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 阅读附答案
重庆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试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下面是摘自网络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________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不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不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请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________。
(2)横线上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
【答案】(1)家喻户晓(2)……(省略号)(3)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解析】【分析】⑴意思是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
根据这个解释,很容易想到常用成语“家喻户晓”,应该说难度不大,⑵几个“时而”开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标点符号应该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举的省略。
⑶语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实际要表达的外国对名人的尊重,不会恶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字,变成否定句。
故答案为:⑴家喻户晓⑵ ……(省略号)⑶改为: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等。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汉字真有趣》优秀PPT课件

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跑不快,长翅飞不起。” 他们三人说的都是同一字,你猜到了吗?
①谜底: 鲜 ②你是怎么猜到的? 综合三人谜面的意思,紧扣谜底。鱼:鳞甲,离水难活命, 入海把身藏,生双翅(鱼鳍),飞不起;羊:毛,入水命难保, 上山吃青草,长四蹄,跑不快。
(2)读故事,猜字谜,说寺名。 古时候有三位要好的书生结拜为兄弟,老大姓王,
5.有趣的形声字
星
凤
蜀
祭
形符——表示意义范畴( 形旁 )
形声字
声符——表示声音类别( 声符 )
株
材
秧
攻
架
故
芳
慈
问
栽
制定计划
活动内容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 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 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了解汉字的起 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 汉字的神奇、有趣。
活动指导
①自由组成小组。②讨论活动内容。 ③制订活动计划。 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⑤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年×月×活日动展活示动地点
××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搜集谐音笑话、 谐音歇后语。 3.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 拿)
*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
( 等)
*你一半,我一半,同心干,把树砍。 ( 伐 )
2.门内添“活”字
门
活
阔
杨修真聪明
三国解谜猜字第一人
汉字故事拓展
一人一口 曾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 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杨修看到 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何 如此,杨修回答说:“把‘合’字拆开,就是 ‘人’‘一’‘口’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 一人一口’嘛。”
2022-2023学年北京大兴区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⑰张桂梅知道,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次拉手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几句鼓励的话、一个拥抱,就能成 为她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⑱为了不增加学生家里的负担,家访十多年来,她与随行人员从不在学生家里吃饭。家访的车上,一 行人员都是自带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遇到困难家庭,送衣服、送物品、送钱是常有的事,在张桂梅 的带领下,随行的老师也把自己的腰包掏得干干净净。张桂梅说,我们的家访不是走形式,而是要有实实 在在的内容:家里多少人,多少亩地,多少亩花椒,多少棵果树,是否挂果了,一年多少收入,最主要的 困难是什么……都是家访的内容。到家里后,揭开锅盖,看看他们吃什么,走进住处,看着盖什么被子, 就知道孩子是什么家境了。
四、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
(一)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小题。 【甲】
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李朝德
①1974 年,张桂梅响应“奔赴祖国边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不远千里,和姐姐一起来到云南省 中甸县。中甸,现名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对年轻的张桂梅来说,那是一个遥 远而陌生的地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居里夫人”备展区解说词
人物特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慕名利,只爱真理,在工作环境极为严酷的情况下提炼出镭。 人物情感:对实验结果镭很珍惜,很爱护。 物件及陈设方式:放进玻璃瓶里散发着蓝色光芒的镭(仿制),放置在墙面展示架上。墙的背景是居里夫 人拿着提炼出的镭的照片。 照片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列夫·托尔斯泰”备展区的编辑对宣传册文本的部分用词及标点存有疑问,请你帮助解答下面两个问 题。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牵着父母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
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
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小孩子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
”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近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在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公交车一样是不是?”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位学鸭子走路的孩子。
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
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写出“顺理成章”的原意和在本文语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文中划线字的“像”选择恰当的用法。
前一个“像”________ 后一个“像”________A.表比喻 B.表比较 C.表举例 D.表猜测3.文章开篇概写小孩的外貌、动作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诚实”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B.中秋C.七夕D.元宵2.诗中的()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B.秋C.夕D.卧3.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
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霜鬓:白色的鬓发。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节B.除夕C.大年初一D.元宵节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
A.异乡家里B.故乡家里C.异乡旅馆D.故乡旅馆3.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
A.对新一年的希望B.对岁月流逝的伤感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类文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从图画中这篇课文阅读理解答案

从图画中这篇课文阅读理解答案从图画到“念念有词”吕叔湘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
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
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
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
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还是限于少数人。
②文字源于图画。
最初就是整幅的画,这种画虽然可以存有表音的促进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必须怎么认知依赖于具体内容环境,比如图画在什么地方,就是谁图画的,画给谁看看的,等等。
这种图画通常都比较复杂,这里设想一个直观的例子去表明。
比如说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
如果就是一个猎人图画在一棵树上的,就可能将就是则表示附近的陷阱里存有三只兔子,必须后边去的伙伴处置。
如果就是图画在定居的洞壁上的,就可能将则表示猎人们的心愿,这种图画存有法术的促进作用,那里边的三只兔子就不是的确数目而只是许多兔子的意思。
③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就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
比如光画一个井,再画三个直道儿或横道儿,再画一个兔子,代表“阱三兔”这样一句话。
如果把三个道儿画在井的前边,就变成三个陷阱里都有兔子的意思了。
(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比如画一只右手代表“有”,把它画在井的后边,就成为“阱有三兔”。
这种文字是基本上象形的文字,但是可以念,也就是说,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④至了这个阶段以后,为了易于书写,图形可以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侵害原来的意思。
从汉字形体变化的历史来看,甲骨文最富有象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是,楷书、楷书就更不用说了。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2024.04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完成(1)(2)题。
(共4分)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
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
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
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
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B.【甲】:【乙】。
C.【甲】,【乙】,D.【甲】,【乙】。
2.同学们纷纷参与,积极投稿。
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
请你完成(1)(2)题。
(共3分)(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并简述理由。
(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分)【甲】八达岭长城【乙】北京商务中心区【丙】国家体育场(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
(1分)3.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
阅读发言稿,完成(1)-(4)题。
(共8分)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
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
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
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A.快要,将要。
B.靠近,面对着。
C.来到,到达。
D.照着字或画模仿。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A.趣味,情趣。
B.香、臭等气味。
C.意境。
D.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杜甫很忙”的主题阅读(16分)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最近被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微博红人”。
对此,各方褒贬不
一。
"(1)上初二的小姑娘韦果说:
“在学习累了的时候,我们班上的同学都会‘修改’课本上的插图,还会在课间互相交流、比赛。
除了杜甫,课本里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的插图,还有历史课本里的帝王画像都成为同学们的素材。
班里一位学美术的同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偶像,他画的插图好玩又有创意,大家都爱看。
”
(2)网友“李金磊”则煞有介事地写了一封信给杜甫,向其解释了恶搞他的原因:
“您不知道,准备高考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难熬的,所有人都压力非常大,这时,人们会通过涂鸦来发泄情绪,以此缓解压力——”
(3)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发,你若是见到自己的照片被集体恶搞,你还能仰天大笑,赞曰:
妙哉?若是见到自己的父母祖先的照片被涂鸦,你不会觉得愤愤然吗?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自己一世忧国忧民,最后却落得这般凄惨,如何不教人伤感?
(4)在语文教师邹良看来,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今后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尊重他人,引导他们正确认知真善美。
(5)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说,从表面上看,虽然这只是学生随意涂鸦,把插画重新画了一下,但其中一些恶搞,甚至是丑化杜甫形象的图片,折射出校园道德教育的缺失。
(6)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说,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7)探析“重塑杜甫”何以成势?有些要素注定不可忽视:
其一,它承载了一代人对求学岁月的回忆,“涂鸦行为”以及“涂鸦作品”,可视作唤醒尘封岁月的刺激符号;其二,它流露出一股“去严肃化”倾向,联想到“语文教育”一贯的生硬、刻板印象,周期性的“反智”与宣泄实难避免。
那种穿越历史的思维跳跃,只是让古代的诗人戴上了现代的面具,让诗人的凄苦形象换作了今人的喜感想象。
没有对杜甫人文情怀的否定,没有对杜甫诗作精神的颠覆,网友们集体给沉寂了千年的杜甫形象升级换代,或许是课堂上思想走神后的天马行空,或许是网络间娱乐无极限的超然发挥,都不能将其视作蓄意的亵渎和对古人的不敬,以至于因为恶搞而会扰乱杜甫千年的精神安宁。
小题1:假如你是“百度知道”的编辑,请你综合以上信息和图片所示,写一则“杜甫很忙”的条目概要,以便简要地向网友介绍该信息。
(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小题2:根据前三条内容,学生和网友认为“杜甫很忙”的产生,有哪几方面的原因?请加以简要概括,分点说明。
(4分)小题3:根据后四条内容,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们认为“杜甫很忙”现象,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请加以概括,并请以自己的理解和例子提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7分)参考
答案:
小题1:示例:(2012年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小题1: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童心未泯,发掘快乐;有创造的冲动,作创作的园地;对人不尊重,缺乏应有的礼貌等。
小题1:传统文化教育不够;校园德育教育缺失;低俗文化流行;语文教育过于刻板等,至少三点。
例子略。
小题1:本题考查介绍画面的能力。
结合图片的内容简要的介绍画面的信息即可。
(评分标准:
本题5分。
关键词如杜甫、语文课本插图、被网友涂鸦(或恶搞、或再创作)、“杜甫很忙”等,视以上关键词的出现情况及语言表述情况酌情给分)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
1、"
2、3小节的内容来简要概括学生涂改“名人图片”的原因即可。
(评分标准:
本题4分。
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
4、"
5、6小节的内容来简要概括学生涂改“名人图片”的深层次的问题即可。
(评分标准:
本题共7分。
前半题4分,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后半题3分,有观点1分,有例子或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