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讲解共35页文档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量与工业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的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与消费国,2019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达到3933.5万吨,同比增长3.8%,我国食用菌产业已超越油料,成为继蔬菜、粮食、水果、糖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
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张,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有效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食用菌产业本身具有不与其他种植业争夺土地、肥料等自然资源的属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有食用和药用功效的需求,原因在于食用菌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同产量一样,我国食用菌产业产值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食用菌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4%。
当前,食用菌加工企业正处于从对食用菌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过程之中,还有部分如菌类产品的药用开发的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
但是目前国内的食用菌生产依然还是以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户零散种植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销售价格较低,行业内企业产品也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
另外食用菌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零散种植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温度、适度的季节性变化,无法做到全年生产,行业的供给量波动较大。
二、食用菌生产地区与产品分布由于上述的这些特点,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农脱贫增收的重要助推器。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最大的是河南省,2019年全年食用菌产值达到397.7亿元,产量约占全国的14%,以香菇、平菇、双孢蘑菇为主要栽培品种。
而云南、四川、福建等地则主要以当地特色菌种为主,如松茸、牛肝菌和块菌等。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三大菌种为主:香菇、黑木耳以及平菇,数据显示2019年三大菌种占到国内食用菌市场份额的64.16%。
2012年以来杏鲍菇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开始增加,由于当时杏鲍菇价格较高,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
食用菌市场分析及展望

食用菌市场分析及展望引言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天然食材的青睐,食用菌市场正逐渐崛起。
本文将对食用菌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的增长1.1 饮食观念的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食用菌成为他们的首选。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1.2 高端餐饮市场的需求高端餐饮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大,因为食用菌不仅能提升菜品的口感和质感,还能增加菜品的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于独特美食的追求。
1.3 食用菌的多样化应用食用菌不仅可以作为菜品的主料,还可以用于制作调味品、保健品等,其多样化的应用为食用菌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市场竞争格局2.1 产地优势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食用菌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地方因其独特的环境条件而具有产量和品质上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2.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一些企业引入先进的种植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3 品牌建设一些食用菌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效应使得消费者更加信任和选择这些企业的产品,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市场发展趋势3.1 有机食用菌的兴起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食用菌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有机食用菌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更加健康和安全,未来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3.2 进口食用菌的增加随着国内市场对食用菌需求的增长,进口食用菌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食用菌具有独特的品种和口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食材的需求。
3.3 产业链的完善食用菌产业链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从食用菌的种植、加工到销售,每个环节的优化和协同作用将提高市场效率,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四、市场挑战与应对4.1 价格波动食用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一些品种的价格受到供需关系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 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 门(如羊肚菌)。
类群划分
濒危类:主要是那些菇种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要求或因产地分布区域 极为狭窄,栖息地或宿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几近绝迹, 而且残存的种群仍受到严重的威胁。诸如块菌、松茸、干巴菌、冬虫夏草等。据 云南贸易真菌多样性调查考察,濒危类群菇菌只占整个菌物类群的1.1%,说明 品种极少,且处境极为濒危。此类品种已引起重视,如松茸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 植物。
子囊菌亚门中的食用菌代表
➢ 子囊菌亚门中常见的食 用菌多属于盘菌目和肉 座菌目,且具有种类少、 价值高的特点,多数为 野生菌。
图1-12 羊肚菌
图1-14 蛹虫草
图1-15 冬虫夏草
栽培模式
简易大棚层架立体种植模式
新型专用控温菇房反季节栽培模式
利用简易大棚,采取垂直吊袋方式进行木耳出耳管 理提高空间利用率,通风好,光线足,易喷灌,出 耳时间提早或延迟。
我国食用菌产量增长趋势
663.7万吨
5.8万吨
2000年
1978年
2571.84万吨 2011年
3596.66万吨 2016年
4189.25万吨 2021年
2021年我国食用菌类产量占比
食用菌品种丰富,2021年我国产 量前7位的食用菌品种依次是:香 菇(1295.72万吨)、黑木耳 (703.44万吨)、平菇(611.34万 吨)、毛木耳(220.69万吨)、 金针菇(214.57万吨)、杏鲍菇 (205.18万吨)和双孢蘑菇(161 万吨)。这7个品种的总产量占全 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4.86%, 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常规主要品 种。
中国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讲解

市场发展趋势及展望
加大宣传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和发现新兴市场
酒楼、餐馆、饭店等餐饮场所食用菌消费呈现逐 年上升趋势。
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单位的食堂是社会消 费的主体部分 。
家庭消费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消费渠道。 药用、保健品等消费消费。
。
如何拉动消费
节会活动
蘑菇美食品鉴会
媒体的美食节目
2006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06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市场作用的最终结果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行业内整体利润率将 进一步下降,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落 后的企业将面临着利润较低,甚至亏损倒闭的危 险。而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销 售渠道畅通的规模化企业将迅速扩大,规模化集 团化趋势将不断呈现。
浅析中国食用 菌市场现状
夏志兰 2013年4月16日
市场现状分析
得市场者的效益,得市场者得发展
现状之一:产量持续增长 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201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2571.7万吨,比2010年 增长13.7%;总产值达1543.2亿元,比2010年增长 14.1%;
出口食用菌产品52.0万吨,与去年相比出口增长了 5.87%;创汇24.07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37.77%。
现状之九: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
从日本食用菌发展模式来看,主要是通过扶持小 农,组织和建设以金融合作为中心的食用菌协会, 变传统小农为组织化的现代小农,协会会员不仅 分享种植的收益,而且还能分享农村金融保险、 加工、流通储藏、市场资料生产供应、技术服务 、农产品超市和土地。在我国,虽经过多年的发 展和经营,各地建立了各级食用菌协会组织,但协 会组织结构尚不完善,功能作用不够明显,生产 基本上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 差,抵御自然、社会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更无 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济效益低下.
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与营销定位

食用菌市场现状分析与营销定位食用菌市场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细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在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成为了人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食用菌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食用菌市场规模达到了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
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和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加。
其次,食用菌市场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过去,食用菌主要是在农村地区消费较多,但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年轻人成为了食用菌市场的新生力量。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结构单一等原因,他们更加注重食用菌的健康功效,以及便捷的烹饪方式。
进一步分析,食用菌市场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食用菌产品种类和品牌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食用菌产品分为鲜食用菌和加工食用菌两大类。
鲜食用菌主要以平菇、香菇、草菇等为代表,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而加工食用菌则包括了干菇、罐头菌、速冻菌等多种形式的产品。
在品牌方面,企业数量庞大,较为知名的有神农食用菌、凤爪菇、洽洽菌等。
针对食用菌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状况,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营销定位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营销定位策略:1. 品质优越:将重点放在提供高质量的食用菌产品上,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优质的原材料选择,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2. 健康营养:强调食用菌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功效,如高蛋白、低脂肪、抗氧化等特点,吸引消费者关注并进行针对性宣传。
3. 创新加工:推出多种加工形式的食用菌产品,如干菇、速冻菌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4. 方便快捷:提供便捷的烹饪方式和食用建议,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消费者需求。
我国食用菌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食用菌行业概况研究(一)行业基本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结构的转型与调整,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指引,我国食用菌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已成为惠及“三农”的优势产业。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未来几年年仍将是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食用菌概述(1)食用菌定义及分类食用菌是指高等真菌中可供人们食用的蕈菌。
蕈菌,是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种类繁多,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例如: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食用菌可分为草腐菌与木腐菌,其分类及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2)食用菌特点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是集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绿色健康食品,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食用菌中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 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菌脂肪含量较低,且其中74%-83%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维生素B1、B12 都高于肉类;同时,食用菌还富含磷、钾、钠、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另外,食用菌中含有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 复合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护人体健康也有重要作用。
食用菌中,金针菇的营养价值尤为突出;其富含蛋白质、灰分、粗纤维、铁、钙、磷、钠、镁、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氨基酸,另外精氨酸、赖氨酸含量都高于其它食用菌,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所以又被称为“增智菇”。
中医认为金针菇性寒、味咸、滑润,入肝、胃、肠三经,具有利肝脏、益肠胃、增智慧和抗肿瘤等功效。
2、食用菌生产模式我国食用菌的传统生产模式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又有企业与农户结合的生产方式,自2006 年以来,受国家经济发展大环境和“惠农”政策的影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工厂化生产环境、技术水平等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生产模式。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有益的食材,食用菌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意识的提高,食用菌产业也在逐步壮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食用菌产业的现状1. 调查数据近年来,食用菌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以全球总产量来看,中国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菌产国。
2019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到2700万吨,产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
2. 产业结构目前,中国食用菌产业的主要产区为山东、辽宁、山西、河北、江苏等地。
在产业结构上,以生产风干菌、鲜菇为主,其中鲜菇销量目前占据食用菌产业的主导地位。
此外,冻干、罐头等深加工品种也逐步增多。
3. 行业分工食用菌产业的生产链包含菌种供应、菌棒生产、菌蘑栽培、加工运输等环节。
不同环节的企业、机构和个体间实现了分工合作,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
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各个环节之间也逐渐出现了龙头企业。
二、食用菌产业的未来趋势1. 转型升级未来,食用菌产业需要从低端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发展高端、集约型、现代化的产业形态。
在生产模式上,将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推进循环农业、有机菌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在管理模式上,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市场化运作,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智能化发展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方式也将发生变革。
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将越来越被广泛应用,通过传感器、云计算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3. 健康食材在营养和健康方面,食用菌已经被公认为一种优质食材。
未来,食用菌产业将进一步注重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食用菌,逐步淘汰品质差、安全隐患大的菌种。
同时,食用菌作为一种具有健康功效的食材,将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喜爱。
4. 多元化发展未来,食用菌产业将越来越多元化。
食用菌产业的利用价值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如生物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部分。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维生素、无胆固醇等优点,被誉为“森林肉”和“植物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食用菌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万亩,年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
其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原来主要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产业已经转变为以栽培食用菌为主的产业。
这样可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并且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再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食用菌产业在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贮藏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产业链不断延伸。
食用菌产业涉及到食用菌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多个环节,为相应的配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等。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产量增长过快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近年来,食用菌产量增速迅猛,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
其次,食用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些小散企业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再次,食用菌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废弃物进行堆肥,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食用菌的生产过程还存在一些环境污染的隐患,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改进。
最后,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进入,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食用菌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财政补贴、贷款优惠政策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