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敦煌莫高窟,又称敦煌石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著名古代佛教艺术宝库。
这个独特而壮观的遗址被誉为“东方的佛罗伦萨”和“东方的埃及”,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了千年的扩建和修复,成为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发展的代表。
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内部壁画、雕塑数量众多,总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
这些洞窟大多供奉着佛教神像,并以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佛教故事和教义。
莫高窟的壁画被誉为是“东方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佛陀的生平故事、佛经故事、天堂与地狱的描绘等。
这些壁画运用了多种颜料和绘画技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同时,还有大量的雕塑作品,以佛陀和佛教菩萨为主题,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不仅呈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还融合了汉族、回鹘、突厥、藏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东西方交流的历史画卷。
这里的壁画和雕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塑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因此,莫高窟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座宝库。
除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莫高窟还具有旅游价值。
每年,许多游客前往敦煌参观莫高窟,沉浸在这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中。
莫高窟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美丽,加上当地特色的饮食和手工艺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然而,莫高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
同时,还进行了壁画修复和保护工作,以确保莫高窟的珍宝能够传承给后代。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介绍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别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是中国
古代艺术瑰宝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的
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持续了大约一千年,始初当地的
佛教徒在悬崖上开凿佛龛,后经历多次扩建,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
现有洞窟492个、窟龛数目达数千个。
这些洞窟和窟龛内有大量的壁
画和佛像,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评价。
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中,最著名的是第17个窟,即“莫高窟”的“五百罗
汉洞”,其壁画中的罗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每个罗汉都各有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还有“莫高窟”的“韦驮菩萨殿”,内有高达
35米的韦驮菩萨像,十分雄伟壮观。
由于古代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吸引了来自突厥、宇文、回纥、唐、吐蕃等方方面面人民,因此敦煌的艺术特色便形成以中原地
区文化为基础,融合多种民族和外来文化的独特风格。
敦煌莫高窟中
的壁画,吸收了汉、唐、西域、印度、突厥、藏等多种地域文化的元素,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
如何欣赏敦煌莫高窟呢?首先,需要了解其庞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次,要注重画作中人物、动物和物品的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
最后,需要对其经历漫长时间的磨损,有所体谅和保护。
做到这些,
才能深刻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好地欣赏其艺术美感。
总之,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代表,不仅仅是中国
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加以保护和传承。
敦煌莫高窟介绍讲解

敦煌莫高窟介绍讲解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之一。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丰富多彩,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 25 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南北全长 1680 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 735 个,分布于高 15~30 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 1~4 层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 492 个,彩塑 2400 多身,壁画 4.5 万多平方米。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在莫高窟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如藏经洞、九层楼等。
藏经洞是莫高窟的一个神秘洞穴,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书、经卷、绘画等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刚经》。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它是一座 8 米高的石塔,建于唐朝时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游览莫高窟需要提前预订门票,并且需要携带个人有效证件。
游客可以选择白天或者晚上游览莫高窟,白天门票价格为 200 元人民币,晚上门票价格为 100 元人民币。
此外,游客还可以选择乘坐骆驼、拍照等服务,以便更好地体验莫高窟的文化魅力。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一、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及其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乌夷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贯穿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历史性及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是十三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605-617年)安史之乱期间建立的,传说莫高窟是由安史之乱期间活跃于西部的苗族部落所建,后来供著名佛教大师印光大师所用。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是佛教流传至西域的重要宣传介质和仪式的场所。
当时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到敦煌后,印光大师经营莫高窟,带着佛教快乐舞动的宣传法传,奠定了北传派佛教的西进历史,是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故事里高度重要的一环。
三、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受当时佛教艺术影响,保留了一些汉魏风格的艺术特点,但也吸收了大量印度佛教中雕塑艺术的元素,使其绘画、雕刻艺术能更好地显示出复杂的艺术技法、流畅的内涵表现及变化多样的审美观念。
莫高窟的壁画以壁神和护法等“金刚众”系列最多,体现了佛教雕刻艺术独有的特色,受到了极大好评。
四、文物展示敦煌莫高窟有两个名叫西、东窟的大窟,共有超过4500多处佛像及许多文物。
在西窟共建有200余座寺室,1000余尊佛像。
西窟收藏有数百幅精美壁画及雕刻,描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及相关故事。
其中西窟9号洞、287号洞、17号洞有着很多珍贵的文物,尤其以17号洞的金佛头最为引人注目。
同时,西窟的凹形大厅佛顶和拱顶多种色彩金色图案,也将灿烂的艺术技艺展示出来。
五、朝圣Paradise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宝地,也是佛教仪式的场所,每年也陆续有许多敬奉佛教的朝圣者来此参观。
他们欣喜雀跃,目光朝西窟无限期待,也朝着高大、神威的敦煌莫高窟宝座虔诚膜拜朝拜,在信仰上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为这一块文化地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六、现状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努力为之保护,现在已建立起由国家管理的保护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法规,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得到了恢复。
敦煌莫高窟的总结

敦煌莫高窟的总结
一、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一个佛教文化极为重要的遗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都城时期。
公元421年,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说有座玄妙的洞窟,大禹曾在此洞窟内寻求解决洪水的办法。
敦煌莫高窟是莫高窟群中最大的洞窟,也是佛教艺术最著名的遗迹。
莫高窟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石窟,共有9个洞窟,有450多处石窟,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绘画。
二、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有着1000余年以来的历史,是一处历史古迹和佛教
文化遗迹的大集散地,它记载了从公元421年到1368年大都城的历史,体现了盛唐、宋、元、明四朝的文化风貌。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极高,莫高窟记录了佛教史上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绘画,此外,还有大量的对联、题刻和古诗文,其中有大量来自唐宋元明四朝的历史文物,佛教文化也有大量的记录。
其中还有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如梵文文物、碑刻文物、图画文物等,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三、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开发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莫高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莫高窟保护和开发工作由省政府、敦煌市政府和莫高窟保护管理
委员会共同完成。
莫高窟保护的重点是防止空气污染,以减轻暴晒、气温、雨水等环境因素对莫高窟艺术性的影响;还要采取防止破坏等措施,尤其是防止藏品被盗取。
此外,莫高窟也在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借助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保护和重建;同时,还对洞窟内的藏品进行了整理和修复,以增加藏品的研究价值。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

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1. 引言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莫高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十六个王朝的兴衰变迁,经过千年风雨洗礼,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壁画和雕塑。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中土与西域艺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的人类艺术宝库。
2. 概述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东临黄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莫高窟由多个大小窟穴组成,总共有735个窟穴,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壁画、经卷等艺术瑰宝。
这些窟穴分布在东西两侧的峡谷和山丘上,距离敦煌市区约25公里。
3. 历史渊源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当时佛教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为了纪念释迦摩尼佛,敦煌的佛教徒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
最早的窟穴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洞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雄伟壮丽的石窟艺术。
在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的建设和维修之后,莫高窟逐渐成为了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中心。
4. 艺术特色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壁画和雕塑上。
壁画是莫高窟的独特之处,它以其丰富多样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高窟本生经》和《佛国土》两大主题系列。
雕塑是莫高窟另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佛像为主。
这些佛像造型各异,体态优美,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莫高窟的佛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耸的弥勒菩萨和人物造像。
5. 保护与开放由于莫高窟的石窟艺术珍贵而脆弱,近年来对其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同时限制游客的流量,采取一人一票限制参观时间和数量,以降低人为破坏的程度。
莫高窟在199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景点。
敦煌市与莫高窟之间有便捷的交通,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旅游服务设施。
由于莫高窟的优秀文化价值,游客能够在导游的带领下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
6. 结语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独特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以其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敦煌莫高窟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的壁画和雕塑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而著称于世。
尤其是在壁画中描绘的佛教故事和传说,更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点。
敦煌莫高窟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代文献。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敦煌遗书》,这是一部保存完好的唐代文献,对于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品,如佛像、壁画、石刻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敦煌莫高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体如下:1.敦煌莫高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其壁画和雕塑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2.敦煌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宝库。
其丰富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这些佛教艺术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佛教艺术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轨迹。
3.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沙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曾是唐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中心,拥有丰富的佛教石窟壁画和雕塑,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下面将为您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
一、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兴建始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敦煌地区成为东部与西部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佛教东传中国的要冲。
为了传播佛教,大量的石窟和寺庙在这一地区兴起。
莫高窟的建造则起源于一位名叫摄罗骠骑将军的高僧。
他为了修建离山精舍,亲自动员石匠和艺术家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第一个佛教石窟。
此后,莫高窟的建造逐渐扩大,并经历了北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兴盛与衰落。
二、艺术特色莫高窟以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艺术风格多样,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壁画约有四万余平方米,内容涵盖佛教经典、诗歌、肖像等。
1. 壁画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描绘佛教故事、传说和历史人物。
画面技法独特,色彩鲜艳,充满生动感。
在壁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服饰繁复。
不仅展现了佛教的教义,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2. 雕塑莫高窟的雕塑以佛像为主体,包括坐像、卧像和立像等形式。
这些佛像造型圆润,神态庄严,从整体上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超脱。
不仅如此,莫高窟的雕塑还包含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精湛的工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三、保护与传承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长期以来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和破坏,亟需得到保护和修复。
为此,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了敦煌莫高窟研究院和敦煌莫高窟保护修复中心,以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积极推动莫高窟的传承和研究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已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学者与国际研究者通力合作,进行艺术鉴定与修复工作,保证了遗址本身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佛龛碑》记载,乐?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
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
南区近千米长的崖面上,洞窟鳞次栉比,密若蜂房,中部尤为集中,上下多达5列,已编号洞窟492个,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艺术的内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窟的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方形佛殿式的覆斗式。
塑像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除了几尊高达数十米的石胎泥塑外,都是彩绘泥塑。
壁画大致可分为佛像、神怪、故事、肖像、经变、佛教史迹、装饰图案画等七大类。
十六国晚期(北凉)的洞窟,继承和发展了河西走廊汉晋文化的传统,同时由于敦煌与西域各国交流频繁,显现出明显的西域艺术风
格。
西魏洞窟开始出现中原艺术新风。
以中国神话为内容,以秀骨清像为造型特征,注重神韵气度表现。
北魏时期璧画多以土红色为底色,用青、绿、赭、白等色敷彩,色调热烈厚重。
西魏以后则多用白色壁面为底色,色调趋于清新雅致。
隋代是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
彩塑千姿百态,高达30多米的特大塑像出现;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
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
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两幅画中表现晚唐时期归议军节度使张议潮和夫人出行的情景。
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仪仗、音乐、舞蹈、随从护卫等人物分段布满画面,组成浩浩荡荡的出行行列,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
艺术匠师们在融合外来艺术精华和继承、发展前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艺术。
五代洞窟承袭了晚唐的遗风。
宋代洞窟、形制、内容及技法多沿袭五代旧式,有少数精美之作。
西夏时期基本上没有新开洞窟,只对前代窟重修。
元代的洞窟从内容到形式都展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有些精湛的佳作。
这一时期的壁画中,虽然新题材很少,但在构图和敷彩
上却有特点,构图锐意简化,色彩多用大面积的绿色为底色,用土红色勾线,整个画面色调偏冷。
壁画中较多地使用沥粉堆金手法,这是前代所少见的。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
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
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
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
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现在敦煌学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学科,敦煌遗书被学术界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
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百年敦煌莫高窟大事记
★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千年经卷文书数万卷
★1904年甘肃省责令县衙石窟秘籍就地封存
★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
★1907年英国斯坦因骗去莫高窟经卷、文书24大箱,绘画绣品5大箱
★1908年法国伯希和挑走藏经洞珍贵经卷等数千卷
★1910年敦煌知县奉命移送莫高窟经卷于北京
★1911年斯坦因再临莫高窟,又骗得佛经600余卷。
★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1921年白俄军残部数百人侵驻莫高窟对洞窟、佛像、壁画损坏极大
★1924年美国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劫走彩塑数尊
★1925年华尔纳去敦煌准备再剥壁画,遭当地人民反对,阴谋未得逞
★1935年英国巴慎思拟去莫高窟盗画,被当地群众发现后潜逃
★1938年西安艺专李丁陇去莫高窟临摹,后举行画展引起各界关注
★1941年张大千赴莫高窟临摹壁画。
★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
★1949年9月28日解放军进入敦煌,解放莫高窟
★1950年莫高窟壁画摹北京展出,周总理亲临参观关怀
★1981年8月7日邓小平视察莫高窟指示一定要想方设法保护好
★1994年5月著名画家、我国敦煌的奠基者之一、常数鸿先生病逝
★1996年7--9月,敦煌艺术展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极大轰动
★1997年10月日本青山庆示将8件珍藏敦煌文物无偿捐给敦煌研究所
★2000年7月国家文化部、甘肃省政府及国家文物局举行系列活动,隆重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