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见面之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 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 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 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礼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礼是不违背人情,礼不因循守旧。立于礼是 “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 “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行走 之礼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 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 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 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 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 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 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用餐礼仪
一.就坐时要请长辈先坐,作为客人要让主人或长辈上座,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 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二.吃饭时要与人分享,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耐心等待盘子转 到自己面前再夹菜,更不能长驱直入去夹离自己位置很远的菜
三.用餐时须从容安静,不能急躁,要等他人动筷子后自己再吃,同时要关心他人,适时 地与他人聊聊天,而不要只顾着自己,吃饭时不要出声,如果汤太热,可以等汤冷了之 后再喝
见面 之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 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 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 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 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 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 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课件(共23张ppt)

《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课件(共23张ppt)

行动实践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从4岁起,张晓开始学习煮饭、侍候母亲。锅台高,够不着,他就踩着小凳,趴在锅台
上做饭,时常被沸出的米汤烫伤胳膊。上小学时,张晓每天要帮母亲穿衣、洗脸、刷牙、
梳头,还要捡柴、生火、做饭,洗衣服。读初一时,长年卧床的母亲病情不断加重,一度
大小便失禁,张晓每天要给母亲接屎接尿,擦洗身体。他最惦念的是母亲,邻居送他一个
12
活动五:对照——道德
13
活动六:感悟——道德
拥有道德的人—— 失去道德的人——
14
15
16
一个尊敬父母的人,才能说得上自己有资格去谈论——道德! 道德,不要很伟大,出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遵纪守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
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
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
展的基础。
10
全国道德模范——张晓
张晓4岁丧父,母亲曹雪红重病卧床。他自小挑起家庭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业,用自己14年的
主题班会
1
活动一:走进——道德
活动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唤醒同学们的 善心,唤醒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回顾过往生活,激发学习积 极性。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乐于回报社会的生活态度。强化 同学们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真正明白“我是一名小公民,弘扬社会公德是己任”的道理, 在能力范围内形成弘扬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巩固德育。

传统美德(主题班会)课件(共24张PPT)

传统美德(主题班会)课件(共24张PPT)

碎 叶 城 览 月 , 库 页 岛 赏 雪 ;
饮 马 恒 河 畔 , 剑 指 天 山 西 ;
借 我 三 千 虎 贲 , 复 我 浩 荡 中 华 。
《 汉 唐 精 神 》
明理篇
明理

齐之以礼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 “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 德。在古代社会会中“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含 有社会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内容。它的主要目的 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解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使社会上不同阶级阶层,不同等级的人和谐相处。
诚信篇
诚信
---
-----
-----
-----
诚 人 信 人 自 也诚 不
信 无不 之 古
者宝
者 , 天 下 之
忠 信 , 不 可
足 , 安 有 信
所 助 者 , 信
皆 有 死 , 民
《 孟 子 》
, 天 之 道 也
金 玉 , 而 忠
结立
也无
;信
也 《 墨
于 世 程
《 管பைடு நூலகம்子 》
《 周 易
信 不 立 。
孝是善意的欺骗 百余元的衣服不妨 告诉老人只花了几 十元
爱国
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
明礼 诚信
孝道
明理

重新捡起传统美德
为人要有礼貌,这是做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是尊 重自己的表现。对人有礼貌表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 基本情感和态度。中国古 代思想家十分强调礼节礼貌的 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 无礼则不宁。”礼要求人们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言谈 谦虚,待人和气,亲切热情。彬彬有礼的人,必然赢得人 们的依赖和尊重。

一年级(2)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一年级(2)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第三部分:传 统文化习俗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习俗
子标题:尊师重教 - 内容:介绍中国人尊师重教的
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如孔子和孟子 的思想。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习俗
子标题:家庭孝道 - 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家庭孝道的重
要性和传承,如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等 。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习俗
子标题:礼仪文化 - 内容:介绍中国的礼仪文
第二部分:传 统艺术
第二部分:传统艺术
子标题:京剧 - 内容: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
点,如唱腔、表演形式等。
第二部分:传统艺术
子标题:民间舞蹈 - 内容:介绍民间舞蹈的种
类和特点,如踩高跷、扇子舞 等。
第二部分:传统艺术
子标题:中国画 - 内容: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表
现形式,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一年级(2)班传承民 族传统文化主题班
会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传统节日 第二部分:传统艺术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习俗
引言Βιβλιοθήκη 引言主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目的: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 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 心
引言
内容概述: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性,展示传统文化的成就和价值
化和重视礼貌的传统,如拜年 、敬酒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第一部分:传 统节日
第一部分:传统节日
子标题:春节 - 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
习俗和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 、放鞭炮等。
第一部分:传统节日
子标题:端午节 - 内容: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
说和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第一部分:传统节日
子标题:中秋节 - 内容: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和意义,如赏月、吃月饼等。

爱国与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爱国与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表现形式
爱国主义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维护国家形象、增进民族团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来体现。
意义
爱国主义是维系国家和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爱国主义的内涵
热爱国家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厚感情,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的思想。
维护尊严
爱国主义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反对任何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行为的思想和行动。
爱国与弘扬传统文化
在崇尚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国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
by w k
主题班会目的及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主题班会,可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认同
通过具体的文化教育活动,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德育教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
学习经典
深入探索中华传统经典著作,了解文化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1
追求卓越
激励青年通过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 不断提高自我, 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
热爱传统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民族自豪感。
3
社会参与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关注国家和民族利益, 展现青春正能量。
4
时代担当
树立远大理想, 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彰显青年责任担当。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基石 弘扬民族精神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 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红色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 性
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全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加强全民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动全民学习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革命先烈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是激 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
革命精神代表了民族精神中的 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一面
革命精神对于推动民族进步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 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 极作用
传承红色经典是时代的要求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革命历史传承可 以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自豪感
革命历史传承可以 激励人民为国家的 繁荣富强而努力奋 斗
革命先烈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革命先烈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 神
传承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需 要我们铭记革命先烈,传承他们的 精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是民族 精神的体现
传承红色经典的意义: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红色经典传承的价值:推动文化创 新,促进社会进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红色经典传承的必要性:加强青少 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了解与传承主题班会PPT课件

传统文化了解与传承主题班会PPT课件

文化软实力的彰显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家庭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的起点和源泉。家长的身教言教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深远影响。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家庭通过日常生活、节日庆祝、家规家训等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体。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引路人
家长扮演着文化传承的引路人角色,通过身作则、耐心教导,引导孩子认识、理解和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培养学生认识传统文化
学校应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组织传统节日庆祝、传统工艺体验、传统文化主题展览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于维护民族精神独立和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与身份认同
人们通过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建立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这有利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普及教育
通过学校课程、公共讲座等方式,系统地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如给予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
社会动员
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文化活动、公益项目等形式,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报道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众认同和热爱中华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2020/10/14
ppt课件
AB B
B C
3
灯谜
5.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胜利
6.谜题: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
7.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谜底:
8.谜题:十五日 (打字一)
谜底:胖
9.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10.谜题: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
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2020家/10/1级4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pt课件
11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
2020/10/14
ppt课件
15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 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 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 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2020/10/14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2020/10/14
ppt课件
18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2020/10/14
ppt课件
2020/10/14
ppt课件
中元节 七夕节 除夕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在大 量吸收西方文化时表现出一种盲目性,甚至是一种极端性,认为外国文 化什么都是好的,不加选择的吸收而不注意消化诸如现在的学生对传统 文化知识严重缺乏,不过传统节日反而去过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外 国节日,不喜欢民族音乐反而狂热于摇滚,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等等。 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差,加强我们 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 题。
12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
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
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三五五踏青行 - 苏辙 (宋) 江上冰销岸青青
5
知识大挑战
• 16七月中旬被称为什么。 • 17.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是什么日子, • 18.人们常说的吃年夜饭是什么节日。 • 19.春节吃什么东西。 • 20.人们常说的压岁钱中岁是哪个字的谐音。
中元节 七夕节 除夕夜
饺子

6

7

改革的步伐是艰难的,当辛亥革命摈除了譬如缠足,
随着3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中国已不再是把温饱作 为头等大事的贫穷国家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精神文明,而传统 文化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像最近流行的中国风,唐装,还有 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些都体现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人 们也开始回归到本民族文化。
9

10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 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 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2
问答时间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 A红色 B黄色 C紫色 D蓝色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 七夕节 ,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月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4. 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的那个角色?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留辫子,跪拜礼等陋习,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为新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这为中国政治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 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一次大变革。
在文革十年期间内,很多文物被摧毁,诸如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和
诸葛亮这样历史杰出人物,都被极端的扭曲化,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是一种纯粹的破坏,许多历史古迹被破坏,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 场灾难。
后来,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时表现出一种盲目性,甚至是一 种极端性,认为外国文化什么都是好的,不加选择的吸收而不注意消化诸如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严重缺乏, 不过传统节日反而去过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外国节日,不喜欢民族音乐反而狂热于摇滚,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 等等。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差,加强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当代人的传统 文化意识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3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中国已不再是把温饱作为头等大 事的贫穷国家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精神文明,而传统文化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像最近流行8 的中 国风,唐装,还有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些都体现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人们也开始回归到本民族文
1

(一)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 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 蹴鞠,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 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 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 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看看大 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13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
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
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
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
AB B
A C
3
பைடு நூலகம் 灯谜
5.谜题: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6.谜题:四面都是山,山山皆相连(打字一) 谜底:田 7.谜题:何需杀人灭口(打字一) 谜底:丁 8.谜题:古时候的月亮(打字一) 谜底:胡 9.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10.谜题:假肢厂接订单 (五字口语) 谜底:有人做手脚
4
古诗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 (唐) - 《清明》
12.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 (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
(宋) -
14.
,中有酥和怡 - 苏东坡 (北宋)
- 《月饼》
遥知兄弟登高处
《元日》 小饼如嚼月
15. - 《踏青》
11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 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 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 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 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 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