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100题专项练习(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考查题型:大致命题形式:主观点断,一般只要求在句中关键处断开。

解题策略:断句时,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高考断句主要考查句末,句内可断可不断的地方一般忽略不计;并且不要求用明确的标点符号标明,只需要用“/”断开即可。

湖南省的断句题通常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出现。

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

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烛之武退秦师》)这段文字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根据这些内容,点断就很方便。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25 分)1、(5分)1. 下列断句错误的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句意为: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开”的宾语是“轩”,“把”的宾语是“酒”,中间都不能断开;“面”的对象是“场圃”,“话”的内容是“桑麻”。

断句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故选C。

2、(5分)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拏/一小舟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一童子/烧酒3、(5分)1. 《天上的街市》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5分)下列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 不足为/外人/道也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分)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安求其能/千里也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6-9、(28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练习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鼻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屋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验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伺,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客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聚公以马死杀人心子请敷其养云尔养马而死尔菲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养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率.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靠,削秩徒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限4处)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都光渐短添得一看甲子增得一,•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暗雷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域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臭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呜女墙/槛疑近山岫垦则俾校史书衣■则屈伸一楣漫绝肥甘疏远苦情小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噂足而已。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文言文断句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答案

根据对称、对偶、排比句 式理解句义,进行断句
例3、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 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 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 倍义乎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 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 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 乎?”
看虚词,定句读
例2、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 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 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弗去 则是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下·十三》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 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 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 去,则是可为也。”
文言文断句练习答案
1、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 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 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 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文言文断句练习答案
1、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 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 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 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每句中断错 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 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 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例1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 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 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 侯。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练习附答案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跟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训练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答案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训练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答案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译文2: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二、找虚词,定句读A.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B.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C.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D.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训练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答案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训练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4:即使有美味的菜摆在你面前,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1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2.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3.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4.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5.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 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翻译: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

17.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

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

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

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

”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

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

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18.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翻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梦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19.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20.往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

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耳。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