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

合集下载

中波技术手册

中波技术手册

《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介绍【作者】庄涛【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索书号】 ISBN 978-7-5112—6624-8【字数】 488千字(427页)【馆藏地点】样本书库【定价】 120元内容简介《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一书,是专门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站值机员、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实用书籍,目的是为提高中波发射台值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技术培训、职业技术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波广播发射台值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全书共十二个章节,分别是:广播发展简史、中波广播理论综述、中波发射台概况、电工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的操作、信号源系统、DAM全固态数字调制中波发射机、PDM中波发射机的原理与维修、天馈线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配电系统、发射台技术防护,以及发射台理论知识要点总结、中波发射台技术能手竞赛试题精选和中波专业术语名词解释等四个附录。

本书特点抛去了繁杂的理论赘述和计算公式,以分类、特点、方法为基本内容;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够用为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便于查询。

内容既有初级值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又有高级值机员应具备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加符合中波台各层次值机员的认知水平,特别适合做中波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本书有配套教学PPT课件,需另购)。

作者简介庄涛,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工作,有三十多年的基础电器维修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一九九八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潢川中波台工作,从事中波技术维护工作,先后发表过二十多篇中波发射相关技术论文。

自主研发或创新的DX系列全固态中波发射机故障查询系统、多路循环监听控制器、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的整合等项目曾分获河南省广播电影电影电视局科技创新一、二、三等奖。

本书配套教学PPT课件为了配合中波值机员培训,本书各章节都有配套教学PPT课件,PPT课件的特点是清新、生动、信息量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投影仪实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彻底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的教学模式。

江苏建筑项目名称

江苏建筑项目名称
6 吴江滨湖新城城市综合体
7 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
8 昆山美吉特工业品博览交易中心
9 昆山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
(Ⅲ) 金融服务
1 南京河西金融城二期
2 无锡金融商务街区
3 苏州金鸡湖金融商贸区
(Ⅳ) 科技信息
1 南大科学园
2 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
3 苏州科技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9 泰州稻河古街区改造复兴工程
10 宿迁运河文化城
11 盐城奥威斯湿地生态旅游观光园
三 重大民生工程
(一) 社会事业
1 省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2 省肿瘤医院改扩建工程
3 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
4 省广电总台中波发射台迁址工程
5 省档案馆迁建工程
6 江苏大剧院
7 南京青奥会比赛场馆改造工程
8 常州工学院北部新城新校区
9 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二) 民生保障
1 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工程
2 徐州棚户区改造工程
3 全省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工程
4 农村公路通达工程
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6 全省城乡统筹供水推进工程
7 全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
8 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6 徐州国家内河港枢纽工程
7 连云港港30万吨航道一期工程
8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
9 京杭运河扩容工程
10 通榆河航道扩容工程
11 干线航道网整治工程
(Ⅲ) 铁路
1 宿淮铁路江苏段
2 沪通铁路
3 连盐铁路
4 宁杭铁路江苏段
5 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及宁启铁路二期工程

中波发射台搬迁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中波发射台搬迁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校准与验证
对发射设备进行精确校准和验证,确 保其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和发射效果 。
发射台运行前的验收测试
系统测试
在发射台运行前需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验证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和稳定性。
验收标准制定
根据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确保发射台性能达标。
04
安全和保障问题
发射台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02
发射设备配置问题
发射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原则
根据发射频率、功率 、天馈系统等参数选 择发射设备。
根据发射台实际情况 进行设备配置,以满 足不同需求。
考虑设备的稳定性、 可靠性、经济性等因 素。
发射功率和覆盖范围的确定
根据发射台的实际需要确定发射 功率。
根据服务区域和覆盖范围确定发 射设备的数量和分布。
THANK YOU
搬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风险评估
在搬迁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设备故障、人员伤亡、自然灾害等。同时,要制定相 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安全管理
在搬迁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对于一些危险品或重要物资的运输 和储存,也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与新旧发射台的对接问题
技术对接
在搬迁过程中,需要确保新旧发射台的技术对接顺畅,避免 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老旧设备,需要进行技 术升级或改造,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人员培训
在新旧发射台对接过程中,需要对值班人员进行培训,确保 他们熟悉新发射台的操作和维护流程。同时,对于一些新技 术或新设备,也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
根据地形、建筑物等因素进行功 率分配和覆盖优化。
发射设备的备份和冗余设计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与安全维护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与安全维护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前言广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媒体传播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它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新动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广播天线的更新换代,中波广播发射设备的固态化、数字化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更新了原有的高耗能,低质量、故障多的电子管发射机,使中波广播跨入崭新的数字化时代。

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精神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天线是广播发射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发射天线,发射机输出的高频电流才能转换为向空间辐射的电磁波,远离电台的广大听众才能听到电台播送的节目。

天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射覆盖的实际范围,关系到信号质量的好坏,广播能否正常播出。

本文论述了中波的天线发射技术和安全维护方法。

1中波天线的基本原理广播的发射与接收过程实质就是电磁波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即发射机发出中波后天线将其转化为电磁波,再发射出去,收音机天线接收到电磁波,经过内部系统合成处理转换成能听的信息,通过广播将这些信息传播给听众。

而天线具体工作原理就是在发射机发出信号功率后,将其转化为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辐射到预定方向,发射出去的的装置。

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6.5~1606.5kz,波长在186.7~569.8m.根据该频段电波传播特性,中波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它的波长决定了中波广播的电波传播主要是以地波方式进行传播的。

地波是从天线辐射的沿地球表面向四周传播的电磁波。

中波因其频率较低,地波场强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但衰减较慢,抗干扰力强,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服务区(约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

在夜间,能够强烈吸收中波的电离层D 层消失之后,中波天线以高仰角辐射的那部分电波将被电离层的E 层反射回地面,形成所谓的天波,可以传播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但因传播衰减较大且不稳定,中小功率电台的天波更弱,不能形成稳定的服务区,却可能对远区的同(邻)频台造成干扰。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资料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资料

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可研编号:GCL/SUN-GF215C主编单位:协鑫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南京二○一三年二月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可研编号:GCL/SUN-GF215C批准:审核:校核:编写: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初步设计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太阳能资源 (6)1.3 工程地质 (6)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7)1.5 光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7)1.6 电气 (8)1.7 消防设计 (9)1.8 土建工程 (9)1.9 施工组织设计 (10)1.10 工程管理设计 (11)1.1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护设计 (11)1.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 (12)1.13 节能降耗分析 (12)1.14 工程设计概算 (13)1.15 附表 (14)2 太阳能资源 (18)2.1 全国太阳能资源概况 (18)2.2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 (19)2.3太阳辐射量资源分析 (20)2.4太阳能资源评价 (25)2.5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25)3 工程地质 (29)3.1概述 (29)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3.3水文地质条件 (34)3.4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综合评价 (35)3.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37)3.6.基础方案论证与基础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预测及建议 (38)3.7.结论与建议 (40)4 工程任务与规模 (42)4.1 工程任务 (42)4.2 工程规模 (42)4.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2)5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发电量计算 (48)5.1 光伏组件选型 (48)5.2 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选择 (53)5.3 逆变器选型 (55)5.4 光伏方阵设计 (56)5.5 光伏子方阵设计 (57)5.6 方阵接线方案设计 (61)5.7 辅助技术方案 (63)5.8 上网电量估计 (64)5.9发电量估算 (65)6 电气设计 (68)6.1 电气一次部分 (68)6.2 电气二次 (79)6.3 通信部分 (82)7 土建工程 (86)7.1 设计安全标准 (86)7.2 基本资料和设计依据 (86)7.3 电站总平面布置 (88)7.4 光伏阵列及逆变器设计 (89)7.5 主要建(构)筑物 (90)7.6光伏电站围栏设计 (91)7.7光伏电站道路及场地设计 (92)7.8 主要建筑材料 (92)8 工程消防设计 (93)8.1 概述 (93)8.2 工程消防设计 (93)8.3 施工消防 (94)9 施工组织设计 (95)9.1 施工条件 (95)9.2 施工总布置 (95)9.3 施工交通运输 (96)9.4 施工临时设施 (97)9.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7)9.6 施工总进度 (111)9.7劳动力计划 (113)9.8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进场计划 (115)10 工程管理设计 (117)10.1 工程管理机构 (117)10.2 主要管理设施 (117)10.3 电站运行维护、回收及拆除 (118)1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 (119)11.1 环境保护 (119)11.2 水土保持 (121)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23)12.1 总则 (123)12.2 工程概况 (125)12.3 工程安全与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125)12.4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127)12.5 工程运行期安全管理及相关设备、设施设计 (132)12.6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量和专项投资估算 (135)12.7 预期效果评价 (135)12.8 主要结论和建议 (136)13 节能降耗 (137)13.1 设计原则和依据 (137)13.2 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37)13.3 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 (139)13.4 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140)13.5 节能降耗效益分析 (143)13.6 结论 (143)14 项目的投资估算 (145)14.1 编制说明 (145)14.2 设计概算表 (149)材料清册 (157)附图 (157)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宝应县射阳湖镇鹅村村岗东3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2)建设单位:宝应兴能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3)建设规模:30MW光伏发电站(4)项目地址:宝应县射阳湖镇(5)安装方式:28°固定倾角安装(6)项目投资:工程静态投资27629万元,工程动态总投资27932万元。

机房搬迁的方案

机房搬迁的方案

机房搬迁的方案机房搬迁的方案篇一:机房搬迁方案设备迁移方案1.1 迁移流程及顺序说明以上为系统迁移的流程图,各单位数据中心分系统均按该流程进行,做到系统迁移的有序进行。

1.2 迁移实施前期准备迁移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迁移工作的极其重要的部分,充分的做好本次迁移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迁移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并可有效的减少迁移过程中的事故隐患,以下将对迁移前的准备工作做详细描述。

2.1 迁移设备确认在此过程中需和用户方确认迁移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和材料,并对需迁移的设备进行分类统计,形成文档,由用户方确认。

2.1 设备检测(一)硬件设备的检测在迁移以前,用户方应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工作,包括系统状态、组件和系统配置的检测,确认系统迁移恢复后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

(二)服务器软件应用系统的检测配合业务系统的开发维护单位,对系统的集成接口、设备连接进行检测,确认系统迁移恢复后应具有的功能和集成方式。

2.1 数据备份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是本次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之一,对各系统配置参数和配置文件做有效的记录和保存,形成文档,为系统再运行、集成提供充分的依据。

2.1 设备及接口标识迁移工作比较繁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系统的再集成过程中,设备物理连接的恢复将是系统再集成的首要保证,众多单位的业务系统与及数量繁多的设备容易引起现场的混乱,模糊不清或者意义不明确的设备标识、标识的丢失等因素将影响系统恢复运行的时间。

因此在迁移以前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做好编号和功能标示,对物理连接的接口和线缆做好标识,对设备、接口、线缆做到一一对应,并将以上标识内容形成文档,为系统快速恢复提供可靠的基础。

标识主要内容为:服务器设备标识:在设备做好标示,注明设备的型号、配置、功用、接口信息等信息;网络设备标知:注明设备型号、配置、功用、接口信息等信息; ? 线缆标识:接口类型、连接设备等信息。

设备的标识工作已经按现有机房设备摆放位置的格局做好的标识区分。

新建广播电视发射台接地方案浅析与探讨

新建广播电视发射台接地方案浅析与探讨
毫业硼究

新建广稻电顽发射台疆 地方案 浅析 与搽讨
王 劲红 张 常 丽 / 丹 江 市 文 广 新 局 牡
[ 摘 要 ]接地 系统是机房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直接影 响机 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 房电源 系统 的正常运行 ,还 起到保 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的作用。 ‘ [ 关键词 ] 护接地 防雷接地 等 电位连 接 保
步脱水成为粗精煤产品,给人精煤皮带。T S S 尾煤 由高频筛 发 现 ,l m 以 下 的煤 泥 含 量 在 2 . %,而 粒 度 为 1 02r m 86 4 × .a 5m 脱水 ,高频筛筛上物掺入矸石或混煤产品中,高频筛筛下水收 占 1. %,也 就是 说粗 细 煤泥 各 占一般 ,在实 际生 产 中证 明 : 42 7 集 后 转排 至浓 缩机 。 粗细煤泥分开洗选,可以有效提高脱泥筛筛分效率,有效减少 4 ta颞 潆 0c r 煤泥水系统的负荷,最大限度地提高总精煤回收率 ,完全满足


生产需 求 。 5 结 论 .
塞 髓醮穗潮捧 建 脊 舅

系统
+ பைடு நூலகம்

图 2王庄矿粗煤泥分选系统流程图 4 S . S煤泥分选机的分选效果 T 2 21 : . 0 2 1 王 庄 矿 T S粗 煤 泥 分 选 系 统 自 2 1 年 1 l 日开 始 调 中 国煤炭 . 0 ( ) 2 S 00 月 3 【 张金辉、 3 ] 张东妹 《 粗煤泥分选机在祁东矿选煤厂的应用 》 试 ,经过对系统不断修正,设备操作方面可实现按给定密度调 . T 2 O5 O ) 节排料阀开度的自动控制 ,密度控制范围实现了给定密度 1 g . , 【 刊论 文 】 煤 炭加 _ 与综合 利用 . L( . 2 期 『] 4 陈子彤 、刘文礼 、赵宏霞、路迈西 .《 干扰床分选机分 r l,连 续 T作 时 T S设备 可 实现 根据 精煤 灰 分要求 的无级 调 n S 节 ,精 煤 灰 分 控 制 在 1% 以 内。 同 时 ,在 对 原 煤粒 度 分 析 中 选粗煤泥 的试验研究 》【1 0 J. 煤炭T程 . 0 2 6年 O 期 . 0 5

717先进事迹

717先进事迹

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七一七发射台关于申报2011年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先进事迹报告七一七发射台在省局党组的领导下,牢固树立“五型广电”理念,坚持按照以安全优质播出为核心,以推进事业建设,扩大有效覆盖、打造高素质队伍及科学合理的开发使用院落资源为主要支撑点的台工作思路,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加强维护和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广播节目传输发射质量,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屡创佳绩,圆满完成了近年来安全优质播出和其他岗位的目标任务,获得上级好评。

现就本台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七一七发射台基本情况介绍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七一七发射台,隶属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七一七发射台院落面积350亩,建筑面积5000㎡,坐落于石家庄市元氏县殷村镇殷村,是河北省广播电视局的直属大型中波发射台,始建于1971年7月,当时是石家庄地区所属的实验台,承担对敌台干扰任务,主要覆盖省会及周边地区。

1983年10月上划河北省广播事业局,与省局所属的平山114工地合并,更名为七一七发射台,任务也由最初的对敌台实施干扰逐渐发展为8个节目频率的转播、发射。

主要承担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文艺频道、生活频道、农民频道等7个频率的转播发射及对敌台的压制干扰任务。

节目覆盖省会及周边17个县(市),覆盖地区总人口近一千万。

发射台现有职工68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3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3人。

近三年来,七一七发射台获得的荣誉有: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广播技术维护管理先进台;2009年获得省局直属播出系统安全优质播出优胜机房二等奖,被评为国庆60周年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全省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竞赛一等奖。

二、稳扎稳打,狠抓落实,确保安全播出工作圆满完成。

我台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和设备维护方案,各机房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台领导身体力行,积极争取资金,致力于进一步改善播出条件,为实现全年零停播率上了保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徐州广播电视台二OO八年十月1项目概况1。

1项目名称和性质项目名称: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性质:新建1。

2地理位置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徐州大庙镇大庙村南,东、西为农田,南为房改河,北为徐海路,东南250m为大庙镇王庄村,西北251m为大庙镇大庙村。

该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

1。

3项目规模江苏省广播发射中心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395亩,其中300亩为一般耕地,95亩为建筑用地,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0。

4888亿元。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共建设10栋单体建筑物,包括:机房综合楼、生活附属楼、收信站、调配室、水泵房、传达室。

建设16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其中:12部10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4部5KW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系统.发射机系统采取用一备一的技术配置.建设3座120米高自立塔,1座108米高自立塔,4套R=120米的地网,2200米馈线系统及其配套的调配系统。

天馈线系统采取双频共塔的技术配置。

节目传输系统采取互为备份的技术配置.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新台建成后将发射播出4套当地广播节目,2套中央、2套省台广播节目。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广播发射系统的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新台广播发射系统的技术指标4 / 34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对象:在评价范围内,广播发射塔周围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

项目周围主要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2—1.保护目标位置说明功能徐州大庙镇大庙村地块西北侧,最近距离251m 农村村庄,约80户徐州大庙镇王庄村地块东南侧,最近距离250m 农村村庄,72多户注:以上资料来源现场踏勘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初步资料。

图2—1发射塔新址地理位置3工程分析3。

1中波工作原理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为526.5~1606.5kHz,频道间隔为9kHz,从标称载频531kHz到1602kHz为止,共有120个频道。

本项目共有8个频道,工作频率为603kHz~1521kHz,根据这个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中波是以地波和天波两种方式传播.所谓地波,就是从天线辐射的沿地球表面向四周传播的电磁波。

中波因其频率较低,地波场强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但衰减较慢,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服务区(约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

覆盖半径主要取决于发射机功率、频率、极化、天线增益以及传输路径的地导系数.因为垂直极化波的地波衰减比水平极化波慢很多,所以以地波服务的中波台都采用垂直极化波。

在夜间,能够强烈吸收中波的电离层D层消失后,中波天线以高仰角辐射的那部分电波将被电离层的E层反射回地面,形成所谓的天波,可以传播几百甚至上千公里。

3。

2污染源分析3。

2.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打桩机械、混泥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建材的撞击声、施工人员的吆喝声、拆装模板的撞击声等,多为瞬间噪声;运输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

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

2)扬尘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平整土地、打桩、开挖土方、道路铺浇、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但这与道路状况有很大关系。

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一般影响范围在100m 以内。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3)油漆废气油漆废气主要产生于室内室外装修阶段。

油漆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作为稀释剂的二甲苯,此外还有较少量的醋酸丁酯、乙醇、丁醇等,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

一般估算为每100平方米的建筑装修需耗涂料(包括墙面漆、家具漆,如乳胶漆、聚脂漆、醇酸树脂漆等)100公斤左右。

油漆在施工过程中二甲苯挥发的量约为油漆用量的40%,由此推算得房屋装修过程中每100平方米将有40公斤左右的二甲苯等污染物排放到周围大气环境中。

但由于装修过程大约需半年完成,是一个缓慢挥发的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废水排放分析施工期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泥浆废水,二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泥浆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设置一定容量的沉淀池,把施工泥浆水汇集入沉淀池充分沉淀后,上清水外排,淤泥集中堆放。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来自临时生活区,主要为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含COD cr、NH3-N、BOD5、SS等。

按施工高峰时总的施工人员约30人,每人每天生活污水产生量150L 计,生活污水总量约4.5m3/d。

在施工生活区应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使污水在池中充分停留,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5)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会进行挖土、运输弃土、砂石、水泥、砖瓦、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

工程完工后,会残留不少建筑垃圾。

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6)水土流失施工期由于地表开挖等活动破坏原有土壤上的植被或硬化路面,使裸露的松散土壤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7)植被项目地块原本为农田,若建设4座全向单塔发射天线,还敷设天线地网,将对周围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并影响土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施工期间,由于景观建设和配置的需要,现有部分植物将被保留,另一部分则被其他植物景观所取代。

项目实施后,工作区绿地率将大于30%。

3。

2。

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1)电磁辐射当高频电流通过天线时,天线周围的电场与磁场将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波动,以光速向周围扩散,从而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影响。

广播天线,在水平面内是无方向性的,而在铅垂面内是有方向性的,其特点是发射电波的角度很低,在其服务的水平区域内几乎是无方向性的。

广播发射装置运行时,除产生电磁辐射外,不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污染物。

电磁辐射污染属于能量污染,该种污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污染源的关闭而自动消失。

本项目广播发射塔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发射机的功率、天线的方向性图及天线增益有密切关系.2)噪声机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发射机房、变配电室、空调机房内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根据相关设备的类比监测资料,其噪声级约为65-75dB。

3)废水本项目平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

375m3/d,各分项指标详见用水量计算(表3-1).表3-1日用水量估算表本项目的废水主要来自职工的生活污水、厨房废水和淋浴室洗涤废水,生活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85%估算,约为1.17m3/d,年排放量为427m3,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SS和油类.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场内绿化用水。

等有条件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4)废气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于厨房燃料的燃烧以及厨房炒菜散发的油烟气,对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厨房燃料采用罐装液化气,根据类比调查,餐饮业人均用气量为0.05m3/d,若用餐人数按每天10人次计,则日用气量为0。

5m3。

由《环境统计工作手册》查得,1Nm3液化气燃烧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则烟尘、NO x、SO2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

15kg、0。

34kg、0.15kg.经类比调查,居民每人每日耗食油约30-60g,取50g,本项目日用餐人数按10人计,则厨房日耗食油量为0.5kg,根据不同的炒炸工况,油的挥发量不同,平均约占总耗油量的2%—4%,取3%,则油烟的排放量0.015kg/d,该油烟气经油烟净化器后排放,若去除率为75%,则通过烟道于屋顶排放量为0。

00375kg/d,年排放量1。

4kg.5)固废本项目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是办公、生活以及餐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按10人计,参照人均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以0。

5kg/人•天进行估算,本项目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8t/a。

3。

3污染因子根据以上污染源分析,得出本项目主要污染因子,具体见表3-2。

表3—2项目主要污染因子4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已取得徐州市人民政府和徐州市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同意江苏徐州中波台搬迁的批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电力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

5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江苏徐州中波发射台搬迁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将极大地丰富广大徐州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徐州市与全省、全国地区乃至国际地交往和节目交流能力,扩大影响;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鼓励类项目,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6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通过现状监测,拟建址周围测点的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都能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综合场强值为环境电磁辐射本底水平,远远低于相应标准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控制对策7.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蔽等因素的影响,声级产生衰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变电所噪声预测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施工噪声的源强分析,计算距各施工阶段在一定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值,计算结果见表7-1.表7—1各施工阶段在一定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值由表7-1可知,施工机械的噪声由于噪声级较高,在空旷地带衰减较慢,一般要距离施工地150m才能符合标准要求。

因此,必须尽量选择噪声低的施工作业方法和工艺,并且合理地安排这些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尤其在夜间必须严禁这些高噪声机械的施工作业,以免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时应分时段,分不同施工设备进行合理施工,使施工期的声环境影响尽量减少。

夜间禁止打桩作业,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电动机、水泵、电刨等强噪声设备安置于单独的工棚内。

因混凝土连续浇灌作业等确需在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7.2扬尘影响分析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平整土地、打桩、开挖土方、道路铺浇、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更为严重。

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左右,其抑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见表7-2.表7—2施工期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由此可见,在施工场地实施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本工程施工现场主要是一些运输土石方、建材的大型车辆,若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施工扬尘,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在大风干燥天气实施洒水抑尘,洒水次数和洒水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