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再生骨料

(一)分类和规格 再生细骨料按性能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按细度模 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 再生细骨料的级配一般较差,容易形成单一粒级,所以, 如经检验,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合格,可以采用人工掺 配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再生细骨料经检验合格后,可 以使用。
微粉含量:再生细骨料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25176-2010
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参加起草单位: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同 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建建材工业有限公 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邯郸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北京 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邯郸 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瑞科尔建筑材料( 青岛)有限公司、青岛信达荣昌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 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 究院、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工程 技术中心、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北京波森特岩土工 程有限公司
天然石子的要求
≥C60 含泥量,% 泥块含量,% 针片状颗粒含量,% 硫化物含量,% ≤ ≤ ≤ 0.5 0.2 8 C55~C30 1.0 0.5 15 ≤1.0 ≤C25 2.0 0.7 25
三、《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25178-2010主要内容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由建(构)筑废物中的混凝土、砂浆、 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用于配制混凝土和砂浆的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 粒。
(二)主要技术要求
项 目 Ⅰ类 >2450 <47 Ⅱ类 >2350 <50 Ⅲ类 >2250 <53 表观密度,kg/m3 空隙率,%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目次前言 (II)1范畴 (1)2规范性引用文献 (1)3术语 (1)4符号 (2)5材料 (3)5.1胶凝材料 (3)5.2骨料 (3)5.3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 (4)5.4外加剂 (4)6配合比设计基本规定 (4)6.1性能规定 (4)6.2试配强度 (4)7配合比计算 (5)7.1水胶比 (5)7.2用水量 (5)7.3砂率 (5)7.4粗细骨料用量 (6)7.5配合比的试配、调节与拟定 (7)8制备和运输 (7)9质量验收 (7)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范畴本文献规定了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质量验收。
本文献合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普通构筑物所采用的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献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合用于本文献;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涉及全部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ft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8075 混凝土外加剂GB 12958 复合硅酸盐水泥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则GB 50204 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6 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规范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办法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实验办法原则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办法原则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久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办法原则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实验规范JC 473 混凝土泵送剂JC 474 混凝土防水剂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JC 476 混凝土膨胀剂JC 500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原则及检查办法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63 混凝土拌和用水原则3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献。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公 式(5.1.1-2)中的fce值可按下式计算:
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
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 也可按表5.1.1-2选用(增加);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32.5 42.5 52.5 1.12 1.16 1.10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 指水泥混凝土) 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 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 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 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 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2 术语、符号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S1 S2 S3 S4 S5 坍落度(mm) 10~40 50~90 100~150 160~210 ≥220
2 术语、符号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 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 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 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 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及计算⽅法混凝⼟是⼀种建筑材料,⽽混凝⼟的质量往往就决定了建筑的使⽤寿命及质量,如何把握好混凝⼟的质量?混凝⼟配合⽐就是控制混凝⼟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配合⽐就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泥,砂和⽯)的⽐例关系,下⾯为⼤家介绍⼀下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计算⽅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并不是⼏种简单的数字⽐例,混凝⼟配合⽐不但要满⾜建筑必要的强度,还要使混凝⼟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等,以及配合⽐的经济性。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应满⾜⼀下要求: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混凝⼟配合⽐设计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计算、基准配合⽐的确定,实验配合⽐确定和施⼯配合⽐的确定。
通过这⼀系列的⼯作,从⽽选择混凝⼟各组分的最佳配合⽐例。
混凝⼟配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满⾜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配合⽐设计的⾸要任务。
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配合⽐设计符合这⼀要求,必须掌握配合⽐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材料的质量波动、⽣产⽔平、施⼯⽔平等因素,正确掌握⾼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
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强度,在实际⽣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产强度符合《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设计应满⾜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施⼯和易性的要求根据⼯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离析和泌⽔,易于浇筑和抹⾯。
满⾜耐久性要求混凝⼟配合⽐的设计不仅要满⾜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桥梁,处于⽔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 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组成主要包括胶凝材料(水泥、矿渣等)、骨料(粗骨料、细骨料等)、水和外加剂等。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养护,以获得具有所需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等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是根据工程结构的要求,结合强度试验、耐久性试验、施工工艺要求等因素,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的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2.1 确定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结构、使用要求和设计标准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常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C15、C20、C25等,数字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2.2 确定最大骨料粒径根据混凝土的构造要求和施工工艺,确定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
最大骨料粒径的选择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工作性能等要求。
2.3 选择胶凝材料种类和用量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胶凝材料(水泥、矿渣等)种类和用量。
胶凝材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收缩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2.4 确定骨料种类和用量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可获得性,选择合适的骨料(粗骨料、细骨料等)种类和用量。
骨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2.5 确定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水胶比的选择应满足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求和使用要求。
3. 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3.1 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是一种基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方法。
根据工程结构和强度等级要求,经验性地选择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修正。
3.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试验数据,建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与配合比之间的统计关系,来进行配合比设计。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规程-2023最新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材料 (5)3.3设计 (7)3.4结构构件 (9)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1)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4)6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15)6.1抗渗性 (15)6.2抗氯盐侵蚀性 (15)6.3抗冻融性 (17)7低层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结构 (19)7.1一般规定 (19)7.2构造措施 (19)8多层和高层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 (20)8.1一般规定 (20)8.2抗震措施 (21)8.3再生骨料混凝土保护层 (23)9制备与运输 (24)9.1一般规定 (24)9.2原材料 (24)9.3制备 (25)9.4运输 (26)10施工与验收 (27)10.1一般规定 (27)10.2质量控制 (27)10.3混凝土输送 (28)10.4施工 (28)10.5养护 (28)10.6质量检查 (28)10.7验收 (29)本规程用词说明 (30)1总则1.0.1为规范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掺用再生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本标准指掺用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简称再生骨料混凝土。
2.1.2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加工而成,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大于 4.75mm的颗粒。
2.1.3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加工而成,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不大于 4.75mm的颗粒。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96 建筑与装饰2023年11月下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宋天霸四川钟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1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体量最大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产生了很多破旧废弃的混凝土,造成占地、消耗、污染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破旧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对比原生骨料、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再生骨料、混凝土经过一定科学的加工、设计,搭配掺和料、外加剂等,可以满足一般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仅解决建筑垃圾污染、占地、消耗等问题,同时减少天然砂石料的开采,节约资源,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
关键词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Mix RatioSong Tian-baSichuan Zhongm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hengdu 610031, Sichu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renewable resources receive people’s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concern, concrete is the largest material in moder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long with the time, there are a lot of old and abandoned concrete, resulting in area occupying, 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other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recycled aggregate of old and discarded concrete and the mix ratio design of recycled concrete, discarded concrete is recycled to regenerate concrete,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primary aggregate and concrete are compared, recycled aggregate and concrete through certain scientific processing and design, in combination with admixtures and additives, can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gener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which can not only solve the construction waste pollution, area occupation, consumption and other problems, but also reduce the mining of natural sand and stone materials, save resources, reduce project cost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aggregate; recycled concrete引言 近年来市政、水利、道路等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的合理处治成为政府、人民关注的问题;日本和欧美由于资源、环境等因素限制,很早就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在再生混凝土应用方面比较成熟;我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全国各地发展不均衡。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实验方案

(2) 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 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 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 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 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低于 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 平。 (3) 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 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进 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完成。 (4) 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 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测量精确至1mm,结果表达修 约至5mm)。 (5) 坍落度筒提离后,如发生试体崩塌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 样进行测定。如第二次仍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拌合物和易性不好, 应予记录备查。 (6) 观察坍落度后混凝土拌合物试体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并与标准混 凝土试件进行对比。 粘聚性 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合物椎体侧面轻轻敲打,如果椎体逐 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椎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 即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 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椎体部分的 拌合物也因失浆而骨料为外露,则表明此拌合物保水性不好。如无这种 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三、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精度不低于±2%,试验时有试件最大荷载选择压力 机量程。使试件破坏时的荷载位于全量程的20%~80%范围内);振 动台〔频率(50±3)Hz,空载振幅约为0.5mm〕;搅拌机、试模、捣 棒、抹刀等。 2、抗压强度测定步骤: 取第二组的10个混凝土试件依次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具体步 骤如下: 1)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后尽快试验。将试件擦拭干净,测量其尺寸 (精确至1mm),据此计算出试件的受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 寸之差不超过1mm,则按公称尺寸计算。 2)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与成型面垂 直。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其接触均 匀。 3)加荷时应连续而均匀,加荷速度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 时,取(0.3~0.5)MPa/s;高于或等于C30时,取(0.5~0.8) 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 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N)。 3、结果评定: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MPa,精确至0.01MPa):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F——破坏荷载,N; A——试件受压面积,mm2。 2)计算每个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与C25的标准试块进行性 能对比。 3)得出哪种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与标准试块的性能最为接近。 4)分析具体原因,并进行深入探究。 四、混凝土抗折(抗弯实验)强度试验 (1)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机 50-300KN抗折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 式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I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符号 (2)5 材料 (3)5.1 胶凝材料 (3)5.2 骨料 (3)5.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 (4)5.4 外加剂 (4)6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4)6.1 性能要求 (4)6.2 试配强度 (4)7 配合比计算 (5)7.1 水胶比 (5)7.2 用水量 (5)7.3 砂率 (6)7.4 粗细骨料用量 (6)7.5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7)8 制备和运输 (7)9 质量验收 (7)I I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质量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8075 混凝土外加剂GB 12958 复合硅酸盐水泥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 208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4902 预拌混凝土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范JC 473 混凝土泵送剂JC 474 混凝土防水剂JC 475 混凝土防冻剂JC 476 混凝土膨胀剂JC 500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再生混凝土粗骨料recycled concrete coarse 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加工而成,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来源:GB/T 25177-2010,3.1,有修改]3.2再生碎砖粗骨料recycled brick coarse 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砖瓦加工而成,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3.3混合型再生粗骨料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由建(构)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石、砖瓦等加工而成,主要成分为未粘结旧砂浆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粘结旧砂浆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再生碎砖粗骨料等,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来源:JGJ/T 240-2011,2.1.1,有修改]3.4天然粗骨料natural coarse aggregat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3.5混合粗骨料mixed coarse aggregate由混合型再生粗骨料部分取代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天然粗骨料后,主要成分为天然粗骨料和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3.6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掺用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所配制的混凝土。
[来源:JGJ/T 240-2011,2.1.3,有修改]3.7折减系数reduction coefficient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水胶比的比值,其值为小于等于1的常数。
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总的用水量(kg/m3);wtm—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净用水量(kg/m3);wm—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混合型再生粗骨料1h吸水量(kg/m3);wa2m—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天然粗骨料用量(kg/m3);NCAm—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用量(kg/m3);MRCAW B—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净水胶比(不考虑混合粗骨料1h吸水率);/netρ—天然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NCAρ—混合型再生粗骨料饱和面干密度(kg/m3);MRCA5 材料5.1 胶凝材料5.1.1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GB 175、GB 1344、JC 500、GB 12958等的要求。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1.2 配制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可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且粉煤灰应符合GB/T 1596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应符合GB/T 18046的规定,硅灰应符合GB/T 18736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通过充分试验进行验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后再使用。
5.1.3 水泥、矿物掺合料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复检的项目及复检批量的划分应按上述质量标准的规定执行。
5.2 骨料5.2.1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所用天然骨料应符合以下规定:a)天然粗、细骨料符合JGJ 52的要求;b)天然骨料进场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JGJ 52的规定按批进行复检。
5.2.2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所用混合粗骨料应符合以下规定:a)混合型再生粗骨料进场时具有质量证明文件,除颗粒级配满足GB/T 14685的要求外,吸水率、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空隙率满足表1中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的要求;b)混合型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粗骨料配制的混合粗骨料在投产使用前,对混合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吸水率、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表观密度、空隙率进行检测;c)配制C30及以上强度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时,除颗粒级配满足GB/T 14685的要求外,吸水率、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表观密度、空隙率应满足表1中混合粗骨料的要求;d)检验方法按GB/T 14685执行。
表1混合型再生粗骨料和混合粗骨料质量要求表1混合型再生粗骨料和混合粗骨料质量要求(续)345.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要求。
不应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不宜用海水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5.4 外加剂5.4.1 所用的外加剂应符合GB 8075、JC 473、JC 474、JC 475、JC 476的要求。
5.4.2 外加剂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
对进场外加剂应按批进行复检,复检项目应符合GB 50119等国家标准的规定,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6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6.1 性能要求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拌和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GB/T 50080、GB/T 50081和GB/T 50082的规定。
6.2 试配强度6.2.1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不宜配制C40以上强度混凝土。
6.2.2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试配强度根据式(1)确定:,0, 1.645cu cu k f f σ≥+ (1) 式中:,0cu f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试配抗压强度(MPa );,cu k f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强度等级)(MPa ); σ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
56.2.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应根据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
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
当无统计资料时,抗压强度标准差可参考表2取值,在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的来源复杂或者不清楚其来源时,应适当增大标准差。
表2 抗压强度标准差7 配合比计算 7.1 水胶比7.1.1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水胶比根据式(2)计算:,00.9/a bnet cu a b bf W B f f ααα=+ (2)式中:/net W B —混凝土净水胶比(不考虑混合粗骨料1h 吸水率);a α,b α—回归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JGJ 55的规定取值;b f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M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JGJ 55的规定取值;7.1.2 式2中“0.9”为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净水胶比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水胶比的折减系数。
配制C30及C30强度以上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时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不宜大于30%,并且砖含量在粗骨料总量中的体积占比不宜大于15%;若经试验验证当取代率大于30%,或砖含量在粗骨料中的体积占比大于15%时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则可适当增加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
6.1.3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符合JGJ 55的规定。
7.2 用水量7.2.1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分为净用水量和附加用水量两部分。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在配制混凝土前采用预浸泡法处理时,可不考虑附加用水量。
确定净用水量取值时,可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查阅JGJ 55相应表格确定单位立方米混凝土参考用水量。
7.2.2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在配制混凝土前未采用预浸泡法处理时则需考虑附加用水量。
混合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总用水量根据式(3)计算:0wt w wa m m m =+ (3) 式中:wt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总的用水量(kg/m 3);6 0w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净用水量(kg/m 3);wa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混合型再生粗骨料1h 吸水量(kg/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