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5步骤

合集下载

院前紧急情况救援步骤

院前紧急情况救援步骤

院前急救流程(一)现场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变化所谓现场急救是迅速把病人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的陈旧观念。

实践证明,某些原有但愿救活的病人失去急救机会,其关键是忽视现场急救日勺重要性,采用先“送”后“救”,而不是坚持先“救”后“送”的重要原则。

例如外伤大出血病人必须先进行止血处理后再运送,可减少失血性休克发生口勺也许性及其休克程度;又如对骨折病人必须先进行初步固定并对的地搬运和护送,才能减轻病人痛苦,并防止骨折加重和其他并发症时发生;又如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必须进行心肺复苏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但愿。

因此,对院前急救的新概念应扩展到对急诊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规定能在其发病和呼救时,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他的身边,立即开始有效处理,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合适的医院作深入诊断和处理。

院前现场急救包括在家庭、工厂、农村、街道以及交通事故现场等所有出事地点对病人的初步救护,这是我国目前医疗救护中最为微弱的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要大力进行急救知识普及训练以及提高广大群众初步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效果;对医务人员也同样有普及急救知识的问题,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过于专门化带来日勺问题是对急诊伤病人缺乏有效的急救技能,一位心内科医师也许对外伤止血、骨折固定的急救技能缺乏足够的掌握,外科医师也许不懂得常见内科急诊的初步急救,因此规定医务人员都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才能满足各类急救病人的需要。

尤其是急救五项技术:进行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这些现场急救技术的特点是:基本上徒手进行,很少依赖器械设备;操作简朴易行,轻易掌握;效果强调确实可靠,规定程序和操作措施的精确性;不仅医务人员,并且一般群众都能掌握;对医务人员来说,现场急救的规定提高,即一般强调的ABCD复苏程序:急救A(airway)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要坚决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措施;急救B(breathing)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C(cardiacmassage)是扣击胸部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必要时行开胸心脏按摩;急救D(drug)是心内或静脉内注射药物。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方案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方案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方案1. 前言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被送到医院之前的急救工作,即在现场提供紧急救治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方案是医院制定的具体操作程序,旨在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尽快获得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方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2.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2.1 呼救与指挥中心通告一旦接到院前急救的呼叫,呼救者将尽快联系急救指挥中心,向其提供详细情况和所在位置。

急救指挥中心应严格按照预定流程响应呼救,并根据患者病情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2.2 紧急出诊急救指挥中心根据患者情况分配具备急救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出诊。

医务人员应尽快赶到现场,同时与急救指挥中心保持紧密联系,以了解最新情况并获得指导。

2.3 现场评估与初步治疗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进行现场评估,确定患者病情和应急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通过查看患者症状、询问相关情况、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参数,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将尽快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等。

同时,医务人员应注意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如过敏史、病史、药物使用等,以便后续救治。

2.4 医院运送与转诊在完成初步急救后,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立即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如果需要转送,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稳定地运送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并尽快通知接诊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2.5 医院接诊与后续救治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接诊医生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

医院应派遣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抢救。

同时,医院应及时向急救指挥中心反馈患者到达信息,以便做好统计和分析工作。

3. 院前急救工作要求3.1 专业认证与培训医务人员参与院前急救工作前,应具备相关专业执业资格并接受必要的急救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3.2 便捷通信设备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与急救指挥中心和医院保持密切联系。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突发意外事件或者急病发作等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的急救过程,它的目标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院前急救流程1. 接到报警当接到急救电话报警时,急救人员应保持镇静,并迅速获取报警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 评估患者病情急救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应尽快赶到现场,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循环情况、出血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即将进行急救措施。

3. 进行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急救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意识丧失的患者,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呼吸难点的患者,应进行人工呼吸或者使用呼吸器;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应进行止血措施等。

在进行急救措施时,急救人员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4. 与医院联系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及时与目的地医院联系,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措施,以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了解目的地医院的特殊要求或者限制,以便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准备。

5. 运送患者到医院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目的地医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

对于病情较重或者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救护车进行运送;对于病情较轻或者需要简单急救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私人车辆进行运送。

在运送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交接患者给医院当患者到达医院后,急救人员应迅速将患者交接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并向医护人员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和院前急救措施。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院前急救记录填写完整,以便医院进行后续的治疗和记录。

三、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1. 保持镇静在接到急救电话报警时,急救人员应保持镇静,不慌不忙地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急诊医院之前对急重症患者实施的救治措施,旨在快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急救,争取救治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观察、判断、报告、施救和转运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观察院前急救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观察。

急救人员需要细致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情况。

同时,也需要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过敏等。

第二环节:判断基于对患者观察的结果,急救人员需要判断患者的急救需求。

根据判断,急救人员可以确定患者的救助方式和急救药品的使用。

例如,对于意识丧失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第三环节:报告在判断好患者的救助方式后,急救人员需要及时向急诊医院报告患者的情况,以便急诊医生提前做好准备,为患者做好接诊和诊治准备。

第四环节:施救根据判断和报告的结果,急救人员需要迅速施行适当的急救措施。

这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给予氧气、清除呼吸道、固定骨折、缝合伤口等。

急救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准确施救,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五环节:转运急救施救后,需要将患者转运到急诊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固定,避免二次伤害。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在整个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人员培训:急救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具备急救技术和理论知识,具备处理不同急救情况的能力。

此外,急救人员还需储备相关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2.患者安全: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如,在给予氧气时,需要注意火源,避免引起火灾。

同时,在施救过程中需要注意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3.协同合作:急救人员需要与其他卫生人员、交通管理人员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合作,以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最好的医疗救治。

例如,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与交通管理部门配合,获得疏通交通的支持。

1.院前急救工作程序(全文5篇)

1.院前急救工作程序(全文5篇)

1.院前急救工作程序(全文5篇)第一篇:1.院前急救工作程序院前急救工作程序院前急救是为进入医院以前的急、危、重伤病员提供的特殊医疗服务,包括病人发病现场对医疗急救的呼救、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运输等环节。

院前急救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现场急救和呼救阶段在急、危、重伤病员的发病或受到伤害的现场,第一个发现者是病人自己,其次是在现场的其他人。

现场仅有病人本人,应及时向周围人呼叫,请求援助,并尽可能地采取自救措施。

其他人发现病人后,应主动迅速地赶到病人身边,边询问检查病人病情,边进行急救呼救。

大型灾害发生时,现场的人可能都是受伤者,在进行呼救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这时的急救呼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呼叫周围的人给予帮助,二是对专业院前急救单位进行呼救。

二、呼救信息的接收传递阶段院前急救单位接收到急救呼救信息后,对院前急救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及时地把急救信息传递给急救分站或途中的急救单元。

三、急救单元出发阶段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的先决条件。

所有值班急救单元都应事先做好准备,随时都能快速出动。

当接到特殊病情信息时,还应根据抢救的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

四、抵达现场阶段急救单元抵达现场的过程是一个急救资源移动的过程。

选择路径要近,移动速度要快、安全,到达现场位置要准确。

五、接近病人阶段不论采取哪种运输工具,直接到达病人身边的可能性都很小,即使距离病人不远,医务人员也有一个携带药品和器械、设备到病人身边的过程。

在接近病人的过程中,速度要快,携带的药品和器械、设备要全面,如设备器械太多,要尽可能先带符合病人病情急救的设备和器械。

如是意外灾害事故,要从正面接近病人,并告诉病人自己是抢救者,以安定人心。

六、现场抢救阶段院前急救医师现场抢救面对的病人病情危重,很多时候还要面对突发的事故或意外,如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事故时保持镇定,有条理地迅速诊断和抢救,伤病员复原的机会便能大大增加。

在基本检查时,伤病者的伤势或病情有时会很明显,例如烧伤及出血、醉酒等;但很多时亦不易察觉,所以医务人员须凭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去找寻和了解伤者的病史、病徵及症状,以正确评估病情。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一、急救原则无论在哪里,发现危重伤病人,“第一目击者”(指在现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对伤病员的救护原则都必须十分明确清楚.(一)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二)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三)分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四)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

(五)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二、急救步骤(一)判断意识:若病人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二)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立即急救并求他人帮助,拨打“120”电话。

(三)救护体位:1、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并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2、若伤病人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人应采用侧卧位,液体容易从口中引流。

体位应稳定,并易于病人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病人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遭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拉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

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髓再次损伤,另一人应保持病人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3、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高脚低位,面色青紫,取头低脚高位.(四)打开气道用最短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再将气道打开.方法:1、仰头举颏法2、仰头抬颈法: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病人4、手钩异物(五)呼吸1、判断呼吸检查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利用眼视、耳听、皮肤感觉在5秒钟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病人口鼻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通过院前急救措施迅速采取救治行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该预案旨在规范院前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急救救治。

二、院前急救流程1. 发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当发现有人突然晕倒、呼吸困难、心脏骤停、严重出血等急危重症状时,应立即判断是否需要院前急救,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描述、具体地址等。

并按照接线员的指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急救人员出发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中心会立即派遣急救车和医护人员前往现场。

急救人员需迅速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检查急救车的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全,并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

4. 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然后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伤势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5. 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程度,急救人员会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运送患者在急救处理完毕后,急救人员会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稳定,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 急救记录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急救处理措施和药物使用情况等。

记录应准确、清晰,并与医疗机构进行及时沟通,以便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后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8. 急救后续急救人员将患者送至医疗机构后,应将患者的急救记录交接给医护人员,并向医护人员详细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急救处理情况。

同时,急救人员还需对急救车辆进行清理和消毒,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急救流程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时间关键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院前急救的及时性至关重要。

院前急救的主要范围

院前急救的主要范围

院前急救的主要范围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

它是医疗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救治病人、减轻病人痛苦、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院前急救的主要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方面,急救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二、止血救治
在意外伤害或创伤性出血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止血救治。

止血救治包括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进行缝合等多种方法。

急救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以尽快止血,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急性中毒救治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出现的急性中毒症状。

在急性中毒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救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挽救生命。

急救人员需要掌握中毒症状的识别和处理方
法,及时进行解毒和抢救。

四、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发病率较高。

在心脏病急救的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进行心电图监测、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等救治措施,以缓解病情和挽救生命。

院前急救的主要范围非常广泛,急救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救治技能和方法,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和疾病,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常规5步骤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A:有无气道阻塞B: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B: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C: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S: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气道阻塞呼吸异常呼之无反应,无脉搏重要大出血●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 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主要的一般性处理●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心率50-100 次/分,呼吸12-25次/分●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紧急评估抢救措施评估和判断一般性处理注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