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例:银黄注射液制剂稳定性的预测




在不同温度进行加速实验,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产品的质量指标。 设置不同的取样时间点测定样品中黄芩苷的浓度,每一实验温度 内,将lgC对t作线性回归,确定为一级反应,由回归方程的斜率 求出各温度对应的速度常数 再将实验温度由摄氏温度改换为热力学温度T, 以lgk对1/T作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 lgk=-64031/T+16.02 将室温25℃(T=298K)代入直线方程,得室温反应速度常数: k25℃=3.4075×10-6h-1 代入有效期计算公式: t0.9=0.1054/k25℃=29637h=3.38年 有效期为3.38年。
化学稳定性



水解:水份、溶液 氧化:氧气、空气 异构化 脱羧 聚合等 药物含量 效价降低 色泽变化
物理稳定性

药物颗粒结块 析出结晶 乳剂的分层,破裂 胶体的老化 片剂崩解度改变 溶出速度改变
生物学稳定性


微生物污染 产品变质 腐败 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以 及安全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制订药品的有效期、保证药品的质量提供稳 定性依据。
头孢环己烯胺
图3-6 各物质DTA曲线
图3-7 各混合物DTA曲线 A.(C+N) B.(C+T) D.(C+P) E.(C+S)
表面活性剂 处方组成 空气 金属离子 光线 溶剂 包装材料 温度 水分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稳定性 如苯佐卡因加 5%十二烷基硫酸钠; 有时反而加速药物分解.如聚山梨酯80使维生 素D稳定性下降
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2-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四、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剂型
原料药 片 剂 胶 囊
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性状、熔点、含量、有色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品种性质选定的考察 项目。 性状、如为包衣片应同时考察片芯、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 出度。 性状、内容物色泽、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水分,软 胶囊需要检查内容物有无沉淀。 外观色泽、含量、pH值、澄明度、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软化、融变时限、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如乳膏还应检查有分层现象。 性状、含量、均匀性、粒度、有关物质。
乳 剂 混悬剂
性状、含量、分层速度、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再悬性、颗粒细度、有关物质。
酊 剂 散 剂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含醇量。 性状、含量、粒度、外观均匀度、有关物质。
计 量 吸 入 容器严密性、含量、有关物质、每揿动一次的释放剂量, 气雾剂 有效部位药物沉积量。 膜 剂 颗粒剂 透皮贴片 搽 剂 性状、含量、溶化时限、有关物质。 性状、含量、粒度、有关物质、溶化性。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 性状、含量、有关物质。
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来自一、影响因素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stress testing)是 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原料药 要求进行此项试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 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 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 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提 供科学依据。
二、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是在超常的条 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 理变化,为药品审评、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 必要的资料。 原料药物与药物制剂均需进行此项试验,供 试品要求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C, 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六个月。 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C,相对湿度5%, 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

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甘油、乳酸吸水而被稀释,浓度降低, 影响药效。
阿司匹林吸潮分解成乙酸和水杨酸增加 胃肠道的刺激。
胃蛋白酶、胰酶吸湿会结块、发霉。
吸湿会变性:CaCl2、 NH4Cl、 NaBr、
KBr、 NH4Br、 KI、
NaI、 酵母片。
吸湿会质性:阿司匹林、FeSO4
湿度过低:
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 以致变成粉末,风化后的药物剂量难以 掌握,特别是剧毒药物如:硫酸阿托品
易风化的药物:硫酸镁、硫酸钠、明矾、 硫酸阿托品、磷酸可待因、硼砂、硫代 硫酸钠
(三)特殊酸-碱催化
常用的缓冲盐如醋酸盐、枸橼酸盐、硼 酸盐均属Bronsted-Lowry理论的酸或碱, 可催化某些药物分解,例如磷酸、磷酸 盐对青霉素G盐催化分解。为了减少这种 催化作用的影响,缓冲盐应保持在尽可 能低的浓度。
(二)水份
水常是化学反应式的必要媒介,在多数 反应,没有水,反应的就不会进行。有 些化学稳定性差的固体药物例如阿斯匹 林、青霉素G钾(钠)盐、氯化乙酰胆碱、 硫酸亚铁等,颗粒表面吸附了水份以后, 虽然仍是疏散的粉末,但在固体表面形 成了肉眼不易觉察的液膜,分解反应就 在这液膜中进行。
湿度过高:
二、化学动力学原理
化学动力学原理研究化学稳定性中: 药物降解的机理; ②药物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③药物制剂有效期的预测及其稳定性的评
价; ④防止(延缓)药物降解的措施与方法。
二、化学动力学概述
药物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分解是药物化 学本性的反映,分解反应的速度决定于 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催化剂等条 件。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药物 分解的速度,预测药物的有效期和了解 影响反应的因素,从而可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或减缓药物的分解,制备安全有效, 稳定性好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的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的不变性。

稳定性对于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温度: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通常与温度密切相关。

高温会引起药物分子的剪切、氧化、水解和聚合等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的活性。

因此,在制剂的制备、包装、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药物分解和失效。

2. 光照:一些药物对光敏感,如维生素D、某些激素和硫酸硝基苯酚等。

光敏感药物分子吸收光能量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分解。

因此,这些药物在制剂的制备和贮存中需要防止光照。

3. 氧化性:氧化性是药物制剂分解和降解的常见因素。

许多药物分子容易被氧化为活性物质或失去活性。

因此,在制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抗氧化剂,降低氧化反应的发生。

4. 湿度:湿度可以引起药物制剂中的水解反应、聚合反应和溶解度的变化。

在制剂的贮存和包装过程中,需要控制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5. pH:药物分子对于pH的敏感性会影响其稳定性。

一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而一些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则容易发生分解。

因此,在制剂的调配和配制过程中需要调整和控制药物制剂的pH值,避免不必要的降解反应。

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常采取以下方法:1. 选择适当的辅料:辅料的选择对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缓冲剂等辅料的加入可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合理的制剂工艺:制剂的制备工艺应该科学合理,包括温度、时间、pH值和溶剂选择等方面的控制。

合理的工艺能够使药物分子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3. 贮存条件的控制:药物制剂在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贮存条件可以延长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 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材料对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适的包装材料可以防止光照、氧化、湿度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对药物制剂的影响。

药剂学第12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剂学第12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左旋肾上腺素具有生理活性,本品水溶液在
pH 4左右产生外消旋化作用,外消旋以后, 只有50%的活性。因此,应选择适宜的pH。 左旋莨菪碱也可能外消旋化。外消旋化反应 经动力学研究系一级反应。
(1)光学异构化
差向异构化指具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
基团发生异构化的现象。四环素在酸性条 件下,在4位上碳原子出现差向异构形成4 差向四环素,治疗活性比四环素低。毛果 芸香碱在碱性pH时,-碳原子也存在差向 异构化作用,生成异毛果芸香碱,为伪一 级反应。麦角新碱也能差向异构化,生成 活性较低的麦角袂春宁(ergometrinine)。
三、其他反应
1.异构化

构 化 一 般 分 光 学 异 构 (optical isomerization) 和 几 何 异 构 (geometric isomerization)二种。
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
没有活性。
(1)光学异构化
光学异构化可分为外消旋化作用
(racemization)和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

2. 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酰胺类药物水解以后生成酸与胺。属这
类的药物有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巴比妥类等药物。此外如利多卡 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也属 此类药物。
(1)氯霉素

氯霉素水溶液在pH7以下,主要是酰胺水解, 生成氨基物与二氯乙酸。
H NHCOCHCl2 C C CH2OH OHH
(2)几何异构化
有些有机药物,反式异构体与顺式几何
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别。维生素A的活 性形式是全反式(all-trans)。在多种维生 素制剂中,维生素A除了氧化外,还可异 构化,在2, 6位形成顺式异构化,此种异 构体的活性比全反式低。

第六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六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09.04.2021
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酰胺类
O
R—C—NHR′+H2O→酸+胺 1. 氯霉素 2. pH2-7,对水解速度影响不大,pH=6最稳定。 pH<2,>8可加速水解、热、光等影响,反应复杂。
氨基物+二氯乙酸
09.04.2021
19
氯霉素滴眼液 硼酸-硼砂缓冲液处方pH=6.4,较稳定,有效期9个月。 灭菌方法影响其稳定性: 100℃ 30min,水解3-4% 115 ℃ 30min ,水解15%
一些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依赖于pH值。
通过调节pH增加药物稳定性,同时考虑药物的稳定性、 溶解度和药效等。HCl、NaOH最常用的调节剂。
09.04.2021
34
(二)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液体制剂)
▪ BL酸碱理论:给出质子的广义酸,接受质子的广义碱, 有些药物可被广义酸碱催化水解------广义酸碱催化
09.04.2021
3
学习要求
▪ 3. 了解固体剂型的化学降解动力学;固体制剂稳定性实 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及有效 期统计分析;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内 容。
09.04.2021
4
第一节 概述
药物与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期), 药品与制剂保持与生产时相同的质量和特性。
一级反应的有效期和半衰期与药物的初浓度无关,而与K 值成反比,K值愈大,稳定性愈差。 普遍,如药物体内代谢、消除。
某些二级反应(酯在水中的水解),由于水的浓度大大超 过酯,可认为水的浓度不变,表现出一级反应特征,称伪 一级反应。
09.04.2021
15
(二)反应级数的确定 预测药物稳定性,必须首先确定其降解反应级数,才能求出反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概述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指的是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稳定性问题实质上是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是否发生质量变化的问题,所研究的重点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储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各种措施、考前指导药物制剂有效期的方法等。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目的
是为了科学地进行剂型设计,提高制剂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物理两个方面:
1.化学稳定性
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2.物理稳定性
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主要是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

例题:
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
B.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典型恒温法
C.药物的降解速度受溶剂的影响,但与离子强度无关
D.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E.表面活性剂可使一些容易水解的药物稳定
正确答案:C。

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章2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考点摘要注意:⽼师为⽅便⼤家理解,对本章内容进⾏了重新整理,对部分知识点进⾏了扩充讲解,希望⼤家认真学习第⼀节概述⼀、药物制剂稳定: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期间质量发⽣变化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研究内容:考察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寻找避免或延缓不稳定因素的⽅法——增加药物稳定性——预测有效期。

三、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四、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1.保证药品质量,作到安全、有效、稳定2.⽤于指导新药及其剂型的研制开发3.减少损失,创造经济效益五、稳定性的两个⽅⾯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物理两个⽅⾯1.化学稳定性:药物由于⽔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泽产⽣变化,产⽣毒副作⽤。

2.物理稳定性⽅⾯,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化,⽚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主要是制剂的物理性能发⽣变化。

六、药物稳定性以化学动⼒学为基础⽤化学动⼒学的⽅法可以:1.药物降解机理的研究2.药物降解速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3.药物制剂有效期的预测及其稳定性的评价4.防⽌(或延缓)药物降解的措施与⽅法的研究七、化学动⼒学中反应级数的概念:-dC/dt=kC nK:反应速度常数C:反应物的浓度⼤多数药物的降解反应可⽤零级、⼀级(或伪⼀级)反应进⾏处理。

研究药物的降解速度:n:反应级数,n=0,为零级反应;n=1,为⼀级反应;n=2 为⼆级反应,以此类推。

1.零级反应速率⽅程:-dC/dt=k0积分得:C=C0-K0t零级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关,⽽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的溶解度,或某些光化反应中光的照度等。

2.⼀级反应速率⽅程:-dC/dt=kC积分得:lgC=-kt/2.303+lgC0⼀级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半衰期(t1/2):是药物分解⼀半所需时间t1/2=0.693/k恒温时,⼀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关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恒温时:t0.9=0.1054/k例:预测发⽣⼀级反应的药物,其半衰期()A.与初始浓度C0⽆关B.与t时反应物浓度有关C.与反应常数k⽆关-----与反应常数k乘反⽐D.与初始浓度C0有关-------与初始浓度C0⽆关E.与反应时间有关t1/2=0.693/k例:某药物降解服从⼀级反应,其消除速度常数K=0.0096(天-),其半衰期为()A.5天B.72.2天C.11天D.33天E.95天t1/2=0.693/k例:某药物以⼀级反应速度分解,其分解速度常数K=2﹡10-3(天-1),那么此药物的有效期是()A.10天B.27天C.40天D.53天E.60天t0.9=0.1054/k⼗的负3次⽅=1/103=1/1000等于0.0010.1054÷2×0.001=52.7天⼋、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降解途径有哪些;每⼀类降解中的适⽤对象是什么,以及典型药物)药物降解的途径:⽔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每⼀类降解中的适⽤对象是什么⽔解适⽤对象是:(1)酯类药物:(2)酰胺类药物:氧化适⽤对象是(1)酚类药物:(2)烯醇类药物(3)芳胺类(4)吡唑酮类(5)噻嗪类:异构化适⽤对象是,聚合适⽤对象是脱羧适⽤对象是每⼀类降解中的典型药物⽔解降解中的典型药物:酯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酰⽔杨酸的⽔解是此类药物⽔解反应的代表内酯:⽑果芸⾹碱、华法林钠氧化降解中的典型药物(1)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吗啡、⽔杨酸钠(2)烯醇类药物:维⽣素C(抗坏⾎酸)(3)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4)吡唑酮类:如氨基⽐林、安乃近(5)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异构化降解中的典型药物,光学异构化:左旋肾上腺素(易氧化)、⽑果云⾹碱(内酯类药物,可以发⽣⽔解);麦⾓新碱⼏何异构化:维⽣素A,肾上腺素聚合降解中的典型药物:氨苄青霉素脱羧降解中的典型药物:对氨基⽔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1.⽔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之⼀,易⽔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和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处方因素
(五)、其它赋形剂的影响 赋形剂的种类 赋形剂的规格
二、外界因素 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外界因素
温度 光线 空气(氧) 湿度和水分 包装材料
二、外界因素
(一)、温度的影响 考察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考虑何时需要温度: 溶解 乳化 灭菌 保存
二、外界因素
(二)、光线的影响 考察光线对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考虑何时需要见光: 制备 检查 保存 包装
液体制剂 以及 注射剂 表现的更为严重
溶液状态下,各种反应加速;
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 若产生有毒性物质, 则影响更大。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围
物理
稳 定
化学

生物学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围
物理稳定性
制剂外观的变化, 如液体制剂的色泽、沉降等
化学稳定性
药物本身的反应,出现结构的变化 对含量、杂质的影响
四、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按照原料药、各个剂型分类 见教材p355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对实际数据的波动性进行合理解释 以实测值±95%置信区间(z)=90%的时间 来预测有效期
含量(%)
105 100
95 90 85
0
下限 % 实际 % 上限 %
6 12 18 24 30 36
时间(月)
xy离差乘积之和 Lxy xy ( x )( y ) / N
b
含量(y)-时间(x) 回归直线的斜率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其中
z tN 2 S
1 (X0 X)2 N (X i X)2
N
自由度,实验点
X为时间点:
X0
• 给定时间自变量
X
• 时间数据的平均值
一、影响因素试验
1、高温试验 2、高湿试验 3、光照试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
1、高温试验 将供试品一批于60℃条件下放置, 于第5、10天取样测定, 与0天的结果相比较。
若出现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 将供试品于40℃条件下放置,进行实验 若无变化,不再进行40 ℃条件下的实验
一、影响因素试验
2、高湿度试验 将供试品一批于: 25℃、相对湿度为(75±5)%及(90±5)%条件下
烯醇类药物
含有酚羟基的药物, 肾上腺素、左旋多巴、 吗啡、水杨酸钠
含有烯醇基, 如Vc
三、其它反应
1、异构化 光学异构化
外消旋化作用 左旋、右旋、 消旋
差向异构化 存在多个不对称 碳原子基团 发生异构化
几何异构化
反式和顺式 几何异构化
三、其它反应
聚合
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 复杂分子的过程,一般生 成聚合物, 如,氨苄西林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概述
范围
化学
结构
化学动力学 基础 0、1级
t 0.9
药物
可能
化学降解途径
药物制剂
影响降解的因素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申报要求的试验方法 数据处理的方法 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lg k2 E ( 1 1 ) k1 2.303R T2 T1
计算K25
以不同恒定温度 T1、T2、T3、T4…. , 分别以lgc-t(时间) 求算斜率 得K1、K2、K3、K4…
t0.9

0.1054 k
t 0.9
回顾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 第五节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直接采用: 温度(30±2)℃ 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进行 时间为6个月
二、加速试验
采用不可透过性包装的含有水性介质的制剂, 如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液等 可不要求相对湿度
二、加速试验
对采用半通透性的容器包装的药物制剂,
如PVC 软袋装注射液、塑料瓶装滴眼液、滴鼻液等
加速试验:
应在25℃±2℃、RH20%±5%的条件下进行。
二、加速试验
所有具体要求见有关药品申报的最新有关规定 对于加速试验稳定的样品,可预测其有效期为2年
三、长期试验
长期试验(long-term testing,留样观察试验): 是在接近药品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 其目的是为制订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实际的依据)。 为新药申报工作所要求
放置10天, 于第5、10天取样测定, 与0天的结果相比较。 注意外观、吸湿的变化。
一、影响因素试验
3、光照高温试验 将供试品一批 放置于照度为4500±500lx条件下 于第5、10天取样测定, 与0天的结果相比较。 注意外观、颜色的变化。
二、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accelerated testing)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公式:
y 为实际测定的含量
x 为时间
首先求算: 95%置信区间的 z 值
z tN 2 S
1 (X0 X)2 N (X i X)2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公式:
y 为实际测定的含量
x 为时间
z tN 2 S
1 (X0 X )2 N (X i X )2
lg k E lg A 2.303RT
K1、K2、K3、K4… T1、T2、T3、T4….
需通过
lg k2 E ( 1 1 ) k1 2.303R T2 T1
恒定温度T1下 , lgc-t(时间)的斜率求算K1
六、经典恒温法
实验方案
k AeE / RT
lg k E lg A 2.303RT
(五)、湿度和水份的影响 考察湿度和水份对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针对固体制剂, 考虑原辅料、空气中 采用:干燥、密闭包装等
二、外界因素
(六)、包装材料的影响 考察包装材料对稳定性的影响 包装是改善制剂稳定性的重要方法,如避光、密闭等 需从: 美观、经济、稳定等方面 考察包装材料的使用
三、其它方法
(一)、改变剂型 1、液体制剂 固体制剂 2、微囊、包合物保护 3、改变制备工艺 (二)、改变药物
Xi
• 各个时间数据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其次求算: y’+z 和 y’-z y’为按照含量与时间的回归方程y’=a+bx逐一计算
再通过z值分别计算:y’+z 和 y’-z
以时间(x)分别对:y’、y’+z 和 y’-z进行回归 根据时间(x)对 y’-z回归方程中, y’-z=90%计算时间(x), 为预测有效期
二、外界因素
(三)、空气(氧)的影响 考察空气(氧)对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考虑如何除氧: 溶液 空气 包装 加入适量抗氧剂
二、外界因素
(四)、金属离子(非处方中加入)的影响 考察金属离子对稳定性的影响
考虑带入金属离子的步骤: 原辅料、溶剂中 容器、用具中 考虑添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EDTA-Na
二、外界因素
脱羧
脱羧,形成氨基酚
如,氨基水杨酸钠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有:
处方因素 外界因素
一、处方因素 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和解决方法 处方因素,
制剂中除主药以外所有的添加物 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如:溶液剂中的pH,溶剂,离子强度等。
一、处方因素
(一)、pH的影响
对绝大多数药物溶液而言, pH均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研究寻找出稳定的pH值, 即选择不同的pH进行考察, 找出在该pH下药物溶液最稳定
其中 tN 2
• 通过t表, • P=0.05,自由度为N-2时,t值。
其中 S 其中 N
S
Q
N2
自由度,实验点
五、有效期统计处理
公式:
y 为实际测定的含量
x 为时间
其中Q:
Q Lyy bLxy
L yy Lxy
y(含量)的离差平方和 Lyy y2 ( y )2 / N
合成原料药物 成盐
第五节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 加速试验
长期留样试验
一批样品 一定规模 去包装
三批样品 一定规模 带包装
三批样品 一定规模 带包装
一、影响因素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stress testing)
通过高温、高湿、强光等强烈条件 考察药物(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情况 评价因素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为制备、包装、贮存提供依据 在影响因素试验中,均采用去包装进行 影响因素试验为新药申报工作所要求
二、加速试验
若出现不合格,
则降低标准继续放样考察:
条件: 温度(30±2)℃, 相对湿度(60±5)%
再次进行
二、加速试验
对于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预计只能在冰箱中 (4-8 ℃ )保存
可在低温条件: 温度(25±2)℃ 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进行 时间为6个月
二、加速试验
对于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 泡腾片及泡腾颗粒


指制剂中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结 构
药效


安全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制剂生产已进入机械化
产 若产品稳定性出现问题
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原料药


研 究
制剂
稳定性 研究
提供
申报资料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问题存在于: 各个剂型 制剂之中
生物学稳定性
制剂受微生物、细菌等的污染,如 染菌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研究药物稳定性基本方法和原理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