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材插图在小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下将从插图的作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插图的作用1.丰富教材内容教材插图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现教材内容,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通过插图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内容,丰富了教材的形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美的插图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插图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

二、教学中的应用1.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插图辅助教学。

在讲解一篇文章或课文时,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对文中情节和人物进行理解和想象,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启发思维在阅读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插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察觉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情感一些温馨、感人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插图感受到文章的温暖和美好,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通过插图,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三、教学效果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插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美的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通过观赏图片,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应用1. 引言1.1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插图不仅可以美化教材,还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插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故事或文章时,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融入情节中,增强阅读体验。

插图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字内容,通过图像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快地记住知识点。

插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美的享受。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 正文2.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插图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通过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建立起对内容的直观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

在学习中,插图可以成为学生们的观察对象和思考启发,引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沉浸在课程内容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

通过插图的引导和激发,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2.2 帮助理解文字内容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

通过插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

插图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辅助,帮助他们更快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在阅读一些较为复杂的文章时,插图的存在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有时候文字描述可能会比较抽象或难以理解,而插图则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文章描述的对象或场景,让学生迅速理解并建立起与文字内容的联系。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插图所展示的图画形象生动,色彩丰富,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在讲解《孔子》这一篇课文时,教材插图通常会展示孔子的形象、家塾的场景等,让学生通过插图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形象、生活环境等,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二、直观理解课文内容教材插图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表达,直观地展示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讲解《金风玉露一相逢》这一篇课文时,教材插图通常会展示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三、辅助记忆和理解语言知识教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进行辅助记忆和理解。

在讲解《经验记》这一篇课文时,教材插图通常会展示卡片和对应的词语,通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卡片中的词语含义和用法。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插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讲解《刺绣》这一篇课文时,教材插图通常会展示一些刺绣作品,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刺绣的美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材插图所展示的情境和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讲解《青藏高原上的美丽村庄》这一篇课文时,教材插图通常会展示青藏高原的美丽村庄和居民的生活场景,通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理解课文内容,辅助记忆和理解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是指教材中为了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而添加的图画或照片。

插图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下面就浅探一下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插图通常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或照片来展
示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插图能够使学习
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愿意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很多语文知识点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
来说很难直接理解和记忆。

插图通过图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记忆知识点。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可以直观地抓住重点和关键,更容易理解知识点的内涵
和特点。

插图能够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插图通常是有情景和故事性的,可
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自
己的想法和联想,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开思考、发
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指通过画面、图片、图表等形式,来辅助教材内容的阐述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手段。

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下面从几个方面浅析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一、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无法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阅读等问题。

所以,在教材设计中,加入插图以丰富视觉效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在学习语文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例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过优美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主题的直观理解,然后慢慢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最终达到感性理解到思维转化的效果,让学生舒服愉悦的接受课程。

二、深化理解力,加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插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小学生的视觉记忆较为强烈,插图这种直观形式会更加印象深刻。

比如,如果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一段话的含义,如果加上一张相应的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住这段话,使其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印象更深刻。

三、加强语文素养,提高文学鉴赏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也会涉及一些名著名篇的插图,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官体验,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深度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促进交流,开展文化教育语文是一门交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开展交流和文化教育。

每种插图都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进行插图欣赏时,不仅能欣赏到艺术上的美感,也能够学习到其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而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益的全方位教育手段。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知识。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辅助记忆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能够丰富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繁杂,插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形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内涵。

在教授《木兰诗》时,可以通过插绘木兰穿着戎装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描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插图在丰富教材内容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好奇心旺盛,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星星说话》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插绘夜空中星星闪烁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和探索。

插图是视觉的,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材中,提高学习效果。

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插图通常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往往是作者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而成,给人以美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插图去构建自己的想象世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在学习神话故事《白蛇传》时,可以通过插绘白蛇的形象,让学生自由想象白蛇的样貌和动作,丰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插图可以辅助学生记忆。

人的记忆是通过感知特征与记忆内容建立联系,再通过提取与记忆内容相关的特征进行回忆的。

插图能够将教材中的信息通过图像表达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记忆线索。

在学习诗歌时,可以通过插绘相关的图像,如山、水、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诗歌内容及其意境。

插图在帮助学生记忆的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辅助了学生的记忆。

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教材插图,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插图是一种图像符号,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就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浅探。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较强,插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材中可以插入生活场景、卡通形象等图像,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兴趣的学生会更主动地去学习。

示例:课本中的一个插图描绘了小孩子在公园里玩耍的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插图感受到快乐和活力,进而增加对课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插图往往能够直观地表达语言的含义,通过图像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具体意义的把握。

如果教学内容是讲述一个小故事,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插图能够提供更具体的信息细节,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语文教材插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

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

通过观察一个插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关于情节发展、人物行为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回答这些问题。

这种参与与思考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是指在语文教材中配以图画、照片、图表等,以丰富课文内容、加强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具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课文内容,加深记忆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插图对于课文理解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情境变得具体、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小蝌蚪找妈妈》,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蝌蚪寻找妈妈的经历,增强对课文的深理解。

二、增强学生兴趣,激发阅读热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内容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和认识方式,插图往往可以使学生对于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门类繁多的插图可以让学生体验学科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与课文内容产生相互交游而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小动物王国》中,通过绘制可爱的动物形象,进一步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并从而导致阅读积极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绘画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兴趣,同样也有着培养学生观察力、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插图进行分析、解释和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画体式和手法,达到提高绘画能力的目的。

通过不断地练习与观察,学生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绘画表现方式,从而达到更高的观察与描绘能力。

四、提高综合素质插图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学科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提高绘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插图的制作需要学生集合表现力、想象力、色彩感知力等多种思维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插图的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又增长了科学知识,这对于学生长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更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倡“乐学原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

也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就是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亲切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亲人》一课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的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的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利用好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如教学《丰碑》第七自然段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杆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的讲解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

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既训练了学生个人的观察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准确生动地观察描绘人物的能力,更准确地把握了老战士这一人物典型的形象。

第三、利用好插图,能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如教学完《长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总结:看着这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屹立于崇山峻岭上的长城,想起那些古代劳动人民是使用着怎样简陋的工具,又用着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一被称为“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

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势,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充分利用好插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新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需要记忆背诵,这无疑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了。

如《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课文要求学生背诵描写狮子形态的第二自然段,由于狮子的形态一共有五种,学生很容易混淆。

文中配了三幅插图,把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大略记清狮子形态的顺序,再多次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让学生配以相应的动作,接着抛开文字内容,让学生看插图进行记忆背诵,结果平时难以背出来的学生也就很快背出来了。

第五,借助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习作教学是启蒙打基础阶段。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放在首要地位。

因为小学生只有观察得好,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很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的方法,增强观察的能力,从而为习作打下基础。

如教学《小站》一文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将学生引入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和写作顺序,让他们从中学习观察方法;当完成这课教学后,再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习《小站》一文的观察方法,亲自观察校园的一角或自家、邻居的小院;最后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这样,就能降低习作的难度,让绝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从而让他们从小增强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收获创新的花朵。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强,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激发兴趣,他们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不断的创新。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选取一些激发学生兴趣、想象丰富的事例,就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就会展开非凡的想象,他们的思维就会绚丽多彩,散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高鼎的《村居》,作者将自然景物和活动的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面里,赋予了早春二月乡村景物新的意境,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让人读来心旷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颗童心仿佛也飞到了空中,让人浮想联翩,令人神往。

教学时,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伴着美妙的古筝乐,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仿佛身临其境。

你听:地上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快乐的唱歌。

杨柳的绿枝条抚摸着堤岸,轻轻地摆来摆去,放学回来早的孩子,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特别是对孩子放风筝内容的想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创新的光彩正渐渐绚烂。

生1:哦---放学了,同学们高兴地跑着,跳着,大家一边跑一边整理着自己的风筝,议论着怎样进行风筝比赛……生2:一个扎着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老鹰风筝,一边跳,一边叫“快!快!”“注意,小心挂在树枝上”……生3:快看哟!我的风筝正在和云朵比高低嘞!在这个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眼观画面,放飞想象,完成了一次想象再创造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爱想象是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的联想。

1、提出假设,启发想象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引导观察图上能看到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

或把图上的内容作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花生特殊的结果方式让小松鼠犯难了,而插图帮助小松鼠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教学中,一位教师作了假设,把小松鼠假设为小蚯蚓,让学生说说小松鼠来到地下会看到什么,它会怎样想呢?爱想象的低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假设很感兴趣的。

有的小朋友说:“小松鼠到地下,它艰难的向前爬呀爬呀!一会儿看到了一串串花生,它终于明白了,原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而不是挂在枝头。

”有的说:“呀!地下太暗了,小松鼠爬呀爬,头上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一抬头,发现原来就是苦苦寻找的花生。

它连忙摘了一大串,然后钻出了地面。

”……这样的想象训练满足了学生的爱想象的心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插图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一幅插图,描绘了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

在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首先着眼于整个画面,对各种事物都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个大略的了解。

在观察整个图画的基础上,重点观察邱少云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最后引导学生把整个画面的事物联系起来,想象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创设课文中所没有或比原文更生动、更形象的情景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阅读课文,想象情境,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进一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世界和他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

第七,充分利用好插图,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1、让学生在展现情境中感知美。

课文插图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同时因为色彩鲜艳,生动逼真,又使它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恰当地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爱美之情。

人教版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一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教师可在学生学课文过程中,适时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文章中的“笼罩”、“遮蔽”、“笼着”、“汇成”、“漂浮”、“插”等词语,想象千变万化的秀美画面,体会作者对阿里山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给人的美妙意境。

凭借插图,把学生带入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阿里山,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让学生在读读画画中表现美。

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一首诗歌,往往就是一幅深刻意蕴的画。

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

《暮江吟》这首古诗词句优美,浅显易懂。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诗、画图、涂色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美景。

①读诗。

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读诗,边读边画,教师巡查指导,抓重点词“铺”、“可怜”组织讨论,为学生释疑、解难。

②画画。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画出夕阳、江面、露珠、新月。

初步感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③涂色。

绘好草图后,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用橙红色或金黄色涂色,绘出夕阳的余辉斜照江面的景色,来表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意思。

江面的一半用碧绿色来涂,表示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江面的另一半用红色涂,表示夕阳的余辉映照在江面的颜色。

三、四句诗,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将露珠、新月融为一幅图,再配上草绿,深蓝色的夜空……绿、墨、蓝等颜色的大胆使用,勾勒出深秋时节夜晚的幽深意境。

④吟诗。

通过画画、涂涂后。

一幅幅《暮江夜景》图跃然纸上,此时,再让学生看着图反复吟诗,诗画交融,学生就深深地领悟了全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笔、图案,借助插图,在纸上涂抹出不同的色彩,这简单的形式把每个学生隐形的思维过程外现了,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插图的作用,每一幅插图都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形象、直观地提示着教材中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观察等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