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合集下载

c15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

c15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

c15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
【原创版】
目录
1.轻集料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
2.C15 轻集料混凝土的含义
3.C15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4.C15 轻集料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
正文
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以轻砂、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材料,添加一定比例的轻骨料,如浮石、陶粒等,形成的一种新型混凝土。

它具有密度小、强度适中、保温性能好、吸音性能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C15 轻集料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为 C15 的轻集料混凝土。

根据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C15 表示混凝土的 1 天抗压强度为 15MPa。

C15 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原材料的种类和比例、水泥用量、水灰比等因素。

以一例 C15 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为例,其配合比为:轻砂 450kg/m,普通硅酸盐水泥 300kg/m,水 180kg/m,浮石或陶粒等轻骨料 350kg/m。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

C15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性能,如较低的密度,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适中的强度,能满足一般建筑工程的需求;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吸音性能,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

因此,C15 轻集料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如地面、墙体、屋面等部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C15 轻集料混凝土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

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凡是骨料粒径为5mm 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

粒径小于5mm ,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 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选择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结构种类(保温的,结构保温的或结构的)及使用条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和易性,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水量为净用水量与附加用水量两者之和;二是砂率为砂的体积占砂石总体积之比值;三是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应满足要求。

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之前应具备设计上规定的最大干表观密度和设计强度等资料,应了解配筋情况,施工条件及构件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一、水泥标号和用量用于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水泥标号应随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相应提高,用低标号水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水泥用量多。

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也不经济。

水泥标号的选用可按照1-1 资料确定。

不同强度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和用量1-1序号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用量(Kg/m3 )水泥标号1 < LC 5.0 200 32.52 LC7.5 200-2503 LC10 200-3204 LC15 250-3505 LC20 280-3806 LC25 330-4007 LC30 340-4508 LC40 420-500 42.59 LC50 410-53010 LC60 430-550注: 1 、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如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等)和普通型(如页岩陶粒、膨胀珍珠岩等)的粗骨料。

上限适用于碎石型(浮石、膨胀矿渣等)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CL7.5轻骨料砼配合比

CL7.5轻骨料砼配合比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
砼配合比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强度等级 抗渗等级 检测依据 试验室地址
烟建集团十分公司
CL7.5 /
砼种类 抗冻等级
特制品 /
JGJ51-2002 烟台市莱山工业园飞龙路
报告编号 检测编号 坍落度 送样日期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邮
砼配合比
每立方米各
水泥

陶粒

矿粉
粉煤灰 泵送剂
材料用量(kg) 340
720
166
225
/
/
/
重量配合比 养护方法
1 水胶比
2.12
0.49
砂率
(%)
0.66 坍落度 (mm)
/
/
/
7 天强度 (MPa)
28 天强度 (MPa)
标养 检测结论
0.66
40
100
8.8
11.2
1.依据 JGJ51-2002 标准设计计算 2 配比中用水量选取:细骨料采用干砂,未考虑砂中含 水率,粗骨料需预湿,未考虑吸水量 3 粗骨料粒型选择圆球型 4 未掺加减水剂及掺合料 5 粗骨料计算时采用堆积密度为 230kg/m3,细骨料为 1500kg/m3
批准:
校核:
报告:

测单位:(盖章)
1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签发日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材料名称
生产单位、产地

品种、等级、规格
料 主要技术指标 实测结果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一篇: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引言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水和轻骨料组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轻质、抗震、隔热等优点。

配合比设计是轻骨料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材料准备2.1 水泥: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保证水泥的质量。

2.2 水:使用清洁、无杂质的饮用水,控制水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2.3 轻骨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发泡蛭石等。

3. 配合比设计3.1 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结构要求,计算出所需水泥的用量。

3.2 确定水用量: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的含水量,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适量调整水的用量。

3.3 确定轻骨料用量: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含量,计算出所需轻骨料的用量。

3.4 确定混凝土总质量:将水泥、水和轻骨料的质量相加,得到混凝土的总质量。

3.5 确定水灰比:计算出混凝土的水灰比,以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3.6 根据需要添加掺合料和外加剂:根据具体要求,在配合比中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如矿粉、粉煤灰、减水剂等。

4. 施工控制4.1 混合物的搅拌: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将水泥、水和轻骨料充分混合,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4.2 浇注与养护: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倒入模具中,注意控制浇注速度和震动力度,以避免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浇注后,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润环境,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5. 结论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可以制备出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轻骨料混凝土。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和使用效果。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第二篇: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引言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轻质、保温、隔音等优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1. 材料要求
1.1 轻骨料:使用粒径小于10mm的珍珠岩、膨胀珍珠岩或轻烧砖等轻骨料。

1.2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1.3 砂:细度模数应在
2.2-
3.0之间,粒径应小于5mm。

1.4 水:纯净自来水。

2. 配合比设计
2.1 坍落度:控制在120-150mm之间。

2.2 水灰比:根据强度要求和施工性能,控制在0.4-0.5。

2.3 骨料用量:根据设计强度和材料性能,控制在1100-1400kg/m³之间。

2.4 水泥用量:控制在200-400kg/m³之间,按比例控制水灰比。

2.5 砂用量:控制在150-200kg/m³之间,按比例控制水灰比。

3. 施工注意事项
3.1 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

3.2 浇筑后,用振动棒震实,保证密实性。

3.3 施工时,积极采取隔板、支撑等措施,防止侧面失效。

3.4 在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早期龟裂。

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

2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1)水胶比(W/B )≤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 max ≤25mm,采用15~25mm 和5~15mm 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

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

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σ645.1,,+k cu o cu f f >式中:o cu f ,——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

(2)耐久性设计的要求1)处于常规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耐久性要求B W /≤%3.3883.5⎪⎭⎫ ⎝⎛+⨯t a C式中:W/B——水胶比;C——钢筋保护层厚度(cm);a——碳化区分系数,室内1.7,室外1.0;t——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①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让我们对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全面的评估。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混凝土,以其低密度、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较高的强度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混凝土工程中,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比例关系,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比例需要合理搭配,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乚c5.0轻骨料混凝土来说,其配合比尤为重要,需要在保证轻质的同时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因此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内容,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构成乚c5.0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组成。

其中,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起着连接骨料的作用,而骨料则是混凝土的主要承载材料,水则是调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掺合料则可用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2.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在配合比设计中,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轻质性能和一定的强度指标。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按照设计强度、抗渗性能、耐久性等指标来确定水灰比、骨料用量、掺合料比例等参数,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可获得性和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

3.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素乚c5.0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所用水泥品种、水泥的用量、骨料的种类和粒径、水灰比、掺合料种类和用量等。

4. 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针对乚c5.0轻骨料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合理、经济、适用、通用和可操作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等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回顾:通过对乚c5.0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对于保证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正文:1. 引言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以轻质骨料为主要配料,并通过掺入适量胶凝材料而形成的混凝土。

本文将介绍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2. 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的骨料选择十分重要,常用的轻骨料包括泡沫玻璃颗粒、膨胀黏土颗粒以及发泡陶粒等。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当的轻骨料进行配比。

3. 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础,其计算公式为:水灰比 = (骨料含水率 + 吸水量)/ 水泥含水量4. 骨料用量计算根据工程的要求和轻骨料的特性,计算轻骨料的用量。

骨料用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拌合时的坍落度和骨料的体积。

5. 水泥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计算水泥的用量。

6. 砂浆配合比计算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等级,计算出砂浆的配合比。

砂浆配合比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控制因素分析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工程要求,分析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

控制因素包括配比、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等。

8. 施工注意事项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施工要求,总结出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包括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等。

9. 结论本文介绍了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计算,可以获得理想的轻骨料混凝土性能。

附件:1. 骨料测试报告2. 水泥测试报告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指由水泥、砂、骨料和适量水拌合而成的石质材料。

2. 骨料:指用于混凝土中的颗粒状材料,可以是砂、石子等。

二:正文:1. 引言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材料,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轻质骨料进行配制,从而使混凝土具有较低的自重和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2. 骨料选择轻骨料混凝土的骨料选择是配合比计算的首要步骤。

常见的轻骨料包括膨胀陶粒、泡沫玻璃颗粒和聚苯颗粒等。

根据工程需求和骨料的物理性能选择适当的轻骨料。

3. 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注:目前并没有计算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准确方法,也就是没有水胶比计算公式,轻骨料砼的水泥用量、净用水量都是从表中选取,初步计算出配比后,通过试配得到目标强度等级的配比。

主要原因为:轻骨料强度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但目前尚无广泛适用的水胶比-胶材强度-轻骨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模型,故无法预算混凝土强度。

一、基本要求
1轻骨料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为十四个等级,如表4.1.3所示
2轻骨料混凝土根据其用途可按表4.1.4 分为三大类。

3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1采用
表中值乘以系数0.80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

混凝土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5.1.2-1)
式中,f cu,o—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配配制强度,MPa;
f
—轻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cu,k
σ—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当无统计资料时,强度标准差可按表5.1.3取值。

表5.1.3 标准差σ值 (MPa)
4 按表5.2.1条选择水泥用量;
3
注:1.表中横线以上为采用32.5级水泥时水泥用量值;横线以下为采用42.5级水泥时的水泥用量值;
2.表中下限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上限值适用于碎石型轻粗骨料和全轻混凝土;
3.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注:1.严寒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低于-15℃者,寒冷地区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处于-5~-15℃者;
2.水泥用量不包括掺和料;
3.寒冷和严寒地区用的轻骨料混凝土应掺入引气剂,其含气量宜为5%~8%。

5轻骨料混凝上的净用水量根据稠度(坍落度或维勃稠度)和施工要求,可按表5.2.3选用。

注:1.表中值适用于圆球型和普通型轻粗骨料,对碎石型轻粗骨料,宜增加10kg 左右的用水量;
2.掺加外加剂时,宜按其减水率适当减少用水量,并按施工稠度要求进行调整;
3.表中值适用于砂轻混凝土;若采用轻砂时,宜取轻砂lh 吸水率为附加水量;若无轻砂吸水率数据时,可适当增加用水量,并按施工稠度要求进行调整
6轻骨料混凝土的砂率可按表5.2.4选用。

表中数值为绝对体积砂率。

注:1.当混合使用普通砂和轻砂作细骨料时,砂率宜取中间值,宜按普通砂和轻砂的混合比例进行插入计算:
2.当采用圆球型轻粗骨料时,砂率宜取表中值下限;采用碎石型时,则宜取上限。

7 按下列公式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5.3.3-1 5.3.3-2 5.3.3-3
5.3.3-4
式中,V 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绝对体积,m3;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s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c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净用水量,kg;
wn
S
—密实体积砂率,%;
p
V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体积,m3;
a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用量,kg;
a
ρ
—水泥的表观密度,kg/m3,可取2900~3100kg/m3;
c
ρ
—水的表观密度,kg/m3,1000kg/m3;
w
ρ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采用普通砂时,可取2650kg/m3,采用轻砂时,为
s
轻砂的颗粒表观密度,kg/m3;
ρ
—轻粗骨料颗粒的表观密度,kg/m3。

ap
8 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按下式计算总用水量:
5.3.3-5附加水量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 5.3.4 条的规定。

9 按下式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当其误差大于2%,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

5.3.3-6
5.3.4 根据粗骨料的预湿处理方法和细骨料的品种,附加水量宜按表5.3.4所列公式计算。

注:1.ωa、ωs分别为粗、细骨料的吸水率;
2.当轻骨料含水时,必须在附加水量中扣除自然含水量。

5.3.7 配合比的调整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以计算的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再选取与之相差±10%的相邻两个水泥用量,用水量不变,砂率相应适当增减,分别按三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拌和物。

测定拌和物的稠度,
调整用水量,以达到要求的稠度为止;
2 按校正后的三个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和振实湿表观密度,制作确定混凝上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块,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
3 标准养护28d 后,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表观密度。

最后,以既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制强度和干表观密度又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配合比作为选定的配合比:
4 对选定配合比进行质量校正。

其方法是先按公式(5.3.6-1)计算出轻骨料混凝土的计算湿表观密度,然后再与拌和物的实测振实湿表观密度相比,按公式(5.3.6-2)计算校正系数:
5.3.6-1
5.3.6-2
式中,η—校正系数;
ρ
c0
—按配比各组成材料计算的湿表观密度,kg/m3;
ρ
cc
—混凝土拌合物的实测震实湿表观密度,kg/m3;
m
a
、m s、m f、m wt—分别为配合比计算所得的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粉煤灰用量和总用水量,kg/m3。

5 选定配合比中的各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即为最终的配合比设计值。

例题[2]某批量生产的预制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墙板,设计强度为LC20级,密度等级为1600kg/m3,坍落度要求为30~50mm,粉煤灰陶粒最大粒径为15mm,细骨料为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2.7~3.0,请设计轻混凝土配合比。

粗骨料已预湿。


1)轻粗骨料的干表观密度为1250kg/m3,筒压强度为4.0MPa,1h的吸水率为16%,天然砂的密度为2600kg/m3;强度标准差σ=5.0MPa。

2)决定基本参数:
①配制强度按式(5.1.2-1)计算:
=20+1.645×5=28.225MPa
②由表5.2.1选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表观密度3100kg/m3;
③每立方米水泥用量,查表5.2.1定为330kg;
④每立方米混凝土净用水量,查表5.2.3,定为185kg。

⑤砂率,查表5.2.4,取中间值35%。

3)计算,按式(5.3.3-1)及式(5.3.3-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体积及用量,按式(5.3.3-3)及式(5.3.3-4)计算每立方米中陶粒的体积和用量:
3
0.248×2600=644.8kg
3
0.4605×1250=575.6kg
参考文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2] 李立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第三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72-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