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预防

合集下载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

❖ 2、化学消毒灭菌剂

常用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
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呼吸系统病变、头晕头痛
等不适.
❖ 3、麻醉废气
生物性因素
据研究: 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 等.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 尿、大便、汗、泪、母乳. 黏膜〔如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BV比率为0.1%
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 ❖ 洗手 ❖ 个人防护用物 ❖ 戴手套 ❖ 其他防护用品:眼罩、面罩、
帽子、隔离衣、鞋套 ❖ 锐器处理 ❖ 血渍处理 ❖ 血标本的处理 ❖ 医疗废物处理 ❖ 接种乙肝疫苗
心理和环境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
回工作 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
2、麻醉废气的管理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要防漏,全麻过程中 废气排放管道应通向室外或使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废气 ,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送新风 换气.
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3、高频电刀 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
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 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电 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并持续送 新风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医务人 员有害气体的吸入.
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术
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
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
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
传播的机率最高.
物理性因素
❖ 1、工作姿势

在负重、搬、抬病人等工作时极大导致了腰背痛的

手术室护理职业暴露

手术室护理职业暴露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
1、生物因素:主要为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

血液性病原体是最具危险的因素,其主要
传播途径为皮肤暴露或粘膜暴露,包括针刺伤、锐器伤、安瓿割伤。

因此,要加强职业防护宣传教育,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强调双向防护。

手术过程高度集中,小心谨慎,防止针刺伤,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如手术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立即脱去双手全部手套,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受压部位伤口冲洗后,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化学因素:主要为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品等。

要正确掌握各类化学消毒剂性能、
使用范围、浓度、作用时间、不良反应。

配置药物时戴口罩、戴手套,甚至护目镜。

正确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定期检测,防止管道漏气。

3、物理因素:X线辐射。

该类手术安排在有防X线辐射的独立手术间,术前穿好铅衣,佩
戴护目镜。

4、生理心理因素:工作强度大,生活不规律。

因此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注
意劳逸结合。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一、针刺伤常见原因1、护士徒手整理术后器械中的针头、刀片时被伤,手术后锐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2、保洁员回收医疗废物时被未盖紧的锐器盒内锐器所伤;使用不合格的纸质锐器盒,针头刺穿纸质锐器盒扎伤保洁员的手。

3、术中尖锐的镊子掉落排除扎伤护士的脚,手术室护士的拖鞋有孔未能遮盖足面。

4、护士注射时不小心扎在自己的手上。

5、护士注射时不小心扎在帮助婴儿摆体位护士的手上。

6、抽血后采血针头未拿稳,针头回弹到护士手上扎伤。

7、针炙针拔针时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

8、手术中、助产中缝合时扎到自己的手。

9、输液结束拔针时,未处理好针头,扎伤自己的手。

10、锐器盒过满,针头散落地上,保洁员整理时被扎伤。

二、针刺伤的预防措施1、注射、抽血、针炙拔针时拿筝针头,及时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内。

2、手术中将使用后的锐器单独放入治疗盘或治疗碗内,手术后手术者及时将锐器放入锐器盒,避免二次分拣;术后器械如果需要分拣针头、刀片等锐器时使用持针器或止血钳夹取,不能徒手拿取。

3、使用合格的锐器盒,针头无法针透的锐器盒。

4、手术室、产房等需要更换鞋的科室,在室内工作中穿能完全遮盖足面的鞋。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锐器盒实际容量达容积的3/4时及时更换。

7、避免手持锐器随意走动、双手回套针帽、徒手拆卸使用后的针头。

8、工作中尽量使用安全的工具,如针刺不破的手套,安全型留置针等。

三、皮肤、粘膜、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1、未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例手术时未戴眼罩,血液、体液喷溅到眼部。

2、未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例戴口罩时未完全遮住口鼻部。

3、未全程正确穿戴合适的个人防用品,例接触患者过程中脱口罩喝水。

4、未按正确程序脱防护用品。

四、皮肤、粘膜、呼吸道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疾病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全身 免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后:终身携带病毒;
进行性的攻击和破坏免疫细胞; 发生难于治疗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HIV/AIDS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针尖和其它锋利物品的损伤,对医疗 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包括:
护士、医生、实验室人员、房屋维护 人员、废物处理人员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3)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2 应用中)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中,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4)
■职业暴露 (切割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一、背景
• 在某种意义上讲,医院是各种病原体 集聚的场所,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 人们(病人、陪护、工作人员以及探 视者等)以不同方式排出病原体,也 会以各种各样的机会暴露于多种病原 体,导致带菌或者感染。
• SARS以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 防与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把我们曾经并 不十分关注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和防护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5)
■职业暴露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6)
■职业暴露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 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7)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3 应用后丢弃 前)
暴露在血源性病原体和其它感染物质中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大职业危险 ➢在美国,由于职业暴露每年有12,000医疗卫生工作者患乙型肝炎 *相对于中国,美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美国,有52例经证实的和154例可能的职业获得性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 例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它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地方,保证手术室的安全是
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手术室护理安全
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下面我们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
防范措施做一下总结。

一、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 感染传播风险:手术室是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地方,患者手术后的伤口和破损皮
肤容易受到感染。

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患者体液的污染,从而带
来感染传播的风险。

2. 医疗设备故障: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是支持手术进行的重要工具,设备故障可能
会导致手术的中断或失败,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

3. 职业暴露:手术室内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医护人员面临着感染病原
体的职业暴露风险。

4. 空气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手术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异味
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

5. 医疗废物管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否则容易对环境
和人体造成危害。

1. 严格的洗手消毒:手术室内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 医疗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
的正常使用。

3. 职业防护: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避免职业暴露。

4. 空气净化处理:手术室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应得到有效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手术室
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手术室是医院中专业性较强、密闭性较大的区域,医护人员在其中接触的患者的血液、切割器械等操作过程中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证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应对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事件。

应急预案一、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职业活动中,接触到具有潜在危险的生化、物理、化学等因素所产生的不良健康效应。

手术室职业暴露包括:手术切割伤、血液溅射伤、针刺伤等。

二、应急处理流程1. 发生职业暴露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执行以下操作:•迅速将受伤处及四周区域消毒•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并由主管医生进行伤口处理•保留伤口处理的证明材料,并向人事部门申请职业暴露认定•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血源学检查•针对伤口情况进行个性化防治处置,包括口服或局部涂抹药物、禁忌行动暂停或受限等2. 职业暴露认定流程:•血源学检查结果如存在感染风险,则进行休息治疗或隔离观察,并纳入疾病监测系统•人事部门对职业暴露进行审核,发放工伤证明,安排伤残评定•医院依法给予医护人员社保补贴、医疗补贴、生活补贴等保障•整合职业暴露信息,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预案三、预防措施为预防手术室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完善手术室物品管理制度:整理切割工具,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常识和措施的学习: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医疗废物处理技能,及时更换和消毒衣物、用具•强化职业暴露监测:医院可以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职业防护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职业暴露情况本应急预案旨在为手术室职业暴露事件的应对提供清晰的流程和细致的安排,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在平时预防工作方面,应该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贯彻,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特殊应用场合:1.新冠病毒防控期间的应急处理流程2.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申报流程的变化针对上述特殊情况,可以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条款和注意事项:1. 新冠病毒防控期间的应急处理流程特殊条款:•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尽可能减少换手套的次数。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护士作为医疗服务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了重要的职责。

然而,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职业接触的感染源、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手术过程中暴露和接触化学物质等,在其职业生涯中这些风险可能会带来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因此,护士需要针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和应对。

一、职业感染防范护士在工作中与各种感染源接触,如体液、血液、排泄物和呕吐物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为防止风险的发生,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配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护士处理以及与患者或可能携带传染病的人员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当处理患者呕吐、排泄物等时,特别需要穿戴手套。

当与患者接触液体、血液时,应穿戴防护服、水龙头衣、靴套等。

2.注重有序操作对于一些传染病患者,应注重先洗手然后再开始操作。

而在操作后要洗手,且要用肥皂。

洗手前、洗手后及操作后都应注意洗手,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加强消毒针对床铺、手术室等器材、设备也需要进行消毒消毒和清洁或使用一次性的器具。

在临床操作前,需要对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患者为病人在医院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二、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协同作业,需要面对共同的手术暴露危险,如操作尖锐器械、使用化学药品和外科手术烟雾等,因此需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1.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要穿戴好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外科帽、防护衣和靴套等防护装备,并确保防护装备覆盖面积充足,防止污染和接触感染。

2.加强好区域流程要通过严密的伺候,将手术室稳定在无菌状态。

手术前,消毒手术室、针对手术区域的液体、毛巾等工具都提到无菌状态并单独封装,手术过程中也需要及时更换无菌器械和工具,保证病患顺利的接受手术。

三、化学物品职业暴露的防范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护士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如麻醉药物和药品。

手术室护士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有危害性的物质或病原体,这种接触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威胁,这就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手术室物理性职业暴露主要来源于手术工作中易被忽略,长期接触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的一类职业暴露,根据暴露途径不同,将手术室职业暴露分为四类: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心理性职业暴露,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物理性职业暴露。

一、物理性职业暴露分类与危害1.锐器伤手术室护士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多,其次是刀、剪、钳刺伤、安瓿划伤、电刀灼伤等,被锐器伤后主要引起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疼痛、心理压力增大等。

2.负重伤长期站立,摆放体位、搬运病人及大型笨重仪器等造成负重过大引起腰背部疼痛甚至椎间盘突出及下肢静脉曲张;身体前倾引起的颈椎病等。

3.辐射伤术中X 线透视、手术造影等操作引起的机体组织代谢紊乱、功能失调、骨髓抑制、白血病以及癌症等。

4.噪音污染吸引器、电外科、呼吸机、麻醉报警器、心电监护等仪器、手术器械、车轮摩擦、层流系统运行声音所产生的噪音等,会使工作人员情绪紧张,机体内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还可以导致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另外较低的噪声会还引起厌烦情绪,较强烈的噪声就会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低,心慌烦躁、焦虑症,甚至可以导致听力损伤、听力丧失。

二、不同类型损伤的防护措施1.锐器伤(手术缝针)的防护措施(1)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推荐:不要对缝针进行矫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无针系统、电灼或钉合器。

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用针持或镊子。

(2)设置专门用于传递锐器的指定区域。

中间区域是事先指定的特定区域,方便医生和器械护士获取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在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无接触传递技术,以确保安全。

(3)尖锐物品的处理1 所有已使用过的一次性手术刀、缝合针、注射器针头等,需直接扔进专用的利器盒中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院感培训:手术室护理职业暴露与预防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如针、刀、剪)中,护士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手术室护士受到的伤害.
1.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1)皮肤粘膜损伤。

(2)无保护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等污染物,时间较长。

1.2物理因素(1)噪音。

(2)电器、激光、电离辐射。

(3)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

1.3化学因素(1)化学消毒剂。

(2)麻醉废气。

(3)其他废气的影响。

1.4细胞毒素类药物。

1.5生理、心理因素。

2.防护对策
2.1生物因素防护对策
2.1.1预防锐器刺伤规范操作规程,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术中在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等锐器,正确传递器械;安全处理针头。

2.1.2工作中应保护皮肤粘膜,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戴手套操作的习惯,以阻断传播途径。

2.2 物理因素防护对策
2.2.1噪音防护麻醉机、电钻等定期维修;吸引器、电钻、电锯等不用及时关闭;要求工作人员谈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2.2.2激光、电器、电离辐射使用防护使用激光仪器时要戴防护眼镜;使用c臂机或x线摄片时,穿铅衣、戴铅帽等,做好照射前的准备工作,照射时控制时间、控制距离,尽量减少照射次数,提高照射的有效率;妊娠期禁止与x射线接触。

2.2.3预防电灼伤、化学烧伤手术室仪器设备定专人管理,定期维修;使用各种仪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前检查仪器,确认功能完好方可使用;电极板用一次性极板;使用乙醇等易燃消毒剂,用量不可太多,防止浸湿敷料。

2.3化学因素防护对策
2.3.1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手术间空气消毒不宜用甲醛薰蒸;紫外线消毒时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时严禁入内。

在接触挥发性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要现配现用,合理使用。

2.3.2麻醉废气的管理麻醉机定期检测,防止管道漏气,在使用吸入性麻醉药时,采用高效低毒的麻醉剂,现配现用,添加麻醉剂时防止洒漏,全麻过程用二氧化碳吸附剂,管道连接紧密,防止漏气。

室内装有通风设备,麻醉机废气排气管连接到室外。

2.3.3其他废气预防手术使用电刀同时用吸引器吸,将用电刀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异味,用吸引器吸尽烟雾,室内安装空气调节装置,保持充足氧气,定时开窗通风。

2.4化学毒素类药物的防护①护士应严格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②在没有通风设备的病区,操作台应设在靠近排气扇的窗口,要定期对空气中药物浓度进行监测;③操作过程中手套一旦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④操作结束后脱去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并洗手;⑤应改进输液设备,以减少药物通过排气管污染空气;⑥配制化疗药物的注射器、碎安瓿应置于密闭的容器内,防止化疗药物蒸发而污染空气,并及时送焚烧炉焚烧。

2.5生理、心理因素防护对策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调整,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适当调整班次顺序,劳逸结合,与护士家庭成员多交流,多沟通,注重业务水平提高,以便能胜任本职工作,保持心理稳定与愉快。

3 手术室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
3.1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
3.1.1对108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发现,完全知道洗手程序的护生占33.33%;知道去除一次性手套后仍须洗手原因的占30.56%;而针对刺伤后感染哪些疾病的知晓率仅为11.11%;对于刺伤后应该如何处理的知晓率仅为16.67%。

造成此种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关于防
床实习进行职业防护培训非常必要。

3.1.2护士的紧张心理容易导致意外损伤手术室的专业性和动手操作性很强,工作模式与普通病房区别很大,护生到手术室实习面对的是各种种类的手术、繁杂的器械、复杂高端的仪器设备等。

因此,护生
进入手术室实习后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安、紧张,甚至是焦虑。

另外,自我防护知识的缺乏,导致操作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现象,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安剖割伤,传递器械时扎伤,回套注射器针头刺伤等。

如何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能掌握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并具有较强的防护意识和基本防护技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手术室护士工作时常暴露于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极高。

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护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月份院感试题
科室_____姓名_____分数_____1.职业暴露危害因素有哪些?
2.生物因素防护对策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