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B多数据中心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质高效的数据中心工程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它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节能性等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个理想的数据中心工程设计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1. 规划和布局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布局是设计的关键起点。
在选择合适的地点时,应考虑地理位置、自然灾害风险、供电和网络接入等因素。
布局时,要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域,如服务器机房、网络设备区域、冷却系统和电力设备区域等。
2. 环境控制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对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方案应包括冷却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等。
冷却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制冷或新兴技术,如热交换和液冷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
3. 电力供应稳定的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的基本要求。
设计方案应考虑双路供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以及发电机组备用电源等。
此外,应采用先进的电力管理技术,如动态电源调整和能量回收,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网络通信快速、可靠的网络通信是数据中心设计的核心。
设计方案应确保高速的网络接入,采用多种网络连接方式,如光纤、以太网和无线技术等。
此外,应建立冗余网络架构和物理隔离,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安全性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是任何设计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方案应包括物理安全措施,如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灭火系统。
此外,还应采用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6. 灾备和可扩展性设计方案应考虑灾备措施和可扩展性需求。
灾备措施包括备份电源、备份服务器和数据镜像等,以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事件中能够持续运行。
可扩展性要求设计方案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例如添加更多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7. 节能环保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成为设计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
应采用能源管理技术,如动态功耗调整和能量回收等。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数据中心设计方案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企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
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各方面进行细化和规划,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性能。
⒉范围本文档的范围包括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硬件设备、网络设施、安全措施、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等。
⒊数据中心布局⑴机房选择:选择适合数据中心的场地,考虑空间、环境、安全性、便利性等因素。
⑵机架布局:确定机架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确保充分利用空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⑶电力和空调布局:设计合理的电力供应和空调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稳定性。
⒋硬件设备⑴服务器选择: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服务器设备,考虑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可扩展性等。
⑵存储设备:选择高性能、可靠的存储设备,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快速访问的需求。
⑶网络设备:选择高性能、可靠的网络设备,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通信畅通无阻。
⒌网络设施⑴网络拓扑设计:设计数据中心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交换机、分布式交换机、路由器等。
⑵ IP地址规划:规划数据中心的IP地址段,确保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访问。
⑶ VLAN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和安全性要求,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LAN)。
⑷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来保护数据中心免受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
⒍安全措施⑴准入控制:限制物理和逻辑访问数据中心的人员和设备,并记录访问日志。
⑵视频监控:安装摄像头监控数据中心的进出口和重要区域,确保安全性和监控记录。
⑶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监测和阻止非法入侵行为。
⒎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⑴数据备份策略:制定定期备份数据的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⑵灾难恢复计划:制定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恢复流程等。
附件:●数据中心布局图●硬件设备清单●网络设备配置文件●安全设备配置文件●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GDPR:一项欧盟数据保护法规,规定了企业处理个人数据的规范和要求。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一、选址规划数据中心的选址是建设的首要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选择电力供应稳定、电价合理的地区,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地理位置应具备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便于与外部网络连接。
此外,还需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质灾害风险等。
避免选择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
同时,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选址应尽量靠近企业的主要业务区域。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建筑结构数据中心的建筑应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防火、防潮、防尘的材料。
内部布局要合理,划分出设备区、操作区、监控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二)电力系统电力供应是数据中心的命脉。
应配备双路市电接入,并设置备用发电机组和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以保障在市电故障时仍能持续供电。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电力分配和管理,采用智能配电柜等设备,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三)制冷系统为了保证服务器等设备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运行,制冷系统至关重要。
可采用风冷、水冷或液冷等方式,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方案。
同时,要做好机房的热通道和冷通道隔离,提高制冷效果。
(四)消防系统数据中心内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扑灭火情,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三、网络架构(一)核心层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传输和路由转发,应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具备大容量、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点。
(二)汇聚层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到核心层,起到汇聚和分发数据的作用。
(三)接入层接入层直接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终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同时,要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部署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性能和故障,及时进行处理。
四、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一)服务器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类型,如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或刀片服务器。
考虑服务器的性能参数,如 CPU、内存、存储容量等。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数据的任务。
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公司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组成我们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 基础设施:我们提供先进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这些设备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数据中心。
2. 虚拟化技术:我们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效率。
通过虚拟化,您可以更好地利用硬件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
3. 存储解决方案:我们提供多种存储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存储和本地存储。
网络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提供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
本地存储则适用于小规模数据中心,提供低延迟和高性能。
4. 网络架构:我们设计和实施高可用性的网络架构,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稳定和可靠。
我们采用冗余设计、链路聚合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环境。
5. 安全性:我们重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保护您的数据。
我们提供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确保数据中心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威胁。
6. 监控与管理:我们提供全面的数据中心监控和管理解决方案,帮助您实时监测和管理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
我们的解决方案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和自动化管理工具,提供实时数据和报告,帮助您做出及时的决策。
三、解决方案优势我们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性能:我们的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
2. 可靠性:我们的解决方案采用冗余设计和高可用性技术,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3. 灵活性:我们的解决方案支持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 方案

数据中心方案简介数据中心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设施,它通常由大量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
数据中心方案是一个设计和规划数据中心的过程,旨在满足组织对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需求。
数据中心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数据中心可以帮助组织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数据管理和存储: 数据中心提供了大规模的存储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组织的重要数据。
通过高效的存储和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具备高级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中心方案应该考虑到这些安全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数据中心方案应该考虑到组织对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的要求。
通过使用冗余设备和备份方案,数据中心可以提供高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数据服务。
4.节约成本: 数据中心方案应该考虑到成本效益,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和自动化流程,减少运营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设计要素设计一个可靠且高性能的数据中心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硬件硬件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件要素:•服务器: 数据中心通常依赖于大量的服务器来处理和存储数据。
服务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
•存储设备: 数据中心需要大容量且可靠的存储设备来存储组织的数据。
存储设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方案。
•网络设备: 数据中心需要高速和可靠的网络连接,以支持数据传输和通信。
网络设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带宽、延迟和可靠性的要求。
2. 软件软件是数据中心运作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软件要素:•操作系统: 数据中心通常使用服务器级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 Server。
选择操作系统应该考虑到性能、稳定性和管理需求。
•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软件可以帮助数据中心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实施方案

数据中心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中心实施方案是指在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旨在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从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设计、建设、运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设计1. 数据中心选址和规划:在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确定数据中心的选址和规划。
选址要考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规划要充分考虑数据中心的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中心布局和结构:数据中心的布局和结构设计是数据中心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数据中心的空间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运维效率。
3. 数据中心设备选型:在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
二、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建设1.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据中心实施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包括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调试。
2. 数据中心设备安装和调试:在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建设阶段,需要对选定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是数据中心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安全防护等网络设施的建设和调试。
三、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运维1.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运维阶段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关键环节。
包括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安全管理、性能优化等方面。
2.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数据中心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3. 数据中心监控和优化: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运维阶段需要对数据中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数据中心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slb用法 -回复

slb用法-回复SLB用法详解SLB(Server Load Balancer)是一种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是指在服务器集群中将请求均匀分发到各个服务器节点上,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SLB的定义、原理、分类及使用方法。
一、SLB的定义SLB是一种通过软硬件组合实现的高可用、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它可以将流量在多个服务器间进行均衡分发,从而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缩短用户对服务器的响应时间,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通过使用SLB,我们可以轻松实现流量分发、健康检查、故障切换等功能,使得服务器集群能够更好地应对大量请求的压力。
二、SLB的原理SLB的核心原理是将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以提高服务器集群的整体性能。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客户端向SLB发送请求。
2. SLB收到请求后,根据事先设置的分发策略,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节点进行请求转发。
3. 选定的服务器节点接收到请求后,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并将结果返回给SLB。
4. SLB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三、SLB的分类根据负载均衡的实现方式和功能特点,SLB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硬件的SLB:通过使用专用硬件设备(如F5、H3C等)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
硬件SLB具有高性能、高并发处理能力和丰富的负载均衡算法,但价格较高且配置较为复杂。
2. 基于软件的SLB:通过在普通服务器上部署负载均衡软件(如Nginx、HaProxy等)来实现负载均衡功能。
软件SLB具有灵活性高、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并发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3. 全局负载均衡(GSLB):用于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数据中心或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
GSLB可以实现跨地域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灾能力。
四、SLB的使用方法使用SLB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部署SLB: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硬件SLB或软件SLB,并部署到服务器集群中。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数据中心是一个为大规模数据存储、处理和分发提供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的设施。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机房选择与规划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建筑,通风、排水、供电、供冷等设施要符合要求。
根据机房规模和未来扩展需求,进行机房布局和空间规划。
2、供电系统建议采用双路供电设计,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选用市电供电和UPS恒流供电,以及发电机组备用电源等。
3、机房空调系统选择适宜的机房空调系统,确保机房的温度和湿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建议采用精确控温、节能高效的循环空调系统。
4、机房安防系统安装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和报警系统,确保机房内部及周边设施的安全。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5、机柜及布线系统选择符合标准的机柜,优化机柜布局,确保设备之间的空隙足够,且通风良好。
布线系统要符合标准,确保数据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6、网络设备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安全性。
7、服务器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器,考虑到性能、容量、可靠性和扩展性等因素。
8、备份与恢复建立规范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建议采用异地备份,确保数据的多重保护。
9、监控与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控与管理系统,进行机房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0、可持续发展考虑到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采用低功耗的设备和节能的措施,推行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
总之,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应该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和需求,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L B多数据中心技术方案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A10G S L B多数据中心部署方案A10的Thunder系列产品可以在数据中心同时作为负载均衡(SLB)设备和全局负载均衡(GSLB)设备。
无论是单数据中心还是多数据中心,Thunder系列产品都可以根据需求,实现高可用或容灾方式部署。
单数据中心高可用部署网络拓扑Thunder系列产品在单数据中心的高可用部署如下图所示:部署方式说明Thunder作为互联网出口网关1)在数据中心的出口处,部署高性能的Thunder硬件产品,作为互联网出口链路的网关设备,实现多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档和冗余备份。
2)2台Thunder设备采用HA方式部署,以实现高可用性保障。
3)2台Thunder设备之间建议部署专门的心跳线(可在设备上指定任意以太接口作为心跳口),以实现心跳监测的高可用性。
4)Thunder设备的上连接口或下连接口建议采用三层方式部署(即两台Thunder的上/下连接口需要在不同的三层子网中)。
主备设备的切换可通过主动ARP更新实现快速收敛。
5)结合Thunder产品的虚拟分区(ADP)功能,可以实现不同VLAN或不同链路群组之间的分隔部署和管理。
Thunder系列产品最大支持1024个虚拟分区,因此,可以实现最大1024个租户与传统网络、链路的分隔部署。
Thunder作为应用负载均衡(SLB)设备1)在每个数据中心中,部署Thunder产品作为SLB设备,实现对不同应用系统的负载分担功能和高可用性的要求。
2)Thunder可采用独立部署、HA双机热备方式部署或aVCS集群方式部署。
采用HA双机热备或集群方式部署时,两台或多台Thunder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心跳检测。
可部署专门的以太口作为心跳接口,或利用已有的数据口作为心跳接口。
Thunder之间的心跳线如果采用交换机连接,需要交换机支持IGMP组播包转发。
3)Thunder设备建议采用旁路方式部署。
如果采用aVCS集群方式部署时,建议采用二层方式部署,在二层方式下部署,主备设备的切换为毫秒级;采用主备HA部署时建议在三层网络下部署,主备设备的切换取决于三层路由的收敛速度。
4)对于每个不同部门或应用系统,可分配独立的虚拟分区(ADP),以供不同的部门或应用系统使用,实现部署、管理上的隔离和负载均衡设备资源共享。
在Thunder上为每个ADP租户分配独立的分区,每个分区可设置独立的管理员帐号,可设定能够使用的设备系统资源,每个ADP分区具有独立的L2-7层配置信息和数据信息。
5)推荐型号:a)对于低性能/小流量需求的系统:可采用Thunder930(5Gbps吞吐量);b)对于高性能/大流量的需求,可采用:i.Thunder1030S(10G)ii.Thunder3030S(30G)iii.Thunder4430S(40G)--提供40GE接口多数据中心容灾部署在多数据中心中,Thunder产品除了可以在每个数据中心内提供链路负载均衡(LLB)和服务器负载均衡(SLB)以外,还可以提供卓越的多数据中心全局负载均衡(GSLB)功能,实现入向流量分担和智能调度。
我们推荐两种部署方式。
部署方式说明(DNS服务器代理模式)网络部署拓扑在多数据中心中流量的转发过程正常情况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用户通过互联网络访问Web应用服务器的整个过程。
如下图所示,我们将通过客户端访问来说明客户端访问的整个过程。
如图所示,客户端(Client)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发起对该网站的访问请求,客户端首先向LDNS(LocalDNS)发出域名解析请求,要求LDNS提供所对应的IP地址。
LDNS通过递归查询,从上级DNS服务器得到的授权DNS (AuthoritativeDNS,ADNS)服务器IP地址,于是,LDNS向ADNS域名服务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要求对域名进行解析。
ADNS将的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LDNS。
LDNS将的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获得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于是,客户端向这个IP地址发送对域名的访问请求。
A10的全局负载均衡GSLB技术可以实现多链路或多数据中心环境下入向访问流量的链路选择,加入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后,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可以通过控制DNS的解析结果,从而实现智能引导,使不同地域或运营商的用户访问进入指定的某个数据中心或入口链路。
A10GSLB通过静态或动态选择算法,选择最佳的数据中心或链路,将用户端的域名解析到某个数据中心或链路的应用服务IP地址,并返回给客户端。
以上图为例,我们仍然通过客户端访问来说明A10GSLB是如何通过智能DNS技术来进行选择的。
A10负载均衡设备部署在北京和上海两个数据中心。
原来在授权ADNS上解析为分属两个数据中心的IP地址(VIP-BJ,VIP-SH),采用随机轮询的方式应答域名解析请求,这样就会出现无法就近性访问的错位和延时,并且由于DNS服务器自身是不会主动去探测域名A记录的可达性和负载情况,因此无法做到客观、准确的流量分发。
这些DNS服务器自身技术的局限性,正好是全局负载均衡设备的价值和优势所在!有了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后,可以在授权ADNS 服务器上将分别(轮询)委派给北京和上海数据中心的A10全局负载均衡设备来解析(委派给和.com),并在北京、上海两个数据中心的A10全局负载均衡设备上建立的子域,配置针对智能解析的算法和策略,通过策略设置最终确定不同地域、运营商、不同流量的访问分配到北京VIP-BJ,还是上海VIP-SH。
客户端访问的过程如下:客户端(Client)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发起对该网站的访问请求。
如同前面的实例一样,客户端向LDNS发出域名解析请求,如图示中第1步,要求LDNS提供所对应的IP地址。
如图示中第2步,LDNS通过递归查询,从上级DNS服务器得到的授权ADNS服务器IP地址,于是,LDNS向ADNS域名服务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要求对域名进行解析。
ADNS收到LDNS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后,将域名解析采用轮询方式委派给北京和上海的A10全局负载均衡设备进行处理。
A10全局负载均衡设备收到LDNS服务器的解析请求后,根据当前所采用的GSLB选择算法(如基于IP就近性或者动态探测等)和当前链路、数据中心的使用情况,对返回的解析结果进智能处理,然后将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LDNS。
如图示中第3步,如果判断从北京数据中心访问快,则将VIP-BJ作为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LDNS;若判断从上海数据中心访问快,则将VIP-SH作为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LDNS。
如图示中第4步,LDNS将的域名解析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如图示中第5步,客户端获得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于是,客户端向这个IP地址发起访问。
通常此IP地址为数据中心本地A10应用负载均衡设备上的VIP地址(VIP-BJ或VIP-SH),通过本地应用负载均衡的处理机制(SLB),保障应用的高可用性和针对后台服务器的负载分担。
A10GSLB技术通过对DNS的解析结果进行智能选择处理,完成了多链路或多数据中心的入向路径智能选择和负载分流。
一般情况下,选择算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
静态的选路算法一般基于源IP地址进行选择,通过查询客户端LDNS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ISP或地域,来选择最佳链路或数据中心,这种方法最直接、最高效,但需要事先将IP地址段按照所属的运营商ISP或地域属性进行分类并绑定到不同的数据中心或链路上。
动态的算法则是通过动态检测的方法,分析多个链路和数据中心的负载情况、响应时间、链路优先级等状况,通过比较这些指标,返回最佳的服务IP。
A10GSLB的各种算法可以组合使用,由于国内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不是很好,通常建议对国内IP尽可能采用静态绑定,对于国外或国内未知IP采用动态探测,若动态探测无法得到结果,则可配置轮询方法返回地址或者指定返回某一地址。
A10设备DNS工作模式A10设备的DNS支持3种工作模式:1)授权DNSServer:A10设备代替用户原来的ADNS,将用户所有域名迁移到A10设备,由A10设备完成普通或者智能DNS解析。
优点:可以省掉客户的DNSServer,降低网元复杂度,并提高DNS处理性能。
缺点:由于A10设备与原来的DNSServer配置习惯不一样,可能不适应。
2)辅助性授权DNSServer:保留用户的ADNS,ADNS将需要智能解析的域名委派给A10设备处理。
优点:无需向用户原来的上级DNS机构注册IP,只处理部分域名,对ADNS的影响最小。
缺点:需要用户的ADNS做一定的配置修改,将用户的请求域名转发给A10设备来处理。
3)DNSProxy:将用户自己的ADNS在A10设备上做映射,LDNS请求首先到达A10设备,然后A10设备转发给用户的ADNS来解析。
ADNS的解析结果返回后,A10设备进行智能处理,返回最优的服务IP给客户端。
优点:不用修改用户ADNS的配置,可同时对ADNS实现负载均衡。
缺点:需要把ADNS的注册IP配置到A10设备上面,ADNS改成别的IP。
以上工作模式应该选择哪种取决于不同用户的现实环境和整体考虑。
Thunder系列产品提供的LB功能Thunder系列产品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应用交付解决方案。
作为LB产品,Thunder能够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提高应用系统的可靠性通过高性能的负载均衡功能,为用户构建可扩展的系统通过健康检查,提供完善的应用系统容错机制通过Thunder自身的HA高可用性部署,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业务连续性通过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功能,提供数据中心级的流量优化、调度和容灾Web业务优化和加速TCP优化,通过TCP优化、连接复用等技术,降低后端服务器负载,提升整体业务系统的处理性能SSL加速,将SSL功能卸载至负载均衡设备,通过SSL芯片处理流量加解密,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和证书管理难度。
RAM缓存,将用户访问的热点内容缓存至Thunder的内存中,加快用户访问速度,降低后端服务器负载HTTP压缩,提升带宽使用效率,加快用户Web页面的访问速度完善的业务安全保护解决方案Web应用防火墙(WAF),经过ICSA认证的Web应用防火墙,对跨站脚本攻击、SQL注入等常见的Web攻击性能进行识别和阻断。
应用访问管理(AAM),简化应用访问管理系统的部署和维护,增强可扩展性DNS应用防火墙(DAF),保障DNS系统的安全性,缓解DNS在遭受攻击时的系统压力,阻断针对DNS系统发起的攻击行为。
DDoS攻击缓解和防御,通过多维度L4-7的访问行为的分析和识别,发现、阻断和缓解各种DDoS攻击,有效的保护用户的业务系统。