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合集下载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系数 碎石砼 卵石砼
αa
αb
0.53
0.20
0.49
0.13
水胶比限值
根据混凝土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条 件,考虑其满足耐久性要求所必要的水 胶比,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混凝 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福建地区相关的环境等级
最大 水胶 比
0.60
最低 强度 等级


1、 试配时应采用与工程现场相同的原 材料和搅拌方法,且每盘最小搅拌量 不少于搅拌机额定量的25%; 2、按理论配合比试拌,并根据拌合物性 能作出调整(保证水胶比不变,调整 用水量或砂率),使混凝土拌合物性 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得出强度试 验用的试拌配合比;
3、应采用三个水胶比进行试配,水胶比在试拌配 合比基础上±0.05,用水量相同,砂率可相应增 减1%; (A) 试拌配合比(B) (C) W/B+0.05 W/B W/B-0.05 w w w βs+1% βs βs-1%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 减少拌合用水量,水泥浆变稠,水泥浆 的粘聚力增大,使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 而流动性变小。增加用水量则情况相反。 当混凝土加水过少时,即水胶比过低, 不仅流动性太小,粘聚性也因混凝土发 涩而变差,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 密实。


加水过多,水灰比过大,水泥浆过稀, 这时拌合物虽流动性大,但将产生严重 的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并且严重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绝不可以单纯以加水的方法来增加流动 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条件 下,以增加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合 物的流动性。
1、fb 为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 或按式5.1.3计算 fb=γf · s·ce γ f γf 、γs分别为粉煤灰和矿渣粉影响系数,按 表5.1.3选用 2、 fce为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或富余系数乘 以水泥抗压强度标准值 ,富余系数按表 5.1.4选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样能达到抗渗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效果,只需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 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胶砂抗压强度(MPa )。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选用(增加);——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32.5 42.5 52.51.12 1.16 1.10 a b a b b f f ααs ce fγ• 2.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 3.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水泥不大于55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大于600kg/m3)7.3.4 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据表7.3.3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

7.3.5 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混凝土的重复试验,每盘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7.3.6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宜采用标准试件通过试验测定;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7.4.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2.砂率宜为35%~45%; • 3.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删除内容)• 如果胶凝材料用量太少,水胶比大则浆体太稀,黏度不足,混凝土容易离析,水胶比小则浆体不足,混凝土中骨料量相对过多,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泵送。

7.4.4 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T t —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 •T p —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 •ΔT —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损失值(mm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30
10 65 55
20
10 55 45
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水胶比 最大掺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 时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0.40 >0.40 ≤0.40 >0.40 ---------------≤0.40 >0.40 35 25 55 45 20 20 10 55 45 采用普通硅酸盐 水泥时 30 20 45 35 10 10 10 45 35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
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 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 指水泥混凝土) 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
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2 术语、符号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 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 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 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 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 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 产生的混凝土。)
(2)粗集料的品种 碎石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 泥石的粘结强度较高; 卵石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石 的粘结强度较低。 在水泥石强度及其它条件相同时,碎石混凝 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
(3)养护条件 在保证足够湿度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泥凝 结硬化 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低温时水泥混凝土硬化比较缓慢,当温度低 至0℃以下时,硬化不但停止,且具有冰冻 破坏的危险;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2 术语、符号
fb —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m0(—k计g)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 γf—粉煤灰影响系数; γ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Pt—压六值个(试M件Pa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ΔT—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
45
3510
10
10
55
45
45
35
3 基本规定(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 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 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 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0.40
55
45
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水胶比
≤0.40 >0.40 ≤0.40 >0.40 ---------------≤0.40 >0.40
最大掺量(%)
采用硅酸盐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

水泥时
35
30
25
20
55
45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 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最大水 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 胶比
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的限制。
(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 0.60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 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
- Ⅲ- C Ⅲ- D Ⅲ- E Ⅲ- F
除冰盐等其他氯
-
化物环境
- Ⅳ- C Ⅳ- D Ⅳ- E -
化学腐蚀环境
-
- Ⅴ- C Ⅴ- D Ⅴ- E -
注:对于无钢筋的素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见3.4.4条规定 3.0.4 (最小胶凝材料)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 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 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 (修定前的规定):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
S2
50~90
S3
100~150
S4
160~210
S5
≥220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 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 100mm。)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 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 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 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 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代替水 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 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m0—计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kg); γf—粉煤灰影响系数; γ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Pt—六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
S2
50~90
S3
100~150
S4
160~210
S5
≥220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 凝土。
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 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有关胶凝材料用量条款 表B.1.1 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最小用水量 (kg/m³)
最大用水量 (kg/m³)
C25
0.60
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最大含量。 ·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硬化后混凝土中氯
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 表3.0.6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与控制
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 表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5 (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 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 规定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能。 ·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是通过试验确定的,在本规程配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 量百分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

完美WORD 格式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试验室:××××××有限公司试验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LH/W ·B 008-2011第A 版 第1次修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第64页 共 页颁布日期 : 2011年10月20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 且须用维勃稠度(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等级 维勃稠度(s )V0 ≥31V1 30~21V2 20~11V3 10~6V4 5~3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 ~90mm 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 ~150mm 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 的混凝土。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S2 50~90S3 100~150S4 160~210S5 ≥220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1_J6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1_J64-2011

3 基本规定(修订前的规定)
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素砼 钢砼 预砼 最小水泥用量 素砼 钢砼 预砼
一 二a
二b 三
—— 0.70
0.55 0.50
0.65 0.60 0.60 0.60
0.55 0.55 Leabharlann .50 0.50200 225
250 300
260 280
280 300
300 300
300 300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 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 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 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 质量比。(代替水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2 术语、符号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 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 缝的结构混凝土。 •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 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
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 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 产生的混凝土。)
2 术语、符号
3 基本规定(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 合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 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 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 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 按环境条件影响氯离子引起钢锈的程度简明地分 为四类,并规定了各类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中氯 离子最大含量。 • 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的方法,与测试 硬化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方法相比,时间大大缩 短,有利于配合比设计和控制。 • 表3.0.6中的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的百分比,与控制氯离子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用量的百分比相比,偏于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
试验室:×××
—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 胶砂抗压强度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胶砂抗压强度(MPa )。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
选用(增加);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32.5 42.5 52.5
1.12 1.16 1.10 a b a b b f f ααs ce f
γ
• 2.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
25%~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
• 3.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水泥不大于55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大于
600kg/m3)
7.3.4 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依
据表7.3.3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
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

7.3.5 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混凝土的重复
试验,每盘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配制强
度。

7.3.6 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宜采用标准试件通过试验测定;使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
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7.4.3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 •
2.砂率宜为35%~45%; • 3.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0;(删除内
容)
• 如果胶凝材料用量太少,水胶比大则浆体太稀,黏度不足,混凝土容易离析,水
胶比小则浆体不足,混凝土中骨料量相对过多,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泵送。

7.4.4 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应按下式计算:


T t —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 •
T p —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 •
ΔT —试验测得的预计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损失值(mm )。

• 泵送混凝土出机到泵送时间段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在30mm/h 以内比较好。

7.5.2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水泥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3d 和7d 水化
热应符合标准规定;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矿物掺合料,
t p T T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