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C30混凝土配合比手册范本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0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1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29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8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39。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32
【每m3中的粗集料用量Mgo(kg)】Mgo=
1236
0.41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水泥 448
砂
石
水
582
1236
185
计算配合比的试拌与配合比调整
调整后配合比(基 准配合比)每m3用
量
水泥(kg) 450
砂(kg) 596
石(kg) 1209
水(kg) 195
掺合料(kg)
外加剂(kg) 实测坍落度(mm) 50
50 质量密度(kg/m3) 2450
水灰比
0.43
砂率%
33 拌合方式
校核:
主要试验人:
试验日期:2014 年4月19日~ 2014年5月17日
776 34.2 963.1 955.9 965.1 42.7
55 2448 600.4 601.4 597.4 26.7 787.9 789.2 773.9 34.8
备注:
材料名称
水泥(kg)
砂(kg)
石(kg)
水(kg)
掺合料(kg) 外加剂(kg)
每m3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450
596
1209
195
坍落度(mm)
试配编号
水泥 (kg)
砂(kg) 石(kg) 水(kg)
掺合料 (kg)
外加剂 (kg)
水灰比
坍落度 质量密度 (mm) kg/m3
7d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代表值
1基准配合比( 30 L用量) 13.50 17.88 36.27 5.85
0.4333
50 2450 692.5 702.6 688.8 30.9
【试配强度fcu.o(MPa)】fcu.o≥fcu.k+1.645σ=
C30配合比计算案例(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坍落度180±20mm;(2)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三、材料(1)水泥:P.042.5,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2)砂:II区中砂,细度模数2.6;(3)碎石:最大粒径25mm,连续级配;(4)外加剂:聚竣酸高性能减水剂,固含量12%,掺量1.8%,减水率25%;(5)粉煤灰:F-H级粉煤灰,细度18.3%,需水量比99%;(6)粒化高炉矿渣粉:S95级,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101%;(7)拌和水:饮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计算(一)计算配制强度(fbu,O)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O为5.0MPa o表4.0.2C25-C45C5O-C55Σ 4.0 5.0 6.0根据公式fcu,02fcu,k+1.645B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cu,k ----- 设计强度(MPa)6 ----- 标准差,取5试配强度:fcu,0=fcu,k+l∙645σ230+1.645X5238.2(MPa)(二)混凝土水胶比(W/B)(1)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
表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0.404535粉煤灰>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0.406555粉>0.405545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0.406555复合掺合料>0.405545注:1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2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3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铁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铁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混凝土标号:C30 使用部位:桥桩基础、承台一、原材料说明:按要求选用160-200mm坍落度,5-25mm碎石1、水泥:安徽白马山海螺PO42.52、细骨料:赣江砂3、粗骨料:宝华5~25mm4、粉煤灰:南京悦力5、外加剂:江苏博特PCA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二、计算步骤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k=1.15*fcu,o+1.645*σ=1.15*30+1.645*5=42.72.计算水灰比:w/c=αa*fce/( fcu,k+αa*αb* fce)=0.46*42.5/( 42.7+0.46*0.07*42.5) =0.44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室内试验取w/c=0.463.计算水泥用量:查表取用水量W=240kg/m3考率外加剂减水率30%取用水量为共W1o= 240*(1-30%)=168kg/m3Co /′=Wo/( w/c)= 168/0.46=365 kg/m3Co= Co/*0.7 =365*0.7=256kg/m3考虑现场施工需要,粉煤灰超量取代法计算,系数为1.15Fo = 1.15*(Co /_ Co)=1.15*(365-256)=125 kg/m3胶凝材料总用量为=256+125=381 kg/m34.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Co+So+Go+Wo+Xo+Fo=CpSo/( So+ Go)*100%= Sp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1%外加剂用量取胶凝材料的1.00%Xo=381*1.00%=3.81kg/m3Wo=W1o-Xo=164Co+So+Go+Wo+Xo+Fo=2400 ①So/( So+ Go)*100%=41% ②由①、②两式求得So=759,Go=10925.初步配合比为:水泥=256 Kg/m3 ,砂=759 Kg/ m3,碎石=1092Kg/ m3,水=164 Kg/ m3外加剂=3.81 Kg/ m3粉煤灰=125 Kg/ m3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粉煤灰=256:759:1092:164:3.81:125=1: 2.965:4.266:0.641:0.0149:0.488 6、基准配合比设计实拌25L各材料用量:水泥:6.4Kg 砂:18.975Kg 碎石:27.3Kg(5~16mm:10.92Kg 16~25mm:16.38 kg)水:4.1kg 外加剂:95.25g 粉煤灰:3.125 Kg 将其拌和后,初始坍落度为200mm,半小时后坍落度为195mm,扩展度58cm,凝结时间初凝为10h20min,终凝时间12h05min;含气量3.4%,泌水率1.2%。
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精心整理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文献综述一、自密实混凝土简介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如水泥)和各种矿物掺合料、骨料(如砂石)及水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合形成混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形成具有力学性能的人造石材。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nsolidating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
工作奠定了基础。
1、国内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国内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90年代初期。
1987年冯乃谦教授提出了流态混凝土概念,奠定了这一研究的基础。
1993年,北京城建集团构件厂在研制出C60-C80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于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于1996年获得了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家专利。
之后,中建一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及深圳、济南、天津、宁夏等地陆续有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报道。
2003年广州西卡建筑材料公司天津分公司先后在天津和北京举办“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研讨会”,推动了津京地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此外,清化大学的廉慧珍教授、覃维祖教授、武汉工业大学的马保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巴恒静教授、福州大学的郑建岚教授、中南大学的谢友均教授、山东建工学院的李志明教授以及江苏建材研究院、天津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现状目前,自密实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及水下工程、预制构件中,国内也已有自密实混凝土用于特殊结构施工报道,如大型爆炸洞、水工建筑物、窄径深孔井桩、钢管混凝土等。
加拿大、英国有报道通过高掺量粉煤灰生产出28天强度为28-46MPa和30-35MPa的自密实混凝土;世界上跨度最大(主跨1990m)的悬索桥一明石海峡大桥工程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用的典范。
明石桥的2个锚锭分别使用了24万m3m和15万m3m强度为25MPa的自密实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绘制(28d 或7d 龄期)混凝土强度?cu.i —?u,.n 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 关系曲线M7d 灰水比-强度曲线二、通过以上Excel 绘制曲线的直线公式计算出混凝土配制强度?Cu.o 所对应的灰水比C/W=(36.6+13.36)/22.253=2.245则W/C=0.45 三、确定与混凝土配制强度无u.o 相对应的配合比1、试配确定的W/C=0.452、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3、计算初始水泥用量m co =180/0.45=400(kg/m 3)4、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15%,超量系数K=1.3mf=400X15%x1.3=78(kg/m 3)5、计算膨胀剂用量m p =400(1-15%)X8.0%=27(kg/m3); 6、计算外加剂用量m j =[400(1-15%)+400X15%X1.3]X2.5%=10(kg/m 3) 7、实际水泥用量m co1=400(1-15%)X(1—8%)=313(kg/m 3) 7、确定砂率3s=35% 8、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kg/m 3得:m go =1178(kg/m 3)m so =634—(400X15%X1.3/2.2—400X15%/3.1)X2.6=592(kg/m 3)四、确定设计配合比 ①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pc.c =m c +m g +m s +m w +m j +m f =2378(kg/m 3)②确定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pc.t=2410(kg/m 3) ③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5=pc.t/1.01④校正配合比:不需校正,按上述确定的配合比即为设计配合比 ⑤确定设计配合比m c :m g :m s :m w :m j :m f :m p=313:1178:592:180:10:78:27 ⑥核对水泥用量的符合性:符合。
45C/Wy=20.427x-18.878 28改水比-强度曲线 403530 y=22.253x-13.36。
c30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30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篇一: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XX)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张应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5、岱山县衢山岛枕头山至潮头门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二、工程要求:1、强度等级:c302、拌合方法:机械3、坍落度:70-90mm4、部位:进洞管棚护拱及隧道设备槽室预制钢筋砼盖板等三、试验目的:通过试验,确定该配合比的材料和最佳配合比例。
四、材料选用:1、水泥:采用浙江桐星水泥磨粉有限公司生产的“桐星”牌p.c32.5水泥2、粗集料:采用舟山高深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碎石,级配采用4.75~16㎜和16~26.5mm各50%掺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级配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见试验报告)。
3、细集料:采用衢山淡化砂,mx=2.44,通过该砂各项技术指标测定,均满足c30砼用砂要求(见试验报告)。
4、水:饮用水,符合砼用水要求。
五、材料要求:根据技术规范,c30砼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碎石①、粗集料的技术要求:②、粗集料的颗粒级配:2、细集料:黄砂①、砂中杂质含量限值:②、砂的级配范围(Ⅱ区中砂)六、砼配合比设计步骤:1、基准配合比(c30-b)⑴、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30+1.645×5=38.2⑵、计算水灰比:w/c=aafce/fcu,o+aaabfce●●●=0.46×36.7/38.2+0.46×0.07×36.7=0.43fce=rcfce.g=1.13×32.5=36.7(mpa)●根据以往经验水灰比取:w/c=0.44⑶、依据JgJ55-2000规范,查表4.0.1-2。
c30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30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篇一: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XX)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张应力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5、岱山县衢山岛枕头山至潮头门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二、工程要求:1、强度等级:c302、拌合方法:机械3、坍落度:70-90mm4、部位:进洞管棚护拱及隧道设备槽室预制钢筋砼盖板等三、试验目的:通过试验,确定该配合比的材料和最佳配合比例。
四、材料选用:1、水泥:采用浙江桐星水泥磨粉有限公司生产的“桐星”牌p.c32.5水泥2、粗集料:采用舟山高深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碎石,级配采用4.75~16㎜和16~26.5mm各50%掺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级配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见试验报告)。
3、细集料:采用衢山淡化砂,mx=2.44,通过该砂各项技术指标测定,均满足c30砼用砂要求(见试验报告)。
4、水:饮用水,符合砼用水要求。
五、材料要求:根据技术规范,c30砼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集料:碎石①、粗集料的技术要求:②、粗集料的颗粒级配:2、细集料:黄砂①、砂中杂质含量限值:②、砂的级配范围(Ⅱ区中砂)六、砼配合比设计步骤:1、基准配合比(c30-b)⑴、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30+1.645×5=38.2⑵、计算水灰比:w/c=aafce/fcu,o+aaabfce●●●=0.46×36.7/38.2+0.46×0.07×36.7=0.43fce=rcfce.g=1.13×32.5=36.7(mpa)●根据以往经验水灰比取:w/c=0.44⑶、依据JgJ55-2000规范,查表4.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质量密度(kg/m3) 2450
水灰比
0.43
砂率%
33 拌合方式
校核:
主要试验人:
试验日期:2014 年4月19日~ 2014年5月17日
776 34.2 963.1 955.9 965.1 42.7
55 2448 600.4 601.4 597.4 26.7 787.9 789.2 773.9 34.8
备注:
材料名称
水泥(kg)
砂(kg)
石(kg)
水(kg)
掺合料(kg) 外加剂(kg)
每m3用量
450
596
1209
195
坍落度(mm)
32
【每m3中的粗集料用量Mgo(kg)】Mgo=
1236
0.41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水泥 448
砂
石
水
582
1236
185
计算配合比的试拌与配合比调整
调整后配合比(基 准配合比)每m3用
量
水泥(kg) 450
砂(kg) 596
石(kg) 1209
水(kg) 195
掺合料(kg)
外加剂(kg) 实测坍落度(mm) 50
委托日期
4.15
JGJ55-2011 GB/T50107-2010
150×150×150
主要设备 □NYL-2000D型、□WE-1000B、□HJW-60砼、□ZH.DG-80
原材料情况
水泥
检验报告编号
强度等级砂Biblioteka 检验报告编号品种规格
石
检验报告编号
品种规格
掺合料
名称
规格或等级
外加剂
名称
掺量(%)
配合比计算
【试配强度fcu.o(MPa)】fcu.o≥fcu.k+1.645σ=
【水灰比W/C】ƒce=γc׃ce.g=
32.5
【每m3中的用水量Mwo(kg)】 Mwo=
185
【每m3中的外加剂用量Mao(kg)】Mao=Mbo×βa =
【每m3中的水泥用量Mco(kg)】Mco= Mbo-Mfo=
【每m3中的细集料用量Mso(kg)】Mso=
掺合料
外加剂
水灰比
砂率%
0.43
33
28d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代表值
862.2 864.6 878.1 38.6
2
( L用量) 15.26 16.29 34.59 5.85
3
( L用量) 12.10 18.39 35.66 5.85
确定配合比
0.3833 0.4833
45 2450 772.2 762.7
报告编号 试样编号 成型环境
04-00009 04-00007 20 ℃ %
样品状态 工程部位 试件规格(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强度等级
30
坍落度要求 (mm)
基础主体
检测依据 GB/T50080-2002 GB/T50081-2002
35-50
文件编号:QTO/41-2008(04)-20
试配编号
水泥 (kg)
砂(kg) 石(kg) 水(kg)
掺合料 (kg)
外加剂 (kg)
水灰比
坍落度 质量密度 (mm) kg/m3
7d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代表值
1基准配合比( 30 L用量) 13.50 17.88 36.27 5.85
0.4333
50 2450 692.5 702.6 688.8 30.9
582
38.2
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 fcu.o≥ 1.15fcu.k=
ƒb=γf×γs׃ce=
W/C=αa׃b/( ƒcu.o+αa×αb׃b)=
【每m3中的胶凝材料用量Mbo(kg)】Mbo=Mwo/ W/C=
448
【每m3中的外加剂用量Mao(kg)】Mao=Mbo×βa =
448
【砂率βs(%)】β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