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诗经〉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参考答案: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课后习题:12 《诗经》二首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课后习题:12 《诗经》二首

12《诗经》二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雎鸠..( )( ) 窈窕..( )( )好逑..( )( )..( )( ) 寤寐溯洄..( )( ) 荇.菜(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导学号5394403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以、起兴,表达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

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5.导学号53944034(2017四川乐山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和。

(2)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最新文档】《〈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word版本 (2页)

【最新文档】《〈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word版本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并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三、朗诵下面这首诗,并和课文中的两首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jiǔ 黑色玉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此题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

)。

《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以上两首诗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首,又称《》。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一)阅读《关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的重章叠句,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的问题。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作用。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名句默写】1. ,左右流之。

2.求之不得,。

3. ,道阻且长。

4. ,宛在水中坻。

5.表露《关雎》全诗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6.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参考答案【文学常识】《诗经》诗歌总集西周春秋《诗三百》风雅颂【阅读理解】(一)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就是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

4《诗经两首》课后作业

4《诗经两首》课后作业

4《诗经两首》课后作业《诗经两首》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6.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7.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12《《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

(柳宗元《小石潭记》)(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雎》)(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关关jūjiū(),在河之洲。

(2)悠哉悠哉,zhǎn zhuǎn()反侧。

(3)窈窕淑女,qín sè()友之。

(4)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将给我们奠定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B.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恋上含有致癌物的电子烟,成为潜在的烟民。

(删去“根据”)B.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把“方式”改为“途径”)C.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宏大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改革与开放之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将“之路”换成“进程”)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做出”前加“是否”)5.下列的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啊!”B.体育课上,小平不小心撞到小明,他连忙扶起小明并道歉,小明说:“没关系,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中职语文《诗经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诗经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五、背诵《静女》全诗及《采薇》的最后一个自然 段。
1.关. 关.睢鸠,在河之洲
用“关关”描摹雌雄两鸟轻快、话泼的 和鸣 。
2.忧心烈. 烈.,载饥载渴
用“烈烈”表现 内心忧思 的炽烈。
3.戎车既驾,四牡业. 业.
用“业业”形容战马高大雄健、 行列整齐 。
4.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
用“依依”描绘柳枝迎风披拂、柔软袅娜 的姿态。
5.行道迟. 迟.,载渴载饥
2.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3.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牧、“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 是《采薇》中情景交融的诗句。读罢全诗,请你结合这些诗句 展开联想,并说说你脑海中浮现的戍卒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迟迟”形客士卒 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情状。
三、学习《诗经》,必须反复诵读,在通读中加深理 解。《诗经》中多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 二”节拍,例如:“采薇/采微,薇亦/作止。”诵读下列诗 句,根据语感,用“/”线画出下面四字句的节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十一 《诗经》二首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学习古诗词,首先应能正确诵读诗词。正确诵 读诗词,首先要读准诗词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字、 通假字。如“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中的“见”便是通假字
,我们不能读.成"jiàn”。 读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并
解释字义。
1.说. 怿女. 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课后练习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好逑
..()()窈窕
寤寐
..()()溯洄
..()()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
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
达标训练
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
2、(1)《诗经》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能力提高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
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