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合集下载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

中外学前教育名著选读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学前教育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中外的学前教育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它们不仅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本中外学前教育名著的选读,探索其中的智慧和启示。

《摩天楼的大脑:低年级教育的本质》本书是美国教育家Howard Gardner的经典之作。

Gardner认为,儿童的学习是由内在的兴趣和驱动力推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育者应该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教育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艺术和创意的教育》《艺术和创意的教育》由英国教育家和作家Herbert Read编写。

这本书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Read认为,艺术不仅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更是孩子们开发自己潜力的途径。

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想象力、观察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还提到,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交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自信心。

教育者应该将艺术活动纳入学前教育的课程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意大利教育家Maria Montessori的《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是一本不可忽视的学前教育名著。

Montessori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强调了儿童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她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和学习者,教育者的角色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环境,引导他们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潜力。

Montessori教育注重个别差异的尊重和关怀,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和社会互动,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技能。

除了这几本名著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著作也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PPT课件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PPT课件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
(3)“名著”,永不过时。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
名著的内容是立体的;
“伟大书籍永远超过每个人的头脑。”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
名著的内涵是创造的。
14
2、教育名著
(1)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教育名著都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 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 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
21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论语学记孙子老子劝学墨子大学中庸乐记师说管子韩非子颜氏家训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陶行知文集不陶行知教育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庭教育陈鹤琴22四教育名著目录四教育名著目录外国外国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给教师的建议教学过程最优化巳班斯基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
19
研读教育名著的全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 个阶段:
读 议 省 写 用
20
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
《论语》、《学记》、《孟子》、 《老 子》、《劝学》 、《墨子》 、 《大学》、 《中庸》、 《乐记》 、《师说》、《管 子》、《韩非子》、《颜氏家训》、 《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 程》、《陶行知文集》与《陶行知教育 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 庭教育》(陈鹤琴)
成12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每组4人。 第三,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讨论工
作。包括课前的名著阅读、资料查阅、讨论组 织工作,以及课堂讨论中的主持安排工作。 第四,讨论的材料作为平时作业考核的部分。 因此,要求讨论的同学提交书面文字材料(提 纲或者讨论稿),并准备好幻灯片,以便演示。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育漫话》教学时数: 2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训课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培养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

教学重点:教育作用教学难点:德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教育漫话》第一节人物简介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的哲学家。

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洛克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

1652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

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

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

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

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洛克终身未娶,在1704年溘然长逝。

第二节篇章结构这本书,创作于(1683~1689),正是英国光荣革命时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洛克也受到一定影响,科学技术对作为新贵族的洛克影响也很大。

但是社会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代,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将会是社会的领导者。

《教育漫话》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身体保健(第1~30节);德育教育(第31~146节);智育(第147~216节);第217节为结论。

第三节教育思想1.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①人的心灵如同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从经验中来。

由此出发,洛克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③教育的途径---家庭教育2.健康教育①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②教育上应该当心的一件大事是看你养成什么习惯.3.德育洛克提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

《幼教名著选读》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

《幼教名著选读》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童蒙教材中,属于西周时期的是( )。
A 《苍颉篇》 B 《史籀篇》 C 《博学篇》 D 《为吏篇》 E 《爰历篇》 答案:ACDE 2、下列记载有胎教内容的是( )。 A 《童蒙须知》 B 《周室三母》 C 《胎教》 D 《保傅》 E 《本性》 答案:BCDE 3、下列属于《保傅》观点的是: A 教育的早期性 B 施教者的多样性 C 强调“选左右”的重要性 D 介绍保傅的职责及古代的胎教之法 E 教育环境的选择性 答案:ABE 4、《颜氏家训》中《教子》篇专论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养子女,其主要观点是: A 应从“婴稚”时就及早施以正面的家庭教育 B 提倡早教与晚学 C 处理好爱与教、慈与严的关系 D 讲究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E 反对“偏爱”,提倡“均爱” 答案:ACE
C “以事教”的教育内容论 D “行为重”的教育方法论 E 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ABCD 4、以下属于《童蒙须知》关于训蒙内容的是( )。 A 衣服步履 “三、百、千”指的是( )。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诗文》 D 《千字文》 E 《教童子法》 答案:ABD
二、多项选择题 1、“孺子室”将当时的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哪四种?( ) A 教师 B 慈母 C 少傅 D 奶妈 E 保母 答案:ABDE 2、以下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 为学日益,其道日损 B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C 故染不可不慎也 D 严家无悍虏,慈家有败子 E 明德慎罚 答案:BE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理”一元论的是( )。 A 程颐 B 朱熹 C 张载 D 程颢 E 王守仁 答案:AB 2、《温公家范》是司马光的家教著作,其观点主要有:( )。 A 以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为指导 B 主张对孩子必须既知爱,更知教 C 应当重视周围环境和人事对孩子的影响 D 教育子女要有好的方法 E 儿童教育必须注重志向、人品的修养 答案:ABCDE 3、下列属于朱熹幼儿教育思想的观点的是( )。 A “学其事”的教育目的论 B “打坯模”的教育环境论

华中师范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教育名著选读》作业考核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教育名著选读》作业考核试题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教育名著选读》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记》的成书年代通常认定是()。

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西汉正确答案:C2.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改良学校的基础是万物的严谨恰当的()A. 秩序B. 方法C. 作风D. 合作正确答案:A3. 《学记》中所记设于国都的大学名为()A. 国学B. 都学C. 郡学D. 府学正确答案:A4. 柏拉图提出的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等学科后来合称为()A. 四艺B. 四德C. 四学D. 四教正确答案:A5. 在卢梭看来,与儿童成长无关的制约因素是()A. 事物的教育B. 人的教育C. 自然的教育D. 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D6. “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的字义为()。

A. 学生B. 教师C. 学习D. 学校正确答案:B7. “外铄论”这一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宗师为()。

A. 夸美纽斯B. 杜威C. 福禄倍尔D. 洛克正确答案:D8. 西方最早论述优生问题的思想家是()。

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昆体良正确答案:A9. 《学记》是出自儒家“六经”中的()。

A. 《易经》B. 《书经》C. 《礼经》D. 《春秋经》正确答案:C10.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明确提出者是()。

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守仁正确答案:A11. 洛克详细论证了()。

A. “白板说”B. 内发论C. 泛智论D. “灵魂回忆说”正确答案:A12. “有教无类”中的“类”字通常认定是指()。

A. 族类B. 阶级C. 类别D. 类型正确答案:B13. 主张以“自然后果法”去教育儿童的代表人物是(A. 夸美纽斯B. 柏拉图C. 卢梭D. 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C14. 卢梭认为婴幼儿期的时间约为()。

A. 0~9岁B. 0~2岁C. 0~3岁D. 1~6岁正确答案:B15. 《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作者是()。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张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大纲

黄淮学院《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及代表性作品有所掌握;2.了解中外教育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其中的主要教育思想,使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3.通过有选择的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牢固其专业思想。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经典著作的品读、鉴赏和评析,了解作者生平及名著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名著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2.学会使用教育专业文献的研究方法,养成钻研教育名著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的能力。

总之,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提高其专业素养。

(三)素质目标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名著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教育遗产,并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增强教育的革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做到了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外教育名家生平、写作背景,掌握教育名著的主要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判断能力,为后续的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学支持。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程教学条件(一)网络教学环境1.授课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及时展示各种补充资料、图片等配合教学。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的意义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的意义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的意义
(一)阅读不能仅凭兴趣
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名著阅读采用的是“添加模式”,即把名著指导添加到语文课程之中,并没有专门的人或机构来负责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1] (陈巍xx) 。

大学阶段,帅范生网样缺少专门的课程和教师来进行阅读培训,使得这些准教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娱乐化的倾向,阅读多以休闲为月的[2] (李静xx) 。

笔者曾对所在的师范学院116名帅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77. 1%的学生选择双体日和寒著假自主阅读名著, 8%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2%的学生和朋友、同学起阅读: 47%的学生从来不和其他同学讨论名著的内容,68%的学生遇到读不懂的名著就选择放弃; 84%的学生不能完企理解所读名著的内容。

这种自发的、娱乐休闲式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难以实现“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的品德和市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企的人格”。

当这些准教帅走向工作岗位时,将难以驾驭和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这将足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二)有效阅读需要培训
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从来不是-件简单轻易的事情,早在1944年,在赫钦斯(RobertM。

Ihutchins )和阿德勒(MortimerJ。

Adler)等人的倡导下,美国开始出现以阅读古典名著和名著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名著运动(GreatBooksMovement),后来发展为字祥世界的“青少年名著计划”。

该计划由“名著基金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8.德博拉夫; 钟启泉,学科课程改革的问题,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5期。
9.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2期。
10.穆尔; 钟启泉,知识与课程,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第6期。
11.王策三,教学论学科发展三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
12.王策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
13.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
14.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方法论启示,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
15.吕型伟,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建国后基础教育的回顾,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3期。
5.主持教师:马开剑
6.教学方式:
在教师推荐的教育名著范围内,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自己进行泛读和精读。撰写读书笔记。
学习小组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活动。
7.总学时和学分:36学时,2学分;
8.课程目标与任务:ﻫ本课程撷取在世界教育史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参观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人名篇的概况,有重点地精读相关篇章,写出读书报告。培养学员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通常要求一个学分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37.杨贤江《教育是什么》
推荐期刊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3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4
电化教育研究
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8
教师教育研究
9
教育与经济
10
中国电化教育
11
教育研究与实验
12
教育发展研究
13
教育理论与实践
14
课程·教材·教法
15
中国远程教育
16
全球教育展望
17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 作者:
———————————————————————————————— 日期: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选修课)
2.课程名称:教育名著选读
3.开课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4.开课时间:2009年2月——2009年7月
中国高等教育
18
开放教育研究
19
教育科学
20
外国教育研究
2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2
复旦教育论坛
23
现代教育技术
24
中国高教研究
25
现代大学教育
26
中国教育学刊
27
中国特殊教育
28
江苏高教
29
教育学报
30
高教探索
3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32
中国大学教学
3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34远 Nhomakorabea教育杂志
35
教育与现代化
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8.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9.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0.陈侠,课程论的学科位置和它同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3期。
21.陈侠,西方学校课程的源与流,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第1-2期。
13.柏拉图《理想国》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5.卢梭《爱弥尔》
1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7.斯宾塞《教育论》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18.《被压迫者教育学》
19.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
20.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
21.布鲁纳《教育过程》
22.凯洛夫《教育学》评述
2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36
教育科学研究
37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推荐论文:
1.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2006年第7期。
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4.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
4’.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
5.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6.佐藤学; 钟启泉,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再构,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16.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17.吕型伟,一个总目标 两个基础──展望21世纪教育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6期。
18.顾泠沅,吕达 等,建设一个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19.陈侠,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学课本出版的前后. 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第2期。
9.推荐名著
经典专著: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年版。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26.孔丘《论语》节选“学而”
27.礼记中《学记》
28.董仲舒《对贤良策》
29.王充《实知》
30.韩愈《师说》
31.朱熹《语录》
32.王夫之《知性论》
33.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34.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
35.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
36.陈鹤琴《家庭教育、儿童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