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合集下载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及施工条件,本着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济合理、易于施工的原则进行配比设计。

2、设计要求:强度等级30 MPa ;目标坍落度30-50 mm。

3、该配比拟使用部位:预制小方桩二、设计要求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3、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三、材料情况:1、砂:采用山东临沂中砂,细度模数2.98,表观密度2510 kg/m3。

2、碎石:采用连云港丹霞采石厂5-31.5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2561kg/m3。

3、水泥:采用连云港东海中联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4、水:采用当地饮用水。

5、外加剂:JC-7早强高效减水剂。

四、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o≥f cu..k+1.645σ取σ=5f cu.0≥30+1.645×5=38.2MPa2、确定水灰比:①无历史统计数据,水泥的强度f ce选用42.5MPa②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42. 5/(38.2+0.46×0.07×42.5)=0.49③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中查表,允许钢筋砼最大水灰比0.60,满足要求。

3、确定用水量:根据碎石最大粒径及要求的目标坍落度,参照有关规范经试拌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为190kg,添加外加剂时减水率按15%计算,混凝土用水量按公式:m wa=m wo(1-β)= 162kg。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 co=m wo/(W/C)=162/0.49=331㎏按耐久性校核单位水泥用量根据砼所处的环境,依照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中钢筋砼最小水泥用量为280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

三、组成材料1、水泥:P.042.5,28d抗压强度47MPa;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7;3、碎石:5~25mm合成级配碎石(5~10mm;10~25mm=30%:70%);4、外加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II级粉煤灰;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fcu,0)根据公式fcu,0≥fcu,k+1.645δ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设计强度(MPa)δ——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2)混凝土水胶比(W/B)W/B=ɑa×fb/(fcu,0+ɑa×ɑb×fb)式中:ɑa,ɑb——回归系数,分别取0.53,0.20,fb——胶凝材料强度。

已知,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为47.0MPa,方案一,粉煤灰掺量为30%,影响系数取0.75,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75=35.3MPa;方案二,矿粉、粉煤灰双掺,各掺20%,影响系数:粉煤灰取0.8矿粉取0.98。

则胶凝材料强度为:47.0×0.8×0.98=36.8MPa;由水胶比公式求得:方案一:W/B=0.53×35.3/(38.2+0.53×0.20×35.3)=0.45。

方案二:W/B=0.53×36.8/(38.2+0.53×0.20×36.8)=0.46。

(3)确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为25mm,坍落度75~90mm时,查表用水量取210kg,未掺外加剂、坍落度18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80-90)/20×5+210=232.5kg/m3。

C3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

C3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

C30砼配合比设计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锦宏汇金时代广场》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一、设计依据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09)技术规范;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技术规范3、《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技术规范;二、设计条件1、水泥:海螺有限公司生产的 P.C 32.5水泥,密度3.015kg/m32、碎石:石井生产的0.5~31.5mm碎石,堆积密度为1825 kg/m3,表观密度为2825kg/m3,含泥量为0.11%,针片状含量为3.1%,压碎值为10.1%3、砂:湘潭生产的机制中砂,堆积密度为1535kg/m3,表观密度为2675kg/m3,含泥量为8.6%。

4、水:当地生产生活用水6. 根据结构及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坍落度选用75mm~90mm。

三、设计步骤1、计算试配强度:σ取5.0MPa 由式(3.0.1)得f cu.o=f cu.k+1.645×σ=30+1.645×5=38.22(MPa)式中:f cu.o—砼配制强度f cu.k—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1.645—强度保证率为95%时的概要率系数σ—强度标准差2、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53×32.5/(38.22+0.53×0.20×32.5)=0.41查表5.1.2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式中:αa—回归系数,采用碎石取0.53αb—回归系数,采用碎石取0.20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3、确定用水量Wo查表5.2.1-1 查得:坍落度选用75-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用水量取205L。

4、水泥用量M CO按5.0.6计算得M CO= M WO /( W/C)=205/0.41=500kg查表3.0.4,得最小水泥用量为330Kg/m3,已满足要求,故水泥用量500Kg/m3。

普通配合比计算书(C30)

普通配合比计算书(C30)

配合比计算书C30一、设计目的1、目的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工作性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经济合理。

二、技术指标1.强度等级: C302.坍落度要求: 180 ~200mm;3、泌水率(%): 不泌水。

三、设计依据注: 要将规范(标准)要求列表明示。

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一、确定试配强度(f cu,0)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凝土试配强度采用下式确定:f cu,0≥f cu,k +1.645σ=30+1.645×5.0=38.2(MPa ) 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取5.0 二、计算水比(W /C )配合比基本参数的选择 2-1水灰比(W ∕C )a、计算水泥实际强度f ce所采用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 f ce =46*0.8=36.8MPa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 其回归系数按表查取aa=0.53 aa=0.20W/C=(a a 。

f ce )/(f cu )+a a 。

0a b 。

f ce )=(0.53*36.8)÷(38.2+0.53*0.20*36.8) =0.46三、计算1m 3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 查表可知用水量为205kg ;掺泵送剂时的用水量: β=20%计算单方用水量: m w0 ={205+(190-90)/20*5}*20%=184kg胶凝材料总量: mb0= mw0 / W/B =184/0.46=398kg; 掺和料用量: mf0= mb0×βf=398×20%=80kg; 水泥用量: mc0= mb0-mf0=398-80=318kg;减水剂用量: ma0= mb0×βa=398×0.025=10.0kg; 砂率查表砂率值41%1000110165.27.21.3000=⨯++++w so g c mm m m %41%10000=⨯+s g som m m四、试配、调整及强度检验根据经验选定的配合比进行试配, 坍落度、粘聚性和饱水性均满足要求。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现浇砼 (1)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现浇砼 (1)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第五合同段C30现浇砼配合比报告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第五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说明本工程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项目,起迄桩号为(K113+800-K118+400),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桥涵现浇梁板为C30级砼.我项目部工地试验室现已完成C30级砼配合比的标准试验工作,详细结果附后.二、计依据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工程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J053-9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砼外加剂》GB8076-19976.《砼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三、设计要求1.水泥:采用“上虞海螺”PO42.52.碎石:采用墓园牛头山采石场5-25mm碎石3.黄砂:采用福建砂4.外加剂:采用南京博益新型化工材料厂的减水剂,JD-B5.塌落度:120-180mm.6.强度:七天要求达到设计强度30MPa,28天要求达到38.2 MPa.用不同的水灰比进行试拌,以满足强度、粘聚性、保水性和工作性能要求,选择合理的配合比方案。

四、原材料说明1、水泥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普硅“上虞海螺”样品描述:P.O 42.5产地:上虞抽样地点:料场密度(Kg∕m³):3.02、细集料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黄砂样品描述:中砂产地:福建抽样地点:料场密度(Kg∕m³):2664 细度模数:2.85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水样品描述:自来水产地:抽样地点:现场密度(Kg∕m³):1.05、外掺材料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描述:产地:抽样地点:密度(Kg∕m³):6、外加剂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高效减水剂样品描述:JD-B产地:南京抽样地点:现场1、计算初步配合比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38.2 Mpa确定水灰比(W/C)= 0.4 5选定单位用水量= 173 Kg/m³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384Kg/m³选定砂率= 38 %计算单位细集料用量= 716 Kg/m³计算单位粗集料用量= 1167 Kg/m³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外掺剂= 1 : 1.86 : 3.04 : 0.45 : 0.01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各种材料用量水泥: 15 Kg 砂: 27.9 Kg粗集料:45.6 Kg水: 6.75 Kg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1、原材料选择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水泥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4.0.1-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C30混凝土计算书(按维勃稠度)

C30混凝土计算书(按维勃稠度)

关于C30管用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计算初步配合比1、确定砼的配制强度(f cu.o)已知设计强度f cu.k=30MPa,标准差σ =5MPa即f cu.o= f cu.k+1.645σ=30+1.645×5=38.2MPa2、计算水灰比(w/c)已知配制强度f cu.o=38.2 MPa,水泥强度f ce=r c×f ce股=1.00×42.5=42.5MPa(式中: f ce,g为水泥标号的标准值, r c为水泥标号标准值的富余系数,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确定为1.00)水泥标号42.5,查回归系数得a a=0.46,a b=0.07即w/c=(a a×f ce)/( f cu.o+ a a×a b×f ce)=(0.46×42.5)/(38.2+0.46×0.07×42.5) =0.49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已知要求维勃稠度(20~60)s,按维勃稠度30s计算,碎石采用(5~20) mm 连续粒级,由于实验用砂为中砂,查JGJ55-2000,4.0.1-1表选单位用水量为175 kg。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o)⑴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灰量:已知单位用水量m wo=175㎏,水灰比w/c=0.49则: m co=m wo/(w/c)=175/0.49 =357㎏⑵按耐久性要求校核单位用水量:计算得单位用灰量大于C30砼要求的最小用灰量,符合要求.5、确定砂率(B s)由经验和实际选B s=38%6、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用质量法计算:已知B s=38%,单位水泥用量m co=357㎏,单位水量m wo=175 ㎏,拌和物湿表观密度ρc,c=2390㎏/m3,由公式得:m co+m wo+m so+m go=ρc,cm so/( m so+m go)= B s假定湿表观密度ρc,c=2390㎏/m3,得357+175+ m so+m go=2390[m so/( m so+m go)]×100%= 38%则: m so=(ρc,c-m co-m wo) B s=(2390-357-175)×0.38=706㎏m go=(ρc,-m co-m wo-m so)=2390-357-175-706 =1152㎏7、确定初步配合比由计算所得各单位用水量得Mc:Mw:Ms:Mg=357:175:607:1125即: 1:0.49:1.98:3.23二、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按计算初步配合比试拌30L砼拌和物,各材料用量如下:水泥:357×0.03=10.71㎏水:175×0.03=5.25㎏砂:706×0.03=21.28㎏碎石:1152×0.03=34.56㎏2、调整工作性按计算材料用量拌制砼,测定维勃稠度31s,粘聚性,保水性均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c30配合比计算书

c30配合比计算书

C30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执行标准:1、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DB33T999-2016 《公路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JTG/T F50-2011 《公路桥梁技术规范》,4、设计图纸。

二、原材料1、水泥:嘉善天凝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P.O 42.52、粉煤灰:平湖月松建材生产F类Ⅱ级灰3、外加剂:嘉兴宁春生产NC-1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25%。

4、细集料:洞庭湖产中砂,细度模数2.775、粗集料:上海产4.75-16mm、15-31.5mm碎石6、水:地表水二、配合比设计(一)、计算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的配置强度(f cu.0)已知设计强度f cu.k=30.0KPa,标准差σ=5.0MPa 即 f cu.o=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2、计算水胶比(W/B)已知配制强度f cu.0=38.2MPa,水泥28d强度f ce=γ cf ce.g=1.16×42.5=49.3MPa,粉煤灰掺量为20%,超量系数为1.2,影响系数为γf为0.8,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f b=49.3×0.8=39.44MPa,回归系数a a=0.53,a b=0.20,则W/B=(a a×f b) / (f cu.o+a a×a b×f b)=(0.53×39.44)/ (38.2+0.53×0.20×39.44)=20.903 / 42.381 = 0.49设计图纸要求水胶比最大不能超过0.45,取W/B=0.45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已知要求塌落度为140-180mm,故设初始计塌落度应为160mm。

碎石采用4.75-31.5mm连续级配,根据JGJ55-2011,查5.2.1-2表选单位用水量为205Kg,由于实验用砂为中砂,故未掺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为:M wo=205+(180-90)×5/20=230 (kg)当掺减水率为25%的高性能减水剂NC-1,单位用水量为:M w=230×(1-25%) = 172 (kg)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bo)(1) 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灰量:已知单位用水量M w=172(Kg),水灰比W/B=0.45,则M bo=M w / (W/B) = 172 / 0.45 = 382 (Kg)粉煤灰掺量为20%,超量系数为1.2,则粉煤灰用量M fo=m bo×20% = 382×20%×1.2 = 92 (Kg)则实际水泥用量m co=m bo-m fo = 290 (Kg)(2)按设计图纸校核水泥用量,计算的单位用灰量大于C30混凝土要求的最小用灰量(380Kg),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1、原材料选择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水泥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4.0.1-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

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表5.1.3 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掺量(%)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0 1.00 1.0010 0.85~0.95 1.0020 0.75~0.85 0.95~1.0030 0.65~0.75 0.90~1.0040 0.55~0.65 0.80~0.9050 - 0.70~0.85 注:1 采用Ⅰ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3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检测或计算结果:方案1实测掺加30%粉煤灰的胶凝材料28d胶砂强度为35.0MPa。

方案2根据表5.1.3选取粉煤灰和矿粉影响系数,计算胶凝材料28d胶砂强度f b=0.70×1.0×48.6=34.0MPa方案3根据表5.1.3选取粉煤灰和矿粉影响系数,计算胶凝材料28d胶砂强度f b=0.75×0.98×48.6=35.7MPa(3)水胶比计算利用《规程》中公式5.1.1计算实际水胶比如下:(5.1.1)式中: W/B——混凝土水胶比;a、b——回归系数,按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取值;f 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也可按本规程第5.1.3条确定。

由于没有回归系统统计资料,所以按《规程》中表5.1.2选取a、b。

表5.1.2 回归系数(a、b)取值表计算结果:方案1掺加30%粉煤灰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442;方案2掺加30%粉煤灰和10%矿粉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430;方案3掺加25%粉煤灰和20%矿粉时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450。

4、计算用水量确定坍落度设计值为180mm。

根据《规程》第 5.2节规定计算用水量步骤如下:(1)塑性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根据《规程》中表5.2.1-2选择单位用水量。

满足坍落度90mm的塑性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210kg/m3(插值)。

表5.2.1-2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注:1 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

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kg~10kg;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kg~10kg。

2 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2)推定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以满足坍落度90mm的塑性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 5 kg/m3用水量来计算坍落度180mm时单位用水量m′w0=(180-90)/20*5+210=232.5kg/m3。

(3)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利用《规程》中公式5.2.2计算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如下:(5.2.2)计算结果: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74kg/m3。

5、计算胶凝材料用量根据上述水胶比和单位用水量数据,根据《规程》中公式5.3.1计算胶凝材料用量如下:(5.3.1)式中:m w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以本规程表5.2.1-2中90mm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 kg/m3用水量来计算;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计算结果:方案1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为394kg/m3;方案2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为405kg/m3;方案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为387kg/m3。

6、计算外加剂用量选定C30混凝土的A型减水剂掺量为1.0%,根据《规程》中公式5.2.3计算外加剂用量如下:(5.2.3)式中: m a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m b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计算应符合本规程5.3.1条的规定;β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计算结果:方案1混凝土的外加剂单位用量为3.94kg/m3;方案2混凝土的外加剂单位用量为4.05kg/m3;方案3混凝土的外加剂单位用量为3.87kg/m3。

7、计算矿物掺合料用量根据上述确定的粉煤灰和矿粉掺量,根据《规程》中公式5.3.2分别计算粉煤灰和矿粉用量如下:(5.3.2)式中:m 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βf——矿物掺合料掺量(%),可结合本规程3.0.5条和5.1.1条的规定确定。

计算结果:方案1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为118kg/m3;方案2混凝土的粉煤灰和矿粉用量分别为122kg/m3和41kg/m3。

方案3混凝土的粉煤灰和矿粉用量分别为97kg/m3和77kg/m3。

8、计算水泥用量根据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用量,根据《规程》中公式5.3.3计算水泥用量如下:(5.3.3)式中:m c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计算结果:方案1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76kg/m3;方案2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43kg/m3。

方案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13kg/m3。

9、计算砂率根据《规程》中表5.4.2的规定,初步选取坍落度60mm时砂率值为31%(插值)。

随后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得到坍落度180mm混凝土的砂率βs=(180-60)/20+31%=37%。

即,计算结果:坍落度180mm的C30混凝土砂率为37%。

表5.4.2 混凝土的砂率(%)水胶比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0 20.0 40.0 16.0 20.0 40.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注:1 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2 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3 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10、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根据《规程》规定的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假定C30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则粗、细骨料用量应按式(5.5.1-1)计算;砂率应按式(5.5.1-2)计算:(5.5.1-1)(5.5.1-2)式中:m 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m 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βs——砂率(%);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 kg/m3~2450 kg/m3。

计算结果:方案1混凝土的砂和石子用量分别为678kg/m3和1154kg/m3。

;方案2混凝土的砂和石子用量分别为673kg/m3和1147kg/m3。

方案3混凝土的砂和石子用量分别为680kg/m3和1158k g/m3。

11、调整用水量扣除液体外加剂的水份, C30混凝土实际单位用水量计算结果为:方案1混凝土的调整用水量为171kg/m3;方案2混凝土的调整用水量为171kg/m3;方案3混凝土的调整用水量为171kg/m3。

12、试拌配合比(共计3个方案的配合比)综上所述,计算得到C30混凝土的试拌配合比如下表所示:表计算试拌配合比,kg/m3序号强度等级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粉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水1 C30 394 276 118 0 1154 678 3.94 1712 C30 405 243 122 41 1147 673 4.05 1713 C30 399 213 97 77 1158 680 3.87 17113、技术经济比较14、试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