国语言与文化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谈判技巧与中国语言与文化策略在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商务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务谈判是企业间争取资源和利益的关键性活动,而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商务谈判则需要特别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谈判技巧,并介绍中国语言和文化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跨文化商务场景。
一、了解对方文化和语言背景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沟通方式,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通过学习对方国家的历史、宗教、社会习俗和商务惯例,以及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和礼仪,可以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
二、尊重和适应对方文化在商务谈判中,尊重对方的文化是建立信任和友好氛围的重要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并在实际操作中予以适应,可以有效地降低文化冲突的风险。
例如,对于中国人来说,正式的称谓和礼仪非常重要,因此在与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应该注意使用适当的称谓和礼节。
三、倾听与理解在商务谈判中,倾听对方的观点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尊重和认可对方的观点,能够建立合作的基础。
同时,通过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要,可以更好地响应对方的要求,并在谈判过程中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四、善于沟通和解释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障碍常常成为商务谈判的阻碍。
因此,善于沟通和解释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技巧。
在与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建议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带有隐含意义的词语。
此外,如果对方理解有误或存在歧义,应当耐心解释和澄清,避免产生误解和矛盾。
五、善于使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策略在与中国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了解和运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策略可以增强谈判的成功率。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使用中国的谚语、成语或典故,可以营造亲和力和共鸣感。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口头承诺和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谈判中展示自己的诚信和可靠性也是必要的策略。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提要中美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商务谈判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本文探讨两国之间的跨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谈判;跨文化交际;对策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使两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也逐渐增多。
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行为、心理等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明显文化背景的差异都是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功亏一篑。
一、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差异人类学家霍尔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和低语境社会。
美国是个典型的低语境国家。
在这种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的。
因此,美方谈判者习惯以明确、坦率、直接的方式交流,是非分明,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而且喜欢争辩。
但是,这常使中方谈判人员感到美方的咄咄逼人,因为我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较为间接、婉转,而且奉行和气生财的原则,不喜争辩,尤其是在表达异议或拒绝时,碍于面子,往往不直接说“不”。
二、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差异人们的交流方式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两种形式。
据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息。
一方面美国商人在交谈中忌讳沉默。
这由于美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强调宣扬人性、主张个性解放,因此沉默是没有主见、缺少见识的表现,而且沉默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窘迫,认为这预示着要出现麻烦、有所隐瞒或拒绝。
而在我国,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适当保持沉默会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中国人提倡多听少说、三思而行,认为多言是破坏和睦,造成冲突的祸根,并把沉默作为说服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对美国商人来说,敢于正视对方,是诚实和正直的标志,是感兴趣的表现,而回避和谈话者的目光接触,则被看作不友好的表现。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困境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困境及应对措施论文0引言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顺利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作为组织的其中一员,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往的次数更加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或失败尤其的重要,因为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际商务谈判跟国内商务谈判非常相似,是由国内商务谈判这一具体活动演变而来的。
不同的是,国际商务谈判所要求谈判人员的能力更加的高。
国际商务谈判中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方面,这一方面需要谈判者熟练掌握贸易知识和与人交际沟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尊重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做到知己知彼,最终才能跨越文化沟通障碍,取得最终的胜利。
本文将通过研究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一系列障碍,总结出一些对策,提高谈判中成功率。
1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障碍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障碍多种多样,接下来,会从三方面介绍。
1.1 不同的交流模式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商务谈判分为语言交际模式和非语言交际模式这两种基本的交流模式。
由于各国所处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以至于中国和一些英语国家的交流方式在语言交际模式和非语言交际模式都存在着许多交际障碍。
据了解,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Hall的语境划分,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而英语国家都属于低语境文化。
处于高语境文化的谈判人员,他们出于面子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用委婉并间接的方式去拒绝对方的观点。
而处于低语境文化的谈判人员,他们往往采取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想法,遇到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时,他们往往是据理力争的,他们的态度诚恳并伴有坚定地语气。
除了语言交际模式之外,非语言交际模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也存在差异。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曾经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你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所以说,非语言交际模式在商务谈判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商务谈判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信仰体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会影响到谈判的成功与否。
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商务谈判,了解跨文化交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适当了解对方文化在商务谈判中,了解对方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同的文化在商务谈判中会有很多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中国人在商务谈判中,往往会先讲一些关于公司历史、实力等基本情况,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直奔主题。
再比如,在日本文化中,礼节十分重要,不能直接谈及敏感话题,而在美国文化中,谈到敏感话题反而能够建立起更亲密的合作关系。
二、掌握礼仪规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礼仪规则,了解这些规则可以让你在商务谈判中不会因为错误的礼仪而犯错。
比如,在日本文化中,入场时要向对方鞠躬,而在西方国家中,握手是非常基本的礼仪。
三、避免使用俚语和单词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使用俚语和难以理解的单词是至关重要的。
在不同的国家中,即使是同样的语言也可能有不同的习惯用语,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尽量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是明智的做法。
如果不能保证使用的单词会被对方正确理解,就应该避免使用它们。
四、尊重对方的观点在商务谈判中,尊重对方的观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国家的商业文化、价值观、信仰体系等都会影响到对商务谈判的看法,因此尊重对方的观点是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关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基于合作的前提下,尝试协商出一个更为满意的结果。
五、借助翻译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口头沟通往往难以避免,但即便你很懂对方讲的语言,也可能因为语言障碍,导致双方理解上的偏差。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使用翻译工具是必要的。
选择信誉好的翻译公司,与专业翻译人员合作,使用翻译工具来双向翻译,可以帮助你无障碍地进行商务谈判。
六、多加练习跨文化交际需要实际的实践经验。
如果你想在商务谈判中更胜一筹,就需要多加练习。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对策和建议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用中西方商务礼仪,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跨文 化意识,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其次,加强语言交流能力,避免因语言障 碍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再次,培养高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最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对策。中西方 商务礼仪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全球化背景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培养合作精神,以应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及其对国际商务合作的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 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针对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 仪习惯,尊重对方的差异,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提高沟通技巧。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和 理解对方的需求。采用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3、建立互信机制。在商务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结果与讨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商务人士往往注重关 系和情感的建立,而西方商务人士更具体业务和合同的签订。此外,中国式的热 情和谦虚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专业或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西方的直接和坦 率的交流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然而,这些差异并非绝对优劣之分。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中西方商务礼仪 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例如,中国式的热情和好客可以营造友好的合作氛围,有 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西方的直接和坦率的交流方式则可以提高沟通 效率,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
论中美商务谈判的跨文化交际

论中美商务谈判的跨文化交际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谈判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中美两国的商务往来尤为如此,贸易数额与日俱增。
而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不同的谈判风格,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谈判的命题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研究生院争端解决研究中心的主任和创始成员珍妮.M.布雷特致力于研究、讲学和咨询全球环境中的商务谈判策略,他认为无论何种商务谈判都存在三大广受研究的文化特征与谈判策略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2)平等主义与等级主义的文化价值观;3)沟通的低背景规范与高背景规范等,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跨文化谈判困惑的渊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而且还能走向协同。
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的文化,熟悉中美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探讨谈判差异的文化渊源,以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将有助于中方谈判者更好的了解自己,并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对方,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的产生或激化,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谈判策略,促进中美双方贸易往来,实现互惠,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他们之间的商业风格迥然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应掌握影响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及其在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本文从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入手,了解双方不同的谈判风格和差异的文化渊源,并分析跨文化交际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具体体现。
通过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宽容不同文化,谨守中立,从而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和摩擦,克服沟通障碍,以调适文化差异,引导谈判者跨越文化边界,达成增值交易,解决争端,维持关系,实现跨文化谈判的目的。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论中美商务谈判的跨文化交际AbstractNegotiator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need to employ different negotiating strategies. Cultural differences will certainly result in cultural conflict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it is key for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o lear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negotiating styles and use strategies which are adapt to them.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d analyses root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twodifferent negotiating styles. It is developed by three important part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d their roots; factors of culture that influence business negotiation; the embodi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recommendations for successful business negotiations.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需要运用不同的谈判方式和策略,而文化差异则必然会引起文化冲突。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交流日益频繁,商务谈判成为两国之间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
在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往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中美两国拥有着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和沟通方式,这些文化差异可能在谈判过程中产生障碍,影响谈判双方的沟通与理解。
中美商务谈判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贸易、投资、合作项目等诸多方面。
在这些谈判过程中,双方需要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对于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的来源、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典型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应对文化差异提供一些启示和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认识,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1.2 研究意义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研究这一现象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中美两国不同的商务文化背景,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过程的影响,为双方如何有效沟通和达成协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商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对文化差异现象的深入探讨也有助于为企业和个人在跨国商务活动中避免误解和冲突,提升跨文化沟通和谈判能力。
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中美商务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2. 正文2.1 文化差异的来源文化差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美两国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多个方面。
在历史上,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文化传统,这导致了在商务谈判中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中美两国的宗教信仰也存在巨大差异,如中国的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的不同,美国的基督教信仰等,这也会影响双方在谈判中的态度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
对策
论文导读::中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使两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也逐渐增多。
中国商务人士要自觉培养跨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谈判,跨文化,对策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使两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也逐渐增多。
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行为、心理等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明显文化背景的差异都是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功亏一篑。
一、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差异
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和低语境社会。
美国是个典型的低语境国家。
在这种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的。
因此美方谈判者习惯以明确、坦率、直接的方式交流,是非分明,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而且喜欢争辩。
但是这常使中方谈判人员感到美方的咄咄逼人,因为我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较为间接、婉转,而且奉行和气生财的原则,不喜争辩,尤其是在表达异议或拒绝时,碍于面子,往往不直接说“不”。
二、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差异
人们的交流方式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两种形式。
据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息。
一方面,美国商人在交谈中忌讳沉默。
这由于美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强调宣扬人性、主张个性解放对策,因此沉默是没有主见、缺少见识的表现,而且沉默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窘迫,认为这预示着要出现麻烦、有所隐瞒或拒绝。
而在我国,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适当保持沉默会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中国人提倡多听少说、三思而行,认为多言是破坏和睦,造成冲突的祸根,并把沉默作为说服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对美国商人来说,敢于正视对方,是诚实和正直的标志,是感兴趣的表现,而回避和谈话者的目光接触,则被看作不友好的表现中国。
但在中国恰恰相反,目光接触越少越是尊敬对方的表现,紧盯着对方是不礼貌的。
所以,我们在和美国商人进行交际的时候,要掌握目光接触的“度”的问题。
另外,美国人在谈判或交谈中,笑被看作高兴,而中国人有时会用笑表示无奈、不认可;美国人在说“no”时双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不知道、无能为力等,而同样表示上述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动作往往是摇头或摆手。
除此以外,中美非语言差异还有很多,还需要商务人士在实际锻炼中多加认知。
三、中美商务谈判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偏好抽象思维、分析型思维,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注重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先谈细节,后谈原则”,因此美国商人通常采用顺序决策方法,将价格、质量、交货时间、运输方式等问题逐项讨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
而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天人合一,偏好形象思维、综合型思维,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
因此中国人一般采用“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通盘决策方法,先就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直到最后才会在所有议题上做出让步,从而达成一揽子协议。
四、中美商务谈判迥异的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气度和作风,主要体现在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
“Time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是美国人的信条。
他们在谈生意时开门见山对策,没有寒暄,急于求成。
另外,美国商人极注重经济效益,常讲“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归生意),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花在与工作不相干的交谈或了解外国对手上的时间很少。
相反在看重人际关系的中国文化中,却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谈业务。
五、中美双方决策机制截然不同
不同的决策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美国社会极力推崇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存在是群体存在的前提,这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
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每个人都是单独地、直接地面对上帝,通过持之以恒的个人奋斗而获得新生。
反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认为个人就能很好地进行谈判,敢于承担责任被视为一种美德。
而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认为个体是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儒家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中心。
要达到“仁”,一个人必须和集体溶为一体。
因此谈判席上中国人的出席人数可能会高过美国的好几倍,以达到集思广益。
而且决策过程一般也比较长,为避免“枪打出头鸟”,谈判代表要一再交换意见,以求达成协调一致。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力差距型文化,人们比较看重地位的差别,商务谈判中缺乏自主权,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的决定通常由未参加谈判的上级做出。
这根源于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加强了个人对家族的依赖,等级观念很深。
而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
美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深深扎根于西方古老的商业文明。
商业经济中的契约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人人平等。
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独立宣言”把人人平等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体现。
这造就了美国人的强烈而突出的个体意识,谈判时往往由某个人全权负责谈判。
六、中美商务谈判中人情和法制观念的不同
因为欧美人大都信奉基督教,且多为基督教中的清教徒。
清教徒们自“五月花”号登岸之前,为了生存发展订立了大家必须遵守的契约。
因此美国人注重法律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
谈判前常常准备了详细的法律文件,在谈判时也常有律师参与,出现纠纷时更是借助法律的手段,世界上2/3的律师是美国人。
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所有条款,否则一旦有违反,就会遭到起诉。
而中国人秉承儒家礼教的“忍”的原则,着重于从人情上寻求解决办法。
遇事一般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奉行“买卖不成仁义在”,决不轻易上法庭。
因此,美国人手里的合同草本有上百页之厚,而中国人的却可能不到十页;美国人要求每一个条款在签约前都需经过严格推敲,而中国人则强调彼此间的信任。
如此的差异导致双方经常产生分歧。
美方常埋怨中方在合同签订后仍会提出一些合同中未规定的要求;而中方有时也会抱怨美方的合同过于繁复、细节过多,而且在执行合同时过于死板对策,遇到情况没有变通。
结语
要想减少或消除中美两国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一方面尊重和宽容不同文化,谨守中立。
国际商务谈判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谈判前了解对手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谈判时入乡随俗,宽容、接受对方文化,不妄加评论和指责,同样也不让对方评判自己的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克服文化障碍,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促使国际商务谈判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克服语言沟通障碍。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我方人员交流的难度。
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等,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实话跟你说),“I will do mybest”(我尽量)等。
为避免误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复述一遍,并询句对方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方的印象。
总之,谈判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中国顺利人世后,无疑将成为世界贸易的进出口大国。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中国商务人士要自觉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庞彦杰.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21期
2、姚风云.略论跨文化商务谈判差异及影响.商业经济.2009年第331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